首页 名人故事 洋务思想:大力倡导洋务运动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洋务思想:大力倡导洋务运动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时间:2022-03-20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洋务思想:大力倡导洋务运动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19世纪中后叶,晚清已显出摇摇欲坠之状,内乱虽然渐渐平复,但是清廷也为此元气大耗。而在这场意蕴悲沉的运动中,左宗棠作为开创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对于推动洋务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时间,官商民实务救国,洋务自强的思想空前统一,以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官方代表,陆续开办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探索自强富裕之路。

洋务思想:大力倡导洋务运动_关于左宗棠的事迹

19世纪中后叶,晚清已显出摇摇欲坠之状,内乱虽然渐渐平复,但是清廷也为此元气大耗。与此同时,英、法、美、俄、德、日、意等诸国越洋东来,趁火打劫,一个个张开血盆大口,贪婪地肆虐中华大地,索地索财索主权,意图使中国也成为它们海外的殖民地,任由其为所欲为。而在此刻,如左宗棠等一群爱国志士看到中国积弱积贫受尽欺侮的境况,痛心之余想方设法要求强求富,力图一挽狂澜,复兴中华。他们的努力,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而颇有成效的洋务运动,使颓丧的晚清在即将灭亡前回光返照,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而在这场意蕴悲沉的运动中,左宗棠作为开创者之一,他的洋务思想对于推动洋务运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首先,左宗棠深为中国积弱的现状感到担忧,而这种担忧,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就埋于心底。英国可以凭借几艘战艇把清廷打得心惊胆战并屡屡得胜,逼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左宗棠对如此蔑视中国的行径感到愤懑不可言。但是,他在悲愤的同时又很清醒地意识到,中国之所以受到洋人此般轻视,根源还在于国家的贫弱不堪一击和自大自满。清廷的自大,在于看不到世界的变化,妄自尊大,而且把他国他族视为夷狄蛮族。这一点,从中外“夷”字之争中就可体现出来。

历来中国多称其周边属国为夷或狄,以示他国他族的蛮横落后与自己的文明先进。然而,19世纪的外国可不接受这种以为有损国威的看法,英国就对此多次声明不准再用夷字。弱肉强食,当中国已不再处于领先地位,就只有被人凌辱而没有轻视别人的份儿了。英国等诸国可以随意欺凌中国,越洋远来我国勒索敲诈和破坏,却还要假装义正词严讲究平等和国家尊严,这其实是何等可笑的事情。这就相当于法国大文豪雨果所说的,强盗来到了富人家中,却以主人自居,掠得富人家的一切,包括其尊严。清廷与英国口舌争论这一个夷字,表面貌似要夺回尊严,其实不过是不敢承认、不想承认自己不再是天朝上国的地位的事实罢了。与尊严其实无关,因为尊严早就被他们的卖国行径丢光了,他们在乎的只是一个虚名,自欺欺人的称呼而已。

而真正在乎尊严,想要夺回尊严的,左宗棠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他不称外国为夷,因为他接受外国的确并非中国的属国,而国力之富强,也远非当时的中国所能比拟的事实。其次,他知道真正夺回尊严的方法并不是要在字面上胜过对方,以为用带有贬义、轻视字眼称呼它们就是有尊严有脸面的事情。相反,一个有修养的国家和民族,是懂得尊重对手的国家和民族。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这也许是晚清遭受他国轻蔑的一个因素之一。因此,在左宗棠有着外患意识的时候,他便以“洋事”来称呼与外国打交道的一切事务。而洋务,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兴起的一场运动,不单指外交诸事,更包括了或说主要就是指学习西方技术和制造西式器械的事务。(www.guayunfan.com)“师夷长技以制夷”,左宗棠沿袭魏源的思想,首先开办军工企业,学习制造西方的先进器械和运输工具,比如枪、弹、炮、船等,作为自强之法。时人冯桂芬著有《校邠庐抗议》,他更明确地说出洋务的目的就是“得西人之要领而驱之”。可见,洋务运动处于学习西方器具的阶段,有识之士都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厉害和重要性,觉得西方之所以崛起就在于器具的先进。而后在践行了洋务运动30年而仍旧不能达成所愿之后,有志之士才纷纷又转向制度、文化方面的探讨,而致使20世纪初期,形成了一股反帝、反传统文化的大潮,革新之盛,古今未有。

奕?谓洋务运动“探原之策,在于自强”,韬概亦说“盖洋务之要,首在借法自强”,由此,把自强寄托于洋务运动之上,一时成为风气。即便如投降派李鸿章也深为赞同:“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一时间,官商民实务救国,洋务自强的思想空前统一,以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人为官方代表,陆续开办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探索自强富裕之路。

左宗棠开创军工企业,是把边防、洋务和自强结合起来。我们知道,左宗棠对于边防的担忧是长久有之的,直言自己“于此事思之十余年,诹之洋人,谋之海疆官绅者又已三载”,因此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以此还击侵略者,那是最好不过的自强之道。左宗棠考察地理,得出“东南大利,在水而不在陆”的结论,为此提出“仿制轮船”,“为海疆长久之计”的主张,并于1866年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后设船政学堂,专门培养造船、驾驶诸技能人才。在左宗棠看来,首先创办轮船,是因为其技术难度远比制造枪支弹炮要大,而欲尽东南水利,做好海防,则必须赖此守卫。轮船可以造出,则其他机械也当不在话下,而侵略者之所以持以为恃者,恰是轮船。左宗棠有此思想,他自言从“道光十九年海上事起”就已萌生。那年恰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之时,左宗棠方才年28岁。而后在多年的征战与研究、观察中,左宗棠愈发坚定此想,且有了系统而坚定的设想。

就局势而言,借不如雇,雇不如买,买不如自造。至自造轮机成船,……外国多方阻挠,乃意中必有之事,见在英国领事等屡以造船费大难成,不如买见成船为便宜,此即暗中使坏之一端……惟既能造船,必期能自驾驶,方不至授人以柄。……现在洋人闻有开设船厂之举,明知无可阻挠,多谓事之成否尚未可知,目前浪费可惜者。实乃暗行阻挠之意。合计自始事至威事五年之中,需费至三百万两,可谓多矣,然而果有成,则海防、海运、治水、转漕一切岁需之费所省无数,而内纾国计利民生,外销异患树强援,举乎在此!……惟赖朝廷坚持定见,不为浮言所惑,则事可有成,彼族无所挟以傲我,一切皆自将敛抑。自强之道,此其一端。

从提倡自造轮船开始,西洋诸国多有阻挠,以造船费用巨大、难度大等“浮言”惑众,左宗棠一眼识破其阴谋,知其恐中国造成轮船而与其抗衡。因此,左宗棠更坚定了自造轮船是钳制列强入侵的关键点,因为他们远洋而来扣关,靠的就是装有利炮的火船。左宗棠从敌人之阴谋、造船之困难、事成之利弊等各方面阐述了自造轮船之势在必行,这般系统远见,即使林则徐当年,也未必比得上,更何论曾国藩和李鸿章等原本畏惧列强之徒。虽然曾、李二人也赞成学习洋务以自强,然而决心之大、眼见之深广、心思之纯正,当属左宗棠为先。

力排众难,左宗棠“采西学”以自强,造船造炮,并把此举视为边防,特别是海防的关键所在。他认为适时抵御外侮的重点是“去海之害,收海之利”,“吾中国一大转机,由贫弱而富强,实基于此”。海防稳固,中国就可以解决长久以来有海无防的尴尬处境,并借此稳固边防,不再受海外侵扰。要知道,中国长达22000公里的边防线,海防线就占据其中18000公里。海防之重要,左宗棠正扼住其要。清廷对此颁布“上谕”:

现在和局虽定,海防不可稍驰,亟宜切实筹办善后,为久远可恃之计。前据左宗棠奏,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昨据李鸿章奏,仿照西法创设武备学堂各一折,规划周详,均为当务之急。自海上有事以来,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我之筹划备御,亦尝开立船厂,创立水师。

造船造炮造枪弹器械,防海防塞以自强,左宗棠的建议终于为清廷所看重和践行。与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等朝廷重臣一道,在30年的洋务运动中,左宗棠为创建军工企业做出极大的贡献,令海外诸国为中国此一觉醒而感到震惊。

雄狮沉睡千年终醒来,大声一吼求强求富。求强有军工企业,求富则需要依靠民用企业。此前,对于铁路、架线等工程,左宗棠极力反对固有其迂腐的一面,但他有此想法不过是因为就当时情况而言此事还能稍缓一缓,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列强想借此控制中国部分经济的阴谋。这和他反对购买、租借他国轮船的思想是一致的。

修铁路、架电线,这类工程看起来并不直接带动经济发展,因此当时也得不到太多人的支持,被搁置不办。不过对于开矿、办纺织局一类,却为洋务运动主将们所认同。李鸿章就采用了其幕僚薛福成开矿的建议,而左宗棠以“阜民即所以裕国”的求富思想,主张开设就更贴近民生的机器纺织、治河等工程。1879年,左宗棠便于兰州设织呢局,并于稍后几年大兴水利,至死不渝。越到后期,左宗棠越看到民用企业“阜民”“裕国”的重要作用,因此拓宽创办民用企业的范围,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制糖、纺织到开矿、铁路、架线、电报等,左宗棠都积极尝试。

军工企业以自强,民用企业以致富,左宗棠在声势浩大的洋务运动中,数十年积极求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和器械化的进程。虽然后来历史证实单纯依靠学习西方器械不能真正自强致富,但是左宗棠的这数十年的努力,仍然对中国近代化贡献极大,而他的求强求富思想,伴随其老去仍然闪耀光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