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惩罚后妃,手段残忍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惩罚后妃,手段残忍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时间:2022-04-30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惩罚后妃,手段残忍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2.惩罚后妃,手段残忍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后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后妃的命运十分悲惨,她们得宠的机会颇少。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妇人生殖机能的一种肉刑。西汉初,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凡受过刘邦宠幸的妃嫔一律幽闭宫中。汉代以降,直至宋代,迁徙妃嫔守陵,仍是常事。在仁宗即位后,刘太后为保全自己的地位,掩盖李宸妃是新君之母的事实,把他作为一般的妃嫔,派去守真宗的永定陵。

惩罚后妃,手段残忍_历代后妃智谋故事

2.惩罚后妃,手段残忍

能得到皇帝宠幸的后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后妃的命运十分悲惨,她们得宠的机会颇少。

历代王朝惩治后妃的刑罚颇多,她们或被废黜,打入冷宫;或被破坏生殖机能;或是替死去的帝王看守陵寝;或被逼出家为尼;或赐死陪葬;或处以绞刑,甚至灭族。下面分别予以论述:

(1)打入冷宫

冷宫又称幽宫,是变相的后宫监狱。一般设在冷僻破旧的宫室中,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幽闭冷宫,是极为普遍的处罚。唐高宗王皇后、萧淑妃被武则天阴谋陷害后,即囚入冷宫,史书对此描述说:“初囚,高宗念之,闲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开一窍通食器出入。”(《旧唐书》卷51,《后妃传》)(www.guayunfan.com)(2)宫刑

在文献记载中,女子宫刑非常隐约,几乎没有明确的资料,只能通过考证才能钩稽出一二。《周礼》秋官司刑注云:“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妇人生殖机能的一种肉刑。据说宫刑的最初作用是为了惩罚男女之间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即“女子淫,执置宫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势”(班固:《白虎通义》)。但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宫刑的范围在逐渐扩大。秦汉以降,完全成为统治者对付反抗者的一种残酷手段。

(3)守陵

妃嫔的另一悲惨下场,便是替死去的皇帝看守陵寝。其制始于西汉。西汉初,吕后妒恨刘邦的宠妃,凡受过刘邦宠幸的妃嫔一律幽闭宫中。刘邦驾崩,他的那些没有生育子嗣的妃妾便按照规定遣往陵园中居住。从此,“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白居易:《陵园妾》)。

汉代以降,直至宋代,迁徙妃嫔守陵,仍是常事。如宋真宗的李宸妃,系仁宗的生母。在仁宗即位后,刘太后为保全自己的地位,掩盖李宸妃是新君之母的事实,把他作为一般的妃嫔,派去守真宗的永定陵。“神宗的陈美人虽生皇子(即徽宗),仍不免守陵,心如槁灰,左右进粥进药,她一概拒绝,双目呆滞直至其子徽宗即位,才被“追册为皇太后,上尊谥,陪葬永裕陵”(《汉书》卷97下,《外戚传》)。李宸妃、陈美人死后皆被追封为皇太后,但这又有何用?人死黄泉,一切皆空。

(4)出家为尼

后妃的又一种归宿,便是遁入空门,削发为尼。据《北史·后妃传》等记载,北朝从拓跋魏入主中原到北周王朝,共有17位后妃出家。其中北魏见于史书的31位皇后中,有7位入庵为尼;北齐14位后妃中,有4人削发入庵;北周有12位皇后,遁入空门者有6人,占了一半。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宫闱之内极其险恶,后妃嫔嫱的荣辱全系皇帝。承恩则身荣族显,冷遇则生死难卜。加之历代有防范后妃干政的措施,她们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即便是这样一种地位也不十分稳定,一旦皇帝驾崩,改朝换代,或色衰失宠,家族废黜、宫闱斗争等等,都将影响她们的命运。于是被迫离开红尘,来到晨钟暮鼓的寺院,洗涤俗思杂念。后妃出家虽然保全了性命,然以七情六欲未灭之躯,与青灯黄卷相伴,这份寂寞,这份难熬,实与守陵无异。

3.悲惨命运,更有甚者

后妃嫔御不仅是帝王恣意纵欲的对象,同时也是君主任意杀戮的弱者,历代宫闱中无辜被害的妃嫔简直难以统计。后妃遇害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赐死

历代君主大都是好色之徒,帝王或有新宠美人,旧欢不是被贬入冷宫,就是死于非命。如魏文帝甄皇后,因失宠有怨言,即被曹丕赐死。魏明帝曹睿的毛皇后也遭同样命运。明帝宠幸郭夫人,毛后遂被冷落。毛后心中恼恨,于是说了句不满的话。就因为这一句话,触怒明帝,被赐死。

后妃由于政治原因被赐死亦颇为常见。为了巩固统治,防范后妃干政,汉武帝竟残忍地将宠妃钩弋夫人赐死。清末,光绪帝珍妃被害,也完全是由于政治原因。因珍妃和光绪政治观点相同,共同支持康梁变法。慈禧对珍妃恨之入骨。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之时,将珍妃杀害。

(2)残害至死

《闻见杂录》记载:宋太祖幸后苑赏牡丹,召妃嫔将置酒,有个宫妃因病不能去,太祖怒曰:“吾辛勤得天下,乃欲以妇人败之邪!”猛然抽出佩剑,将该宫妃的手截去。因伤重难愈,此妃不久死去。历史上有的昏君暴主,随意杀戮嫔御竟到了疯狂的程度。南朝宋前废帝在位时间虽短,但暴虐之事却干得极多。他仿效商纣王所为,使宫人裸身相逐。有一宫嫔不从,即命斩之。北齐后主高纬荒淫无道,一个妃嫔因一小事触怒了他,竟被剥面皮惨死。这些暴君的残忍,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

(3)殉葬

后宫中还长期保留着以妃嫔、宫女为死去帝王作“生殉”的陪葬制度。殉葬是一种古老而野蛮的习俗。私有制产生时便出现人殉的现象。进入阶级社会后,女子沦为君王、贵族的玩物和附庸,她们在殉葬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后来竟成为一项不成文的规定。先秦时代,有关宫中女子被生杀活埋,用来殉葬君主的例子,文献中多有记载,并不断为考古挖掘所证实。秦代生殉规模最大,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下令:“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宜令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结果,咸阳宫中无子女的数千宫娥全部生殉于骊山秦始皇陵中。秦代以降,帝王死后,以牛马禽兽、金银珠宝替代宫人殉葬,多数妃嫔宫女被安排去奉侍陵园,但宫殉制度并未杜绝。如唐太宗病危时,即命孟才人效死于前。到了明代,以宫人生殉的陪葬制度再度形成高潮。《明朝小史》卷3记载:“太祖崩,侍寝宫人,尽数殉葬。”朱元璋死后,为他侍寝的40余名妃嫔,全部陪葬于孝陵。其后,成祖的长陵也有从殉妃嫔30余人,仁宗的献陵有7名妃嫔陪葬,宣宗的景陵则有10名宫人“殉节从葬”。

明朝直到英宗临死前才下遗诏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廿二史札记》卷32,《明宫人殉葬之制》)英宗此举有一大善政,明朝至此才废除了宫殉制度。然而,明末崇祯皇帝在国破家亡之时,命周皇后等后妃自尽,也是一次生人活殉。

继明而起的清王朝,在其未入关时,帝王驾崩,仍以后妃从殉。清太祖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病死,临终留有遗诏,命大妃乌拉纳剌氏殉死。与大福晋乌拉纳剌氏同时殉葬的,还有努尔哈赤的庶妃代因札、阿济根等人,她们随同清太祖,一起被埋进了陵墓。

可悲的是,在封建传统观念的支配下,有的后妃还认为宫殉制度是合理的。如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后述律氏欲以身殉,只是由于朝臣切谏才幸免于难。她说:“非吾不欲从帝于地下也,顾嗣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辽史·后妃传》)遂砍断自己的手腕,放入辽太祖的灵柩之中,以表示自己的节义。后人于辽大京义节寺建“断腕楼”,楼前石碑即述此事。

封建社会的殉葬者常被誉为“委身蹈义”,其实是帝王变相杀人的一种手段。可见封建帝王不仅生前妻妾成群,而且死后还企图将她们带入坟墓,继续供其役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