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乾嘉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乾嘉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时间:2022-04-2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乾嘉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乾嘉时期,日记撰者辈出,尤其是乾隆时作品,留存于今的,远比顺康时为多。今所存《理堂日记》八卷,当属残帙。是书读前儒著述者居多,如明末清初孙奇逢与左光斗相尚气节,光斗被祸,奇逢倾身营救,和鹿正、孙承宗称范阳三烈士。七月初,以儿廷琥患臀肿,为浙江庸医朱某所误。系乾隆三十年,典试粤西时日记。

乾嘉时期日记作者和作品

乾嘉时期,日记撰者辈出,尤其是乾隆时作品,留存于今的,远比顺康时为多。按乾隆间六十年中,在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统治下,先后开博学鸿词科、四库全书馆,笼络了—大批学者文人,使之投入并完成了像《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及《四库全书》等大项目的编纂工程。这一阶段,有不少人在致力专业的同时,还每天着力于写日记。据现存篇章可稽查的,如杨名时、程穆衡、高宅揆、陈法、周天度、韩梦周、孟超然、周裕、吴钟侨,王际华、姚鼐、王昶、王初桐、胡季堂、朱维鱼、赵钧彤、黄钺,钱大昕、吴骞、蒋攸铦、吴锡麒、李锐、焦循等。其中有一部分作品,还是世所熟知的名家名篇,兹选述如下:

清代文苑有二理堂,前为韩理堂(梦周),后是焦理堂(循),二人均撰日记,后先辉映,弥足珍视。梦周(1729—1798)字公复,号理堂,山东潍县人。乾隆丁丑进士。任安徽来安县令,治严明,一时大江南北,无不知有韩来安者。来安僻处江北,韩振兴蚕织,整修水利。嗣客淮阴讲学,与彭尺木、鲁非等相友善,推为齐鲁醇儒。其治宋儒之学,兼事博涉,复工诗文,撰《理堂文集》《诗》《日记》,事具陈用光《太乙舟文集》六。

梦周写日记,终其身而勿辍。据其《庚寅以后日记没水记》一文,知其生活日记,大多淹没于乾隆八年水灾。今所存《理堂日记》八卷,当属残帙。分名为《衔恤庐日记》《客渠日记》《客燕日记》《来安日记》《程符精舍日记》《客酅日记》。起乾隆廿五年(1759),止四十八年(1783)。举凡天时变迁,风景殊异,家居动态,朋友往还,多已删略。仅存“读书所得,讲习所发”部分。

是书读前儒著述者居多,如明末清初孙奇逢与左光斗相尚气节,光斗被祸,奇逢倾身营救,和鹿正、孙承宗称范阳三烈士。其学主慎独,初法陆王,晚宗朱子,尤衷心服膺孙夏峰,屡形楮墨。其对时贤之嘉言懿行,更多垂意。如顺治间名儒,工部尚书汤斌,学出夏峰,沈潜易理,尤以俭朴持身,梦周简叙有关“豆腐汤”故实曰:“我朝汤文正公巡抚江南时,日食豆腐,时人谓之豆腐汤。盖自古未有肉食而能远谋者,夫子以耻恶衣恶食为不足与议。孟子以养小体者为小人也。甲申二月二十一日。”(www.guayunfan.com)再如顺治时理学家张贞生先宗王阳明,后师朱晦庵,撰有《圣门戒律》。梦周赞其廉俭自守曰:“张学士干臣贞生,庐陵人。为国子司业时,刻邹南皋《宋儒语略》,颇阐阳明良知之学,后乃一宗朱子。尝书邸壁云:至危是人禽之介,吃紧在义利之关。居京师,寓吉安馆中,蓬蒿满径,突无炊烟,以言事贬官回籍。临行,至不能具装。故人馈赠,一无所受。”

其次,偶记与友朋月旦人物,考校故实者。乾隆四十四年夏,徽州戴东原(震)将所著《原善》见示梦周,即于日记中,用较大篇幅,评述戴氏“力辟程朱气质之说”。据日记,韩氏又与孙良忠纵论左光斗(记作浮丘生)及方以智(记称其字密之)故事,并考葬处之所在。作者景仰先哲,学习楷模之情,溢于言表。此外,评论文以人传,文贵在真情实感,凡十数则。

除韩理堂外,尚有焦理堂。按焦循(1763—1820),字理堂,江苏甘泉人。擅经学,与阮元齐名。寻以母病,不入城市者十余年,葺其老屋曰半九书塾。循博闻强识,经史历算声韵训诂,无所不精。撰《雕菰楼文集》。

其《理堂日记》(钞本),嘉庆元年(1796)作。七月初,以儿廷琥患臀肿,为浙江庸医朱某所误。乃偕往苏州,就诊于名医顾雨田,抵库前雷家买大补阴煎。至扬州,延李钧(振声)、赵仰葵二医诊脉。用较多篇幅,叙李医擅治伤寒症,临床诊脉,屡奏神效。谓有江姓者,患伤寒已四十日,药石罔效,卒据“寒症无服寒药之理”,使煎服大量人参附子而愈。循叹为喻嘉言(昌)复生。余如治疟、治肝、治大疫、治脾泻,均能妙手回春,并录有关方剂。又记及如何治愈严重脾泻一例,谓有八十老翁脾泻日十余次,医不能止,李日用鸡子五枚、猪脂四两,长期治之而愈。类此称述,不失为中国医学文献资料。八月以后,为考官日记。在衢州、金华阅卷,记及沿途山川风物,兼附诗作。对童生痛苦,略有笔触。如九月一日,记府学教授汪之雋索新进童生钱三百千,长兴皂隶熊某囚生员、损大指诸案,对科举制度之毒害,作出一定程度之揭露。

乾隆时,多奉使行程日记,其中不乏名家佳构,略举孟超然、王昶、姚鼐三家以明之:

记行日记笔涉书院者为孟超然(1731—1797),其为雍正嘉庆间理学家。字朝举,号瓶庵,福建闽县人。乾隆进士。曾先后典试广西,分校顺天试,督学四川。归主鳌峰书院。著有《丧礼辑略》《诚是录》《晚闻录》及诗文集等。事具《清史稿》及陈寿祺《左海文集》。

其《使粤日记》二卷,木刻本。系乾隆三十年(1765),典试粤西时日记。起五月廿九自都门启程,迄十月廿七返养心殿覆命为止。按其行程,经河北,历河南,入湖北,过湖南,而抵粤西,止于桂林。

此书简记各地书院,揽其胜概。书院多设于风景幽静之区。《吕思勉读史札记·山长》云:“书院之主讲席者称为山长,乃因其缘起本在山中也。”此考山长一名之源自,实亦证书院之设于山明水秀之地无疑。孟氏经湖北蒲圻县,下榻龙门书院。记其周围之胜曰:“七月初五日。至蒲圻县,宿县治龙门书院。蒲圻境内官路坦平。四面青山苍翠,村烟矗矗,晓景夕岚,俱为绝胜,而林木之多,又北来三千里所未经见者。山率种松,长者百尺参天,新植者渐渐列行。田旁多树,花卉石桥曲涧,野趣甚佳。又时方收获,陇上腰镰,妇子俱集,信一乐土也。龙门书院前邑令王某建,久废。今邑令安君洛德重修,生徒有二十余人。”

湖南省文风鼎盛,书院林立,除岳麓书院外,湘潭尚有昭潭书院,超然寄宿于此,列叙其位置、规制、生员人数等。此外,笔触到衡山县之文昌书院、李邺侯书院,并居于桂林流恩书院。据实地考查,谓广西漓江书院有二:一曾在桂林,一在广西东北部兴安县,一废一存,俱见载述。

其次记述掌故,谓广西贡院,皆位处粤西绝胜处。作者所居贡院系明靖江王旧府,后即独秀山,山拔地五十余丈,旁无依附。是时广西考官,除孟氏外,尚有乙丑进士积善(字宗韩),题为知者乐水二句,赋得“秋风生桂香”,得香字。两人评阅荐卷,较能协调。按法式善《清秘述闻》,是岁广西解元袁珖,平南人。日记称袁系积善所擢首选,实不及潘生之有笔力,而潘生选置第二,实出作者引荐云。孟氏兼谈阅卷经验,以为反复研读,有如披沙拣金,方能发掘佳处。

据日记,粤西俗字叠见,如、、、等字,考生试卷多用之。由见二百多年前,广西一度盛行地方俗字,堪供研究文字史者所考镜。

作者擅绘写,如勾勒大悲阁之胜概、岳阳楼之壮观,俱为佳篇。

撰有多种出使记行日记者推王昶。昶(1725—1807)字德甫,号述庵、兰泉,青浦人。邃于考证。古文昌黎、眉山,有《湖海文传》《诗传》《金石萃编》等行世。事具《清史稿》。

兰泉有日记七种:

(1)《滇行日记》。起乾隆卅三年(1768)十月,止次年三月。时其随阿里衮赴滇,历樊城,取水道,抵永昌,然后止于腾越。旅居多暇,与因以口语落职之赵文哲(升之)相唱和。入云南,更富吟咏,附于篇末。十月住樊城有诗云:“望里溪山罨楚云,萧条迁客竟何云?伤心赋已同开府,誓墓书真愧右军。铁鹿连樯江外渡,铜鞮旧曲夜深闻。莫辞坠泪碑前过,衫袖啼痕已不分。”吴县严荣《述庵先生年谱》称戊子昶年四十五,“所历楚黔诸境,搜奇觅险,诗益富”。

(2)《征缅纪闻》。乾隆己丑庚寅(1769—1770)年日记。时清政府遣经略大学士傅恒,副将军阿里衮出征缅甸,作者从焉。记述战争情况外,结尾道出清军从缅甸回师原因,在于“士卒染瘴病,殁者甚众”。

(3)《蜀徼纪闻》。乾隆卅六至卅七年(1771—1772)所作日记。时昶从右副将军温福,佐军事。会四川土司泽旺之子僧格桑等,发兵占地,兼及明辖正土司浓等塞。温福移师督办其事,昶随行志所见闻。嗣随阿尔泰往北山、木雅斯底征战,详及温福、阿尔泰、科尔沁亲王等各路兵战况。

(4)《商洛行程记》。乾隆五十一年(1786)作。是岁河南伊阳县秦国栋等三十余人,杀知县孙岳灏而逸。巡抚毕沅搜捕未获。伊阳接壤湖陕,恐逃入商洛,昶奉派先赴商州。事竣入都,乃遍历雒南山阳,由曼川关,下汉江,过湖北郧西。途经胜迹,信手必录。

(5)《雪鸿再录》。乾隆五十三年(1788)日记。此年昶本拟赴江西一行,及抵下关,闻缅甸入贡,遂徂大理。出贵州,入常德,以江水浩漫,遂由龙阳出长沙,过岳州,取道武昌。昶亲见武昌城水深三四尺,汉口亦被淹。十月底,入江西,会江湖水溢,近江十五县尽淹,昶由水路覆勘,详记当时水灾实况。

(6)《使楚丛谈》。起乾隆五十五年(1790)七月,止次年二月。时湖南湘乡书吏折色重征诸弊事发,乾隆使兵部侍郎吉庆往谳之,昶亦有入楚之行。除记沿途风物外,尤详入楚所闻见之自然灾害。如述汉、沔、洞庭、彭蠡之水腾溢,齧江陵堤决。所绘写江水泛滥,是一份生动、真实之水利史料。

(7)《台怀随笔》。乾隆五十七年(1792)三四月间短期日记。时乾隆弘历赴山西五台,作者从焉。途经房山县,访贾岛墓;抵五郎村,吊宋初杨氏父子百战之区,行文清丽,兼辞章考据之长。

桐城文派姚鼐有日记未刊稿,鼐(1731—1815)字姬传,斋名惜抱轩,一称惜抱先生,桐城人。历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论学主兼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之长。以擅古文诗见重于世,严于义法,有桐城派之目。著《九经说》《老庄章义》《三传补注》《法帖题跋》《惜抱轩诗文集》等。

其《惜抱轩使鲁湘日记》稿,是乾隆三十三年(1768)至卅五年(1770)典试山东湖南往还记程之作。使鲁时,详与正考官朱克斋同行事。如徂洪恩寺、甘露寺,临紫泉,过赵北口,遇水决。其中所载闱试考官名单,至详尽。戊子八月初六记云:

司道遣人送速帖。及未申时,凡三速,乃往巡抚衙门公宴。酒三行,即入闱。少待,内监试及帘官俱入。内监试沂州守湖州蔡彩霞(名应彪),及春秋房濮州牧归安潘退庭(名汝诚),皆伯父旧交。书三房福山令安乡潘经峰(名相),癸未同年。诗一房,邹县令献县孔□(名传□,庚午同年。易一房,莱芜令秀水张愚髯(名庆源)。易二房安邱令中部张(名东)。书一房,博兴令山阳王(名溥)。书二房,寿张令忠州彭(名时清)。春秋房,海丰令休宁黄(名树棠)。诗二房,夏津令兰阳范(名汝载)。诗三房嘉祥令娄县瞿(名朝宗)。诗四房,房陵令黄安吴(名沂)。诗五房,青城令钱唐周雨塍(名嘉猷)。

使湘时日记,惜抱多叙暨正考官孙补山同程事。六月旬启行,八月始达,途历险阻,时有述怀,其一如长歌《愁思冈歌》。间亦填词,如泊清江浦,作《蝶恋花》小词。《使湘日记》亦载闱试考官名单,如使鲁时。

经取惜抱轩诗集粗勘一通,觉有几方面可作浅说:

第一,日记附诗词约六十余首,内《愁思冈歌》《邺下怀古》《唾冰联句》等,似为诗集未收(附录《愁思冈歌》于后)。

第二,附录诗词,前边日记均详创作时日,事情原委,无异为自己诗词作注脚。又读者能从原稿之空格、脱字、异字中,与诗集互校,得知点改时之思路。

第三,所叙鲁湘闱试考官名单,兼及字履关系,沿途所遇友好,或冠以辈分关系,对研究姚鼐交游,不无一得之助。

附《愁思冈歌》:

乾隆三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以驮子疲甚,易以车,出城,雨甚。四十五里过荡水桥,至汤阴,饭。令君诸城李君来晤,闻道上水骤涨,不可行。午后晴,乃行。谒岳王祠,出城,潢潦没毂,行极艰,可一更乃行。二十五里至宜沟驿,《水经注》宜师沟入荡水驿,当以是名也,是日作《愁思冈歌》,冈在安阳南十五里。太行山断青云薄,愁思冈头日西落。契丹欢笑晋女啼,南望中原北沙漠。河北千军未一战,矛头已入含元殿。水磨大剑钝如椎,玉貌黄尘皆掩面。石郎天子翻手为,一尺面吐权谋奇。君始以此终亦此,沙陀婿作耶律儿。君不见前有荆棘铜驼陌,后有五国城中客。时危万乘困奴虏,道泰明堂受夷貊。武臣体说犁庭功,文士空读御戎策。古原草绿连青空,怅望悲歌千载中。冥冥天道隔人意,往往奇才连势穷。汤阴下马岳王庙,松栎萧萧吹北风。

乾隆时学者,洽金石、版本、校勘之学的,纷纷崛起于学术之林,且多撰写日记,留传于世。若钱大昕、吴骞等皆是。

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征,号辛楣,又号竹汀,嘉定人。乾隆进士。累充山东、湖南、浙江等乡试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一生治学勤敂,旁通博涉。研治文字、音韵、训诂、天算、地理、氏族之开学,均卓有成就。尤肆力于金石版本之学,以考据精审著称。撰述等身,略如《潜揅堂文集》《诗集》《十驾斋养新录》等,并与修《续文献通考》《续通志》等。事具《清史稿·儒林二》。

现存日记两种,首先是刊于《藕香零拾》内,《竹汀日记》一册,是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所写的生活日记。这一年,应绍兴守秦石公之邀,出游南镇及兰亭,再赴杭州游西湖。归途接受主讲钟山书院之聘,旅中得诗十八首,均附篇末。

日记涉及交游,若沈镜塘、金拱辰、王方川、陆筱饮等凡百辈。其中如四库馆纂修官邵晋涵(记称其字二云),以循吏著称的汪辉祖等尤著称于世。按其将访会稽,道出青浦、嘉善、嘉兴,而小驻海宁州,多与诸友相往还,并观赏安平寺内外许多经幢石刻,着眼于考录文物所属时代、经幢全文、书写者镌刻者捐款者的姓名。继入宝珠寺,观佛像及元代石刻,发现蒙古古字,“今蒙古人亦不能识也”。

日记重点在详写绍兴之行,如登府署大观楼,欣然曰:“城中烟火万家,历历可数。南望怪山,如相拱揖。”二度游松风阁,谛视遗迹,发现朱熹,及明太守汤绍恩手迹尚存。继登望海亭,极目骋怀,濡笔曰:“四望空阔,直北海气微茫,一线萦白;东南则千岩万壑,青翠叠映,西则平畴方罫,浅水通舟,纤悉可数。”记中还随录所见宋元明石刻,类似泰不华篆额的去思碑、邱琼山所写《水利记》等,则又攸关艺苑史料。

他在绍兴,先后游戒珠寺(王羲之故宅)、兰亭、大禹庙等处,除录石刻外,并赞美一路上“水波清沏,山光倒映”,天章寺门外“修竹夹道,葱翠可爱”,“四山环抱,青松弥望”。所记距今已二百一十多年,为后人考查绍兴古迹文物,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资料。

综览是书,未经删汰,乃钱大昕“去官归养,游览胜区”的生活实录,后一百二十年后的缪荃孙在作跋时,感叹自己处于晚清时期,尽管和钱氏行止相同,而所遇却判然有异。

又一种《竹汀先生日记钞》二卷,起乾隆五十三年(1788),止嘉庆九年(1804),凡十六年。其弟子何元锡曾简述其书内容曰:“先生主讲吴郡之紫阳书院,过从者众,所见古本书籍、金石文字,皆随手记录,究源穷委,反复考证,盖古人日记之意也。”

按卷一为所见古书部分。大抵以寓目史集名椠为多,文集孤本次之。钱竹汀与黄荛圃(丕烈)、吴槎客(骞)等探讨宋本、元刻之《史记》,赏析宋板《汉书》大字本,元板《辽史》、宋椠《经典释文》等,每有心得,均加著录。不失为治版本目录学者之重要参考。

卷二所记为所见金石部分。竹汀与并时藏家多往还,论学相长。笔触之一,为其高足何元锡,屡视新出土碑碣拓本,如谓何梦华寄武康县新出《风山灵德王碑》。梦华系元锡字,家富善本。有《秋神阁诗钞》,与竹汀切磋,相互依傍,一时传为艺林佳话。

竹汀曾获读兰亭各种临本,逐一详加记录。其一曰:“蒋春皋招午饭,同席陆谨庭及仲升观游丞相所藏兰亭,一为绍兴御临及江南麻道堂本,一为复州九江二本,一为九江唐安二本,一为不知所出本,皆以十千标次。尚有百本,今止得其八,而范大师本,又仅存题跋耳。”

按游相,即游似字景仁,号克斋,淳熙五年拜丞相。一九八七年中日书法讨论会上,顾廷龙教授曾发表论文,题为《宋游相藏兰亭述略》,谓“《兰亭》在唐代已有很多摹本,宋代则士大夫家刻一石,摹拓之本,不知凡几。宋理宗收集《兰亭》有一百十七种,丞相游似亦收集得百种。”则竹汀所见,当属瑰宝无疑。

吴骞(1733—1813),系乾嘉间藏书家。字槎客,号兔床,浙江海宁人。笃嗜典籍,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黄丕烈颜其室曰“百宋一廛”,骞自题所居曰“千元一架”,指拥有千部元版。其兼好金石,以庋藏之商鸟、篆戈等作《拜经楼十铜器诗》。且能画工诗,词旨浑厚,气韵萧远。著《拜经楼诗话》《论印绝句》《拜经楼诗文集》等。事具《清史列传·文苑三》。

《兔床日谱》三卷,起乾隆五十五年(1790),止嘉庆庚申(1800)四月。凡作者所见书画,既事评述,复录题跋。如叙何焯《朱子早朝图》、项子京《抚琴图》、黄道周《狱中墨迹》,则深具识鉴。道周工书善画,尤以气节名世。兔床获见周春(记称其号松霭,有《松霭遗书》)所藏黄石斋遗迹,记之特详。略如“过著书斋,松霭旧藏黄石斋二迹,时方刊其所辑《杜诗双声叠韵谱》,拟售二迹,以佐剞劂,而绿饮适欲求石斋书画,予因代以二十四金,购之二迹:一为《孝经赞义》,乃先生在狱中所书者,末题崇正辛巳秋某又识,书法精楷,有钟王遗意。……其一乃写其游历所见奇松,或三或五,离奇诡怪;上方各记其所在,开卷题‘云海来朋’四大字。又云:壬申阳月二十九,集诸髯朋为寿,皆八分书……。”

其次,日记所载多为考校孤本善椠,互勘异同,或获读史料手稿,必加著录。前者如论宋椠明板《汉书》异同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朔日记云:“宋椠《汉书》较今所得明板者,夐然不同。其师古注,明板删去甚多,如《金日传》:捽何投何罗殿下。孟康曰:捽胡若今相僻卧轮之类。宋祁曰:卧轮改作卧输。及上病属霍光,以辅少主。宋祁曰:及上下当派疾字,南北监本皆无之。余不可悉举,姑书其一二。”后者如明代杨继盛深恶严嵩,劾其十罪,竟为嵩所害。关于杨氏劾严嵩疏存佚经过,兔床手录汪琬题跋,以见梗概。嘉庆元年三月朔日记云:

明杨忠愍公《劾严嵩十罪五奷疏》手稿尚藏其家。宋牧仲为忠愍鼎新祠宇,其裔装潢将以遗牧仲,于驴背上失之,见汪钝翁题跋。

乾隆时,继康熙之后,垂意于科学者,不乏人在。其一应推李锐所写日记,所叙纯属自然科学方面内容。李锐(1767—1817)字尚之,一字四香,元和人。邃于数学,旁通天文。嘉庆中,阮元抚浙,延往西湖校《礼记正义》《元辑畴人传》。著《天元句股细草》《弧矢算术细草》《开方说》等。

其《观妙居日记》稿,记乾隆六十年(1795),止嘉庆十八年(1813)。开端即涉及科技书籍及实物,记述南怀仁《地球图》、梅文鼎《历学骈枝》、新制《灵台仪象志》等内容。尤其对《地球图》,特别心赏。曰:

乾隆六十年乙卯三月初七日,戊午。书友朱姓持卷子八幅求售,乃康熙甲寅岁治理历法南怀仁所造《地球图》也。前二幅系总说,后六幅每合三幅,为一圆图状。地球之半合两半圆,则地球全图也。其相接处为赤道,四旁注二至昼夜刻数,分大地为四大洲:曰亚细亚、曰欧逻巴、曰利未亚、曰阿墨利加。因索价太昂,即还之矣。

作者李锐还重视古代科学书籍之版本校勘。或著录所见数算天文书。略如“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辛巳。见宋本《九章》《孙子》《张邱建》三种,与今微波榭所刊行款大略相似,纸板精妙,千顷堂旧物也。《九章》止前五卷,缺均输不足方程勾股四章”。或自记购求所得,如“嘉庆十年二月初五日,己未。买知不足斋所刊《益古演段》及《弧矢算术细草》”。

据日记,其撰《明代朔闰考》时,曾向钱大昕借《岁实朔闰考》,还由吴春斋借《大政记》作参考。确是做到互通有无,转益多师。如

乾隆六十年四月初十日,庚寅。吴春斋来,因余近著《明代朔闰考》,携《大政记》见示。自洪武迄隆庆朔闰皆备,大喜过望。

又如对江声等谈星宿语,多所记述。称:

闻江艮庭、王朴庄两先生皆云:比来昴宿不明,其光仅如鬼宿积尸,以现行时宪法,推得二十三日子正躔为四宫一十九度五十四分,在胃宿五度五十分,距昴宿六度四十分。两先生所见昴宿不明,当因近日之故。

日记作者重点笔触书画事者,乾隆末应推吴锡麒,嘉庆初,当数丹徒张崟,后先辉映,各有千秋。

吴锡麒(1746—1818),字穀人,钱塘人。乾隆乙未进士,授编修,迁祭酒。先后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工诗文,善倚声,浙中诗派奉为圭臬。著《有正山房集》。

日记三种,多涉画事。(1)《有正味斋还京日记》稿,乾隆五十八至五十九年(1793—1794)作。是年假满,由杭返京。及抵京,与孙星衍、罗聘(两峰)、张问陶(船山)、伊秉绶等相往还。所记赏析书画,作月旦评。如观《横波夫人画兰卷》、田山薑《大通桥秋泛图》、黄鹤山樵《夏日山居图》、罗聘《伏生授经图》等皆是。(2)《南归记》一卷,系嘉庆二年丁巳(1797)自京返杭时日记。按其在京整装待发前,二、三月间,洪亮吉饯于卷施阁,翁方纲招饮法源僧舍,赵怀玉集饮亦有生斋,罗聘等宴送于陶然亭,赋诗联句,极一时之盛。在陶然亭诗会上,罗两峰即席作《江亭饯别图》。两峰擅绘罗汉及鬼,所载此画故实,替治清代画史者,提供两项资料:一为此幅作画时间,在丁巳三月八日清明。二为具体著录画中十四人姓名:罗聘、洪亮吉、赵怀玉、查堂、汪端先、金孝继、马履泰、方体、伊秉绶、魏成宪、王霖、彭田桥、查有圻、吴锡麒。(3)《游西山记》,嘉庆五年(1800)九月游北京西山时短期日记。所叙同游者韩旭亭(是井)、赵味辛(怀玉)、法时帆(式善)、姚春木(椿)等。

张崟(1761—1829),字宝岩,号夕庵,江苏丹徒人。工诗画,与阳湖洪亮吉订交,写《万里荷戈图》赠之。亮吉答以二诗,末一首云:“荷戈人在夕阳边,宛马如龙不著鞭。欲貌鸿濛万里雪,别施轻粉写祁连。”洪北江为之倾倒如是,书必每称高士。著《逃禅阁诗集》。事具张履《积石文稿》一文。

夕庵所书日记,积稿甚多,存者惟嘉庆九年甲子(1804)一册。笔触日常见闻,以书法绘事居多,诸如余京之书法,奚冈(铁生)之绘佛,不超轶太仓派等,均边叙边议。还兼及遗闻轶事,若曾燠之重建沧浪亭,吴锡麒之病指,右手中指不能握管,均有关一时之掌故。

夕庵,曾纂修《丹徒县志》,日记曾详纂修经过。据谈:始其事者王文治、蒋宗海,未竣而卒。而甲子总其成者为夕庵,主其事者万庭兰。志内《地里表》《周鼎瘗鹤铭考》《画家小传》等佥出作者手笔。其间谁斥资修志,谁代庖若干序传,信手拈来,历历如绘。他若记王恒告茅翊衢藏志书底本,左牯与邹莲浦为志书相互抵牾,俱属于兴修地方志史话。

关于经济方面的记载,乾隆时较少。有则如安吉《古琴公日志》。吉字汇占,号古琴,别署十二山人,无锡人。乾隆举人。治经学音学,著述颇富。心力所萃在《夏时考》《韵征》两书。事具秦瀛《小岘山人续文集》一。

《古琴公日志》钞本二册,上册起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月廿七,至次年。撰者自河南怀庆府孟县启程还家,排日详记沿途车船饭费。抵家迁祖坟,附录祖坟图样、《安氏世墓考》,坟田收租情况。甲寅腊月,修葺大厅中厅,大量添置梁木柱木、日用八卦文碗、茶钟、螭虎酒杯等物,间附购价。小除夕并推算七八年来用布细账。乙卯,详各户收租情况。在此具体叙录中,既可考见当时具体物价以及物价之涨落情况,又能了解乾隆时地主阶级生活之一角,不失史料价值。

下册起嘉庆九年(1804)四月十五,止十四年(1809)十一月。附诗文稿、寿联、联、楹联等。

清代旅游日记,乾隆末有朱维鱼、黄钺等所写作品,今存者多属短篇。

朱维鱼,字牧人,号眉洲,海盐人。擅诗,邃于考据学,曾师事戴震。著《驴背易水村集》(见《海盐县志》)《眉洲诗钞》五卷(见《两浙轩录》)。

今存《河汾旅话》四卷,枕碧楼木刻旧抄本。系乾隆四十二年(1777)六月自西安入都,约田方千(畿)、王宜之(垣长)同往汾阳,述所闻见。日记取名河汾,因从长安到潼关,渡河溯汾,直抵汾阳,语及此行始终未离河汾。每日必记某尖某宿,文仿桑钦《水经》,惟所过之地,话及者记下,所以取名旅话。

在日记中,重点记述了民间流行剧种。之一如谈梆子腔起源一条,论列此腔别名秦腔,并据《东坡志林》驳斥秦腔“俗传东坡(苏轼)所倡”的谬误。

朱维鱼是吾浙考据家,记于山川脉流,剖析很详。引用典籍考证,几乎超过百种。如考证狐歧山等条,论者以为诸甘光《三江辨略》所勿及。

比朱维鱼日记篇幅较长者,是黄钺的两部日记。黄钺(1749—1841),字左君,安徽当涂人。乾隆进士。嘉庆时,督山西学政,两典山东乡试,任全唐文馆总裁。工书画,山水得萧云从余韵,与董浩齐名。内府名迹,多经其鉴定。撰《西斋集》。

日记两种:一曰《泛桨录》二卷,卷上起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正月,止同年十二月廿八。时参两浙学使幕。十八日由芜湖启程,入杭,拜钱王祠,读《苏文忠碑》。抵宁波,访范氏天一阁。过余姚,谒曹娥庙,读蔡卞《重书邯郸淳碑》,遍观壁画。至金华,志试院所见。迨九月晦,佐试台州,由嵊县渡剡溪,穷雁宕诸胜。及归,已岁聿云暮,杭俗风物,略作缕述,诗所不能尽者,悉著于录。

卷下,起次年戊申(1788)正月,止十二月。时偕张茗柯、魏星来游龙井,并往返于绍兴、宁波、嘉兴、无锡、宜兴之间,多所记游,得遇友朋多辈,若朱蔚堂、吴玉松、廖茶畦、王润生(泽)、魏知年(楷)等,行文遒丽可诵。

又《游黄山记》一卷,系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八月二十,撰者任徽州紫阳书院山长,课徒多暇,偕生徒十三,作黄山之游者凡十日,宿于山中者凡五夜。饱览黄山诸胜景物变幻,遍观诸寺铜佛及题跋,出以长篇描述。

乾隆末,也有较朱、黄二家略长的遣戍旅游日记。推《西行日记》。作者赵钧彤字絜平,山东莱阳人。乾隆乙未进士。任唐山知县,因事由唐山发配新疆。工诗,遣戍诸作,尤多奇气。著《澹园诗草》。

他的《西行日记》三卷,吴江吴氏辑刊本。起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三月,止次年三月,系遣戍伊犁途中所作。重点记遣戍时的遭遇,也顺便作了一些游历考察。

是书重点有三:一是交游行止。遣戍途中,囊无分文,“狱官台吏,峻色哮声”,但赵始终得同里戚清苑令李宪宜、诗人李振声等之助,完缴狱费罚项,计逾千金。与此同时,他仍然游访胜迹,驻足古刹,如过正定大佛寺,拜谒通《周易》的大光僧,记曰:“大光自出迎,身伟然七八尺,须眉雪皓,”风姿不同寻常。

二是途中见闻。作者经肃州,望见严家山,是“十罪五奸”严嵩子孙聚居为娼的地方,不禁抒泄愤之感,说:“明季迄今数百年,而山以严名,族以娼聚,天之罚奸人至矣。”

作者走关外,重视记载交通工具的名称、构造、功能,以及比较凉州车、兰州车的利弊,所称有助于研究二百多年前的交通。乙巳二月初五日记云:

走关外者,皆凉州大车。车轮高八九尺,名高脚车,而轮裹厚铁,一轮重数十斤,坚固禁大风,故又名铁车。车高大轮,中间悬水桶及草袋,而上坐人。凡衣服囊箱、金钱米粮、齑盐饼榼,无不载驾一马,而车载满必千斤,故过百里,或七八十里中,过山往往不能到。余在兰州雇车,念行车轻,可一直抵伊犁。及抵哈密,走北路,翻打坂,行雪泥中千五六百里,马力遂绌,亦所必然也。

三是揭露黑暗。封建统治积弊丛生,其特权渗透在每一生活细节。作者笔下的某侍郎,拜佛于隆兴寺,“而健仆如哆虎,呼县官家人,进盘餐,必素必洁,侍郎斋也”。又叙及遣戍公文,至迪化州后,仍然积压不办。及赴军门,治事府分粮饷、驼马、功过、营务、印房五大处,繁文缛节,不一而足。

在嘉庆间二十五年中,清仁宗统治下,政治腐败,农民纷纷揭竿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际此清政权日趋衰落之际,反映在这一阶段日记中,清王朝加紧镇压和遣戍,如洪亮吉、林则徐(最后五年的日记)、朱凤森等日记皆是。同时作者尚有陈佐尧、李鼎元、潘世恩、顾廷纶、张廷济、陶、倪稻孙、谢兰生等,兹选述如下:

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嘉庆时,以评议朝政,遣戍伊犁。及赦还,改号更生居士。诗文富奇气,与黄景仁齐名,治经史,和孙星衍并称孙洪。撰《春秋左传诂》《洪北江全集》。

《伊犁日记》系嘉庆四年(1799)至五年(1800)北江遣戍记行之作。记及己未八月廿六,上刑具后,押至御史衙门,听候军机王大臣会同刑部严审,本判斩决,嗣改发配伊犁,交将军保宁严加管束。廿八日出监,押出彰义门,即行就道,诸友欲送者,“皆误以为明日,是以皆不能及”。幸已到御史衙门慰省的,有王苏庄,赵怀玉、张惠言等;至南监送别的,有王引之、吴鼒等,廿九日王念孙、法式善、汪端光、张问陶等,都追送不及,为之怅惘神伤。不久,北江“抵芦沟桥左,觅店投宿”时,张惠言“已扶病相待”,记云:“张君……执弟子礼甚恭,余不敢当也。”

按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一著《读书杂志》,一写《经传释词》,饮誉学林。其他诸氏均治学各具专擅,堪征翰墨因缘,情谊笃挚,洵亦管鲍之交。

观其所叙为期半年多的旅途生活,一是购书读书不废,友朋赠书不绝,足能解忧破闷。如宿霍州城内,刺史蒋荣昌赠以《夷坚志》,生员范尔照“以《元百家诗》相赠”。经华州,“至书坊购书十余种”。

二是一路上知音慰藉,仰慕情深。宿榆次县,知县陈日寿访谈至夜,料理甚周。华州州判钱坫约请到署住宿,一起骑马至少林山半,憩息白衣庵、绿天阁、莲屏阁。沿途邀宴馈食相接,如赴安西州,刺史胡纪勳求“书篆字楹帖十余副”,“饷食物及短襟皮衣兼赠赆”。中间榆次县教谕崔登云率诸生何郁曾等,“坐门外待曙”,希望一见。北江为之感动,记及“崔君选拔贡生,何生年已七十,各携酒果来饷。余嘉其意,受之”。

三是塞上冬景春光,躬履其地,妙得真趣。北江抵哈密西关后,时在嘉庆四年十二月廿三,所见祖国风光,不侔寻常。二十六日记称:

平明人南山,一路老柳如门,飞桥无数,青松万树,碧涧千层,云影日辉,助其奇丽,忘其为塞外矣。过岭,风色顿殊,雪飘如掌,阑干千尺,直下难停岭头。一外委率十余兵,助挽始下。

综览北江日记,特色之一,除宿咸阳城内客馆,于月光皎洁下,追忆孙星衍外,其他有关贬谪叙写,确无伤感之笔。

要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一生,莫如林则徐于嘉、道间所写的日记。则徐(1785—1850),字少穆、元抚,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道光十七年,官湖广总督。时众议禁绝鸦片,林氏驰赴广州办理,亲焚烟土二万余箱。嗣英兵侵粤,不得逞,因移师北上;清廷惧,谪则徐戍伊犁。旋又官云贵总督。太平天国军兴,清王朝授以钦差大臣,行次潮州病卒,著《政书》《云石山房诗集》等,事具《清史稿》。

林则徐日记,起嘉庆十七年(1812),止道光二十五年(1845),自叙了领导禁烟运动之全过程,可补正一般传记所未详或失记。

据所载,在虎门焚毁鸦片以前,则徐曾向汉阳县郭镜堂、六安州牧田溥(小泉)等,先后吸取缉获鸦片毒品之经验。缘郭以搜拿鸦片烟最多,加知州衔。田任香山令时,曾缉获鸦片一万数千斤,则徐与之作长夜谈。此前,槌碎所获一切烟具,焚毁大量烟膏,事见道光十八年七月以后日记。

道光十九年二月,由洋商代交英领事义律递禀,英方应缴鸦片二万二百八十三箱。十八日邀集邓士宪、陈其锟、蔡锦泉、张维屏、姚华佐等,商议如何有效地收缴烟土烟具。最终决定令英国副领事参逊,赴澳门传谕趸船,至虎门外龙穴洋面呈缴烟土,并在大佛寺增设收缴烟土烟枪总局。时与邓廷桢、关天培商议,几无虚日。

关于验收日期,自是年二月廿八日起,至四月初八,实际验收共用二十多天。至于消化烟土,则从四月廿二始,至五月十一,历时十八日。嗣又于六七月间,连续提讯贩卖烟土许多案件,九、十月中还接连处决勾通英国贩卖烟土之汉奸,并在靖海门外继续收缴焚化。并将道光时《钦定禁烟新例》、刑部奏定《夷人带卖鸦片新例》,抄附篇末。堪见日记撰者在广东、浙江领导禁烟运动,是何等持久、彻底。此年还和邓廷桢时相唱和,留存不少历史诗篇。

至道光二十年,侧重记述英帝国主义攻我沙角、大角炮台,清方死伤实况,以及不久英军撤退、交还沙角之经过。洎道光二十一年,英帝国主义进犯厦门等处,关天培英勇殉难。清琦善擅许英人割香港及其他种种无理要求,而受到处分,类似反抗外国侵略之具体内容,均陆续多所笔触。

其次,为有关林则徐所作诗文书画之大量记载,有助于考索其具体作品之创作年月,又可从而探求嘉道间文坛上有关人物。前者如为蓝嘉绩、蒋寅作《沅两君歌》,代撰《黄仲则诗集后跋》《和姚春木》七律二首;后者如作《杏花红雨图》、题陈石士《韬光步竹图遗照》;题徐宝森《漓江话别图》、为医者陈凉圃题《采芝图》、为吕星垣题《江山万里图》,日记中涉及人名将达千数,往往擅词章,为则徐所服膺。其一即焦山退院老僧巨超,号借庵,出诗钞相质,诗亦清隽。时姚鼐掌教钟山书院,吴锡麒长安定书院,蒋知节讲学广陵书院等,林则徐一一抵谒,攸关文苑掌故。

再为有关科举、书院掌故。如嘉庆二十一年八月,撰者典江西乡试,入闱后,凡拟题、书题、刻题、刷印、阅荐卷(十七天)、吊二三场卷比较、点阅落卷(四天)、磨对中卷、排名次,一直到缮草榜,均逐一缕载。典试者进出乘八人大轿。此次乡试魁榜殿榜,俱姓欧阳,谓之“欧阳榜”,又所录清贫绩学者甚多,谓之“清榜”。蒇事后,翰林院又转颁《全唐文》一部,类似科举史话,屡见不鲜。日记还载录书院各类题目。道光十四年紫阳、正谊两书院之甄别,次年六月紫阳、正谊、平江、锦峰四书院之合试,有不少类似书院故实,均散见于日记中。

再次为有关水利方面记载。如对修防工程,林则徐花了大量时间,作全面实地勘察,情况既明,遂作出有效决策及兴治方案,大多散见于道光十四至十八年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及湖广总督时日记。

最后必须一提者,《荷戈纪程》是道光廿二年(1842)林氏谪戍伊犁时途中见闻之记录。按自西安启程,抵乌鲁木齐,转辗戈壁。其于山川阨塞、风土谣俗,尽情刻划,文多遒丽。途经戈壁大山头,见“此地附近有金矿,故多挖矿淘金之人及千户”。记之甚详。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曾以《荷戈纪程》,与倭仁《莎车行程》比美。

嘉庆时有关人民起义、清廷镇压为内容之日记,其一为朱凤森日记。凤森(1776—1832),字韫山,广西临桂人。嘉庆辛酉进士。曾充河南濬县知县,濬与滑县相距廿里。其时以李文成为首之白莲教起义,即在滑县活动。朱凤森则系镇压濬县境内白莲教起义者。事具归安叶绍本撰传。

《守濬日记》起嘉庆十八年(1813)九月初,止同月廿八。撰者站在清方立场,环绕“守濬”为中心,历叙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关情况。从反面提供史实,约三方面:

一为在滑县境内起义军声势甚盛,如冯克善率众数千,夺东门,迫使清王朝官吏死亡相继。另一方面,笔触当李文成被执后,清兵对李“敲折胫骨监禁”,手段极毒辣!

二为当起义军占领滑县后,朱凤森加紧追捕与起义有关人物,并在东南西北四城及大街,利用地主武装,负隅顽抗,各城头目名单及具体兵数均附篇末。

三为自供惯于谍觇,以水灌灭起义军火攻,又用麻斫刀暗斩义军马足,使陷入泥潭。综观所记,是攸关河南濬县周围白莲教起义的第一手资料。

嘉庆时,有以奉使日记著称的,推李鼎元。鼎元字墨庄,绵州人。乾隆进士。官兵部主事。著《师竹斋诗集》。

其著《使琉球记》,起嘉庆四年(1799)八月,止五年(1800)十一月。是岁奉旨遣赵文楷为赴琉球正使,鼎元任副使。鼎元自启程起,除记其行程外,所叙重点有二:

(1)交游行止。据日记,频行,泊舟苏州、嘉兴,与王文治(梦楼,有《梦楼诗集》)、钱大昕、王昶等相晤。嘉庆五年四月初五日记曰:“丁亥。泊苏州府姑苏驿,织造全公德来,恭请圣安。闻王梦楼先生在号船,因访之。以梦楼曾从全公至琉球,可资考闻。是日谒见少詹钱竹汀前辈大昕,承赐《金石文跋》十九卷。”十四日,丙申。晴。往拜敷文书院山长王兰泉昶先生,学有渊源,为海内闻人。致仕十余年,精神尚健,惟耳聋,是亦老人寿征。”

作者有僧友范衡麓,擅诗书画,复攻佛典,屡记之曰:

嘉庆五年闰四月十八日。午后至将军署,见壁间有寄尘字画,诗僧大名,耳熟已久。问知其人现挂锡乌石山。将军三度访之,乃肯见。其品可谓高矣。

二十三日,乙亥。晴。再至温泉浴,便访寄尘于乌石山。寄公,衡山人。名衡麓,别号八九山人,寄尘其字也。姓范氏,五岁度为僧,略窥内典,好吟咏,工书善画,有奇术,人莫测也,喜作方丈书,新于乌石南崖,刻寿山福海。字结密无间。余卒至其室,图书满架,邀之遍游各峰,欣然同行。

二十四日,丙子。晴。寄尘遣其徒李香崖来,苏州人,亦善画,将待寄尘渡海。

观乎上述,一月之间,两人过从频密,相互唱和,留有诗什,均附篇末。

(2)珍奇异物。鼎元在赴琉球途中,遇到异物,感到新奇,必加载录。其一如“食品有石,似墨鱼而大,腹圆如蜘蛛,双须,八手攒生,两肩有刺,类海参,无足无鳞介,味如鲍鱼。徐录作石。余前游登莱,见所谓八带鱼者,以形考之,当是石。”“初见五采鱼,有红绿翠黄诸色,绿鳞红章,五彩相间,土人就形式呼之,无定名。又有一石眉巴鱼,色红如金鱼,余俱不敢食,养盎中,以为玩品。”

陶(1778—1839),字子霖,号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授编修。任两江总督。撰有《诗文集》《陶桓公年谱》《陶渊明诗辑注》等。事具《清史稿》。

其《蜀日记》四卷,系嘉庆十五年(1810)作者偕编修史评典四川乡试时所记。

撰者于是岁八月六日入四川贡院,闱事别记。间亦略加笔触,如九月初一胪列主要试官姓名,群集衡文堂书榜,翌旦子刻揭晓。又称当时四川贡院,规模宏敞,古墙犹在。闱内东西号舍,为孙可望、李定国旧居,类此云云,仍不失为嘉庆间四川省科举史料。

陶云汀经历山川形胜,间或考证蜀中人物古迹。一如论列蜀都分满汉二城,其言曰:“八月初五日。……蜀都古有大城小城之别,今则分为满汉二城,将军都统及驻防兵在西,即少城也。其余各衙门俱在东城。”二如考三苏遗址。“二十日。泊眉州,南揖大峨,北枕长江,川原平旷,古名州也。三苏故宅,今为书院,问及州境,无一苏姓者。苏东坡颍滨宦游未归,子孙世居汝颖故乡,邱墓遂无主者。老泉坟冢亦失。明嘉靖,州守杨秉和遍索,始得之于石龙东岸柳沟山中,构祠以守云。”陶行文贵在着墨不多,而所叙知所抉择,片言只语,仍攸关四川省乡土资料。

嘉庆时金石书画家,有日记留存、专涉艺事生涯的,先为张廷济,后是倪稻孙。

张廷济(1768—1848),字叔未,浙江嘉兴人。嘉庆三年,举乡试第一,应礼部试,辄踬,遂以图书金石自娱。建清仪阁,庋藏古器,名被大江南北,事具《清史稿》。

《清仪阁笔记稿》系嘉庆十年(1805)生活日记。凡所寓目之古器物,若古泉、古砖、古印、古铜镜等,俱详每一古物之名称、形状、评价、收藏源委、当时藏者姓名等。并随时发掘各类古物之专门收藏家。如“十一月初四日。杭州孙辅元,号黼之,藏古布甚富,住贡院东桥文星巷后,其古钱大可拓。”是岁叔未酬唱诗什或咏事诸作,若《赋得春事看农桑》《咏建文钱》等,又书画题跋,往还书牍、贺联语,不特随笔附录,抑且随原稿作篆隶者,一仍其真。还有与吴兔床、陈仲鱼等之学术交流,对诸名医所开脉案、方剂之探讨,订书裱画之设计,均一一备录。

倪稻孙,字米楼,又号鹤林道人。浙江仁和人。邃于篆隶书法,擅绘兰,工诗词,为吴穀人入室弟子,著《芦中秋瑟谱》《酒边花外词》。性嗜金石,所至搜采考据,多载于日记中。事具震钧《国朝书人辑略》、李濬之《清画家诗史》。

其《海沤日记》手稿,系嘉庆十九年甲戌(1814)作。所叙鉴赏金石古器物,既略事叙写勘订,复较论价值所在。诸如谓周虎一器之青绿入骨。记云:

二月八日。阴。过梅东巷汤友琴,知其睡未起,候之久。携出周虎一器,形制尺寸,与博古图所载第二器吻合,而青绿入骨,古趣盎然,逼真三代法物。诚希世之珍,绝无仅有者。本无铭识,古人用以节鼓,如庾子山《华林马射赋》所云,则属絷马之节。不特是也,即舟行津鼓,亦用以节之,虎之用,属武属阳者耳。……

次如详叙翻唐镜、回文唐镜之款文,古刀币及外国奇品之种类形状,东汉献帝时建安弩机之精绝,等等,均有资于考古。

米楼寓目明清名书画,多属上品。展赏之后,吮毫纵笔,鉴裁精严。评董香光小楷书《黄庭内景经》一卷曰:“脱去董书蹊径,胎息深微,他人亦不能办此,当属真迹。”评嘉定李流芳(记称其字长蘅)、贵阳杨文骢(记称其字龙友)、陈洪绶(记称其号老莲)之作品曰:“修能旧藏有李长蘅山水画册十六幅,每幅俱有旧人题跋,系陈则果所收之物,精品也。”“(顾)秋屏出观蓝田叔(瑛蓝)临富春山卷,有董跋。杨龙友画及陈老莲万年四跋,字出一手,画亦如之,俱断以为未真。”米楼往往从诸家字迹中,辨别作品之真赝,堪供鉴赏家之参考。

乾嘉学者有日记的,乾则钱大昕,嘉则顾廷纶。廷纶(1766—1834),字郑乡,会稽人。工诗擅文,曾受知遇于阮元,为高第弟子,并入浙抚署任幕宾。又尝肄业诂经精舍。嗣膺尚书栋鄂铁保之聘,馆于金陵。晚岁补官武康道,卒于任所。撰《玉笥山房要集》。

其有《北征日记》一册,《顾氏家集》所收。盖嘉庆八年(1803),清仁宗颙琰避暑滦阳,阮元以浙抚入觐热河,郑乡从行。记起七月廿五起程,迄九月廿五返浙止。往返三阅月,行程七千里,中历江苏、安徽、直隶、顺天等省,信笔挥写,文献足征。

阮元为清代学林巨儒,其《经籍纂诂》推不刊之作,所与游皆当世名士。据日记,经苏州,钱大昕登舟相送,途中复与吴荣光、王引之、法式善等相晤。并接纳甘肃青年诗人陈均为入室弟子,延见登州贡生毕以珣,赞其“学问为东省第一人物”。

郑乡复谓阮氏备受清仁宗异宠,既抵热河,召见无虚日,称其抚浙四年,“安静无为,不但朕说你好,中外同声称好”。时满汉大臣在与宴规格上,轩轾有别,而阮元一蒙勤政殿赐宴,除汉人军机大臣外,仅阮一人在座。次又应召参加避暑山庄外交盛宴,亲历其内万树园山庄隆重场面,堪征阮文达深获嘉庆皇帝之优渥礼遇。阮氏治浙,政声卓著。郑乡排日详叙其离杭时,出现热烈欢送之实况,如“水陆相望,不下数千人。各家铺面,设香花灯烛焉”。洎泊舟嘉兴城外三塔寺,“见水面灯光,照耀如昼”。送者不下七八百人。凡此种种,不失为撰写阮元详传时所佐证。

作者自叙途遇乃师孙星衍,上舟谒见,留饭久谈。且和书画篆刻家钱十兰(坫)、诗人何梦华(元锡)等相奉手。一路上,与阮元畅论诗文,共登泰山,阮口占一联赠之,句云“于山见泰山之高,其文有经术之贵”,崇扬之情,溢于言表。

郑乡每涉一地,瞩目大量题壁诗、楹联,辄择优甄录。其一如梅花书院壁上,高悬朱用纯所书三十四字长联,句为“文贵师古圣贤,自树立而不因循为其能者。士必学有经术,通经济而知时事真大丈夫”。类似载录,无异楹联丛话。其途涉四省,又垂意戏曲演出。小驻燕京,偕同行者林小桐往广德楼看戏,谓“班名四喜,目下都中最时者。是日演《粉庄楼》,大约南边凤台风光,故人数较多耳”。

综观此记,绘写游观之美,一是两度往游扬州平山堂,志其概貌、颜名、内景,及登临后印象。二是避暑山庄,羁于资历,仅能在外眺望内部远景,行文则别具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