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唐太宗闷死鹞子

唐太宗闷死鹞子

时间:2022-04-1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太宗闷死鹞子唐太宗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但是,他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很“怕”他的大臣魏征。唐太宗一看,躲避不及,就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魏征一走,唐太宗赶紧从怀里拿出鹞子,结果鹞子已经被憋死在怀里。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谏事二百多件,总是当面指出他的过错,唐太宗也总是虚心接纳,并择善而从。唐太宗在论功行赏时,将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命为宰相。历史小课堂唐太宗治国有方,教子也很有水平。

唐太宗闷死鹞子

唐太宗是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但是,他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很“怕”他的大臣魏征。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了一只鹞子,这只鹞子看上去雄健漂亮,唐太宗非常高兴,就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正玩得高兴时,突然有人回报说魏征来了。唐太宗一看,躲避不及,就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其实,魏征早就看到了这一切,他禀报公事时,故意说个没完,拖了很久还没走。等到终于说完了,唐太宗就迫不及待地让他离开了。魏征一走,唐太宗赶紧从怀里拿出鹞子,结果鹞子已经被憋死在怀里。

唐太宗之所以这么“怕”魏征,并不是因为魏征有多么凶狠,而是因为魏征跟别的大臣不同,别的大臣总是很怕皇帝,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敢直说。但是魏征不同,他敢于大胆向皇帝提意见。唐太宗曾经读过隋炀帝的文章,读完之后跟大臣们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是贤能的帝王,而桀、纣是荒唐的帝王,可是他为什么干出事来还是这么荒唐呢?”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是学问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听取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大,说的虽然是尧舜的话,干的却是桀纣的事,所以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www.guayunfan.com)唐太宗听了,感触很深,他对大臣们说:“治国好比治病,病虽然好了,还得好好休养,不能放松。现在中原安定,四方归服,自古以来,很少有这样的日子。但是我还得十分谨慎,只怕不能永远保持这样的局面。所以我要多听听你们的谏言才好。以后大家都要像魏征这样,多给朕提意见。”魏征前后向唐太宗谏事二百多件,总是当面指出他的过错,唐太宗也总是虚心接纳,并择善而从。

唐太宗选贤任能,重视人才,正是他选拔的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除了敢于直谏的魏征,还有著名的“房谋杜断”。“房”就是房玄龄,“杜”就是杜如晦。原来,唐太宗发现中书令房玄龄在制定安邦政策时,总是能提出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办法。但是,房玄龄对自己的见解却不善于整理,很难决定颁布哪一条。而谋臣杜如晦虽然不善于提意见,却善于对别人提出的意见做周密的分析,并且善于做出决断。于是,唐太宗就把他们俩搭配起来,共同合作,从而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房谋杜断”。

唐太宗在论功行赏时,将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并任命为宰相。这引起了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大将尉迟敬德的不满。唐太宗知道了,就把他们找来。唐太宗严厉地对李神通说:“叔父虽然在起义之初有功,但后来却在同窦建德和刘黑闼的两次作战中,一次全军覆没,一次望风逃窜。你虽是我的叔父,但却决不能与功勋之臣同赏!”接着,他又对尉迟敬德说:“我以前读《汉书》时,发现汉高祖时期有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功臣很少有保全性命的。因此我想引以为鉴,有意保护功臣。但你却经常居功自傲,这样将来会连累自己的子孙的。”李神通和敬德听了这番警告以后,都表示很后悔。

贞观四年,唐军大败突厥,突厥首领带领残兵败将向西北逃窜,然而还有投降唐朝的十多万人。如何处理这十多万突厥降众,唐太宗召集朝臣商议。大多数朝臣认为:应该把这些突厥人全部迁到黄河以南的内地居住,分散杂居在各个州县,引导他们耕种纺织,这样他们才不至于发生暴乱。也有人提出,这些突厥人向来桀骜不驯,应该将他们驱赶到草原之上,以绝心腹之患。

可是,唐太宗却说:“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夷狄部落很卑贱,只有我爱护他们。因此,我打算把这些突厥降众迁居到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居住,保全他们的原有部落,让他们保留自己的生活习俗,这样既可以不让大片土地荒芜,又可以加强北边的边防力量。”大臣们听了,都很佩服。

于是,唐太宗在河套地区设立了两个都督府,对于愿意归附的各级突厥酋长,都拜为将军、中郎将。唐太宗的这个政策,很快便得到了周边少数民族的拥护和爱戴,他们纷纷将唐太宗尊为“天可汗”。唐太宗还在长安设国子监,允许周边的少数民族子弟来学习,甚至还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王松赞干布,使汉藏民族关系更加友好亲密。

唐太宗的前半生为唐朝的开创立下了赫赫战功,当了皇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这就是为什么直到今天,中国人仍自称为“唐人”,世界各地都会有“唐人街”的缘故了。

历史小课堂

唐太宗治国有方,教子也很有水平。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他指着碗里的食物对太子李治说:“耕种田地,春种秋收,都要经过辛勤劳动。只有爱惜民力,不夺农时,才能常有饭吃”;有一次太子骑马,他又说:“马能代人步行,节省体力,如果使用得当,不尽其力,才可以常有马骑”;还有一次,太子乘舟,他又说:“舟就像君主,水就像百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太子在树下乘凉,他便指着树说:“你看这棵树的躯干虽然弯曲,但是经木匠的绳子量过以后,就可以锯成笔直的木板。作君主的虽然无道,但只要善于接受谏言,就可以成为圣明天子。”

他还告诫其他几个儿子说:“父亲疼爱儿子,这是人之常情,不用教导,人人自知。做儿子的能够忠孝两全,这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不听教诲,不遵礼法,必然招致杀身之祸,父亲虽然疼爱,也是无可奈何的。”后来,这些皇子们大都奉公守法,很少有人胡作非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