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腐败难以遏制的原因

腐败难以遏制的原因

时间:2022-03-2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腐败难以遏制的原因(一)俄罗斯腐败已带有制度性、普遍性与合法性的特点。2008年5月19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反腐败会议上指出,在当今俄罗斯的“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我们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甚至还有人认为,腐败在俄罗斯已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对缓和广大俄罗斯民众对腐败的问题的不满起了不小的作用,提高了对它的容忍度。

腐败难以遏制的原因

(一)俄罗斯腐败已带有制度性、普遍性与合法性的特点。

2008年5月19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反腐败会议上指出,在当今俄罗斯的“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我们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制度性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行政机关系统办事效率低但权力大,对经济干预多,使得公司、公民要办成一件事就靠行贿去解决。企图参政的金融寡头虽受到打击,但那些“忠诚”的寡头依然存在,他们与官员结合,营私舞弊,成为腐败的一个重要温床;二是存在不少垄断性的国家大公司。梅德韦杰夫批评俄罗斯近几年来过度重新国有化的做法。他在2009年的总统国情咨文中指出,目前俄政府控制着40%以上的经济,这些企业效率低,又是派官员任大型企业的领导人,这容易形成官商一体的垄断组织,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因素。在上述体制因素影响下,在俄罗斯企业、公民个人与官员之间发生关系时,就难以避免出现贿赂。据2010年8月17日俄罗斯报纸网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俄企业界人士表示,行贿支出占到企业总支出的一半。

腐败的普遍性在俄罗斯显得尤为突出。普京据俄罗斯总检察院2004年的初步估计,俄80%以上的官员有腐败行为。据俄社会舆论基金会2008年9月提供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29%的俄罗斯人曾被迫行贿,经常被迫行贿的企业家更高达56%,而且,即使是在那些从未行贿过的人中,也有44%准备向俄政府公职人员行贿。梅德韦杰夫总统指出,2009年查明的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犯罪数量达到4.3万起,这比2008年有所增加,其中涉及审判机关滥用职权的刑事犯罪与官员收受贿赂的犯罪均上升了10%,但俄媒体与学者普遍认为,实际上尚未破获的此类案件要比已破获的多十倍甚至百倍。据俄内务部统计,2009年俄罗斯受贿金额高达3000亿美元。[12]2010年8月2日俄《每日商报》报道,根据“干净之手”社会组织的报告材料,俄商人被腐败掉的金额几乎要占其收入的一半。腐败几乎涉及所有领域,普京有一次讲话中提到,一个孕妇分娩找产科医生亦要行贿。在俄罗斯1/4的学历是伪造的。在大部分教育机关、学习机构到高校,80%的流动资金是不走账的。学历造假的新闻经常出现。2009年5月,乌里扬诺夫斯克第二儿童医院持假文凭的医师罗辛,竟然为很多小孩做手术。据全俄患者维权联盟统计,俄每年有5万人死于医生的医疗事故,其中不少就是丧命罗辛这种持假文凭的人手里。为了取得假文凭,还得造假成绩,每次取得考试的假成绩,5000美元起价,若是知名学府要价可能高达4万美元。[13]至于警察的腐败已惹民怨。拿交警来说,俄报刊是这样描述的:他们经常“埋伏”起来,抓到违规司机后,如果不严重,司机“反应快”就会“私了”。俄司法系统的腐败也是尽人皆知的(下面将论述)。俄罗斯纳税人为每英里高速路支付的价格是欧洲人的三四倍,其主要因为贿赂和回扣。而即使造价如此之高,工程质量的低劣使得修缮成为必要,于是有了更多的腐败机会。[14]特别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军队系统腐败亦十分严重,2012年11月普京撤换谢尔久科夫国防部长一职,就与腐败有关。据调查,国防部所属的国防服务公司就涉及高达30亿卢布的腐败案。

(二)俄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高,有些人甚至不希望惩罚行贿行为。(www.guayunfan.com)在俄罗斯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有以下的原因:

一是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在叶利钦执政时期的经济社会转轨,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与制度缺失,特别在私有化过程中,腐败大肆泛滥,而在普京执政八年,在反腐方面又未取得明显成效,腐败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有人认为,腐败在俄罗斯已成为社会的一种顽疾,无法根治。甚至还有人认为,腐败在俄罗斯已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此背景下人们对反腐失去了信心,所以,笔者认为,俄民众对腐败的容忍度高,实际上是对惩治无所不在的腐败丧失信心的表现,是一种无奈。

二是由于在普京时期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与腐败的发展同时进行的。普京执政八年,坚持实行居民收入超前增长的政策。从1999年到2007年,俄GDP增长了68%,而居民实际收入与退休金都增加了1.5倍,失业率与贫困率下降了50%。同时,普京还特别注意解决俄罗斯最紧迫的问题,提出让老百姓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与上得起学的社会政策。另外,普京提高了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地位。这些因素,对缓和广大俄罗斯民众对腐败的问题的不满起了不小的作用,提高了对它的容忍度。对此,俄有学者指出:“俄罗斯政治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靠金钱买来的。”“普京个人及其政府的社会支持率是靠给老百姓钱换来的。一旦钱没了,拿什么来维持社会支持率。”

三是由于行政机构官僚化,使得人们通过行贿来解决问题,并由此提出不要惩治腐败的观点。2009年5月20日,俄罗斯司法部长科诺瓦洛夫在国家杜马汇报工作时坦言,有25%的俄罗斯人希望官员腐败,愿意让腐败继续存在下去。他还认为,这是个被大大压缩的数字,实际上有更多的人不希望惩罚受贿行为,希望通过腐败机制获得非法好处,容忍官员的索贿行为。在俄罗斯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这与俄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故意失职不作为,不给好处就不办事有关。据2007年列瓦达分析中心的民意调查结果,39%的俄罗斯人认为,俄罗斯腐败不会根除,因为腐败比法律途径更能解决各种日常生活和生意上的问题,而且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所以,人们宁愿选择腐败而不是法律途径。[15]据民调材料,有53%的俄罗斯人曾通过行贿解决个人问题的,其中19%的人经常这么做的。年龄在25—44岁的人群中,有61%—64%的人有行贿的经历。

以上情况告诉我们,如果民众对腐败持宽容态度,甚至默认腐败存在的必要性,并视为生活的一个内容,更为糟糕的是,据俄一项调查报告得出一个结论说:俄有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能够中饱私囊成了工作体面和稳定的标准。”[16]笔者认为,俄民众对腐败的这种心态,就成为反腐的一个羁绊。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也是极为可怕的。因此,加强对公民的教育,提高其自身的道德情操,培养廉洁奉公的社会风气,这对抵制腐败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俄罗斯司法弱化与严重腐败。

1993年在俄通过了体现宪政精神的《俄罗斯宪法》,从宪法上规定和保障了司法的独立性。但从俄罗斯的实际情况看,一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司法独立性不强,其力量在三权中最弱;二是司法腐败严重。

人所共知,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的一个重要机构,它又是反腐败的主要机构,但在俄罗斯,司法腐败成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俄罗斯报纸网2010年8月17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俄“司法系统的受贿现象尤为普遍”。司法的不公与不能救助民众正义,一个重要因素是司法腐败。司法腐败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腐败,系指法官索贿、受贿、敲诈勒索等徇私枉法行为;二是出于政治考虑或受握有经济权人士的影响,不能公正执法。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俄司法受地方权力机构干预十分严重,这是难以行使司法独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至今存在“电话审判”的原因之一。据调查,在俄腐败机构排名列在首位的是地方政府。在俄罗斯这两种腐败均大量存在。据“透明国际”的调查,俄罗斯法院及其司法人员已经成为俄高腐败人群。在俄罗斯有这样一种说法:“当诉讼缠身时候,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和解。我们不害怕审判,但我们害怕法官,因为法官最容易被贿赂。就像鸭子的肚子,法官的口袋很难被填满。进入法院时你穿着一身衣服,出来时你会一丝不挂。”[17]根据俄罗斯智库的调查,在俄罗斯,当事人要赢得诉讼所花费的额外成本为9570卢布(相当于358美元)。而根据俄某社会调基金的调查,一个州法院院长每次办案平均收贿1.5万到2万美元,一个市法院普通法官办案的平均受贿金额也达4000美元。[18]“在司法系统,决定职业威信的标准不是执法工作,而是能否持续腐败。肥缺岗位本身就成了买卖对象。‘就业’已经变成司法机关的摇钱树。例如,一个区检察长助理至少值1万美元,而到交警支队工作可能需要花比这多4倍的钱。”[19]司法腐败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是使人们对司法机关失去信任,普遍认为不能依赖司法求得公平与正义。2010年6月10日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所一项调查报告说:“连幼儿园的儿童都不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对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俄官方公布的2007年司法腐败案件中造成的损失为4300万美元,但根据俄检察院下属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实际损失是它的2000倍。三是司法腐败助长了政治腐败,试想,腐败的法官会去追究腐败的政府官员吗?四是司法的腐败导致破案率低,俄罗斯有90%的受贿者都没有受到法律严惩。这一情况,亦是造成俄腐败猖獗的一个原因。

(四)从政治体制大背景来看,俄腐败难以遏制与存在集团利益有关。

普京执政期间,一方面整治了寡头,取得了很大进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一批新的既得集团利益阶层。这里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俄罗斯是经济垄断性很强的国家。大公司与大企业利益垄断地位支配公共资源,它们不会放弃这种特权,因此亦极力反对影响其利益的改革,并与政府部门官员结合在一起;二是俄罗斯垄断部门的大公司与企业领导人往往由政府的副总理或部长兼任,官企直接结合在一起;三是俄从2004年起,实际上私有化与国家化同时进行的,后者比前者的速度快,有些年份私有化实际处在停顿状态。结果是1997—2009年,国有经济比重从30%反弹至67%,银行业、加工业、石油天然气行业中国有股份占比分别达到60%、50%和45%。这样导致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大大强化,随之而来的是官员权力扩大。以上因素都为腐败创造条件。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

有些学者指出,部分民众之所以对反腐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是因普京没有将法令的监督工作交予联邦审计署、总检察院、调查委员会,甚至联邦安全局,而是交予自己的总统办公厅进行。俄罗斯国际科学院外籍院士、旅俄作家孙越认为,俄罗斯反腐非常必要,也有反腐的民意基础,但没有法律保障和具体的推行措施,缺乏独立“第三方”监督结构,反腐的“裁判员同时都是运动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就为官员在执法过程中钻空子创造条件。俄不少人士指出,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开这个法令,如把所有海外存款转到亲属户头上,如来不及转账,就搞“离婚”。这就是为什么2013年4月2日普京签署反腐令后没几天,就有30名杜马议员“假离婚”的原因。

俄罗斯腐败是严重的,治理腐败将是一件十分艰巨与复杂的事,腐败能否得到遏制,关系到俄罗斯国家发展前途的问题。

【注释】

[1][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 社1998年版,第311页。

[2][俄]A.H.博哈诺夫等著:《20世纪俄国史》,莫斯科1996年俄文版,第571页。

[3]陆南泉等编:《国外对苏联问题的评论》,求实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4][苏]鲍里斯·叶利钦著,朱启会等译:《叶利钦自传》,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40—147页。

[5]转引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下),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3页。

[6][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著,徐葵等译:《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12页。

[7]参见《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7页。

[8]《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641页。

[9]参见《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10),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64页。

[10][俄]《观点报》,2010年7月15日。

[11]参见《国际先驱导报》,2014年1月3日。

[12]参见[俄]《观点报》,2010年7月15日。

[13]参见[俄]《消息报》,2010年7月20日。

[14]参见[美]《华盛顿邮报》,2010年5月26日。

[15]参见《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11期,第46页。

[16]俄罗斯报纸网,2010年8月17日。

[17]参见《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11期,第45—46页。

[18]参见《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11期,第46页。

[19]俄罗斯报纸网,2010年8月1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