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治黄河大禹美名扬的故事

治黄河大禹美名扬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治黄河大禹美名扬这一天,大禹行色匆匆地又一次经过自己的村落。黄河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说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得首先了解一下黄河的历史。鲧的儿子大禹接受了舜的任命,成为治水的领导者。三过家门大禹18岁结婚,妻子出身名门,他们的家庭生活幸福温馨。

治黄河大禹美名扬

这一天,大禹行色匆匆地又一次经过自己的村落。忽然,大雨从天而降,衣衫褴褛的大禹急忙跑到自家的屋檐下,看着雨帘在眼前如碎玉般不断落下,要不要进屋去看一看多年不见的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儿子呢?大禹无比矛盾地想着。

这已经是他治水过程中第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了。当年,他踌躇满志地离开的时候,妻子已经怀孕了;而当他第一次路过家门口的时候,孩子才出生七个月,他没有进门去看一看嗷嗷待哺的儿子,因为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儿子五岁那年,他又一次从家门前路过,但他依然没有进去,因为治水的事业正如火如荼;而这一次,虽说水患依旧在作恶,但好歹也有所收敛了,他是否应该进去看一看妻儿呢?

正在犹豫间,从窗口传来了妻子的声音,妻子对儿子说:“你爹爹治理了洪水就回家。”

大禹决定不进去了,雨一停就离开。既然妻子对自己是支持的,儿子对自己是期待的,为什么不等到治水有了足够的成效时再凯旋呢?

等到大禹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已经离家十三载,他的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半大小伙子。

黄河水患

大禹治水的故事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无疑是千百年来华夏大地流传最广的故事之一,其影响可谓历久弥深。

梳理卷帙浩繁的史书典籍,无论是《史记》《尚书》《诗经》,还是《水经注》《山海经》《淮南子》等,均对大禹治水有具体的记载与描述。人们熟悉的“三过家门而不入”“鲤鱼跃龙门”等,也典出大禹。禹的功绩实在太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冠以“大”。

说到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得首先了解一下黄河的历史。虽然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但是千百年来她带给了她的儿女们无尽的灾难,也一直是人们最大的恐惧。

很多人看历史地图的时候都在疑惑为什么黄河的轮廓总是不一样,其实答案就在这里:历史上黄河经历过七次大的改道,小的改道和决堤则不计其数。

那时候,黄河水患的主要受害者是2017-02-19 被称作华夏部落联盟的部族,他们在领袖——陶唐氏部落酋长尧的带领下,主要活动在2017-02-19 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占据了中原地区的大部分区域。

据今四千多年时,黄河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洪水,洪水的魔爪伸向人们的房屋、田地,许多人、农具和牲畜被洪水冲走,大片田地陷于汪洋之中。在洪水的威逼下,人们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地势低洼地方生活的人们,对着洪水束手无策,又苦于找不到避难所,只好在大树上搭一个简易的架子,就像筑的巢一样,过起了既像鸟又像鱼的水中生活。大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良田被毁、财产被冲和流离失所,在精神上也是一种莫大的煎熬。

作为领袖,尧当时非常苦恼。在一次部落联盟会议上,他面色严峻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大水几乎冲毁了一切,人们现在正生存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看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岳,也就是尧的四位辅佐大臣、诸侯之长共同推荐了一个人选,这个人就是鲧——大禹的父亲。

失败先例

鲧是夏部落的酋长,黄帝的后裔,他的祖先由西北地区迁徙到洛水和伊水(今河南西部洛阳和三门峡一带)生活定居。尧册封他为崇伯。但是,桀骜不驯的鲧,与一些部落酋长的关系处理得有些差。

鲧采用了传统的治水方法,从高处取来土石,把河床低洼的地方填高,也就是把水围起来,不让它肆意横流。但是大水很容易就冲破了脆弱的堤坝,黄河水患依然得不到有效治理。鲧认为失败是因为围堵的范围不够大,堤坝筑得不结实。

尽管鲧一干就是九年,而且付出了无数的辛劳,在奔波中还险些丧命,但是治水却未取得成效,因为堵不是办法。鲧最终没有把洪水制服。

在鲧疲于奔命却一无所获的时候,年事已高的尧把君位禅让给了舜。舜是个聪明的领袖,他看出鲧用这样的方法不会成功,便以治水不力之罪把他流放到了羽山(今江苏赣榆西南),最后又把他杀了。

子承父业

历史总是比戏剧更精彩,更让人意想不到。鲧的儿子大禹接受了舜的任命,成为治水的领导者。这个时候大禹才20岁。大禹对父亲治水未成获罪并因此而死感到非常悲伤,但是他没有让这种悲伤演化成仇恨,而是去总结父亲的教训,努力找到有效的方法,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大禹是在部落联盟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所以他的治水观念跟上一代的观念、父亲的观念截然不同。而且禹有很强的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他向舜提出请求,邀请后稷、契、皋陶三位氏族部落的酋长协助他治水。舜同意了。在后来的治水过程中,大禹让各个部落首领充分发挥了各自的特长,治水事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大禹从调查水情做起,亲自去观察水的流向,测算流量和速度,为此他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最后,他制定了自己的治水方案。大禹治水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变水害为水利,不但使洪水驯服地听人指挥,欢快地流入大海,而且还利用池泽洼地把涝季的水蓄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将治水和农田的基本建设结合起来,所以,参加治水的部落得到了益处,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治水队伍中来,部落联盟因此更加团结、统一、强大。

许多历史文献都记载了大禹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形象,说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带头挖土、挑土,小腿上的汗毛都被泥土粘掉、磨光了,头上束发的簪子和帽子掉了也顾不上去捡。由于脚多年泡在水里,连脚后跟都烂了,他只能拄着棍子走路。正是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坚韧的意志,鼓舞了大家治水的干劲。

此外,大禹还建议后稷带领自己的部落,指导百姓们在地势低洼的地带种植水稻,这样部落的粮食问题就很好地解决了。

大禹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在治水的这十三年时间里,他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根据自己的勘察和记录,编制了中国第一部地理学专著《禹贡》。被大禹治理过的河流一共有九条,根据《禹贡》记载,这九条河分别是:陕西的沣水、渭水,山西的汾水、漳水,河南的洛水、伊水、古济水,以及山东的灉水、沮水。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人们纷纷从高山岩穴迁回平原、丘陵地带,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过去因水患和部落的分散性,各个势力之间争斗不已,但如今的黄河旱能灌、涝能排,族群之间已经能够和睦相处了。

三过家门

大禹18岁结婚,妻子出身名门,他们的家庭生活幸福温馨。但是为了治水的事业,大禹离开妻子,常年顾不上回家。

www.guayunfan.com

大禹离开的时候妻子已经有了身孕,当妻子生了儿子刚刚七个月的时候,大禹路过自己的家门,乡邻们兴奋地向他报喜,虽然大禹很高兴,但是他却说治水刚刚开始,实在没有时间进门去探望妻子和儿子。乡邻们佩服这样的男子汉,但又希望他能够给妻子一个安慰,就出了个主意,让大禹给儿子起一个名字,大禹说就叫“启”吧。“启”是欲言未言,大禹的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之中;“启”是开,治水刚刚开始;“启”是开拓,治水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启”是明达,他希望将来儿子理解自己,就像自己理解父亲鲧;“启”是行,是前进;“启”是跪,表示他对妻儿的内疚之情。总之,一个“启”字,饱含了无数的深情与希望。

这样又过去五年,启已经五岁多了,大禹又一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那天中午,他刚登上家门口的小丘,就看见家里的烟囱冒出袅袅炊烟,又听见妻子与儿子的笑声,大禹放心了,为了治水大业,他再次绕过家门,赶紧向工地奔去。乡邻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放声大哭起来,被大禹的这种精神大大感动。

又过了三四年,一天傍晚,大禹因治水来到家门附近。突然,天下起了滂沱大雨,大禹来到自家的屋檐下避雨,想着是不是应该推门进入。只听见屋里妻子在对儿子说:“你爹爹治理了洪水就回家。”大禹非常感动,更坚定了治水的决心,立刻又转身上路了。

就这样,大禹治水十三载,八年在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成为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佳话。

大禹因治理水患、团结各方诸侯有功,得到了舜的禅让而成为君主,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李白写诗赞扬大禹的丰功伟绩,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

这十三年,是大禹人生中的黄金岁月,在古人不长的寿命中,尤其显得可贵。疲于奔命的大禹简直就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为了完成父亲的事业,不惜全盘推翻父亲的治水策略,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水患。治水大业在这十几年成了他生命的全部,他的喜怒哀乐,甚至生死荣辱全部维系在此事上。他不惧怕,不犹豫,全身心地投入到与黄河的战斗之中。这十几年对于他,可以算为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