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忽必烈平叛固邦本的故事

忽必烈平叛固邦本的故事

时间:2022-02-19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忽必烈平叛固邦本1251年蒙哥的即位,在黄金氏族内部划下一道深深的裂纹。蒙哥死后,忽必烈不惜一切代价夺取了汗位,被迫往后推延了三次的失烈门,彻底没有继承汗位的可能了。忽必烈为了进一步控制中亚,当然不能容忍海都的行为,因而针对海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八剌反过来又不听从忽必烈的命令,反而与忽必烈的军队发生冲突。为加强军事指挥,忽必烈命灭宋主帅伯颜率军北上,伯颜率军直扑叛军集结的土兀拉河一带。

忽必烈平叛固邦本

1251年蒙哥的即位,在黄金氏族内部划下一道深深的裂纹。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也是一个强人,他始终认为拖雷后人占据大汗之位属于抢班夺权,因为成吉思汗曾说过,只要窝阔台有一个吃奶的后代,都比其他人优先继承。所以,他认为蒙哥违背了祖宗法度,是不合法的。宪宗六年,蒙哥大汗派使者到海都封地,海都将使者扣留了很久才放还。拘禁大汗的使者,说明他根本不承认蒙哥www.guayunfan.com大汗的合法性,所以他不把蒙哥放在眼里,尊重就更谈不上了。

蒙哥死后,忽必烈不惜一切代价夺取了汗位,被迫往后推延了三次的失烈门,彻底没有继承汗位的可能了。失烈门被排挤,同时还意味着,汗位再也转不回窝阔台一系了。可成吉思汗规定了汗位就是窝阔台后人才能继承,所以,愤怒的海都就拿着成吉思汗的讲话当令箭,起兵造反,向忽必烈讨还公道。

劫波暗生

经过蒙古的三次西征,辽阔的欧亚大陆上相继建立起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钦察汗国以及伊利汗国。但这四大汗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成吉思汗晚年开始的各汗国的离心倾向,愈益明显地加剧了。到忽必烈时期,这种矛盾与争夺汗位的斗争交织在一起,表现为海都、乃颜等藩王的武装叛乱。

阿里不哥投降后,忽必烈为了行使大蒙古兀鲁思大汗的职权,于1264年以商讨如何处置阿里不哥的名义,邀伊利汗旭烈兀、钦察汗别儿哥(拔都的弟弟)、察合台汗阿鲁忽前来参加忽里台大会,三汗答允于1267年同时到达,但不久后,三汗先后去世,分别由阿八哈、忙哥帖木儿和木八剌沙继承。

忽必烈对窝阔台后王海都也曾发出邀请,但海都用“牧马尚瘦”为借口故意拖延,仅表示只愿在领地内“服从大汗的命令”。海都是窝阔台的孙子,汗位被拖雷系夺去后,他一直心怀不满。当阿里不哥在和林称大汗反对忽必烈时,他曾支持过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后,海都就返回叶密立河,联合术赤后裔诸王,占有窝阔台原来的封地,割据自雄。

忽必烈为了进一步控制中亚,当然不能容忍海都的行为,因而针对海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忽必烈先派察合台系诸王八剌去河中辅佐木八剌沙,执行进攻海都的命令。察合台封地在窝阔台封地之西,这样便可形成对海都的东西夹击之势。八剌到察合台兀鲁思后,发动兵变,废黜木八剌沙,自立为汗。但八剌反过来又不听从忽必烈的命令,反而与忽必烈的军队发生冲突。忽必烈另派铁连去术赤封地,联合术赤后王忙哥帖木儿出击海都。

1268年,忽必烈军自岭北发兵,击败海都军,追至阿力麻里。忙哥帖木儿和八剌也乘机出兵攻击海都。海都在兵败之时,不得不与忙哥帖木儿议和,迎击八剌,八剌战败。海都请堂兄乞卜察克出面调解,随后和八剌讲和,结为安答(结拜兄弟),不久,双方又不和。1270年八剌死,海都立察合台孙捏古伯为汗,但八剌的儿子们及阿鲁忽的儿子们不服,举兵攻海都,出现了混战局面。

忽必烈为了加强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于至元七年命刘好礼任乞儿吉里、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命令迁去中原地区的农民、军人,进行军屯、民屯,并设立人匠局组织管理迁去的各种工匠。同时设立传舍(驿站),改进道路交通,计划把这里建设成为防御西北叛王的根据地。在占领阿力麻里后,形势对元军更加有利。1271年,忽必烈的儿子北平王那木罕在阿力麻里建幕庭,总辖西北元军。1273年,捏古伯与海都相攻,元军乘机进兵察合台汗国,这年的12月,捏古伯兵败被杀。

藩王混战

1274年,元朝政府在天山南北别十八里、忽炭、鸭儿香(今新疆莎车)、沙州(今甘肃敦煌西)等处置水陆驿站,以加强西北与内地的交通往来及对前线的支援。1275年,忽必烈再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诸王镇守西北,命右丞相安童辅之,那木罕弟阔阔出,蒙哥子昔里吉,忽必烈弟岁哥都子脱脱木儿,阿里不哥子明里帖木儿、药木忽儿等随行。

在这随行的人里,蒙哥、阿里不哥的儿子们都不买忽必烈的账,他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发动叛乱。

1276年秋,脱脱木儿首先率部叛乱,昔里吉与元将忽怜奉军征讨,将脱脱木儿击败。但昔里吉暗中却与脱脱木儿勾结,他们又私下联络药木忽儿、明里帖木儿等共同叛乱。时元将八鲁浑、粘闿等也叛,昔里吉等于是乘机发兵拘系那木罕、阔阔出及安童,共推昔里吉为帝。他们又将那木罕等送往海都、忙哥帖木儿处去,希望与之结盟,但没有成功。这年秋天,昔里吉等向岭北进犯,占领吉利吉思等地,在军中抓获了刘好礼。

1277年春,昔里吉等分道东进。四月,驻牧在应昌(今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东南)附近的弘吉剌部首领折儿瓦台响应,围忽必烈女囊家真于应昌城中。忽必烈急调诸王伯末儿、彻彻都,中书右丞博罗欢等北上平叛。双方在牙里伴朵、坏剌合都、鱼儿泊等地激战,叛军大败,折儿瓦台被擒。时昔里吉正率叛军主力越过杭海岭(今杭爱山),北渡斡耳寒河(今鄂尔浑河)进入土兀拉河(今土拉河)一带,被元将土土哈堵截,叛军失利。

为加强军事指挥,忽必烈命灭宋主帅伯颜率军北上,伯颜率军直扑叛军集结的土兀拉河一带。六月,双方大战于土兀拉河,叛军败退斡耳寒河。八月,双方对峙于斡耳寒河,这时叛军内部发生分化,昔里吉仓促应战,被元军击溃。

这年冬天,陕西行省的六盘地区(今宁夏固原东南)也发生了叛乱。六盘原是忽必烈子安西王忙哥剌的驻夏地,忙哥剌奉诏出征昔里吉,该地由南平王秃鲁主管。至元十三年春,秃鲁之父诸王禾忽曾在沙州叛乱,失败后奔海都。秃鲁乘关内空虚之机,结诸王拜作寒、伯颜起兵,安西王相商挺、赵炳率军平叛,秃鲁被擒。

1278年年初,元军继续追击昔里吉叛军,土土哈率兵过按台山西,击败与叛军连接的外剌、宽彻哥思两部。昔里吉败走也儿的石河,脱脱木儿逃至吉利吉恩。是年冬,元将刘国杰领侍卫军万人,到达和林附近屯守,元朝政府又牢牢地控制了岭北地区。

1279年四月,脱脱木儿领兵南下,进袭杭海山东。元军主帅别吉思迷失采纳刘国杰的建议,趁其全军而来,巢穴空虚,直捣谦河。元军迅速占领谦州,追其众至乌斯,脱脱木儿慌忙回军,叛军在谦河大败。次年春,脱脱不花、昔里吉等又拥众东来,被别吉里迷失、刘国杰等击败。

1281年叛王内部发生内乱。脱脱木儿由于屡被元官军击败,不得不求援于昔里吉,昔里吉不应;脱脱木儿又奉撒里蛮为帝,药木忽儿不从,双方激战,脱脱木儿战败,药木忽儿将其俘送至昔里吉处,被杀。撒里蛮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得不投奔昔里吉,昔里吉将其送至术赤后王火赤斡兀立处,途中被撒里蛮旧部劫获。后来,撒里蛮重整军队,战败并俘获昔里吉、药木忽儿等,撒里蛮将两人押送至大都。但药木忽儿在途中以贿得释,昔里吉则于1282年被忽必烈流放至海南岛,后来死于该地。

短兵相接

昔里吉等诸王的叛乱,破坏了元朝在西北地区的经营和控制。海都利用昔里吉叛乱,乘机占领阿力麻里,骚扰天山南北。对此,忽必烈也作了一系列部署。至元十五年初即遣阿老瓦丁部率士兵戍守忽炭(今新疆和田),八月,又在畏兀儿设提刑按察司;同年,命令贵八撒察里、朵鲁各等分别掌管别十八里、彰八里(今新疆昌吉)军站。次年,从内地抽调大批军士充实忽炭等地。至元十七年,忽必烈命万户綦公直戍守别十八里,并在别十八里、哈剌火州置北庭都护府及交钞提举司。至元十八年,綦公直等进入天山南北,进驻别十八里。时元军兵力大增,达十余万人,由诸王阿只吉节制。1283年四月,又置别十八里、和州等处宣慰司。

元军在天山南北的活动引起了海都、笃哇等的不安。至元十八年,元将刘恩进兵忽炭,海都、笃哇派出兵王伦亦撒迎战,被刘恩击败;海都又派八把率兵三万攻忽炭,刘恩寡不敌众,率军退回。

至元十九年,海都见元军已平定昔里吉,乃遣回那木罕等,以谋求和解,但同时又继续进犯忽炭等地。1285年,笃哇率兵十二万围和州,对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扬言说:“阿只吉、奥鲁赤诸王曾经率三十万大军还不能对抗我而只好自动溃退,难道你还敢凭借孤城来抵抗我军锋芒吗?”亦都护坚守,城被围六个月,后来,笃哇向亦都护索要一个女儿,然后才撤围而去。这时忽必烈已经命令伯颜带领阿吉只总制西北元军,所以笃哇不得不撤围退走。

1286年,海都再次发动进攻,与元军相遇于马纳思河(今玛纳斯河),海都设伏于洪水山(今新疆呼图壁县西南),元军中计,綦公直、李进等将领被俘。海都乘胜越彰八里,进入哈密力,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战死。元军增兵畏兀儿,海都退去,乃再置别十八里、哈密力两地元帅府。

平定东北叛王

西北藩王的叛乱,使忽必烈深深感到必须对东北地区加以控制。东北地区原来只置山北辽东道宣慰司,权轻不足以震慑,1286年改置为东京行省,省治设在咸平府(今辽宁开原北)。忽必烈加强对东北地区控制的措施,使东路诸王感到岌岌可危。早与海都有勾结的帖木格斡赤斤的后裔乃颜,纠合合撒儿后王势都儿、合赤温后裔哈丹等于1287年三月,发动叛乱,海都答应率领十万军队前来会合。针对东西叛军企图联合的形势,忽必烈一面让伯颜驻和林,阻止海都军东来,一面亲率元官军镇压乃颜。五月,遣大将博罗欢总探马赤军(精锐的骑兵部队)三千及忙兀、兀鲁、扎剌兀、弘吉剌、亦乞烈思五投下(亦作头下、头项或投项,意为封地、采邑,语出辽代)部众先行,又发玉昔帖木儿之蒙古军、李庭之汉军随行。六月,元军进至哈剌河,塔不台北逃。当时乃颜叛军主力集结那兀江(今嫩江)一带,元军再进,双方激战于不里古都伯塔哈之地(在今哈尔哈河与讷墨尔根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乃颜大败,元军追至失列门林,俘乃颜,接着很快加以处死。忽必烈返回大都,留玉昔帖木儿消灭残余叛军,势都儿投降,塔不台和哈丹等亦先后投降。

1288年,驻地在哈剌温山(今大兴安岭)附近的诸王火鲁火孙又发动叛乱,哈丹乘机与之联合再叛。四月,忽必烈命皇孙铁穆耳率玉昔帖木儿、土土哈、李庭、博罗欢等再往征讨。八月,铁木耳抵达兀鲁回河(今乌拉根河)督师,接着李庭等大败哈丹于贵烈河(今归流河)、托吾儿河(今洮儿河)之间,哈丹逃至边境。后来虽曾多次南犯,终于因势孤力单,不能得逞。1290年逃窜高丽。哈丹在高丽胡作非为,给高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高丽王逃至江华岛。这年底,元将薛彻干、阇里帖木儿等进入高丽镇压叛军。1291年元军在高丽军民的支持下,大败哈丹,哈丹兵败自杀。

总揽纲权

忽必烈在平定东北叛王取得基本胜利之后,设置辽阳行省统辖诸路,并在叛王封地内设置万户府。这些措施削弱了藩王的权力,巩固了东北地区的统一。

正当乃颜和哈丹在东北发动叛乱时,海都和笃哇的叛乱活动也进一步加紧了。由于伯颜扼守和林,阻止了东西叛王的联结,海都便向西扩张。1289年,海都与忽必烈孙甘麻剌大战于杭海山,甘麻剌失利,幸亏土土哈力战,救出甘麻剌。叛军乘胜占领和林。

鉴于形势的严重化,这年七月,七十四岁高龄的忽必烈决定调集安童、伯颜、玉昔帖木儿、李庭等各路蒙、汉军再次亲征,海都得知忽必烈亲征,急忙远遁。忽必烈回都后仍由伯颜负责西北军事,镇守和林。

1292年,以玉昔帖木儿代伯颜总兵西北,元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土土哈在按台山俘获海都部民三千余户,进取吉利吉思。1291年,元军进入谦河流域,占领益兰州等地,海都虽多次来争夺,均被击败。到忽必烈去世时,海都的势力已被逐出按台山之外,日益衰弱,平定西北诸王的叛乱基本上取得了胜利。后来,叛军内部再度分裂,药木忽儿等投降元朝,1306年海都子察八儿投降。西北诸王的叛乱到此结束。

忽必烈在位三十多年中,与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十分激烈的斗争,通过军事上对叛乱势力的坚决镇压,使得在政治上不断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藩王的割据势力,的确做到了“总揽纲权,则藩镇之祸销矣”。忽必烈镇压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措施,对保持元朝一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