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管仲的苦处

管仲的苦处

时间:2022-02-1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此二人事,与管仲相反而实相类。可见如果要评选管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肯定非鲍叔牙莫属。张燧告诉我们,管仲并没有辜负鲍叔牙挚友的美名,不仅仅鲍叔牙深知管仲,管仲也深知鲍叔牙。管仲要死了,齐桓公去问他心目中的接班人。这充分说明管仲深知鲍叔牙的为人,也真切地为他的命运担心,所以才会冒着被别人骂忘恩负义的危险劝齐桓公,这也正是他的苦处。

3.管仲的苦处

原文

鲍叔固已识管仲于微时,仲相齐,叔荐之也。www.guayunfan.com仲既相,内修政事,外连诸侯,桓公每质之鲍叔,鲍叔曰:“公必行夷吾之言。”叔不惟荐仲,又能左右之如此,真知己也。及仲寝疾,桓公询以政柄所属,且问鲍叔之为人,对曰:“鲍叔,君子也,千乘之国。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虽然,其为人好善而恶恶已甚,见一恶终身不忘,不可以为政。”仲不几负叔乎?不知此正所以护鲍叔之短,而保鲍叔之令名也。叔之知仲,世知之,孰知仲之知叔之深如是耶!曹参微时,与萧何善,及何为宰相,与参隙。何且死,推贤惟参,参闻,亦趣治行:“吾且入相。”使者果召参。参又属其后相,悉遵何约束,无所变更。此二人事,与管仲相反而实相类。

——《管仲知鲍叔尤深》

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是,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鲍叔牙特别能理解管仲。他们一起上战场,结果当大家都在奋力拼杀的时候,管仲却撇下大伙,甚至撇下鲍叔牙开小差跑掉了,事后,鲍叔牙替管仲解释说,他逃跑是因为家里年老的母亲需要他,他不能战死在前线;鲍叔牙和管仲在一起做生意,每次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占一些,鲍叔牙也毫无怨言,他说,管仲家里困难一些;到后来他们政治立场不一样,鲍叔牙追随公子小白,管仲则追随公子纠。双方围绕齐国君王之位进行了一次火并,结果小白和鲍叔牙胜出,公子纠逃到鲁国后又被遣送回齐国,被处死,而管仲则作为犯人被监禁在鲁国。

这时候又是鲍叔牙站出来,他问原来的公子小白,也就是现在的齐桓公,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想称霸诸侯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管仲来辅佐你。眼见鲍叔牙如此坚持,而且语气坚定,齐桓公半信半疑地答应了,他派人去鲁国要管仲,说这家伙当时差点把我射死,我恨不得生吃他的肉,活剥他的皮,你们把他给我送来吧。

鲁庄公不敢得罪齐桓公,便把管仲交给了齐国。到了齐国,齐桓公并不计较一箭之仇,而且拜管仲为卿,位在鲍叔牙之上,让他辅佐自己。刚开始齐桓公很不习惯管仲的办事风格,对他做的事也是将信将疑,每次不放心就叫来鲍叔牙,鲍叔牙每次都劝他照管仲说的做。久而久之,管仲做得越来越顺手,齐桓公也越来越信任管仲,鲍叔牙反而退居其次,而齐国的霸业也成就了。

可见如果要评选管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那肯定非鲍叔牙莫属。但管仲对鲍叔牙呢?

张燧告诉我们,管仲并没有辜负鲍叔牙挚友的美名,不仅仅鲍叔牙深知管仲,管仲也深知鲍叔牙。管仲要死了,齐桓公去问他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实齐桓公当时想让鲍叔牙接班,想管仲应该没意见,不过还是顺便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不料管仲却告诉他,不行。管仲的理由是,鲍叔牙是个好同志,堪称道德上的楷模,如果忽然有人跑来给他一千万,他是绝对不会要的。而且他性格很耿直,好人就喜欢,坏人就讨厌,而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他都直接表现出来,丝毫不给面子。他这样的性格还是不要做国相,否则很容易毁掉他的美名,甚至弄不好把身家性命也搭进去。管仲说的是大实话,做国相首先要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平衡多方的利益,对于老鲍来说,这绝对是个苦活,最好还是不做为好,反正已经老了,就安享晚年好了,不要搅到是是非非里边去。这充分说明管仲深知鲍叔牙的为人,也真切地为他的命运担心,所以才会冒着被别人骂忘恩负义的危险劝齐桓公,这也正是他的苦处。当然,齐桓公很听他的话,没有让鲍叔牙接班。

为了进一步说明,张燧还找到了历史上另一个例子。曹参和萧何都是汉代的开国勋臣,年轻时关系很好,不过后来逐渐疏远了。在萧何临死前,他却推荐了曹参。有趣的是,曹参听说萧何快死了,却忙着催家人赶紧准备车马,说,萧何肯定会向皇上推荐自己担任相国,所以要做好随时被宣召的准备。事实果然如此,萧何一死,曹参便继任相国。不过,曹参在位多年,他基本不管正事,也不对萧何创下的制度进行更定,但汉朝在他手里却难得的清静。后人根据这个造了个成语,叫“萧规曹随”。

所以,其实萧何和曹参都明白,他们的执政理念是很相近的,因此,一个愿意推荐,一个愿意承担,双方心照不宣。这么看来,同管鲍一样,他们也是真正的“相知”。

可惜的是,大家只知道鲍叔牙对管仲好,却不知道管仲对鲍叔牙更好。这实在很不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