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武安君白起_关于秦国的历史

武安君白起_关于秦国的历史

时间:2022-07-01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武安君白起_关于秦国的历史白起是战国史上著名的战神,军事天赋卓越,驰骋沙场30余年,攻取70余城,杀敌百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司马迁誉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最终因为受人妒忌而被逼自杀。向寿指挥秦军久战不胜,白起再次被任命为秦军统帅。洪水迅速淹没了整个鄢城,白起趁机一举攻取鄢城等楚国五座城池。白起于是被秦王从攻楚前线上召回,改攻临近的赵国。

武安君白起_关于秦国的历史

白起是战国史上著名的战神,军事天赋卓越,驰骋沙场30余年,攻取70余城,杀敌百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司马迁誉为“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最终因为受人妒忌而被逼自杀。

回顾大秦帝国的历史,不能不提一代战神白起,正是由于他的不世战功,改变了秦国对外征战的被动劣势,为秦国之后兼并六国树立了绝对的军事优势,他死后仅仅30多年,秦国便一统天下。

初出茅庐

关于白起的出身与入伍之前的经历,历史并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很有可能他只是一介平民,没有良好的家世背景,也并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与其他有志一展宏图的人才一样,他也效力于当时最具潜力的七雄之一——秦国。(www.guayunfan.com)秦国正值秦昭王在位,频繁发动战争,白起凭着天生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从小小的左庶长逐步走上了统帅之位。前294年,秦国趁三晋内乱起兵攻韩,白起因穰侯魏冉的提拔,独立率军攻打新城(故地在今河南伊川西南)。这是史书开始记载白起的第一战,他果然不负众望,势如破竹地攻下新城,自此声名鹊起,爵位连升两级。

白起像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东北)人,秦国名将,受封武安君,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

新城之战后,魏国急忙派公孙喜率军八万援助韩国,并组建了韩魏联军抵抗秦国。向寿指挥秦军久战不胜,白起再次被任命为秦军统帅。当时据守韩国伊阙要塞的韩魏联军将近24万,而白起手下兵力还不如联军一半多,又因为远道而 来,兵乏马困,如果韩魏联军全力迎战或是静待秦军断草断粮,秦军绝不可能取胜。白起凭借极强的军事天赋,利用韩魏联军貌合神离的缺点,以少量军队拖住主战场上的韩军,虚张声势,又派秦军主力绕到联军后方,对魏军发动猛烈袭击,魏军毫无防备,仓促应战,数万军队被全部歼灭。此时,主战场上的韩军得知魏军大败,军心大乱。白起趁势一举全歼韩魏联军,俘虏了主将公孙喜,攻占伊阙。

伊阙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争完全代表了白起的战斗理念:集中兵力歼灭最后一个敌人。这种残酷的歼灭战,在当今这个时代或许令人无法想象,但在以人力取胜的战国时代,却是必要的。白起因此威震天下,不久就获封国尉一职,连升三级爵位至大良造。一年后,白起再次攻魏,破城61座。

水淹鄢城

韩魏两国在白起的连番攻伐下,已经彻底衰微下去,不用再耗费太多秦军主力对付。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国力日渐强盛,一时之间很难被秦攻下。所以,秦国将对外扩张的重心转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虽然朝廷腐败,不如当年强大,但毕竟是一方霸主,实力不可小觑,兵士是秦军的10倍,况且若是攻楚,旁边的韩赵魏等邻国必然会相救。

战国·中山王圆壶及拓片 中山王圆壶为中山王的嗣王为先王所作,除歌颂先王的贤明外,还大加赞扬相邦马 的内外功劳。此壶及其铭文是研究中山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圆壶为短颈鼓腹,两侧有二铺首,圈足,有盖,盖饰三钮,通高44.5厘米,腹径32厘米,腹与圈足皆有铭文,腹部铭文59行、182字,圈足上文字一行,计22字。

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29),就是在这样敌众我寡、危机四伏的形势下,白起再次担起了伐楚的大任。这次他决定采用非常规战术,出其不意地攻占楚国的统治中心。白起率领秦军沿汉水而下,迅速攻占水陆交通要地邓(故地在今湖北襄樊),逼近楚国鄢城。楚军虽然想抵抗,但无奈汉水流域河网密布,无法进行大规模兵团作战,始终不能逼退秦国,只能退守鄢城。

白起清楚,若是以秦军区区数万兵力硬拼攻城,只能是死路一条。仔细思量之后,他决定采用水攻战术。他命人先在离鄢城约一百里处筑坝拦河,再修了一条百里长渠,之后下令掘堤放水。洪水迅速淹没了整个鄢城,白起趁机一举攻取鄢城等楚国五座城池。几月之后,白起又夺取了楚国国都郢城以及夷陵(故地在今湖北宜昌),将夷陵整座城市付诸一炬,连同楚国的宗庙也被烧了,楚顷襄王被迫逃亡到陈。

正当白起想一鼓作气攻灭楚国的时候,秦国国内发生了战略转变。客卿范雎来到了秦国,说服秦昭襄王放弃远攻近交的战略,提倡远交近攻的战略,这样秦国也就不应该和远方的楚国为敌,而应该拉拢楚国,对付临近的诸侯国。白起于是被秦王从攻楚前线上召回,改攻临近的赵国。

长平之战

赵国自“胡服骑射”改革之后,国力日渐强盛,军事上又有老将廉颇、李牧坐镇,已经成为秦国扩张的最大威胁,秦赵之战已成必然,而导火索就是上党之争。

前262年,白起率军攻下野王(故地在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与上党郡之间的联系,使上党成为一座孤城。上党郡守冯亭为求自保,决定归附赵国,以促成韩赵联盟,共同抗秦。赵王贪图土地,就接受了冯亭的进献,对秦国来说这无异于“虎口夺食”。秦王大怒,派王龁攻击驻守长平的赵军,长平之战一触即发。

赵国派往前线迎敌的是老将廉颇。经验老到的廉颇采用拖延战术,命令赵军据守城池,任凭秦军百般挑衅,都不得随意应战,想用“持久战”逼退远道而来的秦军。果然秦军久攻不胜,又被赵军拖得日渐疲乏,秦昭襄王一筹莫展。此时,范雎献上“反间计”,主张除去主将廉颇。接着,范雎先派自己的门客潜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身边的人,散播谣言说:“廉颇已经老了,屡战屡败,现在已经不敢出战,马上就要投降了,如果换年轻有为的赵括做将领,秦国恐怕难以取胜。”赵王本来就对廉颇避而不战的做法很不满,这下听到谣言,就更加认定廉颇无用,就解除了廉颇的军权,改任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军。

与此同时,白起秘密前往长平代替王龁指挥作战。他针对赵括急于求成的心思,决定采用“诱敌深入、围割断歼”的战术,首先派王龁率领小部分秦军出击赵军,在“不敌”赵军后佯装败退,引诱赵军追击。赵括一时意气、贸然追击,结果陷入秦军重围。此时司马错、司马梗等率秦军从两面蜂拥而上,大将胡伤率军从中间截断赵军,王翦、蒙骜领五千轻骑兵也包抄上来,一时间,赵军完全陷入秦军的层层包围,赵括最终被乱箭射死,秦军大胜。

长平获胜后,白起以“赵国兵士反复无常,如果不全部杀掉,日后恐怕为再生祸乱”为理由,将投降的40万赵军几乎全部坑杀,只剩下200多个小兵送还赵国。

命丧杜邮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来想要乘胜攻灭赵国,这令赵国大为惊恐。赵国派纵横家苏代携重金游说秦国。苏代进入咸阳后,首先挑拨范雎与白起的关系。他对范雎说:“现在白起围攻邯郸,如果胜了就会官至三公,您甘心屈居白起之下吗?您还不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这样就能阻止白起再建功勋。”这番话正说出范雎的心事。白起屡立奇功,功勋已经高得无以复加,不仅是范雎,就连秦昭王也开始担心白起功劳太大威胁到自己,所以当范雎劝说秦与韩、赵两国休战时,昭王并没有异议。最后韩割垣雍(故地在今河南原武西北)、赵割六城向秦议和,白起也被从前线召回,从此与范雎结怨。

没想到同年九月,赵国竟然私自毁约,联合韩、燕、齐、楚四国联盟抗秦。秦王大怒,派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但这次进攻并不顺利,一直到次年二月秦还未攻下邯郸,损失惨重。秦王想启用白起接替王陵攻赵,没想到白起不仅称病不起,而且劝说秦王:“秦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重创赵军,但也因此伤亡过半、国库虚空,现在又要千里迢迢去争夺别人的国都。赵都邯郸本来就很难攻下,况且其他诸侯若是发兵援赵,一天就可以到达,如果赵国与诸侯国里外接应,一定能破秦军,所以最好不要攻赵。”

无奈之下,昭王又派王龁替王陵统军攻城,但还是久攻不下。之后楚国派春申君、魏国派信陵君率兵救赵,秦军惨败而归。白起知道后,讽刺说:“当初不听我的,看现在怎么办?”这番话惹恼了昭王,一气之下就免了白起的官职,命其立即离开秦都咸阳。

白起离开咸阳后到了杜邮(故地在今陕西咸阳)。范雎又在秦王旁边煽风点火:“白起被革职,肯定不服气,到处乱说,若不根除,恐怕会留后患。”秦王一气之下,就赐剑令白起自裁。临死之前,白起很感慨:“我到底有什么罪,到了这个地步?”想了很久,又说:“长平之战,我坑杀赵军投降的数十万人,就凭这点,我就应该死。”于是自杀,当时是前257年,秦昭王五十年。

战国·中山王方壶铭文拓片 1978年于河北省平山县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方体,小口,斜肩,腹两侧有一对环耳,这是战国中晚期常见的方壶形式。它在造型上的突出特点是,使用了八条雕龙为装饰。在壶盖上有四个抽象的龙形钮,在壶肩四棱上各雕塑有一条小龙,龙头冲上,独角大耳,颈背生鬃,长尾。这些龙装饰的使用,为光素无花纹因而略显呆板的壶体增加了活泼气氛,而龙身无繁缛的花纹,与壶体协调相称,共同构成一种素雅明快之美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