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杨国忠与安禄山

杨国忠与安禄山

时间:2022-06-27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杨国忠与安禄山《长生殿》第三出《贿权》是描写安禄山被押解到京师听候宣判时向丞相杨国忠行贿的场面。在作品中,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冲突,是因安禄山偷窥杨氏姊妹而起。唐明皇与杨贵妃、杨国忠及三位国夫人在曲江游幸时被安禄山瞧见,并且有垂涎三尺的表现。这个虚构的场景,反映了杨国忠与安禄山由于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的历史真实。第十三出《权哄》,写杨国忠与安禄山爆发冲突,二人一起“面见圣上”。

杨国忠与安禄山

《长生殿》第三出《贿权》是描写安禄山被押解到京师听候宣判时向丞相杨国忠行贿的场面。作品让安禄山通过独白自叙其出身和经历,独白的内容多数都有文献依据,但安禄山向杨国忠行贿的情节完全是虚构的。因为,安禄山被押解到京师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杨贵妃还没有被册封,杨国忠也还没有到朝廷做官。

在《贿权》这一出戏中,安禄山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行贿讨饶,杨国忠承诺得人钱财与人消灾。不过杨国忠还是有所顾忌的,他猜不透“圣上”的心思啊,万一老人家真的较起真来,严格按律法行事,不仅救不了安禄山,说不定还会牵连到自己。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决定拿张守珪的奏折说事。原来张守珪在奏折中称,安禄山“通晓六番言语,精熟诸般武艺,可当边将之任”云云。杨国忠决定把这些评价上奏,请“圣上御前试验”,就是请唐玄宗亲自当面审查安禄山。

但唐玄宗收了奏折,根本没安排什么“御前试验”,他把这事交给杨国忠去处理,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唐玄宗听了杨国忠关于安禄山的禀报之后立马下旨:“赦其前罪”,“授职在京,以观后效”。

《长生殿》对李隆基颇多批判,其中之一就是揭露他的不作为而误信杨国忠的一面之词,赦免了失律当斩的安禄山。唐玄宗的养痈遗患、纵虎归山,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在剧中一再被提起。(www.guayunfan.com)我们讲过,《长生殿》的上半部除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这一组冲突之外,还写了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冲突。

在作品中,杨国忠和安禄山的冲突,是因安禄山偷窥杨氏姊妹而起。唐明皇与杨贵妃、杨国忠及三位国夫人在曲江游幸时被安禄山瞧见,并且有垂涎三尺的表现。(参24页《禊游》插图)这种表现被杨国忠看到了,立刻怒火中烧,杨与安的矛盾由此而起。这个虚构的场景,反映了杨国忠与安禄山由于争权夺利而产生矛盾的历史真实。

第十三出《权哄》,写杨国忠与安禄山爆发冲突,二人一起“面见圣上”。本来是狗咬狗一嘴毛,而唐玄宗的判决是:既然你们将相不和,难以同朝共理,那就任命安禄山当范阳节度使,克期上任吧。这其实正中安禄山的下怀,他大摇大摆地赴任去了。杨国忠一面感到沮丧,一面又希望安禄山此去真的“做出事来”,到那个时候皇上就会相信我“忠言最早”。

在杨与安两人中,唐玄宗为什么支持安禄山呢?因为安禄山太懂得讨唐玄宗欢心了。

安禄山是个大肚皮,一次唐玄宗当面问他:“你这个家伙肚子这么大,里面装的什么呀?”安禄山拍着肚皮回答:“唯有一片赤心。”你想唐明皇听了能不高兴吗?

唐玄宗曾经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见到太子不跪拜。左右的人催促他跪拜,他却拱手站立说:“臣下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解释说:“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朕千秋万岁之后,代替朕做君主的人就是他。”安禄山说:“臣下我实在愚笨,孤陋寡闻,只知道有陛下您一人,不知道有太子。”这话唐玄宗听了很是受用。

安禄山入朝,总是先拜杨贵妃,后拜唐玄宗,唐玄宗问是什么缘故,安禄山回答:“我们胡人的习惯是先母而后父。”唐玄宗听后十分高兴。当时北方少数民族还保持着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传统,有“先母后父”的习惯不奇怪。但安禄山这样做这样说却有他的目的,因为他深深懂得,讨好杨贵妃就是讨好唐玄宗。果然这种貌似朴素幼稚的回答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从此唐玄宗更加宠幸安禄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