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娘的妈妈叫什么

新娘的妈妈叫什么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婚姻习俗甘州婚俗内容十分丰富,程式也很复杂,包含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婚礼在甘州民间也叫“完婚”、“娶媳妇”,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最完备的礼仪。前一天要催妆,第二天举行婚礼大典,第三天回门。甘州民间婚礼上,新郎、新娘的衣饰大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女子结缨,标示已婚,既要自我约束,又要抵挡外来非礼之举。甘州民间婚礼一般只是男方家贴婚联、放鞭炮,以示庆贺。
婚姻习俗_悦读甘州·民俗

婚姻习俗

甘州婚俗内容十分丰富,程式也很复杂,包含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如婚礼,就继承了传统的“六礼”,而“六礼”之中的“亲迎”又包含催妆、迎娶、捞财、传袋、撒帐(打煞)、喝交杯茶、开箱、拜天地、摆嫁妆、吃筵席、闹洞房、铺床等内容。通过这些复杂的过程和相应的仪式、符象,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庆贺、祝福和“早生贵子、绵延香火”的家族情怀。

婚礼在甘州民间也叫“完婚”、“娶媳妇”,是人生礼仪中最重要、最完备的礼仪。婚礼举行前,姑娘要到亲戚家休息几天,名为“躲灰”。婚礼一般持续二三天才能完成。前一天要催妆,第二天举行婚礼大典,第三天回门。定日子后,女家就为女儿准备嫁妆,被褥是必备的,碗、筷、盆是必备的,当今还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甚至汽车等。男女方都要派人下帖子(请柬)邀请亲友、邻里参加婚礼,有些重要的亲戚,如舅舅、姑姑、姨姨必须由男女双方登门下礼邀请。否则他们会见外。请柬写明X月X日小儿XXX令爱XXX合巹大吉,敬请XX亲翁或XXX贤夫妇亲临。XXX顿首。

催妆 婚典前一天,媒人携男方家共四人带催妆礼到女方家催妆,意为快快梳妆打扮,还要商定婚庆时的有关事宜。催妆礼一般仍是酒肉,女方家也要简单备酒菜,款待来客。催妆所谈之事是次日几点来娶,轿(车)从哪儿过,经过哪儿,女方去男方家的客人有多少,这样使男方家好做准备。男方客人走时,女方家要给带点葱、蒜、青菜之类的东西,意为两家亲亲热热,娶回的媳妇聪明,会精打细算。

甘州民间婚礼上,新郎、新娘的衣饰大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清代时的婚礼,新郎着长袍马褂,戴瓜皮帽,穿长筒靴,梳长辫子(辫梢内裹一个三寸长拇指粗细的用丝线缠起来的‘键香棒子’);新娘着红衫,配长裙,穿绣鞋,戴头饰,给人以娇媚、艳丽之感。头饰多为饰有银制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凤凰模型的凤冠。绣鞋就更特别了,红底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既增加了喜庆气氛,又平添了新娘的娇美动人。旧时新娘还要加红盖头。新娘离开闺房时加盖头,入洞房后由新郎揭去。现代婚礼上,新郎大都西装革履,新娘或穿曳地婚礼服,或者现代气息的西装裙。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区别于其它宾客的最突出的标志是胸前的红花。旧时用红绸布扎成,有碗口大小。现在则多是绢花,小巧玲珑。并且下坠“新郎”、“新娘”字样的红飘带。红花普遍是新郎娶亲时在女方家佩戴妥当,取琴瑟调和、白头偕老之意。在农村,新娘出嫁时要穿棉衣、棉裤,叫“煞衣”。这都事先由婆家邀请儿女双全、品质高尚、心灵手巧的妇女制作,制作时棉裤上任意地方留一小口不缝上,取求子之意。娶亲时带去,新娘穿至婆家时更衣换下。在古代,头饰也是区分未既婚的重要标志,“许嫁则缨,示有所系属也”。女子结缨,标示已婚,既要自我约束,又要抵挡外来非礼之举。结婚后则将头发簪起,还要加钗等饰物。到近代,婚前多梳长辫,婚后盘纂疙瘩。女子未嫁,一律发辫,故一望可知其为处女。若至既嫁之后,则一律结髻。“发辫也,结髻也,实不啻女子嫁否唯一之标志也”。现代女性中传统的未既婚标志已消失,而以戒指区别婚否则成新时尚。

img3

古时甘州城乡青年结婚时使用的轿子

娶亲 旧时甘州人娶亲,富人坐轿子或乘马拉的、装饰华丽的“轿车子”或骑马,穷人多骑毛驴。也有家贫如洗的人家,除夕之夜把媳妇领回家,请几个亲人陪伴,摸摸锅底,意思是请灶王爷为自己的婚姻作证就算结婚。20世纪50-60年代多用大轱辘马车,苇席搭篷,篷顶搭红毡。20世纪70-80年代用手扶拖拉机、汽车。现在普遍用豪华轿车,车里坐压轿的童子一人、媒人、新郎,还有新郎家请的一位娶亲人。亲车来娶,女方家也酒席款待,男女双方衣冠齐整,佩好红花准备上轿(车)。娘家人给姑娘带上金(金属品)、木(木制品)、水(小水瓶)、火(火柴)、土(小土块)、陪嫁面(两碗上下相扣的面粉)、筷子、灯、脸盆、镜子等。新娘、新郎出门时,要向娘家父母磕三个头,以谢养育之恩。出门时由娘家哥抱上轿(车),名曰“抱轿”,弟弟随同入轿,名曰“压轿”。娘家陪的嫁妆另备车装载,所用车辆双方都要“挂红”,以示红鸾之喜。

甘州民间婚礼一般只是男方家贴婚联、放鞭炮,以示庆贺。娶亲的车一般不走原路,还要尽量绕得远一些。

传袋 “新妇进门,以布袋铺地,辗转更换,令步其上,谓之传袋,犹言传代也”,“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这一自唐代就很普遍的习俗,相沿至今,更多的是用一两块毡褥辗转轮番,传递而前。不论是“传袋”,还是“转毡褥”,都寄寓着多子多孙、世代不绝的意愿。因此,也就有“箫鼓声中笑语哗,两行红粉迓香车。锦稠层迭偏铺袋,为祝绵绵瓞与瓜”的诗句。如今人们利用现成的楼梯,新郎或背或抱新娘上楼,取“步步高”的吉利。

打煞 当“青衣转毡褥”时,或道士,或德高望重、子孙满堂的老人,或婆婆、或嫂嫂,将核桃、枣儿、桂圆、花生等花果掺五谷杂粮向新娘怀中抛撒,新娘衣裙盛之,俗信得果多,得子也多,谓之“打煞”,俗信驱邪避魔。现今则彩纸屑代替,为了祝吉喜庆。这种始自汉代宫廷的“撒帐”仪式,历代虽有变异,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主题却是永恒的。

喝交杯茶 当娶亲的车离开男方家时,就由事先安排好的迎亲的人用红枣、冰糖、桂圆煮成茶,等待新人的到来。喝交杯茶的习俗古已有之,古时男女一起喝酒,叫“合卺”。《东京梦华录·娶妇》载:“用两盏以彩条连结,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酒。”后来演变为喝交杯茶。其形式是用红线系住两只杯的杯柄,只留很短的距离,以至于两人喝时能够头碰头。夫妇一起举杯喝下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再喝下另一半。有的地方新婚夫妇的交杯茶要留给叔嫂一口,象征以后大家和和美美,甜甜蜜蜜。喝交杯茶有逗趣的成分,也是对新人甜蜜、美满的祝福。

摆陪嫁 旧时,有钱人家女子出嫁,要提前准备嫁妆,衣物全由手工缝制,不管是拼纳,还是刺绣,都得精心、细致,比平常多花心思。在婚礼的喝交杯茶、开箱、更衣仪式后,新娘将事先为公婆、叔嫂、侄儿等准备的衣服、鞋袜连同嫁妆一一摆出,叫“摆陪嫁”,以展示自己手巧、针线好、孝顺、和善。有的或纳、或剁、或绣出几十双五彩斑斓的鞋垫,送给亲友、宾客。如今的陪嫁多为大件的家用电器或农用机动车,有的直接给个存款凭折,因此,摆陪嫁的习俗也逐渐淡化。

img4

当代豪华气派的娶亲车队

拜堂 当远亲近邻手捧精致的礼品观赏完色彩艳丽的嫁妆发出一片赞美声时,主婚人已将公婆请到上堂端坐,邀客人入席开始婚典,客人会敬上礼钱后入座。旧时客人多送礼贴,说明“谨备礼币X元,恭贺(喜敬)XXX先生与XXX女士天作之合(佳偶天成),XXX鞠躬”。也有的送衣料,谓“添箱”之礼。过去,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少地方还有送粮食、柴草的习俗,谓之“添粮添料”,现今多是直接送礼币。主婚人宣布婚典开始,新郎、新娘在召唤中步入殿堂,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俗称拜堂。拜堂后新娘新郎向客人三鞠躬,家主向客人高宣“谨备薄菜,不成敬意,请包涵,动筷子吧”。

吃捋面 从新娘进门时起,整个婚礼中,新人吃、喝都要成双,两碗饭,两杯酒,寄寓成双成对、白头偕老。新郎、新娘给宾客敬酒致谢后,要吃婆家人亲手做的宽心捋面,即一指宽、韭叶薄的长面,意为吃过后心宽、不想家,每人必须两碗,好事成双。民间说吃捋面做事捋顺,也象征顺利、和畅。

闹洞房 甘州有句俗话“新婚三日无大小”。当婚宴结束后,亲朋好友拥入新房,大人们让新娘点烟剥糖,小孩子看热闹,姑娘们只是趴在窗外看看。小伙子和小媳妇们想出种种花样翻新的节目,让新郎和新娘当众表演,以观夫妻甜美,逗大家取乐,谓之闹洞房,旧时也叫“暖床”。这天,无论怎么闹,新郎、新娘都得依从。不能表现出不满或讨厌,否则会认为新娘无修养,今后夫妻生活不甜蜜。闹新房的节目大都根据新娘、新郎以及亲友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来取舍雅俗。常见的有啃苹果、咬糖、点香烟等;高雅的有唱歌、诵诗、猜谜、对对子、跳舞等。闹洞房有祝吉、逗乐和婚前教育之意。但也有个别不文明的行为造成不愉快的后果。由于旧式婚姻是由媒人说合、父母做主,新娘新郎婚前多未曾见面。一旦成婚能否和谐美满,关系到今后夫妻感情和生男育女的问题,因此,闹洞房当夜有婆婆伏于窗外“听房”陋俗。

铺床 等闹洞房的人散去后,婆婆会请新郎的姨姨或新娘姐姐为新人“铺床”。铺床人拿笤帚在床上(坑上)向里扫扫、向外扫扫,并伴唱“朝里扫,扫金银,朝外扫,扫灰尘”,“前扫扫,后扫扫,来年生个小宝宝,男娃多来女娃少”的歌谣。然后将衣襟里兜的核桃、枣儿、桂圆撒在床上,盖上被子,让新郎、新娘摸出,从中预测今后生男还是生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移风易俗,繁礼缛节也简化了许多,迷信成分大大减少,新的观念注入其中,大多城镇青年选在星期天或春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期间举行婚礼,在饭店、酒楼或宾馆宴请宾客。也有的选择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的形式。

回门 结婚第三天一大早,新婚夫妇返回娘家,称回门。回门须带回门礼,通常是宴席上留下来的“香饭”、“拼盘”等。这一习俗由旧时婚礼女方不设宴,男方亲家专门用来答谢女方父母的礼俗相沿而来,从宴席的薄厚(丰盛与否)即可看出男方家庭殷实情况。回门时,娘家要准备“捏嘴”饺子,暗示两人和睦、不吵架。小姨子或妻嫂有意在饺子中包进钱币、辣椒、花椒、盐来为难、取笑新女婿,也有劝导今后要吃苦之意。还有意将几个半生不熟的饺子放在新娘碗中,诱惑她在不经意中说“生”字,讨个“生”的口彩。回门要尽快返回,不宜时间过长,以免新娘留恋,不愿离开。

入厨 古云:“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甘州民间,新媳妇过门后第三天,回门回来头一次下厨房,那就是用陪嫁碗中的面做“试刀面”。“试刀面”是测试新娘茶饭手艺和聪明才智的尺码。俗语云:“新来的媳妇三日亲,三日不亲打断筋。”因此,新媳妇不用人催,主动和面、擀面、做饭。若稍有迟疑,调皮的小叔子、小姑子会把菜刀、擀面杖藏起,要么在水里或面里做手脚,不是日到中天做不好饭,就是试刀面没水平,惹人笑话,说娘家人茶饭不好,新娘自然也没茶饭。这天新郎家的远亲近邻,争先品尝新媳妇的试刀面。香喷喷、热腾腾、滑溜溜,薄如蝉翼、细若韭丝的试刀面才是众人大加赞赏的好手艺,新媳妇也会理直气壮。有一首叫《十三样饭》的民歌,描述一位茶饭不太好的新媳妇,受到婆婆的刁难,幸好遇到了一位贤惠的小姑子,在其指点下做出十三样饭的情景。歌中唱到:

妈妈想吃个针扎荷包吊丝儿线

你把那个挂面下在锅里面

你再把几个鸡蛋也打哎上

鸡蛋缠在挂面上

鸡蛋缠在挂面上

这就叫个针扎荷包吊丝线

妈妈想吃个癞呱呱湳泥哎滩

你给她做上一碗珍子搅饭

你再把那干粮饼也泡上

这就叫个癞呱呱湳泥哎滩

妈妈想吃个黑驴娃儿拉肥肠

你给她包上些饺子下在锅里面

你再搓几根鸡肠子也下哎上

鸡肠子跟上饺子转

鸡肠子跟上饺子转

这就叫个黑驴娃儿拉肥肠

妈妈想吃个抄(叫)花子脱皮袄

你给她烫上些烫面烙上些饼子

你再把那葱花子切上把油抹上

这就叫个抄花子脱皮袄

妈妈想吃个鹦鸽儿往里钻

你给她做上一碗珍子面条

你再给她把菠菜叶儿也调上

这就叫个鹦鸽儿往里钻

妈妈想吃个秃头和尚顶方砖

你把那个脑豆子下在锅里面

你再切上些面片子也下上

脑豆子蹲在面片子上

脑豆子蹲在面片子上

这就叫个秃头和尚顶方砖

妈妈想吃个猴娃儿抱柱倒上杆

你给她切上些羊肉和小米下上

你再把那挂面也下哎上

小米粘在挂面上

这就叫个猴娃儿抱柱倒上杆

妈妈想吃个臭婆娘背大板

你把那个扁豆子下在锅里面

你再切上些斜棋面也下上

这就叫个臭婆娘背大板

妈妈想吃个高山落雪整一碗

你给她把山药宭(煮)上把皮剥掉

你把那个山药捏烂把盐拌上

这就叫个高山落雪整一碗

妈妈想吃个韭菜筒筒柳叶儿面

你给她剪上些剪鱼子下在锅里面

你再切上些葱秧子也调上

剪鱼子钻在葱秧子里面

这就叫个韭菜筒筒柳叶儿面

妈妈想吃个空壳啷拌面汤

这个饭现在你也做不上

这个饭等到十冬腊月做

你把那个冰碴子砸上把面拌上

这就叫个空壳啷拌面汤

妈妈想吃个黄米搭下的老澄饭

你把那个黄米下在锅里面

黄米滚烂了搭在脸盆里面

你把那个葱花子切上把油炝上

这就叫个黄米搭下的老澄饭

妈妈想吃个麻姑姑无敌挡

你把那个大米下在锅里面

你再把那大肉烂上也下上

你再擀上些香头面条也下上

这就叫个麻姑姑无敌挡

谢媒 婚后,新郎、新娘双方去谢媒人,感谢媒人辛苦。旧时感谢媒人跑路操心踏破了鞋,送双新鞋。现今携带猪肉礼方、烟、酒、鞋、袜去谢媒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