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罗“八景”

平罗“八景”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道光二十四年,平罗知县张梯撰《续增平罗纪略》时对“八景”进行了新的审定,称“西园翰墨”已废,改为“官桥烟柳”,将“北寺清泉”改为“佛寺香泉”,“贺兰古雪”易为“贺兰夏雪”,但地点和风景均未有变化。平罗境贺兰山夏雪亦为奇观,参见“贺兰晴雪”一景。
平罗“八景”_方志与宁夏

四、平罗“八景”

清道光四年(1824年),徐保宇为宣传平罗确有“塞北江南”的风光,便不畏酷暑严寒,走遍全县山川,经过实地观赏和筛选,确定了平罗八景。《道光平罗纪略》中只列出景观和诗文,没有对背景资料的介绍。八景分别是“西园翰墨”“北寺清泉”“杰阁层荫”“边墙晚照”“马营远树”“虎洞归云”“磴口春帆”“贺兰古雪”。其中的“西园翰墨”,指李纲堡(今贺兰县立岗镇)隐士赵渭古的别墅中题咏很多。赵渭古性豪爽,留恋诗酒。其屋后的花园,号西园,内筑3层楼,名为“旷逸”。其经常在楼上吟诗作对,还多与当地士绅结交赏园吟咏,诗好晚唐,著有《西园草》等。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平罗知县张梯撰《续增平罗纪略》时对“八景”进行了新的审定,称“西园翰墨”已废,改为“官桥烟柳”,将“北寺清泉”改为“佛寺香泉”,“贺兰古雪”易为“贺兰夏雪”,但地点和风景均未有变化。

1.佛寺清泉。佛寺,即北武当庙、寿佛寺,位于贺兰山韭菜沟西南山坡上,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寺庙外树下有清泉3眼,清冽甘甜。蒋延录作《北寺清泉》诗云:

风回溪间响冷冷,闲依僧寮洗耳听。
不见飞采峰落翠,置身恍在冷泉亭。

又有王以晋作《佛寺香泉》诗云:

近山便有白云迎,入寺凝神听磬声。
妙有甘泉供客饮,尘心涤尽道心清。

2.杰阁层荫。杰阁指文昌阁,原址在平罗古城外东南角,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历经数次重修,成一巨阁。郭鸿熙作《杰阁层荫》诗云:

槛外满渠新水暖,窗前几片白云来。
为登杰阁一凭眺,顿觉平生眼界开。

3.边墙晚照。明时,曾在平罗城外修筑边墙,名镇远关墙、北门关墙。清时,明代边墙久废,残砖零落,已失去原来守战防御的作用,但其雄威犹存,每逢夕阳西下,村民停止白日劳作,多聚边墙下闲话收获的希望,亦堪称一道新的风景线。郭鸿熙作诗云:

锋镝销熔战垒空,断砖零落野花红。
村农倦倚苔垣坐,闲话桑麻夕照中。

4.马营远树。马营即哨马营,是明清时的兵营,在今平罗县北,以树木葱郁而出名。康熙来宁夏时,曾在哨马营留住一宿。至清道光年间,这里仍是绿树葱郁,风景秀丽。王以晋在《马营远树》中对古来为保卫这块土地洒下热血的将士表示了深切的缅怀。诗云:

难辨唐家与宋家,旧时壁垒委黄沙。
不知多少英雄血,散向长林化晚霞。

5.虎洞归云。远近闻名的白虎洞,是贺兰山上因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一个隧洞。洞门犹如老虎大口,镶嵌在贺兰山的半山腰,与重峦叠嶂的山峰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格。周围山峰裸露着石英石,在阳光照耀下发出白色光芒,故称白虎洞。白虎洞居高临下,二三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登上白虎洞向下俯瞰,广阔平原、居民村庄、滔滔黄河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洞内怪石嶙峋,一股清澈的泉水从顶部径流而下,景象十分壮观。每当夏秋季节,洞周围常常云雾缭绕;晴空万里,洞中突然吞云吐雾,云在脚下,人在天上,如身临仙境。千百年来人们更是赋予白虎洞古老而美好的传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郭鸿熙作《虎洞归云》诗云:

虎迹已随荒草没,岭头犹见白云飞。
山灵着意留云住,未许云行竟不归。

6.磴口春帆。磴口是黄河上的重要津渡,在清代属平罗地界,今名巴彦高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清代,因吉兰泰盐池所产青盐,通过骆驼运到磴口,再装船运往山西、河北等地,故每年春夏秋三季,磴口一带船舶很多。扬帆往返,斑斑点点,春意盎然。郭鸿熙作《磴口春帆》诗云:

春生磴口绿波多,为挂轻帆一叶多。
回忆赭湖风景好,水云乡里听渔歌。

7.贺兰夏雪。贺兰山地势高寒,四时多雪,即使夏天,山头依然留有残雪。平罗境贺兰山夏雪亦为奇观,参见“贺兰晴雪”一景。王以秀也作诗云:

白帝威生万壑间,炎天不改暮冬颜。
翻疑五月江城笛,吹散梅花落满山。

8.官桥烟柳。指平罗南门外太平桥上的桥楼和唐徕渠沿岸的古柳。桥楼建于道光年间。每年春夏,渠水潺潺,绿柳苒苒,实为名胜之地。解放初,桥楼尚存,至1955年拆除。20世纪70年代,古树尚存,后毁于天牛灾害。王以晋作《官桥烟柳》诗云:

桥槛檐楹照水新,两行杨柳画中春。
莺鸣玉瑁蛙鸣鼓,早晚迎人又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