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临夏波斯商人聚居

临夏波斯商人聚居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商贸交往商业与穆斯林有不解之缘,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商业活动依然是穆斯林青睐的经济活动。自称为“撒尔塔”的东乡族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东乡民族的迁徙形成是中西交流的最好例证。据《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记载,“元代还有不少被称为斡脱的官办穆斯林商队活跃在临夏地区”[1],斡脱商人是构成河州地区东乡族的族源之一。商业是回族、东乡族等先民从事的主要职业。
商贸交往_中国东乡族

第一节 商贸交往

商业与穆斯林有不解之缘,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商业活动依然是穆斯林青睐的经济活动。唐宋时期的“番客”对中国传统的“轻商、贱商、抑商”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到了元代,在东乡族中出现的“斡脱”商人从城市到乡村,从内地到边疆,从中国到外邦,进行商品交换,推动着社会发展。

撒尔塔人继粟特人之后,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商业活动的生力军。撒尔塔人定居中国西北地区之后,仍然把经商作为自己主要的生产方式。自称为“撒尔塔”的东乡族与商业有密切的关系。“撒尔塔”的原始含义就是“商贾”的意思。

在临夏东乡地区发现的不少粟特币和阿拉伯银币,就是中西友谊、经济交往的实物见证。东乡民族的迁徙形成是中西交流的最好例证。

蜗居西北一角的撒尔塔人的商业活动,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难以全面论及,但在被称为历史“活化石”的地名中露出了端倪。在临夏地区为数众多的“斡脱”地名中反映了“斡脱”商人一定时期的活动盛况

在考察临夏地名时,统称为“斡脱”的地名有近50个,不过有的地方叫“卧妥”,有的地方叫“苦妥”,有的地方叫“科妥”“坷坨”“窝托”。虽然不同的地方由于方言关系,叫法有些差异,但都是从“斡脱”衍化而来的。有些是同音不同字,有些是不同方言,不同发音,不同音译。翁独健先生在《斡脱杂考》中认为“斡脱者,元代特种商人之名称”。斡脱户是奉圣旨诸王令随路做买卖之人,认为斡脱是元时之“官商”。斡脱是官方提供资金、服务于元朝皇室及贵族的经商者,设有专管机构管理,经商者多为穆斯林。官方所提供的资金,称之为“斡脱钱”或“斡脱官钱”,《新元史》卷七十二《食货志》“斡脱官钱”条云:“斡脱官钱者,诸王妃主以钱供人,如期并其子母征之。”元初谓之“羊羔儿息”。

“斡脱”商人广泛活跃在中原各地,甚至深入到草地、西番地带和西土及海岛等广阔范围,连波斯、西域各国也有斡脱商人的足迹(参见《元典章》《元史》)。据《临夏回族自治州志》记载,“元代还有不少被称为斡脱的官办穆斯林商队活跃在临夏地区”[1],斡脱商人是构成河州地区东乡族的族源之一。商业是回族、东乡族等先民从事的主要职业。

清代,东乡族中“多脚户”“多负贩”,往返于临夏的八坊、韩集、三甲集、锁南坝和莲花等地区及甘南、青藏地区,构成了整个河州地区的重要集市。譬如,大河家的保安腰刀,东乡褐子、毛毡,永靖的土盐,阿干镇的沙罐,藏区的羊毛、皮张等行销河州内外。东进西出,南来北往,市场经济空前活跃,使临夏成为连接东西部的商品集散地之一。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将河州与温州相媲美,“善于经商”“流通发达”成为临夏的经济特征。在形成临夏的这种经济特征的过程中,有斡脱商人及其子孙们的辛勤劳动和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