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式论证的结论,发现式论证的主要论点

发现式论证的结论,发现式论证的主要论点

时间:2022-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托尔敏在建构其论证理论时,称这些条件规则为推理保障,这种保障确保了论证的合理性。运用合适的论证模式,在研究问题与发现式论证环节所形成的前提之间建立逻辑联系,进而展开支持式论证,并从逻辑上证明文献综述的论点。这种体现分歧的构图方式展示了两种互相对立的主要观点阵营。文献研究环节中的发现式论证得出的主要论断现在成了建构支持式论证的前提。用以支持这一前提的材料就是发现式论证中呈现的诸多简单论断。

在结束隐含论证模式的阐述之前,请考虑一个更加重要的概念:推理保障(backing)。假定论证是以合理的隐含模式展开的,但有个问题依然存在:隐含模式合乎逻辑吗?每个推理模式都有其逻辑规则,而这种规则使得推理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每个推理模式都依赖于这些逻辑规则和一些特定的条件,只有满足条件时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模式。例如,当你运用“从总体到个体”的模式时,所遵循的规则是“对总体成立的命题对具有总体代表性的个体也成立”。研究者要正确地运用这个模式,就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以便满足这一逻辑规则,这两个条件也是证明该模式是否合乎逻辑的保障条件。

●第一,选取的部分或个体必须是研究总体中正当有效的个体。

●第二,选取的部分或个体必须是研究总体的代表性个体。“代表性”意味着个体必须具备总体的全部特征。

如果这些条件无法满足,构建论证模式的逻辑规则就行不通。为了正确地运用这九类论证模式,每一类模式都具有一至两个有条件的逻辑规则。托尔敏在建构其论证理论时,称这些条件规则为推理保障,这种保障确保了论证的合理性。图5.3提供了每一类基本隐含论证模式所需要的保障规则与先决条件。

运用合适的论证模式,在研究问题与发现式论证环节所形成的前提之间建立逻辑联系,进而展开支持式论证,并从逻辑上证明文献综述的论点。

为论点设计一个强有力的论证方案是每个研究者都极为关心的事情。尽管这种方案永远不会尽善尽美,但它必须稳健有力。这就意味着,一旦方案呈现,它就必须经得起各种反驳论证的质疑。稳健有力还意味着该领域的同行团体都能够理解与接受这一方案的前提与论点。

让我们再看看第四章的“智能理论发展史”这一例子,以便解释如何撰写一篇文献批评。下图展示了使用发现式论证模型的论证过程(见图5.4),解释了“人类智能的定义是什么”这一研究问题的论证方式。

图5.4 20世纪的认知视角:发现式论证

首先我们看图5.4的最左边一栏,你会发现研究者列举了许多人类智能领域的主要理论及其创立者的名字。在图的中间一栏,研究者梳理这些理论观点,将其划分为两个阵营,从而构建论据主体。通过并行式推理这一复杂的论证结构,研究者将这些简单论断分别编组为支持每个主要观点的论据。这种体现分歧的构图方式展示了两种互相对立的主要观点阵营。随后,这种复杂推理结构就证明了发现式论证的结论:20世纪,在人类智能本质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主要的理论立场。图5.4的最右边一栏写出了这一结论。

文献研究环节中的发现式论证得出的主要论断现在成了建构支持式论证的前提。图5.5展示了支持式论证是如何支持主题论点的。

设计支持式论证应该由重申研究问题开始,这是最初的研究兴趣所在。文献综述的论点必须指向这个问题。在例子中,研究问题是:“在20世纪,从认知视角考察智能本质的主要理论有哪些?”文献综述的论点必须回答这一问题。研究者必须采用一种方式,收集并评论人类智能领域的主要认知理论,顺利解答这一问题。这一工作是从呈现已有知识开始的。

我们先看图5.5的左栏,研究者将发现式论证所得出的论断转化为支持式论证的前提。现在,研究者以这些论断作为支持论据,建构解答研究问题的论证。在这个例子中,论证前提的综合表述是:“基于检索到的文献,存在两种完全相互对立的主要理论观,即一般智能理论与多元智能理论。”用以支持这一前提的材料就是发现式论证中呈现的诸多简单论断。

此时,研究者已经指明了有关研究问题的现有知识,这些前提能否回答研究问题?把前提条件应用于研究问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显然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20世纪的心理学家在人类智能本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两种重要的理论,这一信息能够贴切地回应研究问题吗?若是如此,文献综述似乎便已提供了解答研究问题的论据。然而,这种论断或论点在逻辑上得到证明了吗?如何证明这一论据是可信的呢?在此处,研究者必须重温那种分歧式的推理模式(见第四章),从而证实这些前提的可靠性与确切性。这样一来,研究者就可以成功地证明这些前提是可信而有效的。

研究者应该运用什么逻辑把学者们提出的这些理论原理转换为可以证明文献综述论点的论据?正如图5.5的右栏所示,研究者运用了隐含的权威论证来证明其论点,即:“20世纪的杰出心理学权威学者在人类认知智能领域提出了以下两种主要理论,即一般智能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为了在发现式论证所得出的诸项前提之间建立隐含关联,研究者需要审视那些前提的本质,并将其建立在权威论据的基础之上。由于论据主体得到了专家观点的良好论证,这种源自权威的推理是十分言之有理的。因此,运用这种模式(作为支持结构),支持式论证所得出的便是一个合理的结论。然而,文献批评还可以走得更远。请注意,用以支持前提的论据来源于分歧式绘图(divergent mapping)。研究者有责任将每个反对观点所提出的辩驳案例一一摆出,从而进一步解释检验自己的论点。为了完成文献批评,研究者必须展现所有相互辩论的对立观点。这一评价性的论证结束之后,研究者甚至有可能形成一种比其他任何观点更令人信服的理论。同时,研究者还要考虑,是否有可能建立一个新的研究问题,推动原创性的研究,为现有的争论提供新的解答,从而拓展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领域。

图5.5 20世纪的认知视角:支持式论证

练习5.1

评估文献批评

根据下列提示,审视你自己的文献批评,评估其逻辑力度。

1.检查你的初始研究问题。论证1所建立的前提是否为研究问题提供了令人满意的回答?如果没有,你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如果解答已经令人满意,那么这个前提就能直接导向论点。

2.检查支持前提的论据的性质。论据建立在何种模式之上(从因到果、从果到因、符号、从个体到总体、从总体到个体、平行案例、类比论证、权威论证、结果-途径)?通常,合适的模式不止一种;若是如此,你必须选择一种论证力度最强的模式。确定论点或研究问题,并确保论证模式中所用的案例能够得到逻辑支持。

3.展开批评性讨论。要支持论点,你必须对探究论证所得出的前提与论据主体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进一步澄清综述所包含的核心观点。例如,这篇文献批评可能包括核心部分模型,可能要对不同观点的争论进行评价,对现有知识的疏忽与遗漏进行补充说明,对中心论点进行定义上的发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