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头马头风筝和扫帚打一成语

牛头马头风筝和扫帚打一成语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这些游戏活动中,可以看出旧时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以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区的放风筝为例,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日的端阳节期间举行。流行于海南岛东南沿海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区。烟花、爆竹也随着不断在空中燃放。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子乡台方言居民聚居区。
民间游戏_中国黎族

第二节 民间游戏

黎族地区的民间游戏活动,大部分与体育竞技有关,但往往在游戏的过程中渗入一些信仰或迷信的成分。从这些游戏活动中,可以看出旧时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

一、放风筝

放风筝,黎语侾方言称“捧日优”(黎语“puuengsdzieux”的音译)。仅流行于海南岛东南沿海地区。以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区的放风筝为例,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至初六日的端阳节期间举行。这几天,男人们成群结队地去放风筝。风筝分大的和小的两种,小孩子玩小型纸制风筝,中青年男子则放大型风筝。其原料基本上是竹纸结构,即采用大小不一的厚竹片拴系支架,用糨糊将滨州纸糊在支架上作风筝面。风筝的形状可根据爱好制作支架,常见的是蝴蝶形,风筝的高度是2.5米,宽度为1米。风筝的头部备有薄红藤片为弦的弓,风筝升空被风吹时便发出美妙如哨声般的响声;下端拴两条竹片尾巴,使之平衡。支架上端两边和中心点,各系一条成三角形的档绳,一起系在风筝绳上,风筝的绳子是用薄竹片连接拧成的双股绳。这么大的风筝,一般要在空旷的坡地上放飞,风力要有四五级以上,由体魄健壮的几位男子拉着风筝的绳子逆风奔跑,才可让风筝慢慢地飞向高空。

二、放文灯

“文灯”又称“孔明灯”,俗称“火灯”。流行于海南岛东南沿海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地区。放文灯是陵水民间一项古老的习俗。据传,放文灯可将“邪气”放飞。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后,可看到无数的文灯在夜空中漫游,也有的在酷热无风的白天放飞。

文灯为圆筒形,尖顶或平顶。用大白纸糊成。小的用几张纸,大的用几十张纸。但不论大小,其直径和高度必须成一定比例。底部沿边,要在圆周等同的竹片圆圈上粘牢。竹片上连接两条成十字形的小铁丝,交叉点处用铁丝绕成蜘蛛网式的圆盘。盘上固定好数叠浸透煤油和海棠油的纹纸,俗称“火鸡”,两种油纸要参差叠置。文灯高达1.5米,灯口直径1米。放飞时,由几个人平衡地扶着文灯,地面上点燃文灯,让文灯筒体鼓胀,再点燃吊在竹圈上各种烟花爆竹的导火佛香,最后将“火鸡”点燃。待文灯有足够的冲劲时,便在指挥者的命令声中放飞。这时,文灯便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爆竹声中冉冉升空。烟花、爆竹也随着不断在空中燃放。围观的人群,往往要等到文灯熄灭,才肯离去。若文灯放飞不远,不出村便坠落,往往被视为不吉利,须重放。

三、游灯

“游灯”即举灯或抬灯挨家逐户游行,以驱邪保平安。此俗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民国10年(1921年),外地商贾先后在陵城创建顺德、潮州、文乐和琼山等会馆,供各地过往商人寄宿和聚会。每逢庙会及元宵节,会馆都要举行祭神、游灯活动。陵水的元宵活动,是受当时中原文化的影响而沿袭下来的。民国初年,陵水各地都建起庙宇,膜拜神灵。每年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二至十六,都搞游灯活动。在椰林乡的东华一带,由村民抬着“水口公”“亚婆神”,敲锣打鼓、舞狮、燃炮、烧香、点烛,长龙般的队伍逐村巡游驱邪,让善男信女供香参拜。元宵节那天,还得将神公安放在木船上,进行龙舟竞赛。在陵城,正月十三至十六的黄昏至深夜,分别是“东门公”“后山公”“龙王公”和“北关公”的灯会日,夜晚都要举行闹花灯活动。一到黄昏,神公辖区的民众,抬着各自的神像,由狮队或龙队开路,后面跟着花灯队伍,沿着陵城大街小巷巡游,以求平安吉祥。此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中断过。1980年又恢复起来,沿袭至今。

四、观树子

“观树子”,“观”即“启动”或“发动”,“树子”即果树结的果子。采摘此树果做游戏时,要用竹竿将结有果子的树枝弯下来,再伸手摘,若果子已掉到地上时不能用,则互扔作为娱乐。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子乡台方言居民聚居区。游戏开始时,几个人,每人手拿着一枝野生的“走神”树果,坐在地上。然后,围观者面对着手拿果子的人念咒语。咒语的内容是:“襄喂襄(指少娘),娘喂娘(指老妪),养牛从哪来?从山从岭来,天上有个金银屋,地下有个金银牌,山猪出来脸黑黑,山牛(黄牛)出来脸山猴(即满脸长毛)。”稍过片刻,他们就被神灵附体,然后拿着“走神”树果互相追逐投扔,厮打取闹。

五、观木棍鬼

“观木棍鬼”,“观”即“发动”或“启动”,“木棍鬼”即鬼名。黎族幻觉娱乐活动。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子乡台方言居民聚居区。游戏开始时,七八个人,每人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坐在地上,头颅俯伏在木棍上。这时,围观的人各持一炷点燃的香,边将燃烧的香伸到坐在地上的人的头顶上不停地摇曳,边不断地重复念咒语:“柴棍鬼啊柴棍神,柴棍姥姥才有神。”稍过片刻,坐在地上的人便浑身发抖,从地上爬起来乱蹦乱跳,有的唱山歌,有的追人打人,有的表演舂米动作,有的爬树,有的伸手摸牛粪,也有的对围观的姑娘进行打情骂俏和戏弄,场面热闹而有趣。

六、观鬼风

“观鬼风”,“观”即“发动”或“启动”,“鬼风”即鬼名。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子乡台方言居民聚居区。游戏开始时,七八个青年男女静坐在荒坡旷野上,每人手持一把扫帚,头颅俯伏在膝盖上,旁边还有一群七八岁的小孩,他们手中各拿着一束燃着的香在黑夜里摇曳闪耀,并与主持者一起不停地诵念咒语:“扫帚鬼啊扫帚神,扫帚姥姥才有神;三连连,四连连,上山上岭去拔藤,拔藤绑扫帚,扫帚姥姥才有神。”过了片刻,坐在地上的人便全身颤动起来,接着便从地上爬起来,拿起扫帚到处乱扫乱舞,场面十分热闹有趣。

七、观青夜戏

“观青夜戏”,“观”即“发动”或“启动”,“青夜戏”即名字。黎族幻觉娱乐活动。流传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田子乡台方言居民聚居区。游戏开始时,七八个人静坐在地上,主持者率孩子们诵念咒语:“光星光月光明里(故里),查得众神来武祠(神灵聚会的场所),查得良安三艾余(神名,下同),三好相,利目界,压肚七喂襄将府阶,将府仙,将黄下童仙,变喂妮妮,变喂小姐,小姐变大帝,大帝在阎中,降下旨,旨下灵下灵。”此时,坐在地上的人就被鬼神附体,他们在荒坡上唱歌唱戏,打滚争斗取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