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

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00年,全县营造防护林16.3万亩,年平均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保存率由30%左右提高到52%左右。重点造林工程的实施,推进了和政县植树造林的发展进程。在第一期建设中,已完成飞播造林3.16万亩,森林保护面积达到14.5万亩。
植树造林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二节 植树造林

根据和政森林资源较缺乏、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实际,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长期坚持植树造林,绿化山川,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特色林果,培育支柱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2005年底,全县累计人工造林面积达到33.86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9处7807亩46.8万株,绿色通道建设150公里12万株,活立木蓄积量为46.9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15.6%提高到21.7%(根据1995年二类资源调查结果,和政森林覆盖率为21.7%,并由国家林业局认可公布;2004年由国家卫星遥感中心根据卫星航片判读和政森林覆盖率达到30.56%)。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1986年,县林业局制定(1986~1995年和政县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全县以“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同时,把林业生产摆在扶贫攻坚的突出位置,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全县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到2000年,全县营造防护林16.3万亩,年平均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保存率由30%左右提高到52%左右。其中从1996年起,“三北”防护林建设三期工程稳步推进,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到1998年新增防护林30000亩。同时,把经济林建设作为增强林业经济实力,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突出发展林果业。到1998年,全县完成经济林2.2万亩。

二、林业生态建设(一)重点造林工程

2001~2002两年,在三合镇二甲、石虎家、尕新庄、前山4个村退耕荒山地实施中国金融工会会员林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造林10153亩,栽植各类苗木172.4万株,并建设护林房、上水工程、纪事碑等基础设施。2002年10月10日,中国金融工会副主席王敬东,中国人民银行工会副主席庞则义,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兰州中心支行主任张树林及省、州、县领导为中国工会会员林举行揭碑仪式。2001年,在吊滩乡郭河山实施青年林工程,营造以啤特果、云杉落叶松为主的生态林和经济林1100亩。2003年,在新庄、吊滩两乡的大桦梁山系造林10100亩,在梁家寺乡建立1000亩的花椒基地,马家堡太湖山至大泉湾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800亩,罗家集大滩村牵牛湾造林1100亩、石板沟2000亩、罗家集村1000亩、三岔沟村小红崖2000亩,买家集镇石咀村造林1500亩,达浪乡杨马族村造林1400亩。实施万亩造林重点片1处,千亩造林重点片8处,为全县植树造林树立典范。是年4月,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生才、副州长马世德偕参加全州植树造林现场会的各县(市)主要负责人来和政,参观视察吊滩乡吊滩村和新庄乡大桦梁山系工程及法台山千亩生态林造林工程。重点造林工程的实施,推进了和政县植树造林的发展进程。

(二)天然林保护工程

2000年开始实施,范围遍及14个乡(镇)、大黑沟国有林场和所有集体所属林业用地,工程区面积88.3万亩,工程建设期限为11年,建设任务是管护国有和集体所有的森林14.5万亩,飞播造林7万亩,总投资607.85万元。2000~2010年分两期推进,2000~2005年为第一期,2006~2010年为第二期。在第一期建设中,已完成飞播造林3.16万亩,森林保护面积达到14.5万亩。

(三)项目工程及城镇绿化

1986~2002年,在每年植树节前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动员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厂矿企业职工、在校师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营造南阳山系油松为主的防护林1200亩,并美化、绿化县城机关和学校。2003年3月31日至4月10日,组织县直单位干部职工和群众,在吊滩乡吊滩村、三合镇周刘家村、达浪乡倒槐沟至关滩沟乡黑崖洼、达浪乡二郎岗等处开展为期11天的义务植树活动。2004年4月,组织7000多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和群众,在达浪乡李家坪村堡子山开展义务植树,造林1.7万亩,并扩大了啤特果等经济林果的种植规模。2005年,造林1.94万亩,育苗0.15万亩,栽植120公里通村道路行道树5.1万株,义务植树19.6万株,四旁植树28.9万株。完成县城前山东坡绿化200亩,栽植国槐、柳等大规格苗木2万株。在迎宾路、康临路、滨河路35公里路段栽植垂柳、红叶小蘖、月季、迎春花、黄杨、黄刺玫、四季丁香、榆叶梅、国槐、刺柏等19个品种19.6万株。其中迎宾路行道树、绿化带换土2.24万立方米,康临路高标准网格整地27公里,网格内种植一串红、百日草、八瓣梅等草本花卉种籽56公斤。加强苗木管护,全部进行涂白、浇水和抹芽,对未成活的苗木及时予以补栽更换。

(四)种苗工程

2000年,引进北京南海吉祥公司资金120万元,在吊滩乡扁坡村租用河滩地457亩,繁育新疆杨、中华1号等杨树苗木300万株;县林业局在三合镇石虎家村租赁耕地45.5亩,引进云杉、国槐、侧柏、洒金柏等20多个品种进行栽培繁育试验,为筛选适宜优质苗木奠定了基础。2001年,争取到国家标准化苗圃建设项目,将梁家寺苗圃扩建为基础设施比较齐全、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标准化苗圃。在国有苗圃的示范带动下,全县育苗工程有了很大发展,涌现出一批育苗专业户。至2005年,完成各类育苗4827亩,其中经济林2000亩、用材林2677亩、绿化类150亩,基本实现了造林苗木的本地化、就近化,使造林成活率比以前有明显提高。

三、经济林建设

和政经济林品种主要有啤特果、早酥梨、花椒等。1985年,全县有果树2.5万株,年产果品250万公斤。1986~2005年,县上把经济林建设纳入扶贫开发整体规划,持续发展经济林,并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经济林由自发分散经营逐步向有组织的规模化经营转变;开展各类果树品种引种试验、推广及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了经济林的快速发展。

(一)啤特果

又称酸巴梨,属和政乡土树种,以其产量高、易管理、耐贮藏等特点,倍受消费者的青睐。其风味独特,是人们乐于品尝的冬令水果。1985年经省食品卫生检疫所化验,果实内含水分83.75%,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还原糖和维生素B1、B2、C等,粗纤维占2.2%,有止咳、润肺等功效,是老少皆宜的绿色保健品。年产量约计800多吨,多在房前屋后栽植。1999年后,大面积推广,连片栽植,规模发展。2004年7月,和政啤特果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入“星火”计划项目,以88果品厂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的原则,扩大基地规模,培育特色林果产业。2005年,种植啤特果3000亩33万株。年底全县啤特果累计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是年为丰年,果品产量达3万吨,以市场价计算,产值达1500万元,逐步形成了以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基地建设产业的发展格局。

(二)早酥梨

早在1975年从辽宁兴城中国果树研究所引进的优质梨品种。首先在滴珠山公园高接试验成功。1983年,在全省果树技术培训会上经张领耘、刘亚芝等果树专家鉴评,认为和政早酥梨“果大、色美、皮薄、肉细、汁液多、酸甜适口,是甘肃省二阴山区引进品种的佼佼者。”1988年,被省计委、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省科委列入计划,投资80万元进行商品基地建设(技术开发),3年培育苗木500多万株,发展果园2.3万亩,年产果品1000吨,已成为辐射四周的早酥梨基地。1991年,和政早酥梨荣获国家科委“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脱贫致富的富民项目。1998年后,由于市场价格低、销售疲软,对果农积极性影响较大,部分果农将早酥梨改换为其它树种。现果树保存量减少,基地出现萎缩。

(三)花椒

从1995年起梁家寺乡开始大面积栽植,到2003年逐年向陈家集等乡(镇)延伸和推进。与此同时,其它乡(镇)零星栽植花椒的农户及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底,全县栽植花椒面积达到2000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