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议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议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问题与对策——兼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鲁春雷神华宁煤集团摘 要:能源是关系到世界发展的重大命题,是世界近中期与远期发展的交汇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需要新的产业增长点,乃至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拉动。此次经济危机加速了研究和应用进程,各国在选择新的增长点以启动经济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启动以能源为主导的跨越式、跨产业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
浅议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问题与对策_兼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_责任与使命——宁夏博士研究成果集萃

浅议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问题与对策——兼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鲁春雷

神华宁煤集团

摘 要:能源是关系到世界发展的重大命题,是世界近中期与远期发展的交汇点。新能源被认为是国际应对金融危机、拉动世界经济走出中期衰退的主要产业,能源结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到全球气候变化,而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世界长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能源领域存在着三大问题,包括能源供给、能源利用和能源国际化等方面,从践行国际责任、优化经济发展的角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向低碳化迈进。

一、能源是世界发展的重大命题

(一)能源技术革命是拉动世界经济走出近中期衰退的动力源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增长衰退期,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8年全球GDP的年增长率(加权平均)将从2007年的3.7%降至2.6%;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美国、日本、欧元区等甚至出现负增长。到目前为止,此次全球性危机仍没有见底,经济衰退持续的时间,仍没有形成科学权威的判断。初步估计,世界经济可能会在近中期(为4~5年)内持续衰退和低速增长。

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需要新的产业增长点,乃至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拉动。自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世界经济主要依靠更大范围的纳入发展中经济体以扩大经济分工体系获得经济增长,美国主要依靠金融等虚拟经济创新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获得增长,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从发达国家来看,信息革命所产生的效应正在逐渐消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区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75%左右,逐步趋向稳定;韩国在制定新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其带动作用正在消减。世界经济走出衰退、进入下一轮增长,必须要依靠新一轮科技革命。

能源技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被认为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主体,也是拉动世界经济走出近中期衰退的动力源。自2000年左右,发达国家就启动了大规模的绿色能源技术研究。1999年,美国开始推进世界上最大规模的SPI研究计划,主要研究超导电缆、超导变压器、超导磁悬浮飞轮储能、超导限流器等项目的研究。此次经济危机加速了研究和应用进程,各国在选择新的增长点以启动经济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启动以能源为主导的跨越式、跨产业的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2008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可再生能源投资额度已达66亿美元。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发布的《复兴计划进度报告》强调:复兴计划的主要投资方向和预期效果包括,推进清洁能源经济——三年内将可再生能源的产量增加1倍,使其能够为600万个美国家庭服务;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的美国电网,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 ;对200万所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改善其保温性。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减少碳排放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选择,推行CDM (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经济正在通过国际贸易中的规则约束和引导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二)能源通过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进而影响世界长期发展

全球气候变化是世界长期发展中面临的首要核心问题,能源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元素。全球气候变化已经逐渐由单纯的科学研究延伸到影响世界政治、经济走势的重大问题,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水资源、能源、生态和公共卫生安全等各个方面。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报告称: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海平面升高、大范围积雪和冰融化,乃至部分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直接或间接证据。自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明显增加,已经远远超过了根据冰芯记录测定的工业化前几千年的浓度。

温室气体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人类对含碳量较高的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类型的能源碳强度差异很大。化石能源中,煤的碳强度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低;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有一定的碳强度,而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基本都是低碳或无碳的。有研究表明,一次能源结构的改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都会对二氧化碳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是改变生活方式、优化生产方式,能源是共同的抓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多项行动,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第一份国际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第一份具有强制性减排目标的国际协议《京都议定书》 、关系到未来世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巴厘岛路线图”等。2003年2月,英国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首次正式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要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建立和发展低碳产业、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

二、我国能源经济领域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能源对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社会整体进步都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但从支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能源供应结构、使用结构与效率、国际化等中仍存在着较大问题。

(一)能源供应结构与支撑工业化升级的要求不协调

人类发展过程中,能源结构不断升级。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木材、薪炭等生物能源是主要能源,热值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大量使用煤炭,用途也更加广泛,包括工业生产、交通(主要是火车)以及生活等方面。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石油使用量增大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工业部门、工业动力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也由于能源升级而获得了升级。目前,石油、气体燃料、煤炭是世界主要能源,世界化石燃料占总能源供应的87.9%,其中石油占35.8%,煤占28.4%,天然气占23.7%。能源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开采利用资源手段进步的结果,但它与工业升级相互促进,相互间形成较为密切的依存关系。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对能源需求量极大,而且需要相应的能源结构进行支撑,尤其是主导工业由重化工业向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转变时,能源供应也需要从煤炭向石油、天然气等转变。但我国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全国已查明的煤炭储量为7241.16亿吨,在能源资源储量中占主导地位;从实际消耗结构来看,煤炭占总能源供应的75%左右。以煤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工业化升级的要求不协调。

img26

图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费组成

现代技术的进步,煤炭向热和电转化的水平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问题,但能源转换会问题,包括终端能源利用效率仍无法提高,大规模的能源需求,要求大容量的转换和输送系统,中间损失自然会增加;其次是必须大规模利用资源,小规模的资源被浪费,还可能出现资源供应瓶颈;其三是由于效率无法提高,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二)能源利用方式粗放

能源消耗总量大,与经济发展不对称。目前,我国GDP占世界总量的6%左右,但能源消耗约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已经成为世界上能源消耗的第二大国,我国煤炭消耗量占全世界的第一位。上一轮增长周期(2002~2007)中,我国经济迅猛发展,GDP年均增长10%,我国能源消耗增长更为迅猛,从2002年的14.3亿吨增加到2007年的23.5亿吨,增加近63%,年均10.3%。能源消耗的过快增长主要是由于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增长。

能源使用集中在工业部门。发达国家生产、生活、交通用能各占1/3左右,我国情况有所不同,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77%,仅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产业耗能就占我国全部能耗的51%。

img27

图2 我国能源消费的行业构成

能源利用和转化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目前,中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仅为9%,不到发达国家的1/2,这意味着,能源在开采、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到终端利用,90%以上被损失和浪费掉。其中开采效率为32%,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储运)效率为70%,终端利用效率为41%,能源效率(中间环节和终端利用效率的乘积)仅为29%,比国际先进水平大约低10%。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指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的比值)与产业结构关系密切。1990年代中期重化工业化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迅速上升。“十一五”规划中重视了能源使用效率问题后,逐渐改变了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增大趋势。从单位GDP能耗来看,我国近年来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1.33%,2007年下降2.66%。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每创造100万美元GDP,中国能耗是美国的2.5倍、欧盟的5倍、日本的9倍。

img28

图3 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工业用能效率不高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缓慢的主要原因。从工业用能来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我国工业用能能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这是在我国工业化前期能源利用极为粗放的基础上的下降,也包含了世界和我国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率提高产生的下降。自2000年以来,我国工业用能水平变动不大,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甚至有上升态势。

img29

图4 我国1990年代以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量

(三)对国际市场依赖度增大影响到经济安全

我国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使得能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从1992年开始,我国国内能源生产已不能满足消费的需求,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2007年对外依存度达到近10年的最大值48.4%。

img30

图5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对比图单位:万吨标准煤

我国能源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过大,使得经济发展受国际影响程度加深。从我国工业化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一直试图加大石油的使用量,适应工业产业升级和生活、建筑等升级。而我国石油储量相对不足,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突飞猛进,2007年全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过山车” ,石油价格高涨时,我国经济热度上升,通胀压力极大。国际油价涨跌很大程度上与国际炒家有关,我国石油的国际依赖度增大后,国际炒家通过炒作油价,从我国经济中攫取了巨额利润,也增加了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困难。

表1 我国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赖度(%)

img31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7的研究预测表

三、对策建议

无论从践行国际责任,还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国内经济升级发展的角度,我国都亟须解决能源领域的问题。立足我国能源供应的实际情况,适应国际发展的潮流,通过战略调整、技术进步、政策导向等方式,有效改善我国能源经济状况,逐渐实现经济、生活低碳化。

(一)分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的长期战略任务。自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九五、十五、十一五)都将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作为重要任务,但该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而且随着发展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发展方式的转变的目标也在逐渐多元化。

低碳化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目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推行的节能减排工作虽然主要针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但考虑到污染物的组合效应,该工作实际上也起到了减少碳排放的作用。“十二五”时期,应将推动二氧化碳减排作为工作目标之一,一方面可以履行国际责任,避免国际上可能推行的“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低碳化,应首先加强研究。低碳经济是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是“富人俱乐部”的产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是内在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在完善过程中,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大的变化,不能盲目以低碳经济为目标,应强调低碳化,即逐步消减碳排放,按照“稳碳、减碳、低碳”的顺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二)加快推动能源利用技术创新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而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后,必须加快推动能源领域内的技术创新,尤其是洁净煤炭技术创新,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内的首要任务。洁净煤炭领域内技术进步要重点针对以下领域:煤炭的洗选加工、煤伴生资源利用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煤炭资源综合加工技术等。

以企业为主体,开展“清洁煤炭”技术协作创新。我国大型煤炭集团有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良好条件,可采取分工合作、协同攻关的方式,开展“清洁煤炭”技术创新。国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补贴,在产业化过程中给予试点权。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技术更为重要,突破煤液化、煤制油等的产业和技术限制,将煤炭高效、清洁转化成为现代生产生活可以安全使用的动力。

(三)能源国际化中坚持多元化方向

能源国际化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在能源国际化中要推行多元化战略,包括能源来源地的多元化、利用形式的多元化等。推动能源来源地多元化,主要指石油进口国家多元化,将中东、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等有效组合,陆路运输与海路运输相结合,实现能源来源多元化。利用形式的多元化,除了直接进口原油外,还可以加强国际资源合作开发,参股控股国外石油开采企业,在国外设立石油加工企业等。

参考资料

1.马凯.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求是, 2004 (8)

2.潘家华.温室气体减排途径及其社会经济含义.环境保护,2008 (5)

3.周大地,徐华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时事报告,2008 (8)

4.姜克隽.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成本优势:2050年能源和排放情景分析.绿叶,2009 (5)

5.张世秋.中国低碳化转型的政策选择.绿叶,2009 (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