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道主义观点确实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面,但并非任何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都是人道主义。他认为这种相对的欲望是由于人的生产的条件和交换的条件不同而引起的。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就是一种自觉的、自由的活动。萨特认为是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他的本质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_人学的足迹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我们下面主要讲他们关于人道主义的观点。我们分作三个题目来介绍:一个是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一个是关于异化的观点,一个是谈谈他们的历史观。

为什么要从人的本质这个问题谈起呢?人的本质这个问题,在过去是没有很好研究的。笼统地讲,人的本质也可以说就是人性,但人的本质这个概念更准确一点,指人的最根本的东西。人性这个概念更广泛,指人之所以为人而区别于动物的那些特性。人性有很多。但人的本质只有一个,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个问题应该研究。过去认为讲人性就是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只有人道主义才讲人性。人道主义观点确实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面,但并非任何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都是人道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看法不一样,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看法就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讲清楚历史观,就得要从人的本质讲起。第二个问题是异化问题。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道主义讲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异化的复归,并认为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观点的时候,就得先考察一下他们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究竟是怎样的。

谈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时,我们主要以三个人作为代表。首先讲法兰克福学派的弗洛姆的观点,其次讲萨特的观点,然后再讲阿尔都塞的观点。

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里一个主要的代表,以弗洛伊德的观点作为他的理论基础。弗洛姆认为人的本质最主要的就是食欲和性欲,他也特别强调性欲,认为这是人的最主要的东西。但是,食欲和性欲虽是人的最主要的东西,在各种历史条件下,它的表现是不同的。他认为食欲和性欲是人的一般本性,或是人的本质,但在不同的文化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里,它的表现是不同的。所以他说食欲和性欲是绝对的本质,而它在各个时代、各种文化里的不同的表现,就是相对的本质。前者也叫做绝对的欲望,后者也叫做相对的欲望。譬如:每个人都要吃,但原始人在当时条件下,能够抓住一种动物来烤一烤、烧一烧就吃,那就是珍馐美味了。现在食的文化非常发达,就很不一样了。过去有马车坐就不错,现在大家却想坐汽车,坐飞机了,过去人们就不会有这种欲望。他认为这种相对的欲望是由于人的生产的条件和交换的条件不同而引起的。

从他的这个观点可以看出弗洛伊德的痕迹。

这种观点是不是什么新观点呢?不是什么新观点,这是过去18世纪、19世纪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所提出来的一个旧的观点。实际上也不是资产阶级的观点,这个观点是非常古老的。孟子讲过“食色,性也”。食欲、性欲,都是人的本性。那么,这种观点对不对呢?这种观点混淆了两个层次。弗洛姆所谈的绝对的本质、绝对的欲望,不能说成是人的本质,应该说它是动物的本质。因为这种东西本来就是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是人所独有的,动物也有这种本能,就是生存下去的本能和繁衍后代的本能。所以,用这个东西不能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不能认为这个东西就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所以这个观点就是把这两个层次给混淆起来了。把自然本性(或者叫动物本性)和人的本性、人的本质混为一谈了。

人的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在《手稿》里谈得很清楚。他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劳动,就是一种自觉的、自由的活动。当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里,也不否认这一点,也引证马克思谈到的人的本质就是劳动这个观点,但他仍然认为这里有个更根本的东西,那就是他的自然本性,因为劳动也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欲望。这样一来,他就把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抹煞了、忽视了。

弗洛姆从他这种看法进一步得出一个结论:人先有他的本质,然后才有他的存在,就是说本质先于存在。因为一个婴儿生下来,这种本质也是有的,后来这种本质在婴儿身上才慢慢发展,同传统、历史、文化结合起来,表现为当时的各种形态。所以他认为本质先于存在。一个人只有长成了成人,他的本质才充分地体现出来。弗洛姆还有很多具体的分析,我就不进一步说明了。

萨特怎么看人的本质呢?萨特的看法同弗洛姆的看法刚好相反。萨特认为是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萨特认为,有许多事物是本质先于存在。比如一把裁纸刀,它的本质就先于它的存在,因为工匠的头脑里先有一个关于裁纸刀的观念,即一个关于裁纸刀的设计、图形,然后根据这个设计把裁纸刀制造出来。这个裁纸刀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用途。根据这种本质才把它铸造成为长长的、窄窄的、薄薄的,可以用来裁纸的刀。所以,对裁纸刀来说,本质先于存在。但是人却是存在先于本质,因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婴儿,就有他的存在,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本质。他的本质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究竟形成怎样一个东西,才是人的本质呢?萨特并没有明确的回答,也并没有回答说一定要形成怎么样一个人,才是形成“他”的本质。萨特说,人在形成“他”之为“他”的过程里,“他”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地选择他自己的道路,可以自由地自行设计、自我奋斗、自行创造。他举例说,在法国沦陷的时候,沦陷区里有一个青年,面临一个选择:一条道路是留在沦陷区侍候他的妈妈,因为他妈妈年纪大了,要他尽孝道。这样他就只好做顺民,呆在沦陷区侍候他妈妈。还有一条道路,就是离开他的妈妈,跑到外地去同法西斯斗争。他要是选择这条道路,就不能侍候他的妈妈。是做爱国者呢,还是做他妈妈的孝顺儿子?在萨特看来,他是完全自由的。他可以选择做孝顺儿子的道路,也可以选择做爱国者的道路,任何人都不能干涉。萨特进一步认为,他甚至还可以选择做叛徒的道路。这也是他可选择的,他也有这个自由。所以他认为,一个人成为怎么样一个人,完全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于是,他得出结论:人是自由的,人的本质就是自由。但是他又说:我不是说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可以不负责任,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你的选择是自由的,你对自己的行为要负责,因为你的行为会牵涉到其他人,影响其他人。他并不赞成不负责任的观点: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就是萨特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即存在先于本质。

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理论,当然也有一些合理的东西。如果萨特指的是一个人的成长,或者一个人的成熟,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每个人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是随风倒,不是与世浮沉,而是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观点,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进行自我努力来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才,不至于活一辈子碌碌无为,那么,他这个说法还是有道理的。特别是他还强调:正是因为你是自由的,所以你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说法还是对的。

萨特的这个观点对我们的青年影响很大,许多青年都赞同自我设计、自我创造、自我奋斗、自我选择,认为这同过去我们经常讲的“一切服从党安排”(有许多青年认为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的观点是对立的。我们有些时候在分析这个问题时,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做法,把自我创造、自我设计简单否定,我觉得这个做法是不合适的。一个青年进行思考,他究竟要成为怎么样一个人,他究竟要怎么样发挥他的作用,不能认为这是错误的。问题是你用什么思想来指导你的自我设计。是以自我为中心来搞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呢,还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人民的需要,来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但萨特只是抽象地讲:人是绝对自由的,选择什么都可以。萨特的理论尽管有合理的东西,但是仔细分析起来,这个理论是不明确的,而且有些地方是自相矛盾的,基本观点是不正确的。

首先,从哲学上讲,存在和本质是不可分的,既不能说存在先于本质,也不能说本质先于存在。一个事物一旦出现,它存在了,就必有它的本质。或者说,有这样的本质,就必然有这样的存在。本质和现象这两个方面,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不可分割的。你说存在有发展,那么我可以说本质也有发展;或者你说本质有发展,那么我说存在也有发展。譬如一个婴儿,你就不能说这个婴儿只是个存在,没有本质。婴儿当然是一个存在,但是他已经具有人的本质,当然这些本质还没有发展起来。因为婴儿的头脑就是人的头脑,婴儿的四肢也是人的四肢。后来他为什么能变成一个人?就是因为这样一些东西包含在他的各种肢体、器官里边,他后来才能发展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能劳动的人。存在在发展,他的本质也在发展。你只能说存在和本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不能说存在先于本质,或者本质先于存在。所以从哲学上来分析,萨特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弗洛姆的本质先于存在的观点也站不住脚。

其次,萨特这个观点中间有些是自我矛盾的。他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本质才逐渐形成起来,爱国者、英雄、孝子贤孙、叛徒似乎都是本质,但这些都不是人所共有的,你只能说形成了这么一个人,并没有形成什么本质,于是萨特就说人的本质是自由。但是,按他的说法,你要干什么都可以,那么,自由早就有了,还有什么形成过程呢?我觉得他的说法不大能自圆其说。他有一篇文章《存在主义就是人道主义》,专门讲这个问题,谈了相当长篇幅,但是他这个思想并不很清楚,逻辑上并不很一致。他讲裁纸刀的本质是它的用途,就是裁纸,这是普遍的,任何裁纸刀都是如此。而当他谈人的本质的时候,他说做爱国者也可以,做叛徒也可以,做孝子贤孙也可以,那么,普遍的本质是什么呢?他说普遍的本质是自由。但本质要到后面才形成,即不是从来就是自由的,而他又认为人从来是自由的。所以,这个理论并不是很严密的。实际上,他的观点就是18世纪、19世纪资产阶级关于人的本质的那个观点。那时曾经提出,自由、民主、平等是人的本质。萨特重复了从前的观点,并结合他的时代作了一些发挥。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反人道主义”。所以阿尔都塞认为,根本用不着“人的本质”这个概念。他认为这个概念是前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前才有这种概念。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他认为有一个认识论的断裂,也就是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认识发展过程中间发生了一次断裂。他在发生这个断裂以前是人道主义者,在发生断裂以后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人道主义。阿尔都塞的观点也是极端的。这种观点同“文化大革命”以前“左”的观点一致,完全否定人道主义,否定人的本质。

马克思的认识论的断裂发生在什么时候呢?阿尔都塞认为发生在1845年马克思写他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时候。他认为这两本书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标志。过去的著作,特别是马克思的《手稿》,则是人道主义的。什么叫“断裂”或决裂呢?他认为这个决裂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马克思抛弃了人道主义的历史观而把这个历史观建立在崭新的理论基础上面,提出了一套崭新的概念。这一套概念就是社会形态、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等,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他认为马克思用这些概念来取代了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道主义这一套东西。第二,就是彻底地批判了任何哲学的人道主义观点。因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特别是批判了那个时候的“真正社会主义”。“真正社会主义”是那时的一个社会主义流派,以人道主义做它的理论基础。第三,就是确定人道主义为意识形态。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怎么理解呢?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某种利益的反映,是不科学的,甚至于是荒谬的。他认为人道主义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所以人道主义压根儿就是错误的。

阿尔都塞的观点是一种很极端的观点。对阿尔都塞这种观点,我认为也应该一分为二,不应该全盘否定。

首先,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认为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一个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发生于1845年到1846年。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他把这个转变绝对化了,简单化了,把它说成“断裂”、决裂,好像马克思把从前的东西都完全否定了,这就有片面性。阿尔都塞对《手稿》的看法是片面的,他只看见《手稿》是人道主义的一方面,但是没有看到《手稿》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已经包含着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许多历史唯物主义的因素。尽管马克思在《手稿》里讲人道主义,讲异化理论,但不能把这个人道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完全混为一谈。因为马克思在《手稿》里讲人的本质,不是像资产阶级那样讲什么食欲、性欲,讲什么自由、平等、博爱,而是讲人的本质是劳动。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论如何,马克思是想从劳动是人的本质方面来认清社会发展的道路,尽管他把私有制的消灭说成是异化的扬弃。这里当然有一些人道主义的痕迹,但是他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同所有制联系起来,这就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能把《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完全对立起来。在一个人的思想里,很难设想,去年写的东西完全是人道主义的,百分之百人道主义的,没有任何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今年突然一下子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道主义完全没有了。当然,他确实有一个本质上的飞跃,但这个飞跃绝不是那样简单的。阿尔都塞关于马克思思想转变的看法,有合理的东西,但是他把这个飞跃、质变夸大了,把前后完全绝对对立起来,这显然是不对的。

其次,他对意识形态的看法,有对的方面,也有错的方面。他认为意识形态反映利益,这是对的。确实意识形态是反映某种利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当然要反映阶级利益,所以人道主义也可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阶级利益的反映,所以对意识形态要区别对待,不能说意识形态都是错误的,都是荒谬的,不能认为意识形态都是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反动阶级的利益。意识形态也可以反映革命阶级的利益,也可以成为科学,不能说意识形态全是反科学的。所以,他对意识形态的看法,有对的方面,但是也有片面性。

再次,对人道主义也应当具体分析。阿尔都塞把人道主义全盘否定了,而且把人道主义所研究的这些问题全盘否定了,这是片面的、过分的。第一,人道主义研究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研究,过去确实研究得不够。不仅是人的本质问题,还有人的地位、人的价值、人的权利等问题,都研究得不够,马克思主义应当研究这些问题。第二,对人道主义也不能完全否定。人道主义作为一个伦理原则,可以包含到马克思主义里面来,这个原则就是把人当人看,把每个人都看成一个人,承认他有平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承认他有人的价值等等。这种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否定过。马克思讲过,列宁也讲过,毛主席也讲过,我们也经常讲。我们从来没有否定过这种人道主义,我们只是反对把人道主义看成是一种历史观,反对用人道主义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取代历史唯物主义。阿尔都塞这么搞,对于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好处,因为现在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分子就是这样攻击马克思主义,说马克思主义是“反人道主义”的。

当然,我们从阿尔都塞的著作里可以看出来,他不是跟着资产阶级歪曲马克思主义。他的观点是一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但是这种认识、这种理论,我们认为是片面的,太极端了,这种观点很难同极左观点划清界限。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里面,关于人道主义的问题,并不只是一种理论,一种观点,两种观点都有。我们对这两种观点,都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全盘否定或者全盘肯定的观点都是不好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