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的抽象和非科学的抽象

科学的抽象和非科学的抽象

时间:2022-03-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认识能力都有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两种可能,抽象能力当然不能例外,因此抽象有科学的抽象,也有非科学的抽象,空洞的抽象是一种非科学的抽象。还有其他非科学的抽象,但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不能笼统地一般地否定抽象,而只能否定非科学的抽象。具体概念不仅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科学的抽象和非科学的抽象_人学的足迹

一、科学的抽象和非科学的抽象

“抽象”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用语中几乎已成为一个贬义词,成为“空洞”的同义语。其实抽象有两种,有非科学的抽象,包括空洞的抽象,也有科学的抽象。

抽象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把事物从感性事物中区别开来加以把握的能力,亦即认识摆脱感性具体性而向理性过渡的能力。没有这种抽象能力,人们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无法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因为本质和规律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感性认识能力来把握。如何进行抽象和分析呢?借助于归纳,即把事物的共同性概括出来,从而把事物的共同性和它的个性、特殊性区别开来。因此,我们把事物的共同性看成是抽象的,从而把表述共同性的概念看成是抽象。——这样谈抽象,“抽象”一词并无贬义,“抽象的”不等于“空洞的”。但是,人们在抽象过程中,很容易犯夸大和歪曲抽象的毛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使共性脱离特殊性和个性,把抽象变成了空洞,使“抽象”成了空洞的同义语。

任何认识能力都有正确使用和错误使用两种可能,抽象能力当然不能例外,因此抽象有科学的抽象,也有非科学的抽象,空洞的抽象是一种非科学的抽象。非科学的抽象起码有四种:

第一种是肤浅的抽象,即把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共同性抽象出来而抛开了它的本质的内在的东西,例如对于中国人只抽象出他的肤色、服装、风俗习惯等等。

第二种是空洞的抽象,即把共同性、普遍性理解为脱离个性、特殊性的东西。大家知道,共性表现于个性之中,普遍性表现于特殊性之中,而个性一定表现某种共性,特殊性一定表现某种普遍性。我们能够把共性、普遍性同个性、特殊性区别开来,却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如果把共性、普遍性看成是可以脱离个性、特殊性的,离开个性、特殊性谈共性、普遍性,甚至认为共性、普遍性不能表现为个性、特殊性,那么,这种对共性、普遍性的理解就变成了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概念,这种抽象就是空洞的抽象。康德的“自在之物”是空洞抽象的典型,它除了具有“存在”这个共性外,什么别的规定也没有,人们对它毫无所知。黑格尔认为“自在之物”是摆脱了一切规定的抽象,是不真实的、空洞的抽象。列宁肯定黑格尔这一分析,也指出:“自在之物一般地是空洞的、无生命的抽象。”[6]诚然,对事物进行抽象确有这一方面,概念愈普遍,其外延愈大,则其内涵愈少,但是,概念所表示的实际存在的类,其内容是很丰富的,包括了多种多样的特殊性、个性。如果片面地形而上学地抓住其共性一面,把共性理解成可以离开特殊性、个性而存在,这就是空洞的抽象。

第三种是唯心主义的抽象,即把共性理解成不仅可以离开特殊性、个性而存在,甚至可以离开物质实体而存在。抽象只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只能把共性从具体事物中区别开来,而决不能把共性从事物中分割出来。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离开物质实体的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一切属性归根到底都是物质实体的属性。承认离开物质实体的共性,就是承认一种神秘的东西,一种由主观虚构出来而实际并不存在的东西,这正是一切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黑格尔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却陷入了这种客观唯心主义。他的客观概念或绝对理念就是这种离开物质实体而存在的精神实体。

第四种是虚假的抽象,即没有把共性真正抽象出来,而是以某种特殊性来代替共性,或者以某种更大的共性来代替更小的共性。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的通病之一就是以某种特殊的东西来代替物质。他们都不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但他们并没有把这点明确地抽象出来,而往往是以某种特殊性来代替物质的共性,把物质看成某种特殊的东西。朴素唯物主义都把物质看成水或火,看成五行或阴阳,而近代唯物主义者则把物质等同于原子。列宁的著名的物质定义,其重要贡献就在于最后摆脱了物质的特殊性,而把它的共性真正抽象出来。

还有其他非科学的抽象,但有一点应该明确,我们不能笼统地一般地否定抽象,而只能否定非科学的抽象。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人们在抽象时犯过许多错误就反对抽象。没有抽象就没有思维,就没有理性认识,就不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黑格尔有个重要贡献是关于“具体概念”的观点。他反对关于概念的外延愈大、内涵愈少的传统观点,主张外延愈大,内涵愈多,概念都是具体的。他批判过抽象概念,批判过以抽象性为其特征的形式逻辑。但是,黑格尔的批判有过火之处,混淆了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使人误认为他根本反对抽象,否定概念的抽象性。黑格尔并无此意。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哲学家否定概念的抽象性,老实说,概念理所当然是抽象的,不抽象就不是概念。黑格尔关于具体概念观点的贡献在于反对离开具体谈抽象,离开个性谈共性。具体概念不仅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是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普遍的,但这种“普遍性”是包含着特殊东西的丰富性的普遍性。

人们对黑格尔还有一种误解,似乎他反对对本质的抽象,这是不符合事实的。黑格尔反对割裂本质与现象,这是事实,但这不等于反对对本质的抽象,因为它们每一个都表示某种内在的东西或联系。就本质概念本身来讲,他的本质论的第一部分“本质本身”就是抽象的本质。诚然,这种抽象的本质只是人们认识的一个阶段,认识停留在这个阶段是不对的,但它毕竟同现象是区别开了的。列宁曾经指出黑格尔的“存在”实际就是现象,从存在论过渡到本质论就是从现象过渡到本质,这个本质最初是抽象的,而当本质经过现象而过渡到现实时,认识就具体了。这就是从现象到本质,又从本质到现象(现实)的认识道路。

马克思并不简单否定抽象,只是认为完整的认识过程应该经过两条道路,即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7]这就是分析和综合的过程。

列宁明确地肯定科学的抽象,否定非科学的抽象,指出:“当思维从具体的东西上升到抽象的东西时,它不是离开——如果它是正确的……——真理,而是接近真理。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等等,一句话,那一切科学的(正确的、郑重的、不是荒唐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8]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抽象的主要任务是把根本的深刻的共性抽象出来,即把本质和现象区别开来,把各个层次的本质抽象出来。我们说不能割裂现象和本质,不能割裂各个层次的本质,这不等于说不能区分现象和本质,不能区分各个层次的本质。抽象主要是对本质的抽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