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埃及科普特艺术

埃及科普特艺术

时间:2022-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普特艺术是中东最早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完全不受国家当局的羁绊,是313年教会被承认为合法以后,埃及基督教徒所创造的艺术。科普特艺术的最初时期,曾受惠于希腊—罗马艺术。由于萨珊王朝曾一度占领埃及,所以科普特艺术含有萨珊艺术的许多成分。
埃及科普特艺术_岁月留痕:朱威烈译作选·社科艺术卷

第二章 埃及科普特艺术

公元前30年,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埃及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基督教出现在尼禄皇帝时代,埃及人开始偷偷地信奉新的宗教。2世纪,基督教在亚历山大城广为流传,但在图拉真皇帝下令镇压犹太人反抗期间,亚历山大城遭到破坏,卡拉卡拉皇帝即位(211~217年)后,为向信仰新宗教的教徒报复,又第二次洗劫、破坏这座城市。到狄苏斯皇帝时代,基督教徒又一次受到迫害。

269年,塔德木尔女王扎努比娅占领亚历山大城,然而,马可·奥勒良(270~275年)于273年将她撵走,并向当时对扎努比娅不加抵抗的亚历山大城进行报复。戴克里先大帝执政期间,对基督教徒的迫害愈演愈烈,迫使科普特人开始使用他们的基督教历,把戴克里先登基的284年作为科普特历的元年。

312~313年,基督教教会得到公认,亚历山大城在教会会议上占有显著地位。君士坦丁大帝受洗入教后,埃及人公开履行宗教仪式。到狄奥多西一世时期,基督教已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狄奥多西一世殁后,帝国被他的子侄分裂成两部,埃及隶属于东罗马帝国。

此时,直到查士丁尼时代尚存在的多神教中心已经衰亡。5世纪,西方教会与君士坦丁堡教会脱离,埃及在任命主教方面的意见显得举足轻重。它曾拒绝狄奥多西担任它的主教,狄奥多拉皇后一气之下,下令烧毁亚历山大的一部分,以示对当地居民的惩罚。从此之后,古老的亚历山大城成了基督教埃及的一个最重要的中心。

拜占庭帝国与波斯萨珊王朝连续不断的战争,其结果之一是萨珊王朝于619年占领埃及,但历时短暂,即被希拉克略撵走。希拉克略执政期间,贯串着他与科普特教会人士的斗争,这造成阿慕尔·本·阿斯于641年征服埃及时受到埃及人的欢迎。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各地兴起后,出现具有地方色彩的基督教艺术风格,它与中东盛行的拜占庭艺术略有不同。这种艺术风格中最主要的一种,乃源于埃及,受到过东方或当地的传统影响,独立于殖民统治者所代表的希腊文化之外,被称为科普特艺术。

科普特艺术是中东最早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完全不受国家当局的羁绊,是313年教会被承认为合法以后,埃及基督教徒所创造的艺术。在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以后,它还持续了一个阶段。科普特艺术的最初时期,曾受惠于希腊—罗马艺术。继马其顿的希腊艺术之后,在中东和北非流行的,便是希腊—罗马艺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的科普特艺术由于受到当地各种因素的影响,开始带有新的特征。科普特艺术逐步发展,摆脱了殖民统治者的势力范围,形成了源于科普特人的具有地方特点的基督教艺术风格。由于萨珊王朝曾一度占领埃及,所以科普特艺术含有萨珊艺术的许多成分。在埃及的一些基督教中心,如阿赫纳斯、萨卡拉和巴维特的修道院,以及丹达赖的教堂和索哈杰的僧院,都有埃及基督教艺术的遗迹。

用来称呼埃及基督教徒的“科普特”一词,是一个阿拉伯词,从埃及的希腊语名字伊杰普图斯派生而来。科普特语是存在的,它的字母由古埃及民间语的字母和古希腊语的字母拼凑而成,在埃及被阿拉伯人征服以后,科普特语还流行过一个时期。

建 筑

埃及的第一座教堂于68年建在亚历山大城海滨。圣徒马可被处死后,葬在里面。不过,这类早期的教堂,在戴克里先大帝时代已被拆毁殆尽。

基督教成为埃及的国教以后,建造修道院和教堂的活动活跃起来。在阿尔卡迪尤斯皇帝时代,350年修建过一座圣米纳[15]教堂,位于亚历山大附近的迈尔尤特沙漠;大主教德奥菲罗斯拆毁塞拉彼阿姆神庙,在原址改建圣哈拿教堂。这些教堂都是按长方形教堂的式样设计的。

5世纪中叶建造修道院,是最初的具有科普特特色的宗教建筑。最古老的修道院是索哈杰附近的白修道院(图F)和红修道院。这两座修道院极可能是440年前后修建的。丹达赖教堂的建造年代为5世纪末叶,巴维特阿波罗修道院和萨卡拉圣伊尔米亚修道院,建于5世纪末或6世纪初。

img349

图F 索哈杰白修道院剖面图

此后,科普特人在古老的埃及建造了许多教堂。其中最享盛名的,有空中教堂、圣塞尔吉和圣巴克科斯教堂[16]、圣巴巴拉教堂、圣艾布·赛芬教堂和圣玛利亚教堂。空中教堂建于5世纪,地基原是罗马巴比利荣堡的一部分。[17]这座堡垒在奥古斯都皇帝时建成,图拉真在位时重建,到阿尔卡迪奥斯皇帝时期又进一步扩大,以蜡烛宫或巴比伦宫著称。

圣巴巴拉教堂约在684年落成,起初是为圣徒哈拿所修,后圣女巴巴拉的遗骸放入,改名为圣巴巴拉教堂。圣玛利亚教堂,也叫达姆希里亚教堂[18],马克里齐记述说,它毁于785年,在哈伦·拉希德时代(786~809年)又修葺一新。这些科普特教堂,都有讲经坛[19]和雪花石膏祭坛,饰有植物和几何图形的浮雕,教堂里面的木挡板(隔板),上面的浮雕装饰显示了科普特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浮 雕

科普特艺术家擅长石雕,琢刻象征基督教的图案或宗教故事。早期的石雕宗教建筑墙上的基督教题材(图80),反映了亚历山大城古典艺术末期的影响。

科普特艺术按其装饰纹样,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罗马阶段,它受古希腊艺术和多神教题材的影响,现在见到的遗迹,均属四五世纪的作品;其次是基督教时代,作品中既有基督教的标志,又有上一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某些内容,时间为五六世纪;第三是科普特时期,包括六七世纪科普特民间和基督教的艺术作品。科普特艺术的某些成分,在伊斯兰教征服以后仍存在过一个阶段。所谓早期阿赫纳斯阶段,则是指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又叫前科普特艺术阶段。

img350

图80 浮雕 圣米纳像 亚历山大附近圣米纳教堂 亚历山大市希腊—罗马博物馆

img351

图81 石灰石浮雕 阿佛洛狄忒女神出蚌 5世纪 上埃及阿赫纳斯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从5世纪的石板雕刻内容可以看出,它们汲取了多神教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如勒达和天鹅的故事[20],或古希腊的神,如阿佛洛狄忒、厄洛斯和赫拉克勒斯,或象征尼罗河的人物。我们在阿赫纳斯发现的一堵墙上看到的浮雕是阿佛洛狄忒从一个张开的蚌中出水(图81)。它具有希腊艺术的细腻风格,与在科普特文化最古老的中心阿赫纳斯发现的其他古迹一样,充满动态。

在阿赫纳斯,还发现一对弓架结构[21],它们多半是一座基督教教堂的残迹,那上面不论是阿赫纳斯原有的多神教内容,还是后来的基督教题材,浮雕风格相同,从而证明是一位艺术家的作品,或一地的产品。

另有一批石雕,既有基督教的标志,又有多神教的成分,是5世纪下半叶的作品。我们在索哈杰发现的一堵墙上看到一对酷肖厄洛斯神的孩子[22],托着一个放在桂冠里的十字架,周围是乌头属植物的枝蔓(图82)。这类石雕中的人物形象比较僵硬,缺乏动感。研究者们一致认为,比较生动的石雕是400年前后的作品,而风格呆板的那批石雕,则成于5世纪中叶。

img352

图82 石灰石浮雕 一对孩子托着一个放在桂冠中的十字架 5世纪下半叶索哈杰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十字架有时也被雕成古埃及人的生命标志——安克架的形状(图83)。这是埃及的基督教徒向古埃及艺术借鉴的少数例证之一。

在巴维特、萨卡拉和其他一些城市出土的石板浮雕,反映了拜占庭宫廷艺术的风格。有一块石雕,刻有十字架图案,旁边衬以葡萄枝装饰(图84),重复的饰纹分布成美丽而规则的几何图形,显示了早期的拜占庭艺术风格。后来,科普特艺术家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抽象风格,完全摆脱了古希腊和拜占庭艺术的窠臼。沿用这种新颖的风格,形成了借鉴植物枝蔓的几何形装饰图案(图85)。

img353

图83 十字架和安克架浮雕 5世纪末 叶丹达赖托勒密神庙院子里的教堂

img354

图84 石灰石飞檐上的浮雕 图案是十字架居中,旁边衬以葡萄果实和枝蔓6世纪下半叶上埃及巴维特圣艾布·阿波罗修道院罗浮宫博物馆

科普特教堂和修道院里面的石柱,柱头的装饰浮雕是动植物和几何图案。这些柱头中,最早的一批取自罗马科林斯式,如圣米纳教堂的石柱。但从巴维特教堂的科林斯式柱头看,浮雕图形已有明显的变化(图86),三排乌木属植物图案之间的距离加宽了,最高一层的叶子雕饰直接与天顶相连。

巴维特教堂的柱头浮雕,反映了进一步的发展,乌木属植物叶子不再仿照自然形态,而是变阔了,上面还有锯齿形的字母装饰(图87)。

img355

图86 科林斯式柱头 巴维特罗浮宫博物馆

img356

图87 柱头 浮雕图形以十字架为中心,衬以乌木属植物图案 巴维特城罗浮宫博物馆

img357

图88 柱头 饰有葡萄枝蔓和十字架图案 巴维特城柏林博物馆

img358

图85 浮雕 图案是植物和几何图形 巴维特城柏林博物馆

呈筐形的柱头,显然受到拜占庭艺术的影响。这种拜占庭风格最初出现于5世纪,在巴维特、萨卡拉、阿什穆宁和亚历山大的建筑物里,都可找到这种风格的典型。从巴维特发现的一个柱头(图88)可以看出,筐状的交叉编织饰纹已被葡萄枝蔓的饰纹所取代。拜占庭筐状柱状浮雕中,通常总是刻有四只飞禽或走兽的图形。

古希腊时代象征酒神狄俄尼索斯的葡萄,在基督教艺术中已非昔日的含义,成了象征教会的祝圣的酒。东方的葡萄叶子的形状变化很大,科普特艺术家创作的葡萄叶子非常阔大,以致有时就像是一种象征,呈连续的几何图形,从而为伊斯兰艺术的阿拉伯式图案的问世铺平了道路。

木 雕

木雕艺术也经历过石雕和石膏雕那样的发展阶段。基督教时代初期的木雕,深受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例如选择尼罗河的题材,有鳄鱼、鱼、莲花或捕鱼的孩子等;它的花叶饰中,也有古希腊艺术常采用的葡萄枝蔓和果实。

img359

图89 木雕 饰有葡萄枝蔓图案 圣巴巴拉教堂大门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img360

图90 圣巴巴拉教堂大门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现收藏在科普特博物馆的圣女巴巴拉教堂大门上的浮雕(图89),充分显示出科普特艺术家追求理想装饰效果的创作才华。尽管有些学者认为这扇门(图90)是4世纪的东西,然而,上面的葡萄饰已摆脱篮筐设计,使我们联想起现存于拉文纳的马克西米连主教座椅上的相似雕饰(图73)。因此,两者的雕刻风格虽有差异,但圣巴巴拉教堂大门上的木雕仍应为6世纪末叶的作品。

过渡时期的木雕作品随着风格的变化,内容也在更换,木雕装饰中开始出现十字架和天使的形象(图91),艺术家还利用植物枝蔓图案为主体作为生物浮雕的框饰。

巴维特教堂、艾布·萨尔贾教堂和空中教堂里的木雕,集中体现了科普特的艺术风格,木雕内容多属基督教题材,如基督胜利进入耶路撒冷和《圣经》中的人物形象等。在过渡时期,艺术家不太重视人物各部分的比例。

阿拉伯人进入埃及之后,科普特人的木雕艺术继续繁荣,有些木雕表现的仍是圣徒等基督教内容(图92),艺术家对人物的头部和身体的比例也不注重。那一时代的艺术家,往往用颇带伊斯兰色彩的图案装饰他们的木雕(图93),这从圣巴巴拉教堂发现的10世纪的木雕作品中可以看得很清楚。

img361

图91 木雕 植物图形 圆形中是生物和十字架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img362

图92 木雕 圣徒形象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img363

图93 圣巴巴拉教堂大门 饰有伊斯兰图案 科普特时代

在伊斯兰时代,普遍用象牙装饰木雕。科普特艺术家在教堂的大门和挡板上充分表现出卓绝的木雕技艺。

绘 画

一二世纪,法尤姆的人物画流派很兴旺,当狄奥多西二世皇帝取缔制香尸的习俗后,这个流派便无作品问世。亚历山大城曾以建筑物作为背景的壁画而名闻遐迩,至基督教时代初期,这类壁画已绝迹。5世纪起,基督教修道院里出现了一种全新风格的壁画。

这种新颖壁画的特色是,艺术家很注意正面描绘人物,与东方盛行的风格如出一辙;艺术家与其说是关心形似,毋宁说是重视神似。这种新风格的主要典型作品,已分别在巴维特、乌姆巴里贾特、法尤姆以及萨卡拉的伊尔米亚修道院里发现,现均收藏在埃及科普特博物馆里。一个波兰的考古团曾在努比亚地区的一个修道院里发现一批壁画,用笔工细,技艺精湛。

建筑物的绘有壁画的墙,大多用土坯砌成,表面涂有灰泥。彩色壁画的内容是先知的故事和基督的生平。亚尔米亚修道院里的壁画,绘有四位圣徒;乌姆巴里贾特发现的壁画,有亚当和夏娃的形象(图94),这幅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别致、简练,颇具民间风格。

img364

图94 壁画 乌姆巴里贾特教堂

教堂中央的祭坛也绘有彩色宗教画。其中的代表作在巴维特和萨卡拉发现,现藏于科普特博物馆。从巴维特出土的一个5世纪或6世纪的穹窿(图95),上面的画分成两个部分:上部的正中,端坐着基督,他左手持《圣经》的启示录,右手在祝福,两旁分别是天使米哈依尔和伽百利;下部是圣玛利亚端坐着,怀抱着年幼的耶稣,旁边是十二使徒和两位圣徒——穹窿所属的教堂,就是为纪念这两位圣徒建造的。我们从这幅画的风格上注意到,艺术家用刚劲的线条刻画人物,人物均取正面,凝目注视前方,眼睛瞪得滚圆。这是拜占庭绘画艺术中司空见惯的风格。

img365

图95 壁画 描绘基督和圣玛利亚 巴维特教堂穹窿 6世纪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img366

图96 木板画 耶稣和圣徒米纳

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木板画上。图96就是一块描绘基督和圣徒米纳的木板画。埃及曾是最主要的圣像画中心之一。圣像画的风格,起源于法尤姆画派。圣凯瑟琳修道院里有一幅描绘圣徒的圣像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图97)。

埃及有些修道院的墙上,采用马赛克创作人物画。埃及西奈半岛圣凯瑟琳修道院附近,有一座建于540年的圣玛利亚教堂,研究一下它的一个拱门上的装饰性壁画(图98)即可看出,它的某些图形与拉文纳圣维塔莱教堂天花板的图形,风格是何等的相似!在查士丁尼大帝时代修建的这两座教堂,很可能是同一批拜占庭工匠所装饰。

img367

图97 圣徒像 7世纪 圣凯瑟琳修道院

img368

图98 马赛克 西奈半岛圣凯瑟琳修道院

实用美术

科普特艺术中的实用物,其形式和内容均有明显的发展。

1.象牙工艺品

亚历山大城以罗马帝国象牙工艺品的中心而闻名于世。它制作的象牙工艺品如盒、梳,主要供个人使用。初期的象牙工艺品具有古希腊风格,但埃及的象牙工艺品别具一格,它模仿自然,内容充实。埃及小城镇的象牙工艺品民间风味盎然。安东尼城出土的一把6世纪的象牙梳,以朴实的民间手法雕刻宗教内容,现为科普特博物馆的收藏(图99)。巴纳基博物馆的一件象牙工艺品也属同一时期,刻的是天使的形象(图100)。

img369

图99 象牙梳 两面饰有宗教内容雕刻 开罗科普特博物馆

img370

图100 牙雕 刻有天使形象 雅典巴纳基博物馆

img371

图101 金属工艺品烛台 中间是阿佛洛狄忒两旁是一对厄洛斯 4或5世纪 罗浮宫博物馆

2.金属工艺品

科普特用金属制作教堂用器具,如香炉、十字架、灯座和烛台等,也制作家用器皿。灯座和烛台一般用青铜制成。基督教的灯架呈十字架形;有的烛台却有明显的古希腊文化特征(图101),这就使人疑窦莫释:基督教的教堂里,怎么采用了多神教的艺术形式呢?

3.织 物

科普特的织物,是反映科普特基督教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工艺品。科普特人精通编织,他们的织物在罗马统治时期还向罗马和拜占庭出口。由于科普特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不受政府的监督,因此编织业的中心并不只限于大城市,而是散见于各小乡小镇。亚麻编织业的中心是下埃及各城市,如亚历山大、塔尼斯、迪巴克、沙塔、达米拉和阿什穆宁;羊毛编织业的基地在上埃及艾赫米姆、安东尼、艾斯尤特、阿赫纳斯、巴汉萨和法尤姆。这些织物的图案五彩缤纷,适合于做衣服、帐幔或盖罩物。

艺术家从多神教和基督教等不同的时期所流行的题材中,撷取他们需要的图案。装饰图案或织进布里,或织在布面上画出的一个个圆圈里,或采取刺绣的办法制成。织匠用彩色毛线织进亚麻布里,制作出图案。科普特的织物,根据图形可以分成三类:

一是继希腊化(希腊—罗马)风格之后的式样,专指四五世纪的作品,内容为具有希腊—罗马特色的多神教题材,如现藏于罗浮宫的一块织物,图案是一个篮子,伸出葡萄枝叶,两旁是一对厄洛斯神(图102)。

二是基督教的艺术式样,称为过渡时期的作品,因为一方面多神教的一些成分继续存在,另一方面又有十字架和鱼这样的基督教象征,主要为五六两个世纪的织物。这一阶段的图形中,有基督教或多神教的人物,也有植物和动物。不过我们发现,保存下来的这类织物中的人、兽形象,缺乏希腊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生动、活泼的特色。

img372

图102 织物 多神教内容图案 四五世纪 罗浮宫博物馆

三是六七世纪作品特有的科普特式样,这类作品完全摒弃模仿自然的古希腊艺术风格的影响,图案中也有一些取自宗教的内容,如先知约瑟和他诸兄长的故事(图103),上帝命杀羊以代以实玛利的故事。[23]这个阶段的花饰图案,明显地摆脱了临摹自然的科普特艺术的特色,其中的人物,头大,眼睛又圆又大,直瞪前方,总体构图呈大圆轴形,人和动物完全不受自然形态的束缚(图104)。

img373

图103 宗教题材的织物 描绘先知约瑟的故事 列宁格勒埃尔米塔日博物馆

img374

图104 织物 呈圆轴形,图案为人和动物 7世纪

科普特的织匠们深受当时流行的萨珊艺术图案的影响。器皿、花盆图形中伸出的植物枝蔓,都对称地分布在两侧,生命之树挺立在所有活的生物的中央,这是广为流传的萨珊图案对科普特织物的影响。人头图案都没有脖子,织物的中心是一个正方形,里面也是头像(图105)。事实上,这种图案系从萨珊王朝传入。从谢赫伊巴德陵墓中出土的织物,上面带翼的骏马和长巨角的山羊,也是萨珊艺术中大有声名的波斯图案。

虽然科普特艺术从6世纪起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但它的织物却未能摆脱古埃及艺术的成分,仍然有尼罗河的景致和安克架等图案。在伊斯兰征服之后,科普特织物特有的装饰风格还继续存在了一个时期。

img375

图105 织物 图案为方框中一人头像,周围是无脖子人头 6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