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美地缘关系与传播策略展望

中美地缘关系与传播策略展望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美国全面部署和推动其“新亚洲地缘”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需要加强,毕竟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在很多国际事件报道中,媒体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美国主义倾向。以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战略和相关政策为背景,对亚洲传媒文化的研究显示出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注重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美地缘关系与传播策略展望_亚洲传播理论: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亚洲主张

在美国全面部署和推动其“新亚洲地缘”战略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需要加强,毕竟中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能否处理好中美关系不仅关系到两国人民的福祉,而且影响着21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注重跨学科合作,加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份额、文化份额与国际影响份额的重要内容。事实上,长期以来美国都非常注重立体的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例如,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曾指出“国家形象的塑造仅靠完善的政策是不够的……这些政策必须为世界各地人民所理解”,此外,政府“应该利用大众传媒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证明,美国的目标与他们对自由、进步、和平的正当要求是一致的”。[13]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传播研究需要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注重跨学科合作。

此外,应加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长期以来,国内在分析外宣效果时,更多是以个人的经验代替科学的评价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增强定量分析的作用,做到用量化数据说话,用客观事实来证明,切实做好对外文化传播效果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增强跨文化传播研究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国际事件报道中,媒体表现出了比较强烈的美国主义倾向。以Fox News为例,该台公开申明“我们不仅是记者,我们更是美国人”(We are journalists,but we are also Americans),毫不避讳地将爱国主义凌驾于新闻原则之上。[14]通过分析2010年美国电视媒体的涉华报道,可以发现媒体在解释中国形象时,欠缺冷静和客观。这说明中国需要加大力度向世界说明自己。

从西方文化传统来看,民众更倾向于信任“意见领袖”的结论。这种文化习惯要求我们在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时,需要明确在传播中到达不是目的,被受众接受才是真正的建设性宣传。面对中外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需要注重如何避免文化误读,要重视文化内容,要进行更为细致、全面和精辟的文化阐释。能够体现“国际性”又保留“中国性”的研究思路非常符合当前和未来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

(三)注重以全球化为背景,扩大对亚洲传媒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蒙古国和孟加拉国等许多亚洲国家相继开始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改革。此外,苏联的解体带来了中亚五国在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再出发。这些巨变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并给当下中国的亚洲研究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新课题。以奥巴马政府的亚洲战略和相关政策为背景,对亚洲传媒文化的研究显示出更为迫切的现实意义。

然而,与现实需要不相匹配的是我国对亚洲国家的文化研究尤其是传媒文化传播研究较为滞后。以我国对亚洲重要国家印度的传媒研究为例:

从学术著作方面来看,根据枟南亚研究枠2004年第1期公布的枟中国印度学总书目枠的统计,可以发现1987—2001年国内传播学领域没有撰写和出版关于印度传媒研究的著作或译作。自2002年以来,国内以此为主题的专著仅为8部,其中直接相关的为5部。

从学术论文方面来看,以1991年拉奥·辛格改革为起点,通过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检索,得到印度传媒研究相关论文(1991—2010年)共33篇(见表13-4)。

表13-4 中国期刊网上的印度传媒研究论文统计(1991—2010年)

根据调研,现有的关于亚洲传媒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目前我国深化睦邻关系的迫切需求。这说明我们需要把全球化背景下的亚洲传媒及其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作为今后的关注重点。

21世纪的亚洲已经成长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伴随着美国“新亚洲地缘”战略的深化,亚洲地区的形势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这说明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和文化传播策略将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正如枟纽约时报枠在评价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著作枟论中国枠(On China)中强调的,“(关于中国)最发人深省的观点是它提出了对中国精英和美国精英巨大文化差异的担忧”[15]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的中国对外文化传播需要注重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中国也需要更加生动、积极和智慧地向全世界展示一个可亲和自信的形象。这需要中国提升跨文化传播意识和能力。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走出去”有赖于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唯有如此才会让世界与中国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然后才能实现互相合作与共同发展。

【注释】

[1]文富德.印度经济:发展、改革与前景[M].成都:巴蜀书社,2003:313.

[2]沈强.奥巴马政府新亚洲地缘战略评估[J].亚洲研究动态,2011(12).

[3]Keith,B.R.(2010).US.-China relationship shifts toward deep mistrust.The Washington Post,2010-11-07.

[4]刘婉媛.中美关系“跌停”的背后:跌停的中美关系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问题将长期存在[N].中国新闻周刊,2010-08-23(14).

[5]2010年9月8日,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在美国外交学会发表讲话时称:“伴随着当今世界的复杂性以及各国之间的联系,产生了一个新的美国时刻。”

[6]Bauder,D.(2001).Television news executives face difficult decisions.Associated Press,2010-09-14.

[7]Hofstede,G.(2001).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value system.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2),201.

[8]参见纽约时报网站:http://www.nytimes.com/2010/10/10/us/politics/10outsource.html,2010-10-10.

[9]温宪.美国国家安全新战略出炉[N].人民日报,2010-05-29.

[10]萧达,蒋丰,秀萍,等.“世界第二”:漂亮而孤独的高帽[J].东北之窗,2007(17):29—31.

[11]Barboza,D.(2010).China passes Japan as second-largest economy.New York Times,2010-05-15.

[12]周伟明.国家形象传播研究论丛[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13]Sorensen,T.C.(1968).The World War:The Story of A merican Propaganda.New York,NY:Harper and Row,6.

[14]毕竟,范旭.从福克斯现象看美国的媒体偏见[J].传媒,2005(1):44—46.

[15]Stephens,B.(2011).Henry Kissinger on China or not.New York Times,2011-05-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