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转型期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转型期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表明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的培养。目前,独立学院如何认定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转型期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_转型与发展:独立学院文学与新闻类学科教学转型研讨会论文集

舒云鹤[2]

引 言

随着独立学院的异军突起与高校的扩招,教育受众产生了极大变化,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普及教育。因此,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高等教育的要求。2014年以来,所出台的一系列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文件,都表明了新形势下要做好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学工作是目前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一般高校不同,主要着重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俱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师较之于一般高校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双师型教师更是重中之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盛衰将直接决定该学院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趋势。

一、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校教学转型的要求

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调整、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地位和任务进行了明确阐述。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六部联合颁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今后我国普通高校将按照“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高等职业学校”进行分类设置和评估指导。

与之前的研究型、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的划分方法相比较,新的分类方法更加注重从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类型的角度对高校进行划分,更好地体现了经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差异化要求。根据新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出研究型高校主要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技术型高校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一线操作技能型人才。

(二)独立学院的特点决定转型方向

独立学院具有独、优、民三大特点,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可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并在财务会计和学位证管理上具有独立性。这一系列特点表明,独立学院的转型方向必须是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变,为社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作为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的独立学院,在转型期既要保证现有的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要提供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并行的教学。这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表明独立学院的师资建设必须更加重视双师型教师和技能型教师的培养。

二、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及其标准

目前学界主要将双师型教师归纳总结为两种,即“双职称”和“双素质”。其中,“双职称”指的是教师除了需要拥有教师系列职称以外,还要拥有其他系列职称;而“双素质”指教师既有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又具备实践操作的教学经验。还有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概括为三类,即“双证书”“双能力”和“双融合”。“双证书”比较容易理解,即除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之外,还拥有工艺师、工程师等其他技术职务;“双能力”指的是教师既拥有理论教学的能力,又有实践操作的教学经验;“双融合”指的是既拥有“双证书”,又拥有“双素质”。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双师型教师解读为具备两个证书的教师,即有教师资格证以及其他行业从业资格证。这样的解读标准与我们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是不相符的。

目前,独立学院如何认定双师型教师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独立学院应当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应当考虑到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教师更应具有较好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对自身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三、独立学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一)过多借鉴母体院校的模式

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向母体院校借鉴管理模式、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大量使用母体院校的教学资源、教师队伍,使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很快步入正轨,但同时也给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独立学院事事向母体院校靠拢,但又缺乏相应的资源;教师也缺乏独立创新的精神,更缺乏针对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

(二)政策依据不足

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与普通本科生有所区别,其应强调实际操作与技术研究,应比普通高校本科生掌握更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动手能力,比高职生掌握更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革新理论。因此,独立学院的教师比普通高校与高职校教师要求更高,这也正是独立学院必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根本原因。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来定义“双师型”教师,只能借鉴相关教育中的规定,再将其与本科教育应具备的理论水平与创新能力进行结合,以此对“双师型”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一个明确定义。即: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有较好的教学转化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此四者缺一不可。

(三)内涵认识不足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较多停留在“双证”上,认为在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基础上再拥有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便属于“双师型”。如山西省教育厅职称办为了帮助独立学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关于公布职业资格目录的通知》(后简称《通知》)中明确规定,当教师正常晋升副教授职称后,在满足必备条件的前提下获得国家注册的有效职业资格证书便能顶替其他必备条件之一。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获得该《通知》里二十五个资格证书中的一个,便能够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忽视工作经历

认定双师型教师,很容易忽视从事本专业一定年限的实际工作经历这一重要条件。如果只是考取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教师很难完成应用型教学的任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指导也无从下手。同时,要考虑到目前国内职业资格证书与实际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职业资格证书并不等同于有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应正确地看待职业资格证书,否则只会带来盲目的“考证热”。

(五)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建立“产学结合”的方式,学校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企业参与的热情并不高,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教师进入企事业单位锻炼困难重重。独立学院年轻教师较多,但这部分教师往往参与的社会实践较少,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相应较少,很难找到可以全面提升专业实践水平的单位去进行锻炼。如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交流“千人计划”,要求符合“担任教学10年以上,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条件,但在独立院校中能符合该条件的教师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一计划也就很难使高校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四、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分析

(一)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结合国内独立学院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的一般做法,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双师型并不是教师资格证与其他资格证书、执业证书的简单叠加,而应是知识、能力、素质和态度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例如,汉语国际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并获得讲师及以上职称;二是持有国际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三是曾经或正在从事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具备相应的教学实践经历。

(二)制订完善的教师培养规划,加大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英国教育与科学部以及威尔士事务部在1983年共同发表的《教学质量》(Teaching Quality)的白皮书中指出:“任何一种重要专业,作为该专业的一名新兵,不管他的职前培训是如何的全面,也不可能立即期望他做出大量的贡献。”对于刚刚步入学校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在见习实习的适应阶段,应考虑在减少其教学工作量的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辅助。

独立学院应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在引进教师、培养和稳定教师队伍方面都要保证有目标、有规划、有措施。例如,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且从政策、经费、时间上保证专职教师参加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同时,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做好青年教师培育计划,鼓励专职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事业、事务所、校外实训基地等单位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双师型青年教师积极性

“双师型”教师是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均具备较高水准的教师群体。学院当以分层次、全方位的方式打造青年教师培养平台,并以高标准和严要求强化教学质量,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双师型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以教学研究活动为基本途径,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热情,提高其科研能力。此外,在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上亦应进行相应的变革,制定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从岗位津贴、人才培养经费、年度考核等多个方面出发,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

结 论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观念也应随之发展改变。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独立院校要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必须强调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特征,制订完备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师队伍推动独立学院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李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明武.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

[4]朱越超.独立学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13).

[5]曾婧,曾俊.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

[6]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765487.htm.

[7]马庆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内涵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职教论坛,2015(4).

【注释】

[1]基金项目:2016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云南优势特色应用型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研究”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2]作者简介:舒云鹤,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