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久不衰的私学

经久不衰的私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孔子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而古文经学仍可由私人传授。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由于私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由讲学的精神,能和社会上新兴的学术思潮、文化思潮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经久不衰的私学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谓私学,是指不由政府主持、不纳入国家学校教育制度之内,由个人或社会集团主持、经营、管理的教育活动。它既包括没有固定场所的游动四方的私人讲学,也包括以一位学术大师为核心的私学集团,当然还包括有着固定场所的正式的私学类型。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奴隶制度的崩溃,赖以生存的官学一度衰落,“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社会对新型文化的教育需要为私学的产生创造了契机。当时,产生了一批学识渊博、充满智慧的私学大师,如孔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他们不仅留下了《论语》、《墨子》、《孟子》、《荀子》等教育经典,而且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中以孔子创办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正是由于孔子开一代风气之先河,才打破了官学垄断学校教育的传统格局。私学的产生使学校教育开始走上官学、私学并存的二元轨道,私学在教学方法、教学体制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富有建设性意义的一步。

秦代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颁“禁私学令”,否定教育的作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实为秦二世而速亡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今文经学为官学,但是并不禁止私学,而古文经学仍可由私人传授。由于私学力量日益增强,到东汉末年已取得了压倒官学的地位,如马融、郑玄等古文经学大师的私学学生多达千人以上。汉代尤其重视师传家法,皆由孔丘以来的私学培养而成。古文经学讲究名物训诂,注重考证,后世名之为“汉学”。汉代私学在组织形式上可分为“蒙学和精舍”(精庐)两种。前者是小学文化程度的书馆、学馆,属启蒙教育;后者为专攻经学的经馆精舍、精庐等,属提高教育。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学衰颓,私学呈现繁荣局面。私学在这个时期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开始突破儒学占统治地位的官学教育传统,讲授玄学、佛学,道教、科技常识等。开始重视启蒙读物和传统教材的编辑,规范教学内容,梁代周兴嗣编辑的《千字文》、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私学教材相继问世。有的教材还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游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教学方式转变的一个显著特点。游学之风自孔子时代开始,流行于秦汉,兴盛于魏晋。其教学特点是:一是游学者多以追求通晓经术为教育目的。到魏晋时期,士人的游学目的由通晓经术逐渐转变成了主要以交接名士,从而达到获得社会地位及名誉的目的。二是游学地点的变化,由长安、洛阳,转为各郡县。汉代,教育文化中心在京师,初期士人游学大都集中在长安和洛阳。到了魏晋时,各地的士人,一般在社会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但经过党锢之变,名士们开始厌倦政治,回到自己的故里,或游学,或办私学。

隋唐时期,官学繁荣,私学亦颇兴旺,名师大儒聚徒讲学之风依然盛行。隋朝王通是一个大儒家,门弟子遍及全国,唐代的卿相多出其门下;曹宪在隋时已聚徒讲学,常数百人,当时公卿以下,亦多从之受业;颜师古以考定五经著名,未显达时“以教授为业”;孔颖达在未做官以前也“以教授为务”;刘焯以儒学名重海内,从国子学回家乡后专门从事著述和教授;柳宗元贬柳州时,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数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下者必为名士。

宋代以后,除书院以外,乡村私立的蒙学也非常普遍,其中家塾是最普遍、最方便的教学形式。蒙学教材多是字书,著名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流传广远,影响很大。

中国古代教育一直存在着官学和私学两大系统。由于私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自由讲学的精神,能和社会上新兴的学术思潮、文化思潮保持密切的联系而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学在官府”、官学教育垄断的格局,改变了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状况,使教育活动开始从政治活动中相对独立出来,开始了学校教育独立化的过程,在学术传授、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