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获得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获得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时间:2022-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观察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能够正确识别病变类型,并初步分析造成异常改变的病理原因和临床表现特点。提示学生注意各片的投影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能够正确结合临床表现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资料进行病理及影像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相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项目二 循环系统影像诊断

任务一 循环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能够选择正确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循环系统疾病进行检查;能够对循环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及CT的正常表现准确认读。能够正确掌握阅读影像资料的方法及原则,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

1.掌握循环系统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循环系统各组织器官在X线平片的正常表现。

3.熟悉循环系统CT、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能力目标】

通过对循环系统正常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心脏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X线片、心脏CT教学片及MRI教学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心脏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心脏各位置平片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注意各平片的投影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描述心脏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正常X线表现影像的认识和CT图像,MRI图像的对比,理解不同检查方式形成不同图像的特点。加深对CT及MRI图像的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后前位 观察心脏大血管形态,心胸比率评估、肺血管、肺、胸膜等。

2.右前斜位 观察肺动脉段、右心室漏斗部、左心房、右心室、食管三个生理压迹。

3.左前斜位 观察整个主动脉弧度及左右心室。

4.左侧位 观察左心房、左心室、注意心后食管前间隙的观察。

5.心脏大小的评估 最常用的是心胸比率,即心脏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的比值。正常为≤0.5。

6.心脏CT、MRI表现 横断面呈不典型“四腔心”,可显示心脏结构,各房室间解剖关系及各房室大小。心包为厚1~4mm的弧形软组织密度影,其内侧脂肪呈低密度影。短轴位主要观察左室壁心肌。长轴位主要用于观察瓣膜、左室流出道及心尖部。

【报告范例】

心脏远达片(14×14×1)

两侧胸廓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两侧肺野透过度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肺纹理清晰,未见明确增多、增粗,变形;两肺门未见增大、增浓;主动脉结不宽,肺动脉段平直;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心胸比率约0.5;纵隔居中,膈面光整,肋膈角清晰锐利;其他: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心肺未见异常。

医师:____

【思考与练习】

1.试述心脏各体位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2.简述心胸比率如何测量,什么是心脏最大横径?什么是胸廓最大横径?

任务二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通过观察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能够正确识别病变类型,并初步分析造成异常改变的病理原因和临床表现特点。

【知识目标】

1.掌握循环系统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循环系统基本病变在X线平片上的表现。

3.熟悉循环系统CT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基本病变的影像表现。

【能力目标】

通过对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心脏后前位、左侧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X线片、心脏CT扫描影像片及MRI影像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心脏各位置平片的摆放和观察X线片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注意各片的投影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心脏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病变的影像表现。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循环系统基本病变X线表现影像的认识和CT影像,MRI图像的对比,理解不同检查方式形成不同图像的特点。加深对CT及MRI图像的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心脏各房室增大

(1)左心室增大 后前位片见心左缘下段向外隆起突出,心尖下移,反向搏动点上移。左前斜位心后缘向后下隆起延伸可与脊椎重叠,室间沟前移。左侧位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心室增大 后前位见左心缘心腰部(即肺动脉段)膨隆,反向搏动点下移,心尖上翘。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膨隆,心前间隙狭窄。左前斜位心前缘膨隆室间沟向后移。

(3)左心房增大 后前位见右心缘双弧影,心底部有双心房影。左心缘出现病理性第三弓,即左心耳阴影。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向后隆起,吞钡见食管下段受压后移。左前斜位左主支气管抬高变窄。

(4)右心房增大 后前位右心缘下段膨隆且上界(与上腔静脉交汇点)上移。左前斜位心前缘上段(右心耳段)向前膨隆延长,即与右心室段成角,并占心前缘1/2以上。

2.心脏形态异常 心脏大血管疾病时,心脏可失去正常形态。

(1)二尖瓣型心脏 右和左心缘不同程度的膨出,心尖上翘,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球缩小。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肺心病。

(2)主动脉型心脏 左心室段延长,心尖下移,肺动脉段内凹,升主动脉右突,主动脉球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病变和高血压心脏病

(3)普大型心脏病 心影向两侧较对称地增大,肺动脉段平直,主动脉球正常,常见于全心的心肌损害、全心衰竭、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损害、心包积液。

3.肺循环改变

(1)肺充血 系肺动脉血流量增多,常因先天性心脏病由左向右分流所致。例如: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X线、CT表现:两肺门血管增粗,右下肺动脉宽度在15mm以上(成人),肺动脉段凸出且搏动增强,肺纹理增粗、增多,但肺透明度正常。肺门增大搏动增强,呈肺门舞蹈现象。

(2)肺瘀血 肺静脉血流回流障碍,使血流淤滞在肺内所致,常由二尖瓣狭窄或左心衰竭等引起。

X线、CT表现:肺纹理普通增多,模糊、肺门增大模糊,肺野透明度减低。

(3)肺缺血 为肺动脉血流减少,常由右心排血障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症等引起。

X线、CT表现:肺纹理纤细稀少,肺门影缩小,肺野透明度增强等。

(4)肺水肿 肺毛细血管内血浆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者称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常发生在前,多见于慢性左心衰竭。X线、CT表现为:肺门模糊增大,肺纹理模糊,中下肺网状影,肋膈角有克氏B线和少量胸水。肺泡性肺水肿多为急性左心衰竭指征,与间质水肿并存,主要表现是大片模糊阴影分布于肺门两侧呈蝴蝶状,而肺尖、肺底及肺外围均较清晰,经治疗可很快消散是其特征。

(5)肺动脉高压 由肺血流量增加(由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阻力增加(如广泛的肺纤维化、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所致。

X线、CT表现:肺动脉段明显突出,两侧肺门动脉扩张并有明显搏动,右下肺动脉宽度>15mm。肺野中、外带动脉分支收缩,变细、稀疏,有截断表现。

【思考与练习】

1.试述各房室增大的主要X线表现,常见于哪些疾病?

2.简述心脏增大有几种形态,常见于哪些疾病?

3.简述肺循环异常的常见典型X线表现。

任务三 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能够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检查。能够正确结合临床表现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资料进行病理及影像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能够正确掌握阅读影像资料的方法及原则,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先天性心脏病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3.熟悉先天性心脏病CT检查、DSA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正常影像。

【能力目标】

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相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以及法洛四联症的X线片、CT影像片、DSA影像片及MRI影像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先天性心脏病观察片子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MRI通常采用横轴位和心室长轴位成像,辅以心脏短轴和冠状位切层;SE序列可直接显示缺损的部位及左、右心腔扩大和心室壁增厚;MRI电影可直接显示左向右分流的血流情况,表现为亮白血池中的低信号血流束。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描述先天性心脏病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先天性心脏病X线表现的认识和CT图像、DSA图像、MRI图像的对比,理解不同检查方式不同图像的特点,加深对CT图像、DSA图像、MRI图像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房间隔缺损

(1)X线表现:心脏呈二尖瓣型,中度增大;右心房明显增大,右心室也增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且搏动增强;肺动脉高压,肺门舞蹈。但如房间隔缺损较小分流甚轻者,诊断主要依靠其他方法,如心导管、超声心动图等确诊。

(2)CT表现:房间隔中断或无房间隔显示,增强见房间有交通。可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扩张。

(3)MRI表现:垂直于室间隔的心脏长轴位能较好显示房间隔。诊断标准是两层以上均显示房间隔中断征象。

2.室间隔缺损

(1)X线表现:心脏中度以上增大呈“二尖瓣型”;左、右心室增大为主(左室尤为显著);左心房也相应较大;肺动脉段多为中度以上增大,搏动增强;肺血增多,肺门大血管扩张,有的可见“肺门舞蹈”。较大的缺损引起大的分流量使肺动脉压力升高,当其接近或超过左心室压力时则可造成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即“艾森曼格综合征”。其X线表现主要是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如肺动脉段瘤样扩张,肺门血管呈残根状),左、右心室均明显扩大等。

(2)CT、MRI表现:室间隔组织信号不连续、中断或缺失。MRI电影在心室收缩期肺动脉内见异常高信号血流和右心室腔内源于左心室的无信号喷射样湍流影。

3.动脉导管未闭

(1)X线表现:心影呈轻度到中度增大呈“二尖瓣型”或“二尖瓣-主动脉型”;左心房及左心室,右心房及右心室均可增大,但以左心室增大最显著;心脏肺动脉段多呈轻度到中度凸出,主动脉球增宽,约1/2病例可见“漏斗征”,心脏及大血管的搏动增强;肺血增多。

(2)CT、MRI表现:主动脉降段内下壁与左肺动脉起始段上外壁之间异常通道,呈管状或漏斗状异常信号或密度影。

4.法洛四联症是一组复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包括肺动脉狭窄、高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在以上四种畸形中,前二者起主导作用而后二者为继发改变。

(1)X线表现:心脏呈“靴型”,心腰凹陷,心尖上翘,右心室增大。心影轻度增大或正常;主动脉增宽,1/4~1/3患者可见右位主动脉弓;肺血常明显减少,肺门影缩小,搏动弱;右心室及肺动脉造影表现具有确诊价值。

(2)CT、MRI表现:横断面可清楚显示膜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排列关系及管径大小;矢状面成像有利于显示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主动脉骑跨程度。

【报告范例】

心脏正侧位片(14×14×1,12×15×1)

心影呈“二尖瓣型”轻度增大;心尖部向左增大、上翘,右心缘向右肺野增大突出;肺动脉段隆突,主动脉结稍小,心胸比率约0.55;两肺门影增粗、增大、增浓,边缘清晰;两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清晰;两肺野未见明确实变影;胸廓两侧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双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其他:未见异常。侧位:心脏与胸骨接触面增大,食道吞钡左房段未见明确受压移位,心后食管前间隙存在。

诊断意见:房间隔缺损。

医师:____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法洛四联症包括哪些?

2.简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导管未闭的鉴别诊断要点。

任务四 获得性心脏病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能够结合临床表现对获得性心脏病的影像资料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能够正确掌握获得性心脏病影像资料阅读的方法及诊断原则,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和步骤。

2.掌握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在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3.熟悉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CT检查、CTA检查、心血管造影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影像学表现。

【能力目标】

通过对获得性心脏病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相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的平片、CT扫描影像片、CTA影像片、心血管造影片及MRI影像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获得性心脏病患者各种体位摄片的摆放和观察片子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注意该照片时的投照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描述几种获得性心脏病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获得性心脏病X线表现的认识和CT图像、CTA图像、MRI图像的对比,理解不同检查方式不同图像的特点,加深对CT图像、DSA图像、MRI图像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二尖瓣狭窄

X线表现:心脏呈梨形(又称二尖瓣型)即心腰部隆起,主动脉球较小,左心室萎缩,心尖上移;左房增大是诊断本病的重要征象。右室增大的程度常与二尖瓣狭窄的程度一致。二尖瓣瓣膜钙化是该病的直接征象;肺瘀血和间质性水肿,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变细,有时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2.二尖瓣关闭不全

X线表现:回流较轻,心脏大小和形状无明显改变,仅见左心房和左心室轻度增大,回流中度以上左心房和左心室增大,透视下见左心室收缩时左心房亦有强烈的搏动。肺瘀血,右心室增大。主动脉球正常或略小。左心造影可见造影剂逆入左心房。

3.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X线表现:左心房、右心室增大及肺瘀血等,还有左心室不同程度增大。主动脉球可较小。

4.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X线表现:主动脉瓣狭窄时左心室圆隆肥厚,升主动脉狭窄后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表现为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弓升部增宽,透视下左心室搏动增强。

5.联合瓣膜病

X线表现:二尖瓣与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与主动脉瓣、三尖瓣病变同时存在,具有各种受累瓣膜病变的特点,以病变较重的瓣膜病变改变较为明显。

6.高血压心脏病

X线表现:左心室增大及主动脉迂曲延长,形成典型的“主动脉”型心脏,即左心室圆隆、凸出。主动脉迂曲延长表现为升主动脉向右隆起,主动脉弓升高并突出,降主动脉向左弯等;晚期形成所谓“主动脉-普大型心脏”;心脏搏动增强,但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相比,二者心影虽相似,但搏动则远不如后者强烈。

7.肺源性心脏病

X线表现:广泛性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广泛的肺结核、肺纤维化等;肺动脉高压。右下肺动脉增粗,横径>15mm。肺门部肺血管增粗、扩张,而外围血管则突然变细稀少呈截断状,心左缘肺动脉段突出;右心室,右心房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但左心房不增大。

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表现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局限性或多发性狭窄等。

(1)CT表现:显示冠状动脉内腔、粥样斑块的大小及性质,直接测量冠状动脉直径和狭窄程度。

(2)MRI表现:能显示心壁的形态、厚度及信号特征。急性缺血期,心肌局部T2WI上信号强度增加,局部厚度由厚变薄;心肌梗死后可见心室腔扩大或室壁瘤的形成。MRI的优势在于有多种心脏功能分析软件,在心肌缺血性改变时,可根据心室壁的运动减弱,每搏心输出量、射血分数及心室壁压力的参数的测定做出诊断。

9.心肌病

(1)扩张型心肌病

CT、MRI表现:以心室扩大为主,心室横径增大较长径明显,但室间隔及心室游离壁不增厚甚至变薄。心室壁心肌的信号较正常无明显变化,室壁运动则普遍减弱。MRI电影可显示心室扩大显著、房室瓣环扩大;当出现瓣膜关闭不全时可显示房室间反流的部位和程度。

(2)肥厚型心肌病

CT、MRI表现:能充分显示心肌异常肥厚的部位、分布、范围和程度,SE序列心室壁在T1WI上多呈均匀等信号,T2WI上则于等信号内有点状高信号,增强扫描于肥厚室壁内见局灶性异常增强区;左心室舒张功能受限致心室腔缩小或变形,运动幅度则有增加;左心室流出道狭窄时MRI电影可见左心室流出道内收缩期有低信号的喷射血流。

(3)限制型心肌病

CT、MRI表现:为心室壁增厚,以心内膜增厚为主,右心室受累多见,SE序列右心房内大量缓慢血流而致中高信号,心内膜面凹凸不平并可见极低信号(钙化),右心室流出道缩短、变形。MRI电影示三尖瓣反流。

【报告范例】

心脏正侧位片(14×14×1,12×15×1)

心影呈“二尖瓣型”中度增大;左心缘见“四弧征”,心尖部向左增大、上翘;心影右侧部见“双重影”,右心缘向右肺野稍突出、增大;左支气管稍受压、上抬,肺动脉段稍隆突,主动脉结稍小,心胸比率约0.54;两肺门影增浓、增大,模糊;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上肺纹理比下肺增多、增粗;两肺野透光度减低,呈毛玻璃状,未见明确实变影;胸廓两侧对称,所见骨质未见异常;双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其他:未见异常。左侧位:食管吞钡左心房段中度受压后移,心后食管前间隙存在,心脏与胸骨接触面增大。

诊断意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医师:____

【思考与练习】

简述风湿性心脏病与肺源性心脏病的鉴别诊断要点。

任务五 心包疾病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能够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对心包常见疾病进行检查。能够正确地结合临床表现对心包疾病的影像资料进行病理及影像分析,并能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能够正确掌握阅读影像资料的方法及原则,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的心包疾病(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诊断原则和步骤。

2.常见的心包疾病在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3.常见的心包疾病CT检查、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影像学表现。

【能力目标】

通过对常见的心包疾病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相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X线平片、CT扫描影像片及MRI影像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心包疾病患者须摄各种体位的摆放和观察片子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注意投照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描述常见心包疾病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常见的心包疾病X线表现的认识和CT图像、MRI图像的对比,理解不同检查方式不同图像的特点,加深对CT图像、MRI图像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心包积液

(1)X线表现:心脏向两侧增大呈“普大”型或球形。心腰和心缘各弓的分界消失,心膈角变锐。侧位见心脏主要向前下增大。卧位则心底部明显增宽。短期复查心影大小有明显变化;心脏搏动明显减弱以至完全消失,但主动脉多为正常;部分病例上腔静脉扩张,但肺血多正常。

(2)CT表现:心包腔增宽>4mm,心包腔内液体呈水样密度,因液体性质不同,CT值可介于12~40HU,血性及渗出液CT值较高,漏出液及乳糜性液体CT值较低。

(3)MRI表现:SE序列浆液性心包积液T1WI上均匀低信号,炎性渗出则呈不均匀高信号,血性积液则呈高信号,肿瘤所致积液则呈不均匀的混杂信号其内可见等信号的结节影。

2.缩窄性心包炎

(1)X线、CT表现:因心包的增厚粘连,形成一侧或两侧心缘僵直,各弧分界不清,心影呈近似三角形,心脏不增大或稍有增大,局部可有膨隆、成角及心包钙化等;心脏搏动微弱,甚至完全消失。上腔静脉或奇静脉扩张,肺瘀血及间质性肺水肿,左心房增大等。

(2)MRI表现:心包不规则增厚,SE序列T1WI多呈中等信号,可见斑块状极低信号(心包钙化)。左右心室腔缩小,心室缘及室间隔僵直并有轻度变形。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扩张。MRI电影可见心室壁运动幅度降低,心舒张期可见变化幅度降低。

【思考与练习】

简述心包积液与心肌病鉴别诊断要点。

任务六 大血管疾病影像学表现

【实训目标】

能够结合临床表现对大血管疾病的影像资料进行影像征象分析,并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能够正确掌握大血管疾病影像资料阅读的方法及诊断原则,正确完成影像报告书写。

【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的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诊断原则和步骤。

2.熟悉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在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

3.熟悉常见的大血管疾病CT检查、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的基本要点及影像学表现。

【能力目标】

通过对常见的大血管疾病影像表现的实训内容练习,做到影像与临床相结合、影像与病理结合、模拟训练与实际读片结合,为专业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实训器材】

1.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与肺梗死X线平片、CT教学片、增强扫描片、三维重建及MRI教学片。

2.观片灯、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及实训报告单等。

【实训步骤】

1.讲解演示大血管疾病患者需摄各种体位的摆放和观察片子时的注意事项,提示学生注意各片的投照技术条件是否符合诊断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描述几种大血管疾病各种体位显示的各组织器官的影像。

3.分组阅片、讨论,对学生提出的疑点、难点进行讲解。

4.通过对常见的大血管疾病X线表现的认识和CT图像、增强扫描图像、MRI图像加以对比,以理解不同检查方式的不同图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CT图像、增强扫描图像、三维重建、MRI图像认识。

5.按标准格式书写一份读片报告。

【结果与讨论】

1.胸主动脉瘤

(1)X线表现:正位片见纵隔增宽或呈局限性肿块,并且与主动脉影密不可分。侧位或左前斜位片可区别其为升主动脉(前上)、弓部(上方)及降部(后方);肿块膨出阴影有扩张性搏动;心脏大小、形态多为正常,但如并发主动脉关闭不全则有相应改变。

(2)CT表现:可显示主动脉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瘤内血流与动脉腔内血流动力学关系,瘤壁有无钙化和附壁血栓形成。

2.主动脉夹层

(1)X线表现:急性主动脉夹层时,短期内可见纵隔或主动脉阴影明显增宽,搏动减弱或消失,边缘模糊,主动脉壁的钙化明显内移。破入心包或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心影明显扩大。破入胸腔时,可见胸腔积液征象。慢性主动脉夹层时,上纵隔阴影增宽,主动脉广泛或局部扩张,有时外缘呈波浪状。主动脉钙化明显内移,左心室可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而增大。

(2)CT、MRI表现:平扫可见夹层处主动脉增粗或形态异常、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等表现。主动脉钙斑内移或在假腔内有较高密度的血栓可提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前者表现为钙斑与主动脉壁外缘间距离增大,后者表现为主动脉壁内梭形或半圆形高密度区,CT值为60~80HU。增强扫描可显示双腔征象,中间隔一线状内膜片的负影。通常真腔较窄、充盈对比剂快;而假腔较大,充盈对比剂较慢。

3.肺栓塞与肺梗死

(1)肺栓塞

X线、CT表现:局部肺纹理减少或普遍纹理减少,肺透亮度增高;一侧肺门区某一支肺动脉增粗,远端变细或缺如;肺叶体积变小,周围代偿性移位,心影增大、心功能不全。增强扫描可见肺动脉大分支内充盈缺损、管腔狭窄。

(2)肺梗死

X线、CT表现:肺内锥形或楔形密度增高影。病变位于肺野外围贴近胸膜,底部指向胸膜面。可见肺不张、胸腔积液,供血动脉内可见充盈缺损或血管闭塞。

【思考与练习】

简述肺梗死与肺栓塞鉴别诊断要点。

(白汉林 巩远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