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马环医案

陈马环医案

时间:2022-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因右第一跖趾关节及手指多个关节反复疼痛8年,于1989年6月13日就诊。查血尿酸694μmol/L,血沉30mm/1h,肝功能及转氨酶均正常。患者经3年追踪,不定期复查血尿酸、血沉均正常,并间断服前方调理,病情稳定,未再发作。本案脉证属脾虚挟湿,病位在关节,而其治与《金匮》防己黄芪汤证相类,故以此方加味。痛风辨治必须遵循其病因病机和病变规律,认清标本缓急,分期辨治,方可奏效。

余某,男,58岁。

患者因右第一跖趾关节及手指多个关节反复疼痛8年,于1989年6月13日就诊。1984年曾因多个关节疼痛发作,在广州某医院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当时血尿酸880μmol/L),曾服别嘌呤醇、秋水仙碱等治疗,因胃肠道反应明显和转氨酶升高而自动停药。现症见指趾关节疼痛,且右侧第一拇指关节稍外翻变畸,局部轻压痛,无灼热感,困倦疲乏,胃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滑。查血尿酸694μmol/L,血沉30mm/1h,肝功能及转氨酶均正常。证属脾虚挟湿、痰浊阻滞,流注关节。治以益气健脾,泄浊化瘀,方选防己黄芪汤加味。处方:防己、白术、赤芍、泽兰各15g,黄芪25g,炙甘草10g,土茯苓50g,川萆薢、蚕砂各30g,全蝎7g。每天1剂,连服5剂,自觉精神好转,守方进服2月,复查血尿酸310μmol/L,血沉8mm/1h,随后每月间歇服前方10剂,调治3个月以巩固疗效。患者经3年追踪,不定期复查血尿酸、血沉均正常,并间断服前方调理,病情稳定,未再发作。

解析:《金匮要略·痉湿暍病》:“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原文所论述为风湿兼气虚的证治。防己黄芪汤能益气健脾,化湿和营,用于风湿兼表虚者。本案脉证属脾虚挟湿,病位在关节,而其治与《金匮》防己黄芪汤证相类,故以此方加味。加赤芍、泽兰等诸般利湿活血之品,一则祛除湿邪,一则“治风先治血”,待血行顺畅,风湿之邪亦随之自灭也。

【总评】

痛风在中医学类似“痹证”、“历节”、“痛风”等病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翼》说:“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丹溪心法》谓:“肥人肢节痛,多是风湿与痰饮流注经络而痛”。故痛风的发生主要由于两个方面:外因为感受风寒水湿,寒湿之邪侵入皮肉筋骨和关节,或郁久而化热;内因为平素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无制,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痛风常见以下证型: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痛风辨治必须遵循其病因病机和病变规律,认清标本缓急,分期辨治,方可奏效。发作期,往往湿浊瘀滞较甚,以标急为主,治当利湿化瘀泄浊,通络止痛治其标;痛风缓解期当从脾主运化,肾主气化入手,以调理脾肾功能为主,佐以化瘀泄浊,“盖土旺则能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

以上病案中,案1与案2属于湿热之邪阻络,前者湿热互结,治宜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后者湿浊毒邪内郁化热,宜通经活血,疏散邪滞,降火清热。案3与案4属于虚证,前者肝脾两虚,湿热痹阻,痰瘀互结,治宜清热通络,祛风除湿兼顾调补肝脾;后者为肾气亏虚,温化功能失司,从肾论治,宜先补肾化气为主,湿去肿消,则疼痛自除。案5乃脾虚挟湿,流注关节,治宜健脾化湿,佐以和营。

以上经方都能治疗痛风,白虎加桂枝汤和桂枝芍药知母汤均可袪风除湿清热,治疗热痹,前者兼散表寒,适于风湿郁久化热,复感风寒湿邪,寒从热化,内外合邪,热多寒少者;后者适用于热痹初起或风寒湿侵入日久化热伤阴者。当归芍药散调肝脾,行气血,祛湿浊,适于肝脾两虚、湿浊痹阻,痰瘀互结者。肾气丸温阳散寒,化气利水,适于肾阳气虚,水气不化,湿浊下注,关节肿痛者。防己黄芪汤益气健脾,化湿和营,用于风湿在表而兼表虚者,凡脾虚挟湿之证亦可随证变化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