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慢地交流

慢慢地交流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敷衍式的谈话,是不会得到老年人真心回应的。护理工作现场中的沟通一般都是为了工作,因为不这样做就得不到所需要的信息。护理人员在工作特别忙碌、特别是一下子同时接到许多紧急工作时,心情就会比较急躁。此外,有些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一些不当行为习惯于当场喝止,或者不断地进行指点,这都会损害老年人的自尊。

第五节 慢慢地交流

对于说话与行动都比较迟缓的老年人,护理人员也要以相应的节奏,放慢语速,慢慢地和老年人进行交流。

一、放慢语速,说话简明易懂

“你就不能快一些吗!” 这种催促式的语言或者急切命令式的语言,都会增加老年人的抵触情绪,特别是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他们会更加依赖环境和气氛去理解、判断对方的意思,此时就更容易产生焦虑感或自卑感。另外,喋喋不休、多次重复同样的话效果也不好,不如放慢语速,选择好用词,这样更能够明确传达信息和意思。

在护理工作现场,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有的护理人员和老年人交谈时比较紧张,或者害怕冷场,所以不断地寻找话题,急切不断地提出话题。其实只要护理人员能够放松下来,慢慢交谈,要表达的意思就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到位。

注意: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越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效果越好。

二、贴近心灵地交谈

要学会从老年人的语气、谈话方式、情绪、精神状态等判断老年人此时的心情,如果能够贴心地进行交谈,打开老年人的心扉,就可以迅速加深双方的信赖关系。敷衍式的谈话,是不会得到老年人真心回应的。

三、有效地利用闲聊和唠家常

护理工作现场中的沟通一般都是为了工作,因为不这样做就得不到所需要的信息。不过,通过平时的闲聊或唠家常,护理人员可以得到一些在正式场合中所得不到的信息。

四、想办法让老年人的心情舒缓、放松下来

护理人员在工作特别忙碌、特别是一下子同时接到许多紧急工作时,心情就会比较急躁。此时当老年人提出要求时,有的护理人员会脱口而出:“别跟我说话,正忙着呢。”让老年人无言以答,在养老机构中这样的情景非常多见。此时,护理人员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平缓自己焦虑的心情,把自己焦急的情绪微妙、含蓄地表达出来,即使护理人员当时很忙,也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老年人发觉,更不能向老年人发脾气。

此外,有些护理人员对老年人的一些不当行为习惯于当场喝止,或者不断地进行指点,这都会损害老年人的自尊。 此时,应该默默地在旁边观察老年人,只在有必要时候再进行指导和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