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胃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胃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时间:2022-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因非常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②胃肠道疾病的用药均有一定的疗程,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胃病保健常识

(一)了解胃病才能治好胃病

1.心口痛未必是胃病 不少患者主诉有心口痛的症状,主观上往往认为是胃病发作。但是心口痛所指的范围是上腹,既可能偏左,也可能偏右,疼痛的性质也可能不尽相同。除胃病外,还有不少疾病也可以引起心口痛,不可一概而论,否则会贻误诊治。以下简单介绍几种极易引起心口痛的疾病。

(1)慢性胆囊炎:临床上有一部分胃溃疡患者的症状不是很典型,而且疼痛也向肋部放射,因此常被误诊为胆囊炎;另一方面,有些胆囊炎患者上腹部疼痛较有规律,又像消化性胃溃疡。慢性胆囊炎多见于壮年,肥胖的女性,且平时喜食肥肉,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腹痛或右肩胛区痛、胃部灼热感、嗳气、消化不良等。服用抗酸药物和进食后均不能减轻疼痛,在吃油煎、脂肪多的食物后疼痛加重。

(2)胆石症:胆石症也有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多在饱餐或吃了油腻食物后发作,开始是持续性钝痛,疼痛感越来越剧烈,直至难以忍受,坐卧不安,经拍X线片或胆囊造影,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内结石。

(3)阑尾炎:典型的急性阑尾炎发病突然,并伴有发热,体温在38℃左右,且大多有烧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同时上腹部或脐周隐痛,而且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并固定在一处,化验末梢血可见白细胞数增高。

(4)胆道和胰腺疾病:胆和胰的管道可因结石、发炎、蛔虫钻入而引起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全身也有明显反应,一般认为胆道疾病多引起右上腹痛,并向右肩部放射,胰腺疾病疼痛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左,有时向左腰部放射。

此外,部分心绞痛、大叶性肺炎、胸膜炎患者也有上腹部疼痛感,同时伴有心肺原发疾病的症状。

总之,要想了解“心口痛”究竟是不是胃病的前兆,只要清楚疼痛的性质,部位,病因或诱因,伴随的症状及缓解方法就能得出结论。

2.胃病传染的问题 科学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患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的发生率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而且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增高,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0%~70%,胃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 ~8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则高达90%~100%。

幽门螺杆菌在自然人群的感染率为40%~60%,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人类是幽门螺杆菌的自然宿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唾液、污染的食物或接吻等,也可通过消毒不彻底的胃镜传播。

这些不能说明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会传染。因为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病因非常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目前仍认为消化性胃溃疡的形成以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为主,幽门螺杆菌仅仅起到促进的作用。

并不是所有的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患者均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即使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的十二指肠溃疡中也有10%的患者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所以不能说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传染而引起的,更不能表明胃炎和消化性胃溃疡会传染。

3.胃病与职业的关系 胃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有关。置身于现代节奏紧张的社会生活中,尤其对于都市上班族来说,工作和生活时精神高度紧张,加之进食时间,饥饱等常无规律,导致胃病逐渐增多。

恐惧、焦虑、忧虑和紧张等异常情绪变化的经常持续性存在,也是引起胃病的常见原因。所以某些职业,如财务人员,交通工具的驾驶员,特别是一些外企的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处于紧张状态或因连续工作而不能按时进餐,其胃病的发生率一般高于常人。还有一些生活节律被职业打乱的人们,如需经常上夜班者,其胃酸分泌与胃肠调节功能紊乱,易引发各种胃病。

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现在已认识到由于工作关系而经常出席宴会者,特别是消化内镜医护人员,因为有较多机会接触该细菌,患胃病的概率也较常人增多。当然上述因素与胃病的发生是相对而言的,生活中如能注意自我调节,则完全可以减少胃病的发生。

4.胃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1)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胃肠道疾病复杂多变,没有医学常识的患者很难做到合理用药。如果盲目滥用药物,很可能适得其反,延误病情。①很多患有慢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因短时间内的疗效欠佳,就怀疑医生的水平,于是轻信他人,屡找所谓的秘方、偏方、验方,这样反而使患者不能得到正规、系统的治疗,不但会使病情加重,而且还可能因此而失去治疗的宝贵时机,导致病情恶化。②胃肠道疾病的用药均有一定的疗程,需要时间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因为症状有所缓解就停药,或者是效果不明显就随意改用他方,放弃原有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有些患者担心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以为只要长期用药就可以避免后患,因而长期服药,从不间断,以致蓄积中毒,或者形成双重感染、药物依赖等。③很多胃肠病患者因长期患病,求愈心切,于是自行加大药量,期望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或在用药时过分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认为小剂量比较安全,因而自行减量。然而,盲目加大药量常会适得其反,使一病未愈,再生他病;而自行减量则非但达不到药效,反而会贻误病情,甚至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因此随意加减药量都是不可取的。

(2)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要充分考虑到疾病的病因性质、病位所在、病情轻重、病势缓急、病程长短、分期分型等因素,还要考虑药物的作用时间、作用强度、作用部位、毒副作用以及药品的质量、品牌、包装、价格等方面的因素。

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制订用药方案叫做对症治疗,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来治疗叫做对因治疗,根据所患疾病的种类来制订用药方案,叫做对病治疗。此外还要灵活运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对症状突出者,治标以缓解患者的痛苦;对症状不明显者,则可以根据病变原因选择治疗方案,以治其根本。

急性期病情较急的时候,要以控制症状,缓解痛苦为主。对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病,在不掩盖病情的前提下可以予以止痛、镇静。慢性期应该制订比较完善的长期治疗方案,以达到根治目的。如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就应以消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为主。恢复期的患者大病初愈,体质虚弱,治疗时要尽量使用一些药性温和的药物,并要注意调养,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病情复发。

胃肠道药物种类比较多,同一类药根据代谢的时间又可以分为长效药和短效药。短效药作用时间较短,代谢速度快,必须一天内多次给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长效药则作用时间长,一天仅需用药1次就可以达到药效。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长效药以减少服用的次数,选用短效药则相对价格便宜。因为药物的作用强度各异,不能随意使用不同强度的药物,要结合患者的病情酌情使用。如在使用制酸药时,病情较轻的患者选择一般的药物即可,如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病情较重者则选择作用强的药物,如法莫替丁或洛赛克。抗生素类的药物,如喹诺酮类的药物作用部位主要在肠道,多用于肠道的感染性疾病,因而不能用于胃、十二指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经济条件好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一些工艺、疗效较好的新特药,进口药,因为这些价格较高的药物通常疗效好,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而经济条件欠佳的患者,就可以选用一些较经典的老药,只要“好钢用在刀刃上”,也能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疗效。

5.正确认识先天性胃病 与所有遗传性疾病一样,胃病也有遗传性。如果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某些障碍或异常,就可成为先天性胃病的致病因。

先天性胃病一般是在婴儿期发病,或者成人后出现症状。通常是由于胃的组织结构在发育过程中发生异常而形成的,但其发病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胃的遗传性疾病多为多基因遗传病,常见的主要有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病、胃息肉等。

(1)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此病为多基因隐性遗传,40%~50%发生在第一胎。若一个家庭中有过1例该病患者,那么其他婴儿发生此病的危险性比未发现此病的家庭高12倍。患该病的男性多于女性,比率为4∶1~10∶1。

(2)消化性溃疡病:此病有家族发病倾向。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病人亲属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倍,在复合性溃疡病人亲属中,发生复合性溃疡病者亦比一般单一溃疡病的亲属中的发生率高。临床上常常发现双胞胎兄弟同患溃疡病。这些现象均说明消化性溃疡病具有家族发病的倾向。O型血患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就比A型、B型、A B型血者多1~4倍,而患胃溃疡的概率则多1~2倍。

(3)胃息肉:人们认为胃息肉也有遗传倾向。胃息肉是胃肠道息肉综合征的一种表现,一般情况下症状不明显,仅在息肉发生出血或梗阻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此外,某些患胃息肉的病人常伴有一些其他表现,如伴黑色斑,称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

6.了解胃癌的主要发病诱因 胃癌的致病因素目前为止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内在因素:①多数的调查认为,胃癌有明显的家族性聚集倾向,某些胃癌病人亲属中胃癌发病率比对照组高4倍。②经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与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功能和结构异常,胃液中游离酸、胃酸减少,胃内细菌增加,特别是在硝酸盐还原酶存在的情况下,NO3含量升高,给胃内合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关。③肠上皮化生性细胞的结构和所含有的酶类与空肠上皮相似,能吸收包括脂类、黄曲霉素、苯并芘等物质同时因肠化上皮的酶系统使上述致癌物吸收后不能及时被运走,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有可能导致吸收过量。④溃疡周围黏膜在溃疡活动时发生糜烂,在反复破坏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发生癌变。⑤息肉大致分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两种,后者有较高的癌变率,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多发性和广基的息肉更易癌变。⑥残胃癌多发生在残端的胃侧,其发生率为5%~16%,以第一次术后10年以上者为多,与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

(2)外界因素:①土壤中低镍和高铜含量与胃癌发生有关。②多食蔬菜(辣椒、野菜等),胃癌发病率低,而常食腌制、烟熏和油炸食物或霉变食物有利于胃癌的形成。饮食速度过快,饮食不规律,喜烫食和硬食或暴饮暴食者都易发生胃癌。③胃癌的发生与硝酸盐水平成正比关系。硝酸盐本身不会与其他含氮物质作用形成致癌物,它必须先还原成亚硝酸盐。这种转变可以在未经冷藏过的食物中,口腔内,胃内和胆囊内,经细菌提供的还原酶来完成。

7.幽门螺杆菌与胃病的关系

(1)幽门螺杆菌在慢性活动性胃炎中致病的依据: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大致呈平行关系;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上升,这与慢性胃炎的发病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也是一致的;用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也好转;健康人口服幽门螺杆菌菌株后3天就会出现上腹痛、恶心与呕吐等症状,胃镜下呈炎性改变。

(2)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炎的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有鞭毛,能在黏液中自由游动;幽门螺杆菌黏液上具有靶位,可与上皮细胞及黏液的糖蛋白和糖脂靶位结合;与黏膜细胞紧密接触,使微绒毛脱落,细胞骨架遭到破坏;产生多种酶及代谢产物,如尿素酶及其产物氨,过氧化物歧化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 2和C。尿素酶在胃内可水解尿素,产生大量尿素氨,而氨在动物实验中可造成显著的胃黏膜损害;免疫因素通过对幽门螺杆菌产生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性损伤。

幽门螺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亚性淋巴瘤的关系也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根除幽门螺杆菌之后可以使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明显缩小消退。

幽门螺杆菌与胃腺癌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指出,幽门螺杆菌为第一类致癌因子。

8.幽门螺杆菌也会传染 幽门螺杆菌是可以传染的。通常情况下,幽门螺杆菌仅寄生于人类,人与人之间传播也是唯一的传播途径。

9.认识急性胃扩张 急性胃扩张,是指胃部在短时间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的积聚所引起的胃和十二指肠上段高度扩张的综合征。

急性胃扩张大多起病缓慢,常见症状有上腹部,特别是左上腹膨胀、恶心、烦躁不安,进而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胀痛或隐痛,并伴有呃逆或呕吐。初起为间断性,每次仅吐一两口,量虽不多,但发作频繁,以后呕吐量逐渐增多,为持续性,而且呕吐时似乎毫不费力,与一般呕吐不同。呕吐物开始为深棕绿色的浊臭液体,接着变为咖啡色残渣样,呈碱性或中性反应,呕吐后腹胀不减轻。继之患者出现脱水,碱中毒症状,自感口渴要求饮水,但随饮随吐,甚至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精神萎靡,呼吸浅而急促,表情淡漠,严重者呈嗜睡或半昏迷状态,若合并有胃壁坏死或穿孔,更易发生休克。

查体上腹部高度膨胀,可见毫无蠕动的胃轮廓。如胃壁已完全失去张力,胃形则不可见,腹壁尚柔软,仅有轻度肌紧张及压痛。若已发生穿孔,腹壁则坚硬如石,叩之可见明显鼓音和振水音,肠蠕动减弱或消失。

10.预防胃病的好方法 胃病的预防包含两个内容,首先是预防胃病的发生,其次则应防止其复发或病情加重。经常忧思恼怒,情志失调,或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生活无规律,或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都是发生胃病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胃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乐观情绪;其次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三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如果出现胃病,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调畅情绪,保持乐观:古人认为心情舒畅,肝气条达,脾胃旺盛,气血充沛,身体自然强壮健康。如果有不良的情绪刺激,则会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进而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等病。据研究统计,因情绪不良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者占70%~80%。

现代医学认为,精神紧张和郁怒焦虑是胃病尤其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突然恐惧、紧张时,会使交感神经发出的冲动增加,幽门括约肌收缩,消化道反射性痉挛,加上内脏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不足,所以会使人感到腹部疼痛,此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同时外周小血管收缩,造成胃肠道微循环缺血、瘀血,胃上皮细胞更新变慢,导致胃肠道黏膜出血、坏死和溃疡形成。因此,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做到心情舒畅、开朗,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和过度的思想波动,对于减少或防止胃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具有重要意义。

要调畅心情,首先要做到思想清静,少思寡欲。思想清静,要求心情舒畅,坦荡无忧,平时应善于摄生,认真调养精神,做到安神定志,遇事不紧张,凡事不急躁,临危不惊恐。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随时都会遇到各种烦恼或不称心之事,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精神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要眼光远大,胸怀宽广,意志坚强,精神愉快,才能正确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遇事才会正确对待,而不耿耿于怀。

精神乐观能使气血和畅,营卫流通,精神畅达。乐观能使人们摆脱高度集中的思考和日常繁忙事务带来的思想负担,使心情轻松愉快,解除烦恼,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好处。精神乐观的人既能正确处理和对待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事情,又能知足常乐。实践证明,具有开朗性格和乐观情绪的人,更能保持体内气机的调畅和五脏功能的正常,从而促进身体健康。

(2)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日常生活要有规律,应符合生理需要,如学习、工作、劳动、休息、睡眠的时间都要有适当的比例,过度安逸和过度疲劳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胃病也是如此。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规律的形成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必然结果。因为白天机体阳气旺盛,精力充沛,适合进行各种生产劳动;晚上阳气衰减,精神较差,适合休息。在今天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中,加班加点和夜间工作已习以为常,但不宜经常过度地熬夜。

古人还总结出不少有关睡眠、饮食、人体姿势等的谚语。如“早睡早起身体好”,“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调整人体的精神与体力,保持体内各种器官的协调,有益于人体健康。

正常的工作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手段,一定的运动量有助于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减少疾病。但工作和运动都不宜过度,过度会影响健康,导致疾病。因此,不论是正常人还是脾胃病患者,都不应劳力过度或思虑过度。但过度安逸,完全不参加体育锻炼,也会使气血运行不畅,消化功能受损,机体抗病力低下,而出现饮食减少,胃脘胀闷,肢体软弱,精神不振等症。

适当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有人提出:“一日快步走10分钟,能保持基础体力,强化胃部功能。”使人体氧气的摄取量增加,保持心脏良好的活动状况和血液循环的顺畅,让更多的氧气与营养物质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这样使每个器官均会充满活力,就能避免胃病的发生。中年、老年人做运动前最好应先做血压、心电图的检查,接受医生的正确指导,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

良好的睡眠能使人的精神饱满,精力充沛,让疲劳一天的身体得以恢复,各个器官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若长期失眠,则会使人得不到应有的休息,而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全身疲惫,食欲缺乏等症状。总之,睡眠的好坏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尤其是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

平时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定时上床,按时起床,养成习惯。不要过度熬夜,不要娱乐,通宵达旦打牌,也不宜经常变换作息时间。

(3)合理饮食,营养均衡:饮食不节常常是发生胃病的先导,因此,制订合理饮食方案,是预防胃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富含脂肪、胶质的食物,大多难于被脾胃所消化,食物长时间停留于胃肠之中,会导致胃肠运化迟滞缓慢,不仅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同时还会阻碍中焦气机畅通。饮食清淡,会使人神清气爽,自然疾病少生。有专家认为,清淡之膳食以“粥食”为佳,粥食既美味爽口,又易于吸收,具有生津益气之功,且无滞气生痰之弊,为补益脾胃之理想膳食。

粥食或药粥的选择,应根据四个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异。春季宜用助生发的粥食或药粥;夏季当用清凉解暑粥;秋季当选生津润燥粥;冬季应择温养脾胃粥。粥食又应根据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别,在南方可以是大米绿豆粥,在北方则是小米粥或玉米粥。加工粥食宜慢火久熬,使之成为真正的粥糊。粥表面上的一层“粥油”,有良好的滋补脾胃作用,对病后体虚、脾胃虚弱的患者最为适宜。

饮食调养是防治胃病的关键,要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机会,很重要的一点是荤素搭配,五味不偏。若饮食偏嗜,会引起部分营养物质缺乏,使机体的阴阳偏盛或偏衰,从而引起脾胃以及其他脏腑的疾病。《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古代医家主张必须全面摄取食物中的营养,合理搭配,才有利于人体健康。

饮食应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每餐宁少勿多,以中等适饱为度。因为过饥则摄量不足,以致脾胃气血生化之源缺乏,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身体会逐渐虚弱而致病;过饱,即饮食过量,超过脾胃正常的运化能力,食物停滞胃肠,不能消化,会损伤脾胃功能,从而诱发其他疾病。饮食有节,还指饮食时间应有规律。一日以三餐为好,平素应注意定时定量,不要随意增减食物的数量和饮食的次数,这样会破坏饮食的节律,饮食紊乱无序,最易损伤脾胃。此外,在饮食方面还应注意食物的冷热适度,忌生冷寒凉及过烫的食物,三餐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以利水谷在胃内消化,防止胃黏膜受损。

对胃有影响的食物应尽量避免,如辣椒、生蒜、烟、酒、浓茶、煎炸食品之类的刺激性食物,须少食或忌食,尤其是不宜空腹先饮辛辣醇酒,以防湿热内生中焦,壅滞胃气。此外,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咖啡因等,不宜长期服用,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服用上述药物,应同时加服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人类每日摄取食盐的最低必要量大约是2克,人体摄取盐分不宜过多,盐分过多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东北地区因高血压及脑出血而导致的死亡率特别高,患胃癌的人较多均为事实,其原因之一即是由于过高的食盐摄取量,据调查显示,当地居民喝汤较浓,自家酿造的酱油盐分也比市上销售的盐分高出两倍。

水分摄取不宜过量。每到夏天,胃肠病的患者会增加很多,一个原因是由于天气热而导致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的活动失常。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分的过量摄取,因为饮水过量会使胃液变稀薄,导致胃的消化能力变弱,同时使胃液的杀菌力降低,引起食物中毒。

(二)胃病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1.营养不良与胃病的关系 食物能保证人体健康,提高机体对疾病和外界有害因子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无数事实证明,长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胃的功能,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据统计,人类80%~90%的癌症是由环境中的致癌物质引起的,特别是胃肠道恶性肿瘤与食物中致癌物质的关系更为密切。霉变物质、熏肉、烫食、不洁水以及盐渍食品等,都是造成胃癌发病的危险因子。

蛋白质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当体内糖与脂肪供应不足时,蛋白质也可作为“能源”使用。胃病时常有饮食量减少,可发生低蛋白血症,在严重低蛋白血症时,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感染。胃癌患者常发生低蛋白血症。

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C还能够抑制癌细胞的繁殖,阻断致癌物亚硝酸胺的合成,维生素A可提高上皮细胞正常生长的能力,防止癌变。绿色蔬菜中含有较多微量元素——钼,钼可抑制人体内亚硝酸胺的吸收与合成,并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总之,胃是人类饮食时的必经之道,当胃有病时必然直接影响到营养的吸收。当营养物的质量有问题,如变质或过剩时,首先进入胃内储存,因此也必然会影响胃的功能,并导致胃病的发生。

2.糖尿病与胃病的关系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控制饮食,并以杂粮来替代精粮,吃杂粮时如不细细咀嚼,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糖尿病病情严重时,还可出现胃病的症状,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有恶心、呕吐症状;糖尿病并发胃神经病变,可引起胃扩张;以上情况呕吐物中可带有血液,乃至消化道出血,这也是胃黏膜或食管黏膜发生糜烂的结果。

糖尿病可引起胃的分泌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这一情况常发生在重症糖尿病患者身上。由于糖尿病患者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出现幽门梗阻,临床上亦可遇见。

临床医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胃溃疡较为少见,也有报道称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在发现糖尿病后,其溃疡病的症状则自动地减轻,究其原因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胃酸分泌减少有关。

3.呼吸道疾病与胃病的关系 由于呼吸道病变而出现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病例经常可见,出现这种情况是呼吸道症状严重而消化道症状被忽视所致。如肺结核活动期,也有食欲减低等症状出现却常常不被重视。

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者常有消化不良、饮食量减退、上腹饱胀等症;肺功能不良的患者也常发生消化性胃溃疡。慢性肺疾病患者,尤以慢性肺心病者并发消化性溃疡者可达17%~40%,比非肺心病者伴消化性溃疡者高3~6倍。其原因主要有下列4点:

(1)肺功能不全,引起身体缺氧、体内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酸分泌增加,胃酸向胃壁中扩散,使组织胺释放,导致胃黏膜血管壁渗透性增加,引起胃黏膜出现水肿、糜烂,由此引起溃疡发生。

(2)肺功能不全并发右心衰竭而产生胃部瘀血,又促使胃黏膜缺氧,加重了胃黏膜水肿、糜烂、溃疡,可出现胃出血的现象。

(3)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如氨茶碱、抗生素、磺胺类消炎药等,这些药物均是损害胃黏膜的药物。

(4)肺功能不全时,导致播散性血管内凝血也是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严重肺功能不全的晚期,可引起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这些也可导致胃出血。

4.心脏病与胃病的关系

(1)心力衰竭患者内脏器官出现瘀血、水肿,可因中枢和局部的综合因素而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和厌食等症状。某些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缺乏典型心绞痛症状,而以嗳气、上腹部疼痛和消化不良为主要表现,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胃病或肝病。因此,凡发作性上腹疼痛的老年患者应想到心绞痛的可能性,应做进一步检查。

(2)部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表现为上中腹疼痛、恶心、呕吐,甚至上消化道出血。如伴有紫绀、脉细数、四肢湿冷和血压下降等,常被误诊为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或急性胰腺炎等急症。

(3)治疗应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和上消化道出血症时可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血容量的补充应适当,以免引起心脏负担过重。凡中老年突发上腹痛、呕吐、呕血者,需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可查心肌酶谱。

(三)胃病患者的生活宜忌

1.胃病患者忌长期服中药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一直认为“中药没有什么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其实长期服用中药也能引起胃黏膜的损伤,连续服中药3个月,患者会出现纳差、腹胀、上腹不适、隐痛等症状。

对长期服中药的患者进行胃镜观察,发现患者的胃黏膜变薄,病理呈慢性炎症性改变。发生这种改变,可能是因为中药的成分复杂,特别是多种中药混在一起,很难说清其有效成分和不良反应成分,可能是中药中某些成分中和了胃腔中的黏液,破坏了黏膜屏障,也可能是某些中药对胃黏膜有直接的破坏作用。因为每个方剂的品种、剂量都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判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难度较大。

对待使用中药的正确态度是,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且疗程不宜过长。特别是某些中药,如细辛、防风、黄芩、黄柏、冰片、蟾蜍、白花蛇舌草等,用量不宜过大。在久服中药出现腹胀、腹痛、纳差等情况时,最好能停服一段时间,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

2.胃病患者忌症状消失马上停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胃溃疡的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近期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复发率居高不下,可达50%以上。溃疡复发部位可在原来的同一部位出现,也可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因此防止胃溃疡复发是目前治疗的一个重点。

临床症状的消失并不代表着溃疡面的完全愈合,只是提示溃疡向愈合的方向发展。另外,症状的轻重并不完全与溃疡愈合的程度成正比。溃疡的愈合在正规治疗时也有一定时限要求,一般为3~6周。

科学研究发现,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消失,表示溃疡肯定没有愈合,还要进行维持疗法,就是在溃疡面治愈后,也要使用一定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一段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甚至更长。所用药物要求不良反应小,效果好,服用方便。维持治疗是防止胃溃疡复发的一个重要方法。

3.胃病患者宜知服药时出现的问题 各种类型、不同成分的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胃的作用才能起到治疗的效果,胃炎患者如果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或损伤性的药物,就可能引发或加重病情。胃炎患者在服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

(1)解热镇痛药:这类药物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氨基比林、去痛片等,这类药物多用于外感发热、头痛、肌肉痛。但是这类药物口服后对胃部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是胃出血。

因此,一般胃炎患者得了感冒不应口服此类药物,可改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如感冒冲剂、感冒清、银黄口服液、桑菊感冒片等。

(2)消炎镇痛药:这类药物中常用的有消炎痛、阿司匹林、保泰松、布洛芬等。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患。然而对胃黏膜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甚至引起胃溃疡、胃出血以及胃穿孔等。

因此,胃炎合并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在服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一是要在饭后服用;二是在服药前应适当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胃舒平等,以减少药物对胃部的刺激作用。

(3)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治关节炎急性期、过敏性疾病等。此类药物可引起急性糜烂性胃炎,导致胃炎加重,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

(4)强力镇痛药:某些患者因为胃痛难忍而合用一些强力镇痛药,如吗啡、杜冷丁、强痛定等,他们虽能起到迅速止痛的效果,但对胃炎患者来说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这些药物本身对胃肠道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而且有成瘾性,千万要慎用。

(5)其他药物:某些抗菌药物长期大量的使用可使患者产生恶心、胃痛等胃肠道反应,如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白霉素)、洁霉素等,因此胃炎患者如有感染性疾患而需服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在饭后服用,但不能长期服用。

总之,胃炎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除医生特别叮嘱空腹时使用外,大多数应在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而加重病情。

4.胃病患者忌不知心理疗法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对精神刺激因素的心理反应。精神刺激和情绪变化能够改变胃酸的分泌,精神因素与其他环境因素共同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作用。

采用心理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因社会因素及生活环境所导致的精神紧张和情绪变化,解除患者本身的心理障碍,使患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可以调节机体内分泌功能,改变消化系统的功能,有利于消化性胃溃疡的愈合及减少复发。此外,采用心理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还可以解除一些患者心情压抑的异常情绪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

总之,凡是精神饱满、情绪良好的患者,治疗效果一般都比较快而且好。凡是精神萎靡不振、顾虑重重的患者,则疗效一般都比较慢而且效果差。这些差别反映出了精神状态在胃病治疗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说明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要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就必须重视同疾病做斗争的多种方法,不单纯依赖药物的作用;进行有关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复发的常识教育,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精神愉悦,心情开朗,不被并发症所吓倒。

5.胃病患者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人在生气或忧虑的状态下往往会吃不下饭,还常伴有上腹部疼痛、腹胀、胸闷气憋等不适症状,这些都说明了精神因素与胃肠病的关系。

消化性胃溃疡的发病部位在胃与十二指肠,但其发病的原因与神经、体液及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一点已越来越多的得到证实。在目前高度紧张的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在遭遇精神创伤时,常常会发生消化性胃溃疡,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应激性溃疡”,常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另外消化性胃溃疡愈合期的患者,在突发的精神因素下,也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所以说,精神因素不但参与溃疡病的形成,而且还影响到治疗效果和溃疡的复发。这是因为紧张、忧郁、愤怒等情绪可造成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痉挛和收缩,致使胃黏膜发生炎症和溃疡。因此,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会诱发胃病。

6.胃病患者宜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

(1)饮食方式:①吃得过快,囫囵吞枣,使得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致胃病。②暴饮暴食会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严重时还会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病。③由于阅读或玩耍时需大量的血液供脑,这样供应胃肠道用来消化吸收的血液就相对减少,长期如此会影响消化吸收,导致慢性胃病。④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的正常分泌规律,使得胃“积劳成疾”。⑤在部分农村地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会使胃部及消化道的血管受到挤压,不利于血液的供应,更不利于食物的消化。⑥冷食会降低胃内的温度,降低胃对疾病的抵抗力,而且冷食中的微生物含量也较多。辛辣食品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从而导致胃病。⑦吸烟和饮酒与胃病的关系已为广大群众所了解。酒精和烟雾中的致病物质会损伤胃黏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而且长期大量饮酒,还可影响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活性,从而降低食欲。

(2)精神因素: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所产生的情绪波动以及因焦虑、怨恨、紧张等产生的持续而强烈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胃病尤其是胃溃疡的发生、久治不愈或复发。

此外,社会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如工作压力大、夫妻感情不和、子女管教困难等,亦可影响胃肠的正常生理功能。

(3)职业因素:一些患者因职业的需要,在饮食、生活起居上不能够做到有规律性,例如长期出门在外,这些患者原则上要尽量做到饮食、起居有节。

7.胃病患者宜知保养脾胃 脾胃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的食物,寒积于中,使脾胃之阳不振;其次是郁怒忧思,肝气失调,横邪犯胃脾。要想预防脾胃疾病,关键在于保护脾胃正常功能的运转,因此平时就应积极注意保养脾胃。

(1)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患者,可在脐中贴暖脐膏药,同时还应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脘部发冷,可及时服用生姜茶。

(3)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还可在每晚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双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40~50遍,此法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4)饮食调理是保养脾胃的关键。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荤素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8.胃病患者宜了解起居调护

(1)做好起居调护:①起居有常的要求就是生活要有规律。无规律的生活有两大危害,一是影响正常的睡眠;二是影响正常的饮食规律,日久势必诱发或加重胃病病情。②良好的睡眠对胃病十分有利,因为睡眠不好时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胃的分泌和运动功能失调,消化能力下降,出现食欲不佳、腹胀等症状。因此,胃病患者必须保证良好的睡眠,必须做到“安卧有方”。应避免不必要的熬夜,熬夜多了就会扰乱睡眠规律,日久则发展为失眠。③睡前不应思虑太过,剧烈运动,也不宜饮茶,吃巧克力,喝咖啡,以及吸烟、饮酒等,以免引起神经兴奋影响入睡。④注意睡眠姿势,俯卧而睡是不可取的,这样胸腹部都受到压迫,呼吸不畅,妨碍睡眠。最好是采取右侧屈卧的姿势,右侧卧位符合胃的自然生理位,有助于胃的正常生理活动,对消化有利,值得提倡。⑤居处应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尤其要避免光源及噪声污染而影响睡眠。

(2)学会劳逸结合:对胃痛患者来说,过劳、过逸都是不可取的,均能导致脾胃疾病的发生,或加重原有脾胃疾病。

一般来说,过度劳累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三方面。劳力过度是指长期的过度用力而积劳成疾。胃痛患者脾胃虚弱,气血原本不足,过劳更易伤气,久之则气少力衰,消瘦神疲。劳神过度是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房劳过度指性生活不节,房事过度而言。肾藏精,主封藏,肾精不宜过度耗泄。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能滋养后天脾胃,若房事过度则耗伤肾精,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功能减退等病症,并加重胃痛患者病情。

过度安逸是指过度安闲,不参加体力劳动,又不运动。人体每天需要适当的活动,以保持气血流畅和胃肠蠕动,若长期不活动,易使人体气血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可出现食少乏力,精神不振,肢体软弱,并使胃痛病情反复,迁延不愈。

因此,胃痛患者应劳逸有度,既要适当地休息,以保存正气,加速病体康复,又要进行适当地劳动或锻炼,以使气血流通,脾胃健运。

(3)早晨勿赖床:有些人早晨醒后便赖床不起,岂不知如此“享福”往往会因福得祸。医学家认为,赖床会使人漫无边际地胡思乱想,起床后,头沉甸甸的。这是因为赖床用脑,导致脑组织出现了暂时的“营养不良”。如果平日生活无规律,逢节假日贪睡,就可能扰乱体内生物钟,其结果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间激素水平下不来,造成夜不能寐,而白天却心绪不宁、疲惫不堪。

经过一个晚上,到清晨7时左右,腹中头天的晚餐基本被消化完了。此刻,大脑会发出“饥饿信息”。这时如赖床不起,势必打乱胃肠功能的规律,久而久之,胃肠黏膜遭损,很容易诱发胃炎、溃疡及消化不良等病症。

医学家认为,人们不必过分计较睡眠时间,关键在于睡眠是否有质量。尤其是青年人,睡眠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即使因故牺牲了睡眠时间,也可通过熟睡,用睡眠的质来弥补量的不足。

(4)保持口腔清洁: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不洁的口腔和污染的牙刷上,都暗藏大量的幽门螺杆菌,牙缝以及牙刷深部所遗留的食物残渣,为这些病菌提供了良好的孽生条件。幽门螺杆菌随唾液和饮食进入胃内,是导致胃溃疡、胃炎复发的根本原因。有专家对100名慢性胃病患者做过试验,让受试者每周更换一把新牙刷,历经半年时间,无一例胃病复发,效果显著。

(5)吸烟会伤害胃:吸烟能引起肺癌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吸烟对胃的伤害却鲜为人知。烟中含有尼古丁,能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胃黏膜缺血、缺氧,从而破坏胃黏膜。尼古丁还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胃运动功能失调,使胆汁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胆汁中的胆酸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引起胃黏膜糜烂和出血。

所以长期吸烟的人,最容易发生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同时,吸烟会增加胃的蠕动,促进胃酸分泌,胃酸含量的增加,也可对胃黏膜发生损害作用,使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近年来研究发现,吸烟还影响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合成一旦减少,胃黏膜的保护因素也随着减少,就会给胃黏膜的修复增加困难。据统计资料表明每日吸10支烟的人,20%~30%患有胃炎,每日吸20支烟的人40%患有胃炎。

烟草中除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外,还含有相当量的氮氧化物,如假木贼尼古丁等,含有二级胺、二乙胺等胺类物,这些物质在体内可以合成亚硝酸基正尼古丁,而亚硝类物是致癌的重要物质,对许多种癌症有明显的促发作用,所以,吸烟是引发癌症的祸根,如肺癌、喉癌、前列腺癌等,对胃癌也有较为明显的促发作用。

(6)生活细节要注意:不可吃马铃薯的嫩芽;冷藏的熟肉应当充分煮熟后才吃;奶类食品的有效日期不能不看;任何奶制品和经加工的鱼肉类食物,如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便不宜进食;要注意食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其温度够热才能吃;不要进食不卫生的食物,尤其是无商标食品;如果发现罐头食物的容器有所损坏,或罐里的食物有异味,即应丢弃;如果家中有幼童,盛有化学品的瓶子都要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在外地旅行时更应注意饮食,因为旅行时肠道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会降低。

9.胃病患者忌饮酒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酒似水,但性属火,多饮久服易伤津耗液,损胃扰神。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饮酒或一次大量摄入酒精,可发生急性胃黏膜炎症。酒精主要是破坏胃黏膜保护层,使胃液中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长期饮高浓度酒者常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

酒精被人体吸收后,能促使胃血管的血流量增加,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有利于黏膜的修复。但是,酒精能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使胃腔内的氢离子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以高浓度酒精较为明显。有人曾对一组大量饮酒后的患者作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其胃黏膜都有充血,有的有散在出血性斑灶、糜烂,甚至是鲜红色出血。

所以,少量地饮低度酒如啤酒、黄酒,对慢性胃炎有益,但大量饮酒或酗酒,对胃炎绝无好处。由于每个人对酒精的耐受性相差很大,不能制定统一标准,故有上腹痛、腹胀、出血、纳差症状的活动性胃炎患者,应避免饮酒。

许多人认为,夏天多喝啤酒有益于健康,其实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恶果。因为啤酒能抑制或减少胃黏膜合成前列腺素E,而前列腺素E是一种由胃黏膜合成的,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的物质,前列腺素E缺乏时,会发生胃黏膜损害。尽管啤酒含酒精量很少,但因其能抑制或减少前列腺素E,故对胃黏膜仍有破坏作用。

10.胃病患者忌饮咖啡 咖啡如同浓茶一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但咖啡中的主要生物碱——咖啡因,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它不仅能够直接刺激胃黏膜,造成胃黏膜的损伤,而且能刺激胃的腺体,使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我们都知道,胃酸分泌增多也能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加重溃疡病,降低治疗药物的效果。所以,胃病患者不宜饮咖啡,尤其不宜大量饮用咖啡。

11.胃病患者宜学会正确选择蔬菜 由于蔬菜的来源及食用部位的不同,在性能上也有差异,所以胃病患者在食用蔬菜时应加以选择。作为日常食物,蔬菜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某些维生素、无机盐和糖类等。

一般而言,多数蔬菜性偏寒凉,以清热除烦、通利大小便、化痰止咳的功效为多见。葱、蒜、韭菜等蔬菜,其味辛性温,能温中散寒、开胃消食。多汁液而味甜的蔬菜长于生津止渴、养胃,如萝卜、藕、茭白。质地滑柔的蔬菜通利大便,如菠菜、冬葵。藻类蔬菜以化痰软坚、利尿见长,如海带、石花菜、龙须菜。菌类蔬菜则多具有滋养补遗的作用,如香菇、蘑菇、猴头菇等。

(1)味辛、甘,性温类蔬菜:此类蔬菜主要有韭菜、辣椒、葱、大蒜、香菜、薤白、芥菜、南瓜等。

【主要功效】温中散寒,开胃消食,通阳散结。

【适用宜忌】适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饮食积滞、脘腹满闷、大便溏薄等证候。素体热盛、阴虚内热及患有痔疮、口疮、疮疡的患者不宜用。

(2)味甘、淡,性平类蔬菜:此类蔬菜主要有胡萝卜、甘蓝、马铃薯、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猴头菇等。其中,甘蓝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对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有促进作用;香菇、平菇、蘑菇、猴头菇、木耳及银耳等菌类有抗癌作用,对防治消化道肿瘤有效。

【主要功效】健脾和胃,益气生津,缓急止痛。

【适用宜忌】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及体倦乏力、脘腹隐痛等症。

(3)味甘、淡、苦,性凉类蔬菜:此类蔬菜主要有萝卜、白菜、菠菜、芹菜、苋菜、荠菜、蕨菜、黄花菜、茭白、竹笋、番薯、藕、马兰头、枸杞苗、葫芦、茄子、黄瓜、冬瓜、丝瓜、苦瓜、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等。

【主要功效】健胃下气,开胃消食,润肠通便,清热生津,化痰止咳,凉血解毒。

【适用宜忌】适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满、大便干结涩带、小便不利、肺热咳嗽、热毒疮疡等症。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大便溏薄者不宜多服、久服或生食。

12.胃病患者宜知对胃病有益的药汤

(1)黄芪猴头汤

【准备原料】黄芪50克,猴头菇300克,鸡肉500克,胡椒粉、生姜、味精、料酒、食盐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猴头菇洗净,用温水泡发好,捞出,洗净,切片,发猴头的水用纱布过滤后待用。将鸡肉洗净,剁块,黄芪揩净,切片。把黄芪、鸡块、姜片、葱节、料酒、发猴头的水各少量,清汤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90分钟,下猴头菇片,再煮45分钟,加入味精、精盐和胡椒粉,盛入汤盆即成,可经常服用。

【食用功效】利五脏,助消化,补中益气,养血生津。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等症,对胃癌有明显的疗效。

(2)豆腐石膏汤

【准备原料】生石膏50克,豆腐80克。

【制作方法】将生石膏和豆腐加水煮1小时,调味饮汤。每日1剂。

【食用功效】清热和胃。适用于胃热炽盛型胃病。

(3)玉山药鸽肉汤

【准备原料】山药30克,玉竹20克,净白鸽1只,精盐及调料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鸽子肉切块放砂锅中加玉竹、山药、精盐及调料,加水500毫升,文火炖煮60分钟,肉熟烂后饮汤食肉。可随意服食。

【食用功效】健脾益气,滋阴止渴。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4)山参鹌鹑汤

【准备原料】党参30克,山药30克,鹌鹑(去毛与内脏)1只,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鹌鹑洗净,切块,放砂锅中加山药、党参、精盐适量,加水文火炖煮30分钟,肉熟后食肉饮汤,佐餐食之。

【食用功效】健脾益胃,强壮身体。适宜于体质虚弱、脾胃气虚之人出现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倦怠、短气乏力等症的调补。

(5)山药鱼片汤

【准备原料】鱼肉300克,山药30克,海带丝、豆腐、调料等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药研细,鱼肉切片,在锅内加水,放入山药粉和海带丝,煮开后再放入豆腐块和鱼片,加适量盐,煮熟后加入胡椒粉、葱花等即可食用。

【食用功效】健运脾胃,滋补强壮。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病后无力等症。

(6)砂仁鲫鱼汤

【准备原料】砂仁5克,鲫鱼1条,姜、葱、精盐适量。

【制作方法】将鱼去鳞、鳃、内脏,洗净;将砂仁洗净,放入鱼腹中。将鱼置于锅中,加水适量,烧开后用文火炖至鱼熟,加调料焖数分钟即可,食肉饮汤。

【食用功效】健脾燥湿,行气利水。适用于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腹胀、泄泻腹痛等症。

(7)山楂麦芽饮

【准备原料】生山楂35克,炒麦芽25克。

【制作方法】将生山楂去核、切片,与炒麦芽同用开水沏泡代茶饮。

【食用功效】健胃、消食、导滞。适用于消化不良、宿食停滞、纳差等症。

(8)干橘皮饮

【准备原料】干橘皮40克。

【制作方法】干橘皮炒后研末,每天服6克,加白糖适量,空腹温开水冲服。

【食用功效】适宜于脾胃气滞者。

(9)温胃饮

【准备原料】干姜、花椒(微炒)、甘草、橘皮等。

【制作方法】上四味各等份,研末,饭后服3~6克,每天2次。

【食用功效】适宜于气滞胃痛、脾胃虚寒者。

(10)饴糖饮

【准备原料】饴糖30毫升。

【制作方法】开水化服,每日3次,饭前服。

【食用功效】用于虚寒胃痛患者。

(11)姜枣饮

【准备原料】红枣8枚,生姜4片,姜半夏6毫升。

【制作方法】煎汤饮用。

【食用功效】此方对轻症如胃痛、恶心、呕吐者有效。

(12)草果羊肉汤

【准备原料】豌豆100克,草果5~6克,羊肉500克,青萝卜300克,姜、香菜、盐、醋、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青萝卜、羊肉洗净,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姜剁成细末。将萝卜丁、草果、羊肉丁、豌豆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加姜末炖约1小时至肉熟烂,加入盐、醋、香菜末和胡椒粉调味即成,佐餐食用。

【食用功效】益脾暖胃。适用于脘腹受寒、消化不良、腹胀肠鸣等症。

(13)大枣冬菇汤

【准备原料】干冬菇20个,红枣18枚,生姜、花生油、食盐、味精、料酒各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红枣、干冬菇洗净、去核,然后将冬菇、红枣、食盐、味精、料酒、清水、姜片、熟花生油少许一起放入蒸碗内盖严,上笼蒸60~90分钟,出笼即成,食肉饮汤。

【食用功效】益气开胃。适用于胃癌及胃、十二指肠溃疡。

(14)圆白菜糖汁

【准备原料】圆白菜1棵,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圆白菜洗净,剁烂绞汁;取汁1杯,加白砂糖适量,搅匀后饮用。每日1~2次,空腹时饮用。

【食用功效】本品含有大量维生素C,对溃疡创面愈合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加入白砂糖后有养胃滋阴、缓急止痛之功效。可作为慢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辅助治疗。

(15)姜橘土豆汁

【准备原料】鲜土豆200克,生姜30克,鲜橘汁40毫升。

【制作方法】生姜、土豆两味榨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装杯将其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

【食用功效】橘味甘、酸,性温,能理气、健胃、止痛;生姜辛、温,能温中止呕;土豆甘、平,调中、和胃、止痛。胃气痛、胃寒者皆可用。

14.胃病患者忌不掌握运动的度 运动疗法简便易行,老幼皆宜,值得推广应用。但是如果方法运用不当,轻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重者还会适得其反,损害人体健康。为此在运用运动疗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好运动量: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度。我们常人进行运动是以锻炼为手段,来达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而不是像运动员那样创造出好成绩,以超负荷、大运动量训练去夺取金牌。所以,一定要注意掌握好运动量的大小,尤其是体质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更要注意量的问题。运动量过大可能超过机体的耐受程度,是一种透支与过度损耗,不仅不能使脏器的功能通过锻炼得到加强,反而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与此相反,运动量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起不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2)贵在坚持:运动养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贵在坚持、不间断。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适宜的运动,才能收到健身的效果。而“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则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3)张弛有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运动疗法并非是要持久不停地运动,而是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惟有这样才能达到养生祛病的目的。所以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休息放松相结合。适量的运动后,应注意适当的休息。否则会影响运动效率,使运动不协调、精神萎靡不振,对健身不利。

(4)注意事项:不要单纯的依靠运动治疗,应该多种方法同时运用,运动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