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时间:2022-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和民族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卫生服务需要和可及性等。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采用现场调查工作启动会的方式,相关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街道、居委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有关人员参加。

第二节 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规范

一、调查目的

(一)了解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在辖区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及分布规律;

(二)分析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寻找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为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居民健康干预领域及防治对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对象与时间

调查采用现场抽样,集中与入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对象为辖区15岁及以上居住6个月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调查时间为××××年××月至××月。

三、抽样

(一)样本量估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样本量计算方法进行样本量估算

img36

总体率π采用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血压患病率17.7%估计。

设计总体率P的允许误差控制在2%。

设计效应deff取1.1。

在95%置信度下,α=0.05,Zα/2=1.96。

即最小样本量为1538人,取整数1540人,本地区所需调查的样本量为:1540人县×X县=XXX人。

(二)抽样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各阶段具体抽样方法如下:

1.第一阶段:将每个县分为城区和乡镇二类,其中调查1个街道和3个乡镇,各乡镇根据××年各县分乡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乡镇作为调查乡镇。

2.第二阶段:在城区和抽到的每个乡镇中,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社区和行政村。

3.第三阶段:在每个抽中社区和行政村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居民小组或自然村,1个居民小组或自然村至少97户城镇居民或农业人口;对于住户不足97户的村民/居民小组按照居住就近原则与邻近的居民楼或村民小组的住户进行合并。

4.第四阶段:在每个抽中的自然村(居民小组),首先获取该自然村(居民小组)所有居住半年以上居民的名单,并经村委会/居委会核实去除无人居住户后,依据拟调查对象年龄别测算数,每户仅选择适合的调查对象1人纳入调查,抽取被调查对象时,直到抽样人数分别达到年龄别比例要求为止,如果抽中的自然村(居民小组)未能满足样本量,则选取地域上邻近的自然村(居民小组)继续抽取满足条件的调查对象。

四阶段抽样表

img37

(三)抽样结果和编码

1.抽样结果

每个县共调查1个街道和3个乡镇,其中:每个街道调查2个居委会,每个居委会调查2个居民小组,共计4个居民小组,每个乡镇调查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调查2个村民小组,共计12个村民小组。

××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村民(居民)小组抽样名单

img38

2.编码

编码共计八位,其中前二位为县区编码,第三位为乡镇(街道)编码,第四位为行政村(居委会)编码,第五位为村民(居民)小组编码,个人编码为三位。原则上规定各部分编码必须从1(01、001)起始编排,街道编码固定为1。举例如下:××州(市)(市)的第2个调查县,第1个乡镇(街道)中第1个行政村(第2居委会)的第1个村民小组(第2个居民小组)的第67位调查对象编码。农村调查对象编码为02211067;城区调查对象编码为02122067。注意:这里虽然被调查乡镇排列在第一,但是,按照编码原则,城区街道优先编码第一,因此其编码顺延至第二。

(三)样本量分配

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构成确定每个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依次测算各年龄别人群县、乡、村拟纳入的调查人数。

各县各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

img39

各乡镇/街道各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

img40

各行政村/居委会各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

img41

各居民/村民小组各年龄段分性别调查人数

img42

五、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血液生化检测三个部分组成。

1.问卷调查:社会人口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和民族等;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等;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包括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卫生服务需要和可及性等。

2.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服糖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以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不可由调查对象自填。

2.人体测量:身高测量采用长度为2.0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身高计;体重测量采用最大称量为150千克、精确度为0.1千克的体重计;腰围测量采用长度为1.5米,宽度为1厘米,精确度为0.1厘米的腰围尺。血压测量使用电子血压计,同时,采用汞柱血压计同步抽查10%的调查对象。

3.实验室检测:本次监测采集所有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指尖血和空腹血糖高于5.6者加做口服75g葡萄糖后2小时静脉血(有糖尿病病史者不服糖)。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其中血糖由监测点通过考核合格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其它血液样品在调查现场进行离心和分离,并按要求保存。

六、培训

对调查人员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模拟的方式,由州(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进行培训。

(一)培训对象

各县(区)上报相关调查人员,包括负责协调、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体检等相关人员。

(二)培训教材

采用《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手册》。

(三)培训方式

培训采取多媒体教学,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演示、现场操作、现场考核等形式相结合,提高学员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和标准化意识。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根据培训内容分为理解和掌握两种不同程度的要求。培训内容及教学安排可参照表。

调查培训内容

img43

(五)培训组织与安排

1.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确定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对于调查表和人体测量的培训,培训场所还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满足现场操作的要求。

2.所有参加培训的学院均需要填写参训人员登记表,培训过程中进行严格考勤。

(六)培训考核

根据培训内容,采用考卷与现场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受训的学员进行考核,并填写培训成绩汇总表;次日随即进入现场进行预调查,对所有内容进行回顾和修订。

七、组织实施

(一)组织领导

1.州(市)卫生局负责领导、组织和协调本次调查工作,州(市)疾控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及实施。

2.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本级调查工作的实施。

(二)各级调查机构组成与职责

1.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制订调查方案,起草工作手册、工作计划等相关文件以及调查物资准备工作;编制培训教材,负责全州(市)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协同各县开展调查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调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现场督导等形式为调查的实施、质量控制、资料审核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提供技术指导与咨询;督促各县区按时上报各类数据,并完成资料的审核、录入、统计分析和整理工作。撰写调查报告,上报州(市)卫生行政部门。

2.县(市、区)卫生局

具体组织协调开展辖区本次调查;审核调查方案、工作计划及上报相关数据;督促检查各调查点工作进展情况;为辖区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相关保障。

3.县(市、区)调查组

按照上级工作计划,负责本辖区调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定期对辖区内各调查点工作进行督导,开展质控与评价,及时协调解决并向上级疾控中心反馈现场发现的问题。

4.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组建现场调查队;按要求参加各项培训工作;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按时完成本调查点涉及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及时反馈现场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现场后勤工作。

(三)调查队人员组成与选择要求

1.调查队组成

各州(市)分别成立1个调查队,由14~16名成员组成,包括州(市)和县(市、区)两级人员,组成如下:

1.1队长1人

负责现场工作的协调管理;参加培训班,接受专门培训。明确调查任务及负责调查的区域;熟悉调查表内容并掌握人体测量方法;做好对调查员的辅导工作;与预约员一同预约;在现场调查中,巡回视察,指导调查员的工作;对调查员提出的问题及时解答、处理,没有把握的问题及时向上请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督促调查员进行调查表的自检,抽取部分表格进行调查质量的审核。

1.2预约登记人员1人

由调查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下与当地居委会一同预约调查对象,同时进行宣传动员;现场集中调查时,负责调查对象身份的核实和登记;根据现场情况可充当引导员引导调查对象进行人体测量和调查表调查。

1.3质控员1人

负责现场调查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与调查员核实并纠正;填写人体测量结果通知单,并可针对人体测量结果提供咨询服务。

1.4流行病学调查员4人

参加培训班,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调查方法,负责个人表调查,正确填写调查表。

1.5人体测量员4人

参加培训班,接受专门的培训;明确调查任务,掌握人体测量方法;负责人体测量(2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2人测量血压)。

1.6采血、离心、分离、分装2人

参加培训班,接受专门的培训;明确调查任务,掌握采血、分离方法;负责血液样品的收集、编号、分离、运输。

2.人员选择要求

2.1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流行病调查经验,对要调查地区情况十分熟悉;敬业,有责任心。

2.2预约登记人员应熟悉当地情况,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3质控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仔细认真,对调查表内容非常熟悉。

2.4所有调查员原则上应具有医学背景,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熟悉当地方言。

2.5调查队成员应相对稳定,具体分工要相对固定,成员性别和年龄搭配合理。

(四)现场调查前准备

1.现场发动和准备

采用现场调查工作启动会的方式,相关的县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街道、居委会、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有关人员参加。在调查队进入调查点的3~5天前,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委会进行发动,开展适宜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当地居民介绍本次调查的意义和目的,争取居民配合。并按照抽样对象名单,做好动员工作。

2.物资准备

2.1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统一携带、发放调查所需的调查表、工作手册、人体测量结果通知单及所有人体测量工具。各县区准备实验室、实验室耗材(包括检测试剂)、质控物品、离心机及冷藏包。

2.2调查前清点调查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明确调查队中物资保管、携带、分发人员的职责。

2.3根据现场调查计划,合理安排每天的调查人数和调查时间。

2.4确定已发放调查员工作证(调查员所在单位统一派发的工作证),准备调查双方的饮用水。

现场调查物资清单

img44

3.集中调查现场的组织安排

3.1集中现场调查时应设立临时性现场调查室。现场调查室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地点,可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委会/居委会等场所。

3.2由于调查所涉及的项目和工作人员较多,现场调查室的空间面积应至少达到40平方米,分设在相邻的2~4间房屋内(包括采血、身体测量、问卷调查以及休息室),以避免不同项目之间相互干扰,影响调查质量和现场工作。现场调查室的房屋应宽敞明亮,无明显的环境噪音干扰,室内放置供调查队工作人员和调查对象使用的桌椅。

3.3调查点可设立专门的调查对象等候区域,以免调查对象聚集在调查室内影响调查进行。并可在调查室外或等候区域张贴有关介绍慢性病健康教育墙报,播放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宣教影片。在现场调查室入口登记处,应张贴调查流程示意图,由专人负责维持现场秩序,并向不理解的调查对象介绍调查流程。

3.4每个工作人员的桌上应放置醒目标记牌,显示具体调查项目以便于调查对象识别。调查室内应禁止吸烟,以免污染空气。

3.5质控人员桌前,摆放慢性病、健康生活方式、老年人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内容宣传材料,对等待或者是调查已经结束的患者进行宣传和体检结果的解释。

(五)现场工作流程

1.预约

调查前1~2天,调查队长、预约员等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居委会干部或者有关人员陪同,上门对调查户预约。说明调查目的和内容,告知调查的时间。如果调查户不在家,需改日电话预约或上门。预约员应填写预约记录单,记录预约结果。至少三次预约不成功才可放弃该调查户,按照置换原则进行。注意一天中的多次联系只记为一次预约。

2.集中调查的现场工作流程

现场调查原则上采用集中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入户调查,按照下列顺序开展工作。

2.1被预约人告知

被确定的调查对象,应提前一天通知调查时间、地点,并于调查日前一天晚8时后禁食,嘱咐其调查当日早晨必须空腹前往调查地点。如果选定的调查对象不能参加调查,则由预约员改日再入户或电话预约。原则上要求进行三次预约不成功才可放弃该调查对象,按照置换原则进行置换,注意一天中的多次联系只记为一次预约。

2.2身份确认

调查对象到达集中调查地点后,由登记人员对照调查对象名单,确认调查对象。如果来者并非调查对象,由调查队长核实情况,再次预约正确的调查对象。

2.3签署知情同意书

被调查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能对其进行调查。

2.4生物样本采集

确认调查对象后,分配调查对象编码,随后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液样本,采集过程注意保持现场秩序,最好设在单独房间进行。

2.5人体测量

人体测量按照一定顺序进行。首先进行血压的测量,随后进行身高、体重、腰围测量。

2.6调查表调查

调查员在调查表填写前要再次核实调查对象,然后开始调查表调查。调查表调查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尽量避免第三人听到调查内容。

2.7调查表回收与审核

调查对象完成调查后,到质控员处交还调查表。质控员应当场审核调查表,发现缺漏项及时询问调查对象,发现逻辑错误等问题及时与调查员核实。

2.8结果反馈及咨询

质控员根据体检结果,填写人体测量结果通知单,反馈调查对象。此外,可由质控员或者设立专门人员,最好是一名内科医生,为调查对象解释体测结果,提供咨询服务。

img45

(六)调查样本采集、转运、保存

血样为重要生物样品,为了保证各项指标测定的顺利进行,血样的采集和处理必须严格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1.现场实验室及人员分工

1.1现场实验室的要求

现场进行离心分离血清和血浆,血糖测定的实验室应尽可能靠近采血现场。

1.2人员分工

1.2.1现场登记人员1人负责贴编号:个人问卷、2支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促凝管(黄盖)(大管1支用于空腹采血,小管1支用于服糖后2小时采血)、2支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NaF抗凝管(灰盖)(1支用于空腹采血,1支用于服糖后2小时采血)均贴一维采血编码,1支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EDTA抗凝管(紫盖)贴二维采血编码。

1.2.2 2名采血人员负责采血,其中1名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采集静脉血,另外1名先按照采血编码找到相应的糖化血红蛋白毛细管采血系统(HCCS)管,然后使用HCCS采血系统采集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样。

1.2.3 1人负责分血:前一天在冻存EP管及HCCS管上贴好二维编码条,然后将2支NaF抗凝管(灰盖)分别离心分离血浆,各分装1管血浆于冻存EP管(1.5ml)中;空腹采血的促凝管(黄盖)离心分离血清,分装4管血清于冻存EP管(1支1.5ml,3支0.5ml)中;服糖2小时后采血的促凝管(黄盖)离心分离血清,分装2管血清于冻存EP管(均为0.5ml)中。

1.2.4 1~2人负责血糖的测定(注意:请于采血后2小时内完成离心及分装,2℃~8℃低温保存,48小时内完成测定)。

注意:

现场登记时,先询问调查对象是否已患有糖尿病,已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调查对象只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和HCCS血样。

实验室负责人应遵循专项工作专人负责、共同协作的原则统一协调实验室工作人员。

2.操作步骤

2.1贴编码条

在登记处,将个人调查问卷、真空采血管(1支促凝管<黄盖,大管>、1支促凝管<黄盖,小管>、2支NaF抗凝管<灰盖>)贴上一维采血编码条。EDTA抗凝管(紫盖)贴上二维采血编码条。在1支促凝管(黄盖,小管)和1支NaF抗凝管(灰盖)上用黑色记号笔注上“2h”字样,用于服糖后2小时采血。

2.2空腹静脉血样采集

调查对象空腹过夜10~12小时采集空腹静脉血样4.5ml左右,包括1支促凝管(黄盖,大管),1支NaF抗凝管(灰盖)和1支EDTA抗凝管(紫盖)。采血步骤如下:

2.2.1选用受检者右侧臂(血压测左侧臂,建议采右侧臂静脉血)为采血部位,选择被采样人静脉穿刺位置,应用止血带,并用碘伏棉签对静脉穿刺位置进行消毒;

2.2.2旋下采血针护套,进行静脉穿刺;

2.2.3采血管安全帽一端向上,使采血针的另一端穿透采血管胶塞的隔膜。在穿刺胶塞时应防止侧穿,避免负压的过早丢失;

2.2.4血液一旦进入采血管即放开止血带,如果采血量不够或无血液流入采血管,建议采取以下步骤以期得到满意的结果:

将采血管向前推,确信胶塞被穿透;调整针头在静脉中的位置;更换一支新的采血管;如果更换的采血管还不能采血,拆下并丢弃双头采血针。重复从步骤1开始的操作;

2.2.5当采血管中所采集的血液到预期量并且血液停止流入采血管中时,将采血针一端轻轻从采血管拔离;

2.2.6更换下一个采血管,重复操作步骤(3)~(5);

2.2.7灰盖NAF抗凝管和紫盖EDTA抗凝管在采集完血样后应立即上下翻转5~8次,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然后再将采血管带有安全帽的一端向上正立放置;

2.2.8黄盖促凝管无需上下翻转,将采血管带有安全帽的一端向上正立放置;

2.2.9当完成采样后,将双头采血针抽出静脉。用消毒药签对穿刺位置压迫止血;

2.2.10采集静脉血样后,胶塞上部可能会残留血液,在操作采血管时应注意避免和血液接触。任何被血液污染的支架都进行清洗去污,或对其进行其他适当处理。

2.3空腹静脉血样处理

2.3.1建议提前一天将8支冷冻EP管(3支1.5ml,5支0.5ml)分别贴上相应的二维采血编码条。

2.3.2EDTA抗凝管(紫盖)不做任何处理,按照编号顺序10个一捆,每捆用2条橡皮筋捆扎严实后置于现场保温箱内2~8℃低温保存,24小时内转移至-20℃以下超低温保存。

2.3.3将NaF抗凝管(灰盖)轻轻倒置混匀,于采血后2小时之内完成离心及分装。离心速度3000转/分钟,离心时间5-10分钟(根据离心机的情况而确定),分离1管血浆于冻存EP管(1.5ml),移入1号冻存盒(72孔),置于现场保温箱内2~8℃低温保存,用于48小时内测定空腹血糖。NaF抗凝管统一做无害化处理(注意:每分离一个真空采血管血样更换一个一次性吸管)。

2.3.4将采集空腹血样的促凝管(黄盖)于室温放置45(±10)分钟后离心。离心速度3000转/分钟,离心时间5~10分钟(根据离心机的情况而确定)。用一次性吸管将血清分别移入4支专用冻存EP管,首先分装至3支0.5ml冻存EP管,每管血清量为冻存EP管总容量的2/3即可,剩余血清全部转移至1支1.5ml冻存EP管中。将1.5ml冻存EP管放入2号冻存盒(72孔),0.5ml冻存EP管分别放入3、4、5号冻存盒(98孔),置于现场保温箱内2~8℃低温保存,24小时内转移至-20℃以下超低温保存。真空促凝管统一做无害化处理。

2.4HCCS血样采集

在留取空腹静脉血后进行HCCS采样。HCCS血样采自手指尖毛细血管全血5μl。从HCCS采血系统中取出毛细采血管,置于毛细管夹备用,避免采血者的手及其他物体直接接触毛细采血管。取调查对象右手无名指,顺手指两侧上下揉搓5下,使用75%酒精棉球对调查对象指尖进行消毒,待自然风干后使用一次性无菌三角针扎破无名指指腹一侧,轻轻挤出第一滴血之后立即用干棉球擦净,待第二滴指尖血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不能获得大滴毛细血管血滴时,更换其他手指尖重复上述步骤采血),使用毛细采血管吸取指尖全血(图A),注意血液必须充满整个毛细采血管,若毛细采血管内存留气泡,必须更换毛细管后重新采血。使用干棉球轻拂毛细采血管外壁,避免接触毛细管两端导致血液倒吸,轻轻擦净毛细管外血液后放入HCCS的样本准备瓶(图B),盖好瓶帽,充分摇晃,确保毛细管内无血液残留(图C)。移入6号冻存盒(72孔),置于现场保温箱内2~8℃保存,1个月内冰排条件下(2~8℃,避免冰冻)专人运送至选定的实验室用于测定糖化血红蛋白。

img46

2.5核对编号无误,在每盒内附记录纸一张,写明取血地点所在区(县,师)、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连)、起始号、终止号,缺号、脂血号、溶血号、日期、负责人签字。另外在冻存盒面及侧面均标上冻存盒编号(1~9号)、血样种类(空腹灰盖、空腹黄盖、HCCS、2h灰盖、2h黄盖)、起始号和终止号,放入现场准备的低温冰箱保存。

注意事项

2.5.1工作人员应及时完成空腹和服糖后2小时的采血。记录服糖时间。

2.5.2记号笔用油性记号笔。

2.5.3现场应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和急救药品,以应对现场采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3.真空采血管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

3.1溶血

3.1.1原因:真空管的负压相对较大,采血初始,血液流入管底速度快,红细胞相互撞击可致破裂,临床偶见溶血。

3.1.2措施:采集血标本时,倾斜双向采血针采血管侧针头,使其靠近采血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缓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3.2漏血

3.2.1原因: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乳胶护套松动或针头刺出乳胶护套,至使双向采血针密封不严。静脉穿刺时,血液沿双向采血针采血管端漏出。

3.2.2措施:采血前检查并安紧乳胶护套,遇有针头刺出则重新套好针头,以保持其密闭性。

3.3血液流入不畅

3.3.1原因:穿刺针头贴于血管壁或采血管内无负压。

3.3.2措施:在保证静脉穿刺成功的前提下,调节针头方向至血液流入采血管,若无效则更换采血管。

3.4采血量不足或过量

3.4.1原因:少数难免存在质量问题,采血管内负压不足或过高。

3.4.2措施:

不足:将注射器针头自采血管胶塞处刺入,抽吸采血管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至采足血标本。原有血容量较少时也可直接更换采血管。

过量:提前拔出穿刺针。

3.5穿刺针头脱出

3.5.1原因:机械牵拉所致,尤其是在多个采血管采血时。

3.5.2措施:一次采血使用采血管较多时,注重有效固定;更换采血管时,动作幅度要小,以防针头脱出增加受检者痛苦。

4.调查现场应急措施

4.1晕针晕血

症状:调查对象由于一些心理、体质因素或疼痛的刺激可能会出现晕针晕血,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或者出虚汗。

处理:针对调查对象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做好解释工作,告诉调查对象尽可能做到身心放松,可以让调查对象闭上眼睛或扭转头部或用身体遮挡,不让调查对象目睹采血过程,减轻其痛苦和不适,与调查对象交流分散注意力。发生晕针晕血现象时,应立即将调查对象转移至空气流通处静坐休息,给调查对象口服温开水,适当保暖,安慰调查对象,缓解紧张及焦虑情绪。老年人或有心脏病的调查对象,应防止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

4.2低血糖

症状: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

处理:一旦低血糖反应发作时,应尽快进食糖类食品或饮料。治疗一般低血糖反应的应急措施是食用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或饮料。以下是含有15~20g葡萄糖的食物分量:280~380ml可乐,250~340ml橙汁,210~280ml橙汁汽水,30g面包,3~4片B-D葡萄糖片。进食后宜休息10~15分钟,如15分钟后仍感身体不适,可吃些水果、饼干、面包等含糖食物。若低血糖反应持续发作,应立即将调查对象送往医疗室、急救站、医院进行急救处理。

4.3其他

对调查对象在调查现场可能出现的任何其他不适,现场医务人员应及时灵活处理,必要时及时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七)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

1.调查用仪器设备由专人保管,血压计、体重计等仪器应存放在干燥的地方。

2.使用者必须经过技术培训,通过考核合格后方能操作。使用时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

3.仪器设备要进行日常维护和例行检查,按照要求进行定期检查、清洁和校准,以保证质量。记录每天检查仪器设备的情况;发现仪器故障立刻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州(市)疾控中心。

(八)调查资料的审核、录入与上报

调查完成的调查表应在当日审核完毕,审核完毕的调查表及时上交调查点工作组。调查点工作组认真审核原始调查表和质控表格,检查有无缺漏项。各调查点及时向各县区领导小组反馈调查进展情况,各调查点调查结束后,应及时将所有原始调查表、质控表格及工作总结上报县区疾控中心,县区疾控中心完成审核后,负责资料录入。

血液标本处理与分装

img47

img48

八、进度安排(略)

附件一、医学体检方法

经选定的调查对象进行身体测量,测量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体重、腰围的测量需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应在体检前一天通知调查对象。体检所用设备采用指定型号产品。体检项目需由两名调查员完成。

img49

img50

一、身高的测量

(一)测量仪器

最大量程为2.0米、最小刻度为0.1厘米的便携式身高计。各县区使用的便携式身高计均由州(市)疾控中心统一购买携带,并且是同一品牌和同一型号,并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

(二)测量环境要求

安静宽敞,地表水平、坚固。

(三)测量前校正

保证立柱与踏板垂直,靠墙置于平整地面上。滑测板应与立柱垂直。

(四)测量步骤

1.测量时,要求被测者脱去鞋、帽、外衣,女性解开发辫。取立正姿势,站在踏板上,收腹挺胸,两臂自然下垂,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双膝并拢挺直,两眼平视正前方,眼眶下缘与耳廓上缘保持在同一水平。脚跟、臀部和两肩胛角间三个点同时接触立柱,头部保持正立。

2.测量者手持滑测板轻轻向下滑动,直到底面与颅顶点相接触,此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正确,确认姿势正确后读取滑测板红箭头所指数字,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注意测量者的眼睛与滑测板红箭头在同一水平面上。

二、体重的测量

(一)测量仪器

调查点使用的体重秤均由州(市)疾控中心统一购买携带同一品牌、同一型号,并经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电子体重秤刻度精确到0.1千克,最大量程200kg。体重测量需要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测量时远离手机辐射。

(二)测量环境要求

安静宽敞,地表水平、坚固。

(三)测量步骤

1.被测者脱去鞋、帽子及外套,仅穿单层衣服。取出随身携带的物品,如钱包、手机等。

2.被测者轻轻地站到称体中央,产品会自动开机,开始测量体重。

3.被测者平静站于体重秤上,两脚位置左右对称。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放松于身体两侧,头部直立,双眼平视。

4.待体重秤读数稳定后,体重秤显示部闪烁显示测定值,调查员记录读数,注意嘱咐被测者保持直立状态。

(四)注意事项

1.测量时注意轻上轻下。被测者走下体重秤后约4秒,电子体重秤电源会自动切断,测量下一位被测者的体重时需重开体重秤电源。

2.注意不要把电子秤放置在过于潮湿的环境中,尤其注意避免水浸。

3.移动产品时确认电源是否关闭;在竖着产品或产品上放有物体状态下使用时测量值可能产生误差;在25kg以下的测量值时只能作为参考。

三、腰围的测量

(一)测量工具

img51

腰围测量均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型号、长度为1.5米、宽度为1厘米、最小刻度为0.1厘米的腰围尺。

(二)测量环境要求

安静宽敞,相对隔离,避免旁人围观;地表水平、坚固。

(三)测量方法

1.被测者直立,腹部放松,双臂适当张开下垂,双脚合并(两腿均匀负重),露出腹部皮肤,测量时平缓呼吸,不要收腹或屏气。

2.测量员立于被测者正前方,以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为测量点。调查员目光与皮尺刻度在同一水平面上,记录读数,具体数值精确到0.1厘米。在双侧测量点做标记,重复测两遍,在确保两次测量误差小于2厘米后,记录第二次测量值。

(四)注意事项

测量时将皮尺轻轻贴住皮肤,经过双测量点标记处,勿压入软组织,应在调查对象平静呼气末读数。调查对象在被测量时身体应尽量保持静止状态,特别是微张的双臂不能将衣服撩起或去下意识地提裤子。

四、血压的测量

采用诊所偶测血压的方法进行才测量,对调查对象测量两次血压,结果整数(mmHg)。

(一)测量仪器

调查点使用的血压计均由州(市)疾控中心统一购买配发,采用电子和汞柱两种测量工具。所有血压计经过厂家统一校正,并由质检部门检验合格。

(二)测量步骤

1.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一般取坐位(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卧位或者站立位),裸露右上臂(需要时左上臂亦可),手掌向上平伸,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询问被测者之前是否做过这样的血压测量。如果没有做过,则告诉对方一会儿臂带会膨胀并轻微压迫手臂,不要紧张。第一次测量前,要求被测者静坐5分钟。

2.将大小合适的气囊袖带紧贴缚在被测量者的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处。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3.快速充气,使气囊内压力达到桡动脉搏动消失,再加压30mmHg,然后以恒定速率(2~6mmHg)放气。

4.在放气过程中,双目平视水银柱凸面,仔细听取柯氏音,按照柯氏音的分期法,听到第一声波动音(柯氏音第一期)时的水银柱读数即为收缩压;随着水银柱的下降,声音逐渐加强(柯氏音第二期),继而出现风吹样杂音(柯氏音第三期),进而声音转为低钝(柯氏音第四期),最终声音消失(柯氏音第五期)。声音消失时的读数即为舒张压。妊娠妇女、严重贫血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或者听诊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四期的读数作为舒张压。

(三)测量要求

1.测量对象:许多不正确的高血压诊断是由于被测量者测量时未准备好,或未足够休息以及紧张而造成的。在血压测量过程中,被测量者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1在测量血压之前,必须请被测量者处于合适的环境中,安静地坐着休息5分钟以上。

1.2被测量者测量血压前30分钟内应避免剧烈的运动、吸烟或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测量前小便应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测量仪器

2.1血压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应该加以检测校准。

2.2水银柱式血压计应注意防范水银泄漏等情况的发生。这不仅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而且会导致测量环境的污染,产生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2.3要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气囊袖带的长度和宽度对于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极为重要,如气囊太宽,则测得的血压值会比实际血压值偏低;气囊太宽,则所测得的血压会比实际血压高。

(四)测量方法

1.听诊器胸件不应置于袖带下。不应使听诊器胸件受到太大的压力,否则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2.血压计必须水平放置,而且袖带必须松紧适中(可置入两指为最佳松紧度),太紧会影响血流,导致血压测量值偏高,太松则导致血压测量值偏低。

3.在量完第一次血压,等袖带完全放气且至少间隔1分钟,再以相同的步骤测量两次以上的血压值,再取其平均值。如果两次血压值相差5mmHg以上,必须再多量几次。

4.对于心律不齐的患者,必须增加血压测量的次数,以求得平均的收缩压与舒张压。

5.测量血压时,不论采用何种体位,上臂均应置于心脏水平。

6.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以及常有或者怀疑有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该加测站立位血压。站立位血压应在卧位或者坐位改为站立位后1分钟和5分钟时进行测量。

7.怀疑有外周血管病者,测量时应分别测量左右上臂血压。

(五)测量环境

测量血压必须在合宜的环境中进行,室内的温度最好维持在21℃左右,因为低温会增加血管的收缩,而高温导致的过度热量散失会加速心跳,造成血压测量不准。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便检查者能清楚地听到动脉声。

五、身体测量的注意事项

1.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方法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所有测量员参加统一培训及考试,合格者方可参加测量工作。州(市)级调查工作组统一携带血压计、便携身高计、电子体重秤及腰围尺。

2.正式调查前,对测量员考核时采用标准化方法对每名调查员的测量质量进行判定,分析和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现场调查中,州(市)、县(区)质控人员应做到:

(1)每天对当天的身高、腰围测量结果进行复核:每个测量员每项指标(身高、腰围)的复核人数为5人,复核结果记录在身体测量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

(2)对5%的身体测量表进行审核,对于填写不合理的数据要及时追查原因以纠正。

4.现场调查中,质控人员应做到:

(1)每天应检查身高、体重、腰围测量员工作过程;

(2)应保证每一测量项目配备2人,便于纠正姿势、核对读数、防止差错;

(3)每天审核体检表,对于填写不合理的数据要及时追查原因并进行纠正。

附件二、质量控制方案

数据质量是调查工作的生命。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环节众多,从整个调查的过程看,从调查方案的设计与修订、抽样、培训、现场调查到数据录入和处理各个环节均可能产生误差,降低调查数据的质量。因此,明确调查中不同人员的职责,控制每个环节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数据质量。

一、各级的质量控制职责

(一)州(市)(市)级

1.负责全部调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2.负责调查物资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制订调查方案及调查表,统一印刷调查表、采购体测工具、并统一携带至调查点;

3.负责对各县区调查人员的培训、考核;

4.负责现场的部分调查工作,并严格做好质量控制工作;

5.负责数据处理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县区级

1.负责协调调查组,严格审核上报相关资料,做好内部协调工作,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组织调查的各类人员,做好县区级调查前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室的确定、器材的准备;

2.负责现场的调查,并协同州(市)级进行复核调查,做好质量控制。

(三)调查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要求上报拟调查行政村(居委会)、村民(居民)小组及户名单;

2.协助调查组调查前宣传、发放预约单、调查场所的确定;

3.协助调查组现场调查人员组织、维持调查次序等。

二、调查准备环节的质量控制

(一)宣传动员

正式调查开始之前,应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如政府红头文件、媒体、宣传栏、广播等)宣传本次调查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争取各级相关部门和各阶层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调查人员

1.调查队长

队长为技术领导小组成员承担。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流行病调查经验,对要调查地区情况十分熟悉,敬业,有责任心;对调查队进行总体管理。负责具体联系、质量监督、复查及现场工作的总协调等。

2.调查员

所有调查员应具有医学中专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调查表调查人员应参加过州(市)级培训,掌握正确填写调查表的技术,并经考核合格;人体测量人员应从事医疗卫生工作2年以上,有相应的人体测量经验并参加州(市)级培训,掌握正确的人体测量方法,经考核合格。

3.质量控制员

现场质量控制人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2年以上;参加州(市)级培训,并掌握调查表填写要点及人体测量要点;熟悉调查表,能够迅速、准确地发现调查表填写及人体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负责每日审核已完成的调查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调查员。

(三)调查工具准备

1.质控措施

采购国家质检合格的产品,减少因仪器来源、品牌不同而造成的偏差;工作手册、调查表等文字材料由州(市)疾控中心统一校对、印刷;统一携带调查工具,调查组设专人保管调查工具,负责每天分发和回收,减少调查工具的遗漏和丢失。

2.质控指标

测量器械是否统一采购,是否有合格证书,是否通过计量认证;调查表是否统一校对、印刷,数量是否充足;是否建立保管制度。

三、培训阶段

培训是影响整个调查结局的关键环节,在现场实施中,从抽样到现场询问和人体测量,都需要工作人员对整体调查技术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尤其责任心、调查技巧的培训,是整个调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各级质量控制人员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控制,以保证培训质量。

(一)质控措施

对州(市)(市)级师资提出统一的要求: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区诊断工作调查内容,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一定的培训经验;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对象对师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各调查点按本方案中对各类调查人员的资质要求严格选派培训对象;统一编制某调查方案和培训材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培训场所、教学器材清单,以免遗漏;培训过程必须严格纪律及考勤制度,培训应该重点突出,学练结合。尤其注重保证调查表调查及人体测量调查的练习时间,以使调查员熟悉调查内容并掌握相关的调查技能和技巧;严格考核制度,组织一组试卷对理论要求掌握的知识进行考核。

培训场所及教学设备清单

img52

(二)质控指标

培训对象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培训的考核情况,一次合格率不应低于100%。

四、抽样阶段

是否按照抽样方案确定调查对象是调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顺利完成抽样的关键在于基础人口资料是否准确。

(一)第一阶段抽样——街道、居委会的抽取

1.质控措施

1.1要求各调查点提供准确的样本居委会人口资料;

1.2州(市)(市)疾控中心统一负责抽样,并将抽样结果反馈各调查点。

2.质控指标

调查点样本居委会的人口资料及抽样结果。

(二)调查对象的确定

1.质控措施

1.1调查点在抽样前收集样本居委会住户名单以及健康档案汇总名册,注意剔除集体户、无人居住户、在当地居住6个月以下住户。同时,严格按照性别、年龄进行调查对象的确定。

1.2对特殊情况严格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置换。

2.质控指标

2.1住户及健康档案名单及抽样结果;

2.2调查对象名单。

五、现场调查阶段

调查现场调查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为了有利于质量控制,根据调查时间顺序将现场调查环节的质量控制分三个小环节:一是调查前的准备,二是进入现场调查,三是调查后。

(一)调查前准备阶段

1.质控措施

1.1召开各居委会相关人员动员会,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宣传。

1.2调查点负责人要熟悉并掌握调查方案,合理制定实施计划。

1.3一定要进行预约并保证较高的一次预约成功率。要求至少进行2次预约才可放弃,并且一天之内的多次预约只计为一次。

1.4下现场前按现场调查物资清单清点调查工具,每队设专人负责调查工具的管理。

2.质控指标

预约记录。

(二)现场调查阶段

1.质控措施

1.1现场调查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明确工作流程,合理安排调查进度。调查队成员应相对稳定,所负责的工作应相对固定,其性别和年龄搭配合理。

1.2集中调查时,问卷调查与人体测量需分开在不同的房间。询问调查员之间应保持2米以上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人体测量的房间需相对隔绝、室温适宜。如条件允许,人体测量分男女测量间进行,测量时注意保护好被调查者的隐私。

1.3调查队长核实调查对象,判断调查员询问顺序是否正确,调查所花的时间、调查表填写是否规范、正确;对拒绝回答者,判断是什么原因所致,由调查队长再访;判断人体测量员测量方法是否正确;把发现的问题告诉调查员和人体测量员,帮助改进技术,提高工作责任心。

1.4调查员对调查表如遇到任何疑问及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调查队长反映,调查队长应及时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应反馈州(市)级技术组商讨后予以解决。调查员应注意问题的跳转,避免遗漏问题;调查员不能做任何倾向性的提示和诱导,在被调查者拒绝回答时,适当探查以获得答案,不能轻易放弃;调查员根据调查对象情况选用调查语言,如果使用方言调查,应严格准确表述调查表问题,忠于问题原意,不得随意解释。每完成一个调查对象,调查员应对调查表进行自查,检查调查表是否有错项、漏项及明显的逻辑错误,及时纠正。

1.5人体测量员应严格按照各类测量要求进行测量。每天调查结束后,要检查、登记体检仪器,尤其体重计和血压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调查组质控员;

1.6质控员每天调查结束后应做好调查表的回收和保管工作,检查调查表是否丢失,及时复查、审核调查员完成的调查表,检查是否有缺漏项并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当日审核率应达到100%,填写相关质控表(附件4)。

1.7州(市)级领导、技术小组督导员进入现场督导,检查调查员是否持证上岗,对调查员的询问技术和测量技术进行现场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帮助调查员提高技术和责任心。

1.8州(市)(市)级领导、技术小组根据调查点的实施工作制定督导计划,必须在调查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对现场进行督导,到调查现场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及时解决现场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了解调查进展情况。州(市)级督导员应以调查点为单位,抽查至少5名实际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的资质及培训情况,了解调查人员的情况;抽取5%的调查对象确认是否正确选择调查对象。

1.9根据需要及时召开现场总结会,收集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州(市)级领导、技术小组。

2.质控指标

2.1调查员是否持证上岗;

2.2督导员抽查调查表情况,完整率应达到90%,合格率达到95%;

2.3督导员现场核查调查员资质及培训情况;

2.4督导员抽查调查对象资格,二次符合率应为100%;

2.5核查调查表二次符合情况,二次符合率应该为100%;

2.6现场调查质控表格完成情况。

3.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img53

(三)调查后

1.质控措施

1.1调查点应该设专人负责调查表的收集、整理、装订和保存,并按要求及时交到县区疾控中心;各县区应该及时录入数据,进行分析。

1.2各县区及时进行总结,并撰写专题报告提交县区疾控中心;

1.3县区疾控中心严格审核各调查点资料,按要求及时送交州(市)各县区临时项目办公室,再由办公室统一交州(市)疾控中心。

2.质控指标

2.1是否有专人负责调查表的收集、整理。

2.2是否及时上报。

六、人体测量的质量控制

(一)身高、体重、腰围测量的质量控制

1.身高、体重、腰围测量方法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所有测量员参加统一培训并考核合格。

2.由州(市)(市)疾控中心统一携带体重计,所有体重计在使用前均须通过计量部门认证。

3.质量控制组对调查点测量员的身高、体重、腰围测量进行抽样复核。

每次对测量员每项指标(身高、体重、腰围)的复核人数为5人,复核结果记录在医学体检质量控制检查结果记录表上(见附表)。

结果评价:将测量员与质量监督员测量结果比较,5个身高读数至少有3个读数的差值在±1厘米之间为合格;5个体重读数至少有3个读数的差值在±0.5公斤之间为合格;5个腰围读数至少有3个读数的差值在±2厘米之间为合格;质控员应与不合格测量员进行讨论,必要时进行再培训,以保证测量质量。质量控制组在调查开始前和调查中应校准体重计。质量控制组应于体检当天审核体检表,对于填写不合理的数据要及时追查原因以纠正。

(二)血压测量的质量控制

1.血压计的选用及校准

1.1血压计的选用:流行病学调查选用每格2mmHg的水银血压计。按照国际惯例血压不用奇数表示,而对尾数的检验也多采用0,2,4,6,8五个数字。

1.2气囊袖带的选择:血压计袖带气囊的长短和宽窄会直接影响血压测定的结果。目前国际上的专家建议成人袖带13~15cm宽,30~35cm长时合适的,对肥胖者和瘦人则另规定型号。WHO心血管病专家组和高血压委员会推荐普通成人袖带12cm×23cm,成人大号袖带15cm×30cm,成人特大袖带18cm×36cm,上述袖带大小的要求仅仅是粗略的,重要的是袖带内橡皮气囊的宽度要足以覆盖上臂长度的2/3,长度必须可以围绕上臂周径的2/3。血压测量要根据上臂的粗细选择袖带的大小。按常规,袖带绑在右上臂,其高度大约与心脏水平,手掌向上,袖带的下缘放置在肘关节前自然皱褶上方约2.5cm处,袖带要平整舒适地绑在右上臂上,不能太松或太紧,使充气的气囊中心正好位于肱动脉的部位。如果袖带太松,测得的血压将偏低。

1.3血压计的校准

1.3.1使用前,血压计均经技术监督部门检定,并贴有计量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

1.3.2每次测量前,为了使血压计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要有专业人员对血压计进行检查。检查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检查血压计玻璃管的清洁性。污尘或氧化的水银常沉积在管子内部而形成一层能遮蔽标记的膜,影响观察常规血压计的读数。如沉积在零点附近,则很难看清水银柱的半月面,不易精确校对零点,这时要进行清洁。

1.3.3检查血压计水银柱的零点:将血压计平放在桌子上,拔下充气皮管,水银柱凸面的圆顶部应当指在压力计的零点标记线上。如果读数高出零点,则需要取出水银,低于零点要加入水银;

1.3.4空气泄露:将充气系统接上,把袖套卷紧系上,关闭气流系统的阀门,充气到240mmHg,慢慢松开气流阀门使水银柱降到200mmHg后关闭阀门,水银柱应保持恒定。如果水银柱继续保持下降,说明有漏气的地方。应采取如下步骤进行校正:再充气到200mmHg,从血压计一端逐渐向充气皮球的方向捏皮管,以确定漏气的部位。根据情况,适当地替换皮管,袖带或活瓣。

1.3.5水银的漏出:使血压计充气到达超过标定刻度的水平,检查有无水银漏出,如果有水银漏出,可能原因包括,玻璃管顶端的螺丝帽松动或有漏洞;水银柱玻璃管有裂缝或缺口;玻璃管安装不适合;或玻璃管的垫片有漏洞。查找以上原因后必须调整或修理。

2.血压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资格审查

2.1血压测量人员的培训

向受训人员介绍有关血压产生、生理意义等一般常识;血压测量的方法;影响血压测量结果的因素。

2.2血压测量人员的资格考核

2.2.1血压测量资格审核笔试

目的是检测血压测量人员对血压知识以及对培训课程中测量技术细节的理解,要求所有测量人员必须能准确回答全部的测验试题。

2.2.2血压测量者的检查

血压测量人员按规定在测量血压过程中准确完成测量步骤,按顺序准确填写项目表上的每一栏,测量步骤的考核成绩达到良好以上方为合格。

2.2.3血压测量人员考核

在成功地完成上述内容之后,被考核者和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用双头听诊器同时测量一组三位非研究对象血压。测量后比较两者的结果。读数的差值必须达到下列标准:9个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中至少有7个读数其差别分别在5mmHg以内;9个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中,至少分别有一个差值是0,或者至少有两个差值是相反数(例如至少有一个差值是负数,另一个是正数)以纠正偏差。

3.血压测量现场质量控制

3.1成立血压测量质量控制小组

血压测量质量控制小组,由州(市)(市)技术小组指定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参与血压测量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负责现场调查血压测量的质量控制。质控人员每天都要对本调查点的血压测量人员进行抽查,并将抽查时测得的血压读数记录在质量控制表格中,检查偏倚情况,以便及时纠正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调查结束后及时总结血压测量的质控情况,血压计使用情况等原始资料,交州(市)(市)质控小组。

3.2创造良好测压环境和稳定的测压条件

保持安静明亮,温度适中,控制室温在21℃左右,不宜过冷或过热;受检者测压前需安静休息10分钟,精神放松;受检前15分钟应停止吸烟,测压前避免饮茶、饮咖啡等。

3.3测量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控人员应在现场观察血压测定人员的测压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测压过程中的偏差;质控人员审核血压测量人员的资格;及时发现和分析血压测量的偏向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七、实验室质量控制

(一)目的

对实验室的检验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保证生化检测指标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二)适用范围

血清葡萄糖、血清脂类(HDL、LDL、TC、TG)。

(三)仪器

1.仪器型号:罗氏CobasC311生化分析仪,BS-800型生化分析仪,BS-300型生化分析仪。

2.仪器的校准

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步骤。每台仪器必需经校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实验室相关设备应定期由计量质量检测部门定期校准,确保仪器在校准有效期内运行。

2.1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

2.1.1校准前的准备:检查各项目的分析参数的设置是否最佳,确保仪器的精密度及线性达到仪器的性能要求,检查比色杯的清洁及磨损情况、灯泡的状态,必要时更换灯泡和比色杯、清洗管道。

2.1.2用校准品进行校准:按仪器自动校准步骤处理。

2.1.3校准结果的验证: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校准通过时,校准曲线正常,如果校准失败,需查明原因重新校准。

(四)材料

1.生化检验质控品(异常值、正常值),由各县区指定实验室采购;

2.生化检验定值血清(校准品),由各县区指定实验室采购;

3.血脂定值血清(校准品),由各县区指定实验室采购;

(五)实验室的考核与选择

1.实验室参加年度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并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2.查看实验室标准品使用情况,查看仪器校准曲线。选择仪器校准程序规范、记录完备的实验室。

3.查看实验室室内质控记录,要求质量控制制度完善且记录完备、质控效果优良。

(六)标本的分装与保存

血液标本5ml(无抗凝剂试管),并用调查对象的编号对试管进行编号,样品务必在30分钟内离心,将分离的血清编号,编号与标本试管保持一致,分装、放入冷藏包,并在24小时内送往各检测实验室。

(七)室内质量控制

1.质控品的正确使用与保存

严格按质控品说明书操作;冻干质控品的复溶要确保所用溶剂的质量;冻干质控品复溶时所加溶剂的量要准确,并尽量保持每次加入量的一致性;冻干质控品复溶时应轻轻摇匀,使内容物完全溶解,切忌剧烈振摇;质控品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保存,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质控品;质控品要在与送检标本同样测定条件下进行测定。

2.室内质控品浓度水平、测定次数及位置

2.1质控组在现场调查开始前,各实验室按照(异常水平、正常水平)质控品说明书的要求复溶、分装、保存质控品。

2.2实验室应对每种复溶质控品至少检测20次,计算各项目的靶值、标准差,并绘制质控图。

2.3实验室每天开机后做一次质控,每次质控检测以上两种质控品,每种质控品检测一次,检测完毕及时将各项目的测定结果。实验室每周一向质控组报告上周室内质控结果;如有失控情况,需即时报告质控组;在采取措施纠正失控后,需重复一次质控,并将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及结果回报质控组。此过程持续到所有现场调查标本检验结束。

2.4开始检测现场调查的送检标本时,第一架标本是质控样品。每架按以下位置放置样品:1号:质控品正常值;2号:质控品异常值,及时将测定结果形成质控图。

3.失控情况处理及原因分析

3.1失控情况处理

操作者在测定质控时,如发现质控数据违背了控制规则,应报告本组组长并填写失控报告单,由组长做出是否发出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送检标本检验报告的决定,必要时报质控组。

3.2失控原因分析

失控信号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操作上的失误、试剂、校准物、质控品的失效,仪器维护不良以及采用的质控规则、控制限范围、一次测定的质控标本数等等。失控信号一旦出现就意味着与测定质控品相关的那批送检标本报告可能作废。此时,首先要尽量查明导致失控的原因,然后再随机挑选出一定比例(例如5%或10%)的送检标本进行重新测定,最后根据既定标准判断先前测定结果是否可接受,对失控做出恰当的判断。对判断为真失控的情况,应该在重做质控结果在控以后,对相应的所有送检标本进行重新测定。如失控信号被判断为假失控时,常规测定报告可以按原先测定结果发出,不必重做。

3.3当得到失控信号时,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去寻找原因

立即重测同一质控品。此步主要是用以查明人为误差,每一步都认真仔细操作,以查明失控的原因;另外,这一步还可以查出偶然误差,如是偶然误差,则重测的结果应在允许范围内(在控)。如果重测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新开的质控血清结果正常,那么原来那瓶质控血清可能过期或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而变质,或者被污染。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进行仪器维护,重测失控项目。检查仪器状态,查明光源是否需要更换,比色杯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对仪器进行清洗等维护。另外还要检查试剂,此时可更换试剂以查明原因。如果结果仍不在允许范围,则进行下一步。

重新校准,重测失控项目。用新的校准液校准仪器,排除校准液的原因。如果前五步都未能得到在控结果,联系有关厂家并取得技术支持。

4.室内质控数据的管理

4.1每天由组长对各项目室内质控情况进行检查。

4.2每天检查完毕,应对当天的所有质控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处理,登记或计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当天每个测定项目原始质控数据;当天检测完毕各个测定项目在当时质控图上除外失控数据后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当天及以前每个测定项目所有质控数据的累积平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4.3室内质控数据的保存

送检标本检测完毕,应将本次流调的所有质控数据汇总整理后存档保存,存档数据包括:所有项目原始质控数据;所有项目质控数据的质控图;所有计算的数据(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差及累积的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差等)。

八、数据处理环节质量控制

各级调查点由专人负责调查资料的保管、寄送和签收工作,调查组专人负责收集本区原始调查表,并对上报的调查表再次审核,发现有缺项与错项应要求所属调查点负责核查更正,由各县区负责各自调查数据汇总、录入和清理工作。州(市)疾控中心汇总全州(市)资料,必须仔细核对数据,并剔除逻辑错误。

(一)质控措施

1.专人保管、寄送、签收;

2.专人录入。

(二)质控指标

1.寄送数量与时间;

2.录入误差小于1%。

附件三、工作准则

一、调查员工作准则

1.调查员必须接受培训,熟悉调查表及工作手册的内容,掌握调查方法。

2.进行个人问卷调查前,向被调查对象发放知情同意书,在取得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调查。个人问卷中的内容应由被调查对象亲自回答,不能由他人代答。

3.调查员要按问卷中所有问题的原设计向被调查人提问。如遇到被调查人文化水平较低或语言障碍不能理解原意时,调查员可作适当解释,但是解释要忠于原意。

4.调查员要按问卷中问题的顺序及表中跳转指示逐项询问,并按被调查人的回答逐项认真如实填写,以防漏填或错填。调查员不得诱导性提问,不应自己主观猜测,甚至是估计代答。

5.调查问卷的各个部分是互相关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部分的调查结果将涉及到另一部分的分析,一部分数据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分析的结论,所以必须认真对待每一部分,尽力避免数据缺失。

二、质控员工作准则

1.质控员要熟悉项目质量控制方案,遵守质量控制的原则,按时、按质完成所负责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2.质控组应对本州(市)工作开展全面质控。包括组织培训班、现场组织与管理、数据录入与上报,并按照调查内容的分项质控要求进行质控工作。

3.质控组应对调查工作进行全面质控。包括人员培训、现场动员、组织实施、实验室检测、数据录入与上报等。

附件四、现场调查技巧

一、调查员的态度和举止

1.调查员的衣着要整洁得体、举止端庄大方,态度友好、面带微笑。调查员要正对被访者,身体稍往前倾,相隔距离50~80厘米,目光接触并认真听取被访者的回答,适当点头给予肯定。

2.要想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调查员必须首先要自我介绍,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希望被调查者配合,并强调这是由卫生部门开展的调查,而不是公司商业行为。

3.如果被调查者看上去有点犹豫的话,调查员应向被调查者保证调查是匿名的,结果是保密的,解释调查的重要性,寻求配合。

4.第一个问题问的时候应该不能有停顿。停顿会给人一种印象,调查员在等待被调查者同意或者拒绝,同时也给被调查者时间来拒绝调查。调查员不能这样问:“我可以问你一些问题吗?”或者“你现在有时间吗?”

5.调查员不能一味求快,而应强调全面和准确。如果表现得急急忙忙地,尤其是介绍的时候,就会显得缺乏自信,同时也会造成误解。提问问题时应不急不缓,既能保证被调查者正确理解,又要有效率。

6.调查时应保证客观中立,让被调查者感觉到真实、全面回答问题是很自然的事。尽可能不要影响被调查者的意见,诱导答案。

7.调查员的举止和言语不能流露出吃惊、讥讽、赞成或者反对等态度。

二、调查员询问的语气与顺序

1.调查员的声调不同有时候会造成调查顺利进行或中断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调查员问问题时应该用一种友好、自然,耐心的方式。

2.对被调查者的称呼要得体。称呼前先要分析对方的年龄、性别、文化、性格等选择适合对方的称呼,缩短两者距离。

3.把握好询问沟通的尺度,对诸如被调查对象的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心理问题、经济收入、家庭成员、是否患病等敏感问题的了解要循序渐进,要注意语调、语气,使调查对象感到温暖。

4.调查员应吐字清楚,尽可能用低调提问问题。声调过高有时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不快。低一点头可以帮助降低声调。

5.调查员严格按照调查表上的问题提问,必要时可以转换成当地方言提问,但不可任意增添语言或改变句子的结构,以确保原意。

6.调查员必须询问被调查者所有符合条件的问题。有时候,调查员在问一个问题时,被调查者会回答出问卷后面另一个问题的答案。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调查员仍然要问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遗漏,另一方面也可以验证被调查者前后回答是否一致。

7.按照调查表问题的顺序问每一个问题;问卷中的问题顺序是为获得想了解的信息而排定的。改变调查问题的顺序,可能会使被调查人感到混淆。特别是有些问题,是根据特定的顺序设置的;你最早是什么情况,近1年是什么情况,近30天是什么情况,若任意改变顺序,可能会使被调查人对问题的理解不统一,从而使调查结果有偏差。

8.调查员不能跳过问题,即使是某个答案看上去似乎很明显。这时问题可以验证信息。而且,在特定内容中的某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并非如此。

三、语气巩固

语气巩固有助于建立信任感。如“谢谢”,“我知道了”,“这个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这样的话就是很好的巩固语气。但是,语气巩固只能在合适的时候用,过分使用会显得做作和虚伪。更为重要的是,语气巩固不能是判断性的。例如,调查员:“您现在吸烟吗,每天吸、不是每天吸、还是不吸?”被调查者:“不吸”调查员:“很好”像这样的回答就不是语气巩固,会导致被调查者迎合调查员来回答,而不是真实的情况。

四、探查

探查是通过一些语言和技巧来获得更多的信息,是询问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调查中不容易被掌握的。当被调查者的答案不是很充分,或者被调查者对答案感到不肯定的时候,需要调查员寻找更多的信息,这时候需要使用到探查技术。原则上,探查必须是中立的,以免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具体说来,提问的问题没有倾向性,没有暗示:如“你能再解释一下你的意思吗?”“请你具体描述一下,好吗?”等等。但是,探查时,调查员要避免质疑调查对象,这样会伤害被调查者。当被调查者不能决定选择哪一个答案,或者没能理解问题,或是误解了问题,那么整个问题都应重复一遍。被调查者可能在第一次时没有完整地听清问题,错过了一些关键信息。探查有时候不一定要说话。停顿或迟疑可以传递这样的信息:需要更多和更好的信息。被调查者通常说“不知道”来逃避问题。所以当最初回答“不知道”时调查员要使用探查语句。如果被调查者出于某种原因不想回答时,调查员的耐心往往能获得答案。如果被调查者真的不知道时,则选择相应的答案和代码。

五、说服被调查者配合调查

现场调查中,由于种种原因,被调查者不愿意参加调查,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被调查者自身对调查感到疑虑或对调查不感兴趣。因此,拒访并不是判断调查员工作质量的唯一指标,但是,耐心解释和有效的技巧能将这种情况减少到最低程度。调查员应充满自信,态度友好,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强调被调查者参与的重要性。如果被调查者仍旧表现得犹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解释。

1.调查的信息是保密的,只用于分析该地区人群总的情况,与被调查者个人不会发生直接联系。

2.该项调查是“慢性病调查”,负责单位是卫生局。如政府已在报上公布了该项调查活动,可以出示报纸。个别被调查者经上述解释后,依然不满足,实际上属于不好合作,或者是一些难对付,爱挑刺的人,或是自视甚高,瞧不起这类调查或调查员的人,他们可能提出若干特殊的问题,或干脆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员应迅速作出判断,应予哪些解释或采用什么途径进行解释,才能使被调查者愿意合作。在这里,调查员依赖自己对该调查的理解和现场工作的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因势利导地进行说服,被调查者不可能提出很多拒绝调查的理由。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理由及参考的处置办法。

(1)这个调查需要花多长时间?

回答:这个调查一般来说花30分钟左右,更取决于被调查者的配合。

(2)我没有时间。

处理办法:首先要判断被调查者是否真没有时间,是现在没时间,还是说永远没有时间,从而相机处理。

(3)我不想告诉你我自己的事。

回答:这主要是与健康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一般不涉及个人或家庭的私事。而且所有的调查信息都不记名。最后的统计报告是总的百分比和率,假若调查员私下散布谁家的隐私,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并赔偿经济损失。

(4)为什么你只调查我,而不调查隔壁的某人?

回答:首先解释不需要调查每一个人,调查只需要随机抽取一些人就可以说明总体人群的情况,这样是省钱和省力的;抽中您本人是随机抽样的结果,绝不是故意的行为;正因为如此,调查您,是不能随意替换,否则会影响总体结果。

(5)我认为这种调查毫无意义,纯属浪费钱。

回答:这种调查是为了解人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备政府制定决策所需,国际上的经验证明是有用的,也许以前的调查仅止于调查,但在这个调查中,由卫生局监督,是用于制定干预措施和评价干预措施而进行的调查。

(6)调查既然是保密的,你们又如何发表结果?

回答:告诉被调查者结果的发表方式。

调查员针对问题进行解释时,适宜采用这样的语气:“是的,您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避免针锋相对,造成抵触。当个别被调查者完全拒绝接受调查,则由当地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安排下次调查时间,更换调查员再次调查。

附件六、调查问卷

img54

调查开始时间(24小时制):□□时□□分

img55

img56

img57

img58

img59

img60

img61

img62

img63

img64

img65

img66

img67

img68

img69

img70

img71

实验室检测结果表

img72

附件七、慢性病检查知情预约单

_________同志:

本项调查是在某卫生局的领导下开展的,将为您提供免费的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请您于____年_____月_____日时持预约单到本村接受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同时,为保证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请自____月日晚8点开始不吃东西、不喝水,谢谢您的合作!

慢性病检查知情预约单

被调查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表示同意参与本调查)

预约人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体检和调查流程图

img73

注意:请您持该预约单依次到每个站点完成检查,完成后调查员在该项目上打√,最后请您在登记处交预约单并核对是否完成全部检查内容,谢谢你的参与支持!

感谢您的合作!

附件八、填表说明

一、基本信息

1.出生日期需填写年、月、日三项,以身份证上得出生日期为准,例如出生日期为1975年4月9日,应填写为1975/04/09。

2.根据观察填写答案,可不询问调查对象。但是在鉴别不清楚时,要进行询问。

3.填选相应答案。如果所属民族没有列在选项中,选择“其他民族”并填写民族名称。

4.文化程度指调查对象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或现有文化水平相当的学历,对于尚未毕业的学生或肄业的调查对象,则指的是已经获得的学历,如调查对象是一个高一学生,则选择选项“初中毕业”。

4.1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指从未上过学,或不能阅读通俗书报,不能写便条的人。

4.2小学没毕业:指接受小学教育,但没有毕业的人。也包括能阅读通俗书报、写便条,达到扫盲标准的人。

4.3小学毕业:指小学毕业,未接受初中教育及以上教育,或者接受初中教育的肄业及在校生。

4.4初中毕业:指初中毕业,未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或者接受高中教育的肄业及在校生。技工学校相当于初中。

4.5高中/中专/技校毕业:指接受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教育的毕业生,以及接受大学本科或专科教育的肄业或在校生。

4.6大专毕业:指接受国家大学专科等高等教育的毕业生。

4.7大本毕业:指接受国家大学本科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国家承认的自考、夜大、电大、函大和其他形式的授予本科学位的大学也在此类。以及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肄业或在校生。

4.8研究生毕业及以上:指接受过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毕业生。

5.未婚:指从未结过婚者。已婚:目前与配偶共同生活。同居:没有婚姻关系,与他人同居。丧偶:丧偶且未再婚。离婚:离异且未再婚。分居:目前有配偶,但与配偶分开居住。其他:婚姻状况不详或者拒绝回答者。

6.包括在业人员和不在业人员。对于同时从事几种职业(兼职)的在业人员,以工作时间最为固定、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职业为调查对象的职业。对于离退休后又工作的,如果工作时间超1年的,算在业人员并以目前职业计。

6.1农林渔牧水利业生产人员:从事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及水利业生产、管理、产品初加工的人员。

6.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从事矿产勘查、开采,产品生产制造,工程施工和运输设备操作的人员及有关人员。

6.3商业、服务业人员:从事商业、餐饮、旅游娱乐、运输、医疗辅助及社会和居民生活等服务工作的人员。

6.4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地方各级党组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行政机关,各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团组织及其工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中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

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行政业务、行政事务工作的人员和从事安全保卫、消防、邮电等业务的人员

6.6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包括科学研究人员、科技管理和辅助人员、飞机和船舶技术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法律工作人员、经济管理专业人员、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文艺和体育工作人员。

6.7军人:指在军队、武警部队正在服役的军人。

6.8其他劳动者: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

6.9在校学生:指正在就读的大、中学生。

6.10未就业:指无业在家以及毕业尚未找到工作的学生。不包括离退休人员。

6.11家务:主要从事家务活动,如洗衣、做饭等,如家庭主妇,下岗在家从事家务者

6.12离退休人员:指按国家规定而脱离工作岗位,没有再从事固定职业者。

二、吸烟情况

1.吸烟:指几乎每天都吸烟,连续半年以上。吸烟者应追问其吸烟年数和吸烟量。戒烟:指以前抽烟,现在不抽烟半年以上。戒烟者应追问其吸烟年数及吸烟量和戒烟年。年限取整数,不足半年不计,超过6个月计为1年。

2.开始吸烟至今多长时间:最好做到精确到年,如实在记不清,可以帮对象回忆至大概年限。强调开始每天吸烟,不是开始吸烟。

3.帮助调查对象回忆每周平均买烟的消费次数,再来确定吸烟天数,强调平均一周内。

4.帮助调查对象回忆每周平均买烟的消费次数,再来确定吸烟支数,强调通常情况。

5.累积超过15分钟,可以用相应事件帮助回忆,例如做家务、看电视等可能与吸烟同时发生的事件进行估计。

6.调查员将所有答案念出选项给被调查者进行选择。

三、饮酒情况

1.酒类指各类购买或自制的含有酒精成分的饮料,具体包括白酒、啤酒、红酒、葡萄酒、果酒、黄酒、糯米酒等,既可散装也可装瓶或罐装等;如服用含有酒精成分的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药物,则不算饮酒,但用中药材和酒泡制的保健就算作饮酒。只要平均每周饮一次者即为饮酒,否则为不饮,如逢年过节才饮一次者不算饮酒。戒酒指以前饮酒现在不饮半年以上。

2.强调开始饮酒是指平均每周饮酒一次开始的时间,最好做到精确到年,如实在记不清,可以帮对象回忆至大概年限。

3.询问在过去12个月里喝过酒的调查对象的饮酒频率。可向对方读出供选择的时间。注意不考虑每次饮酒量,只要喝酒就算一次饮酒。

4.调查当时需先询问饮酒者是否饮用3.4所列的各种酒,若不饮则不用填写频率和量。如果通常一天喝不止一种酒,则填写该类型酒通常的饮酒频率,以及饮酒日饮用这些酒的一般量。如果调查对象通常饮用的啤酒规格不是520ml/瓶,则按520ml/瓶的规格进行一定的换算;如果通常饮用易拉罐装(330ml/罐)或小瓶装(330ml/小瓶)的啤酒,则每1.5罐算作一瓶520ml的啤酒。如果调查对象所喝为泡制的药酒或者自己酿造的酒,则根据酒精度数归为低度白酒类或者黄酒、糯米酒类。

酒精换算表

img74

注:1个标准饮酒单位=10克酒精

四、饮食情况

1.调查员按当地习俗进行询问,按被调查人回答的内容进行填写。

2.请回忆在过去一年里,你是否吃过以下食物,并估计这些食物的平均食用量和次数。

食物频率法了解被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膳食摄入的种类及数量,问卷中的“过去一年”是指自调查之日起的前12个月。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被调查者全年各种食物的食用次数及平均食用量,并计算营养素的摄入量,“食用量”一档填写个人每次平均食用量,一般以食物的生重计算(没有生重填熟重),单位为两。从来不吃的在进食量栏内填“0”,不填写进食次数和平均每次食用量;在一年内吃过的填1,然后询问进餐次数。“进食次数”一档包括五个小栏目,每种食物只填其中一栏,根据对每种食物食用次数的多少选择一项填写平均食用次数。平均每天食用一次以上的食物在“每天”一栏填写,每周食用1~6次的食物在“每周”一栏填写,每月食用1~3次的食物在“每月”一栏填写,每年食用1~11次的食物在“每年”一栏填写。如调查对象每天吃2次大米饭,每次吃2碗(一小标准碗,合1.5两大米),即在表格平均每次食用量一栏的“两”这一列记录“3”,在进食次数一栏的“每天”这一列记录“2”。

明显季节性的食物,如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有3个月(6~8月)吃西瓜,每次吃2斤,平均每周吃3次,即在表格平均每次食用量一栏的“两”这一列记录“20”,在进食次数一栏的“每年”这一列记录“36”;也可将进食次数进行折算,一年中有3个月吃西瓜,每周3次,也就是年平均每月吃3次,所以在进食次数一栏的“每月”这一列记录“3”。季节不明显,但夏季多一些,冬季少一些,如玉米及一些水果,可平均后填写“次/月”。便于计算食物的重量,可参照附表的食物重量折算表,表中给出了常见的食物餐具不同大小的食物所代表的重量。(见附表)

如:小标准碗:1碗米饭=1.5两大米的生重

大标准碗:1碗米饭=3两大米的生重

杯子:250ml容积

标准盘:一盘炒蔬菜合生重1斤

在主食类一表,应把同类食品合在一起计算;水产品中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的名称按调查对象的喜好习惯从下面的注释中选择填写;蛋类摄入量以个数为准。蔬菜及鲜豆类的摄入量,首先询问调查对象在过去一年中食用蔬菜(不分种类)的频率和平均每次食用量;食用油和调味品的摄入量以家庭为单位按月询问,由全家食用量折合成个人食用量,家庭成员是指在一起同吃、住的所有人员;牛、羊等畜牧肉(按生重记录):指各种未经特殊加工(如腌/酱/熏等)的新鲜或冷冻的家畜肉,包括牛、羊、兔、狗等;鸡鸭鹅等禽肉:指各种未经特殊加工(如腌/酱/熏等)的鲜家禽肉(如鸡、鸭、鹅等)和野禽等;水产品(鱼虾类,按生重计):指各种未经特殊加工(如腌/晒等)的新鲜或冷冻的鲜淡水鱼、虾、蟹,海水鱼、虾、蟹以及各种贝类及螺类等;新鲜蔬菜:询问调查对象通常食用新鲜蔬菜的情况,排除节日、出差等特殊日子。蔬菜指各种未经加工过的新鲜蔬菜。经腌、泡、晒制过的蔬菜不算在内等;新鲜水果:询问调查对象通常食用新鲜水果的情况,排除节日、出差等特殊日子。水果指各种未经加工的新鲜水果。水果罐头、果脯等加工后的水果不算在内。

食物重量折算参照表(附表)

img75

img76

五、身体活动

1.如果是学生,其学习期间的身体活动属于本部分;如果是运动员,其日常训练活动应归为工作性身体活动;如果是步行或骑自行车送递物品/货物的邮递人员、快递人员,其步行或骑车活动计入工作性身体活动。回答问题时,“高强度活动”指活动要求付出的体力很大或者能够引起呼吸或心率显著增加的活动,“中等强度活动”指活动要求付出的体力中等或者引起呼吸或心率轻度增加的活动。本部分不同强度身体活动的分类见身体活动分类表。

2.对于某些较长时间进行高强度活动的职业人群,如建筑工人、职业运动员等,进行高强度活动时即使没有呼吸、心跳的显著增加,也按高强度活动计算。

3.“通常一周内”是指进行高强度活动的那一周,而不是一个时间段的平均情况。1~7天为有效回答。

4.考虑调查对象能回忆起来的典型一天的情况。只考虑持续10分钟或10分钟以上的高强度活动。不足10分钟的活动不计入。对于农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尤其注意排除中途休息的时间。注意应该是各种高强度活动的累计时间。例如,某人通常一天工作中的高强度活动时间约20分钟,回家后做高强度家务劳动15分钟,则他累计一天的高强度活动时间应该为35分钟。核实调查对象的回答有无夸大(如时间超过4小时)。

5.如果活动引起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就认为是中等强度活动。

6.“通常一周内”是指进行中等强度活动的那一周,而不是一个时间段的平均情况。1~7天为有效回答。

7.考虑调查对象能回忆起来的典型一天的情况。只考虑持续10分钟或1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活动。不足10分钟的活动不计入。对于农业性身体活动时间,尤其注意排除中途休息的时间。注意应该是各种高强度活动的累计时间。例如,某人通常一天工作中的中等强度活动时间约1小时,回家后做中等强度家务劳动15分钟,则他累计一天的中等强度活动时间应该为1小时15分钟。核实调查对象的回答有无夸大(如时间超过4小时)。

8.在开始询问前一定要向调查对象介绍与交通相关的身体活动。如,步行或骑车上/下班或上/下学、去购物、探访亲朋等,或是到田里劳动。

9.必须是持续至少10分钟的步行或骑自行车。对于步行或骑自行车送递物品/货物的邮递人员、快递人员,其步行或骑车活动计入工作性身体活动。对于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步行或骑自行车,计入休闲性身体活动。如果回答“没有”,则转到5.3.1。

10.指调查对象步行或骑车至少持续10分钟的日子里,一天内步行或骑自行车活动的累计时间。核查调查对象的回答有无夸大(如时间超过4小时)。

11.向调查对象介绍休闲性身体活动情况,包括所有不以竞赛为目的的运动和锻炼。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是经常性的而非偶尔进行的活动,并且不包括上面已经询问过的任何活动。

12.如果活动能够引起呼吸和心率显著增加,就认为是高强度运动。如果回答“2没有”则转到5.3.4。

13.指调查对象进行至少持续10分钟的高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日子里,一天内进行高强度休闲活动的累计时间。核实调查对象的回答有无夸大(如时间超过4小时)。

14.如果活动引起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就认为是中等强度活动。

15.指调查对象进行至少持续10分钟的中等强度休闲性身体活动的日子里,一天内进行中等强度休闲活动的累计时间。核实调查对象的回答有无夸大(如时间超过4小时)。

16.考虑坐着工作、坐着办公、阅读、看电视、使用电脑、休息等所花费的总时间,但不包括睡觉的时间。

六、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信息

1.这里考察是否知道体重指数的作用(用于判断超重和肥胖),仅仅听说过体重指数不算。体重指数(BMI)又可叫做体质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中国成年人体重判断标准:轻体重:BMI<18.5,健康体重: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BMI≥28

2.采取措施有计划地、主动地,以控制体重为目的的一系列行为,持续时间不应低1周。

3.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脂类的摄入,增加蔬果摄入,调整膳食结构等;锻炼:主要指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偶尔进行一次不能算;药物:就医后遵医嘱服药,或自行购买药物服药控制体重的方式;所有措施都应该是以控制体重作为最终目的的,如果其他目的的附属行为,不能算作控制体重的方法。

4.必须是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院的医生诊断。

5.包括用任何类型的血压计测量血压,可以是医生测量,也可以为自测。

6.必须是由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以上级别医院的医生诊断。如果回答“没有”跳至6.2.8。

7.多选题。圈选采取的所有控制血压的措施。如措施未列出,则选择“99其他”,并填写说明。

8.根据相应医疗记录帮助调查对象进行回忆,尽量得到相应准确的次数。

9.必须是由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医生进行诊断,如果是女性调查对象回答患有糖尿病,应询问是否在怀孕期间患病。如果是,则不认为其患有糖尿病。

10.多选题。圈选采取的所有控制血压的措施。如措施未列出,则选择“99其他”,并填写说明。

11.根据相应医疗记录帮助调查对象进行回忆,尽量得到相应准确的次数。

12.圈选采取的所有控制血压的措施。如措施未列出,则选择“99其他”,并填写说明。

13.心肌梗死是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级别医院明确诊断。

14.脑卒中即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卒中(如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卒中(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七、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

1.疾病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地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体征和行为的异常。概略说来分为两大类:传染病、非传染性疾病(遗传病、物理和化学损伤免疫源性疾病、异常的细胞生长、代谢病和内分泌病、营养性疾病、心因性疾病即精神障碍、老年性疾病等)。

2.损伤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道路交通伤害:发生在道路上,至少牵涉一辆行进中的机动车或非机动车的碰撞或者事件,导致致死性或非致死性损伤。②跌落/坠落:包括跌伤、坠落伤、摔伤;包括同一平面的滑倒、绊倒和摔倒如因路面有冰而滑倒,以及从一个平面到另一个平面的跌落,如从高处跌落。③钝器伤:包括硬物击伤,用身体等部位如拳头、肘、脚等的击伤和踢伤,方式有击、扎、夹、碰撞、摩擦、挤压、踩踏等。④火器伤:枪支造成的伤害。⑤刀/锐器伤:包括割伤、撕伤、削、切、砍、劈、锯等造成的伤害。⑥烧烫伤:火及热的液体、水蒸气、气体、家用电器、电流、闪电和其他热物质等造成的伤害,包括化学物质、放射物质等引起的烧伤。⑦窒息/悬吊:悬吊、异物梗阻、陷入低氧环境等。⑧溺水:包括浴盆、游泳池、自然水域等淹溺或沉没。

3.中毒是指:由药品、酒精、有机溶剂和卤素烃及其蒸气、有毒气体、杀虫剂、食品、毒动植物毒素等导致,包括意外用药过量、不明意图中毒或有意中毒,不包括感染性食物中毒。

4.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

附件九、慢性病及危险因素调查报告撰写提纲

摘要:简要综述本次社区诊断的目的、内容、方法、主要结果、主要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摘要原则上控制在1000字以内。

一、一般情况

1.背景

2.监测目的

3.监测对象、方式与内容

4.抽样方法

5.质量控制与评价

6.统计方法

二、监测结果

1.一般情况:包括抽样覆盖范围、实际调查样本量、有效问卷率、调查样本与实际人口拟合优度比较等。

2.慢性病危险因素:至少包括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盐和超重、肥胖人群三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3.主要慢性病:至少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人群三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布情况。

三、主要发现与建议

1.主要发现

(1)归纳人群慢性病主要危险因流行特征,得出人群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谱;

(2)归纳人群主要慢性病流行特征,得出人群慢性病疾病谱;

(3)结合辖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现有慢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建议

(1)宏观建议:从慢性病防控工作政策、环境等方面阐述;

(2)微观建议:从慢性病防控工作具体措施方面阐述,包括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监测体系,开展综合防控,提升防治人员能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