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子力显微镜及原子力声显微镜

原子力显微镜及原子力声显微镜

时间:2022-05-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Binning和Ro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但由于仪器本身的工作方式所造成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对物质探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更先进的检测仪器,1986年,Binning和Quate研发出了原子力显微镜,弥补了STM的不足。原子力声显微镜是将声学检测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可对细胞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纳米量级的显微分析,提供反应细胞表面及亚表面结构的形貌像及声学像。

第十四章 原子力显微镜及原子力声显微镜

自1675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十分微小的原生动物和红细胞以来,人们开始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观生物世界,不过光学显微镜由于受到衍射极限的限制,其分辨率只能达到光波半波长数量级(0.3μm),无法观察更小的物体,限制了人们对细胞奥秘的探索。进入20世纪,光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83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Binning和Rohrer发明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但由于仪器本身的工作方式所造成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扫描隧道显微镜在恒电流工作模式下,有时它对样品表面微粒之间的某些沟槽不能准确探测,与此相关的分辨率较差;②扫描隧道显微镜所观察的样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导电性,对于半导体观测的效果就差于导体;对于绝缘体则根本无法直接观察。随着对物质探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更先进的检测仪器,1986年,Binning和Quate研发出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 force microscope,AFM),弥补了STM的不足。原子力声显微镜(atomic force acoustic microscope,AFAM)是将声学检测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可对细胞表面及内部结构进行纳米量级的显微分析,提供反应细胞表面及亚表面结构的形貌像及声学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