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的两位老主任

我的两位老主任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我接到家信,我总很受感动,想着一定要对得起这位老主任。顾绥岳教授是令我难忘和尊崇的另一位老主任,他一生致力于病理事业,担任过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但主要任职岗位是上医病理教研室的副主任、主任,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是外科病理和肿瘤病理的元老。有一段时间我被任命为上医病理教研室的副主任,直接在他领导下工作,经常请示,得益匪浅。病重期间,他立下遗嘱,捐献遗体。

我的两位老主任

朱世能

在上医众多师长中,朱益栋教授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他勤勤恳恳,和气谦逊。不说别的,单就对待工作调动的态度,就很值得记叙:他曾担任内科医师,主攻血液病学,又主持临床内科实验室,教实验诊断学。上世纪50年代初学习苏联,成立病理生理教研室,他被任命为主任。“文革”中一度病理解剖教研室和病理生理教研室合并成病理教研室,他担任主任。以后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每战一岗,他总毕恭毕敬,有德有绩,令人敬佩。

学生很喜欢听朱教授的课。他上课不单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而且言辞顺章、述理插例,顺口说来,娓娓动听。记录他的讲课内容,等于得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学术讲稿。他平时回答你的问题,或和你讨论学术问题,也都是切中要害,启发你思考。他批改你的作业,标点规范,符号清晰,像读语文老师批改的作文。

朱益栋教授喜欢读书是有名的。在他家里,书橱桌柜放满了书,整洁有序。朱教授爱惜书也是有名的,向他借书的人,都知道要抹挺书面,洁净奉回。

“文革”期间,花甲之年的朱教授,跟着“大部队”下乡改造思想。田间地头,处处有他不服老的身影。休息时分,他和大家打成一片,在与大家谈笑中享受乐趣。有一阵他佩戴的手表因乏电而停走,他还时常带着它。大家无意间问起他时间,他笑答:“我这表每天有两个时间绝对正确。”众人哄笑,他还追问:“是不是?”

笑话归笑话,可这位可尊敬的长者平时处事待人总是认真周到,我就是受惠于他的学生之一。1975年,全国组织第二批赴西藏医疗队。任务紧迫,选人遇到了困难。当时正被安排在浙江湖州“开门办学”的我应召而归,匆忙准备,随团进藏。作为合并后的大病理教研室主任,也真忙坏了他。殷勤关照之外,他再三要我放心小家庭。说到做到,亲自送别之外,在我赴藏期间,他不顾年迈体弱,几次到我家探访。当我接到家信,我总很受感动,想着一定要对得起这位老主任。

朱益栋教授长期患胃溃疡病。“文革”期间做了胃大部切除,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他一直忙于工作,疏待自己。几年以后,消化道症状重现,送进医院,被诊断为“残胃癌”。他自己清楚诊断结果,对疾病发展了如指掌。我们到病房去看望他,谈起他对自己太苛求。他安详地听着,但一脸苦笑,至今难忘。

顾绥岳教授是令我难忘和尊崇的另一位老主任,他一生致力于病理事业,担任过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但主要任职岗位是上医病理教研室的副主任、主任,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是外科病理和肿瘤病理的元老。

顾教授一身铮骨,果断行事,对于外科病理检验工作用心良苦,贡献有加,弟子成群,病员惠恩。“文革”后期,他担任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组织上又聘他兼任上医病理教研室主任。他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回兼程。有一段时间我被任命为上医病理教研室的副主任,直接在他领导下工作,经常请示,得益匪浅。他除这些职务工作外,院外、市外会诊,加上学术行政会议,十分繁忙,我有事就直接骑车去他家请教。

顾教授的俭朴克己是共睹的。他家人多,他的卧室兼办公室被安排在隔开的阳台内。那时没有空调,真是冬凉夏热。全国各地经常有同道、学生去他家拜访。有一次,一位北京来的长辈严肃地对我说:“你们怎么搞的?你应该向领导反映,改善顾教授的生活条件。”我羞惭地应诺,但一直没有成功。这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愧结。

1980年初,我被派往美国学习。临行前,顾教授给了我很多指导和关照。在美国,我一直十分感激和想念我的这些热心的老师们,定期向他们汇报、讨教。

令我极为感动的是,敬爱的顾教授,不顾年迈体弱,不止一次到我家看望。他搭乘公共汽车,还步行一段。我爱人写信来说,她实在感动,不放心老人在外单独乘车行走,就说服他陪他乘公共汽车,一直送他走过他家暗暗的楼道,进入客厅,才算放心。我读到这些讯息实在不是滋味,马上回信请顾教授保重自己,不要这样为小辈操心。他的厚爱加添了我学习的动力,使我终身难忘。

顾教授本身体质比较虚弱,血压又高,后来病倒了。我去看望他,正遇上他从北京回来探亲的长子。子怜父病,当场眼瞪喉开,讲了一通,我很尴尬。但想不到的是过了两周,顾教授病愈上班,专门找到我,当面向我“道歉”,显得十分内疚。我毫无思想准备,听了他一席话,忍着眼泪,心里好难受。这是多么谦逊好心的长辈、良师啊!

顾教授将他的一生献给了他热爱的病理事业。病重期间,他立下遗嘱,捐献遗体。我,他的后辈,他的学生,自始至终站在解剖台旁目睹他的最后壮举,敬仰他的赤心奉献,感谢他的言传身教。

作者朱世能,病理解剖学教授,上医校友会会长。上医1959年医学系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