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心包炎是由各种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心包脏层和壁层急性炎症反应和渗出,以及心包粘连、增厚、缩窄、钙化等慢性病变。
急性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治疗原则为治疗原发病,改善症状,解除心脏压塞,防止心包缩窄。急性心包炎的预后取决于病因,大多数心包炎可以痊愈,结核性心包炎病程较长,而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则容易复发,部分病人演变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常见病因为风湿热、结核、细菌感染,近年来病毒感染、肿瘤、尿毒症性和心肌梗死性心包炎发病率显著增多。
2.身心状况
(1)症状:①心前区疼痛:为最初出现的症状,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重要表现,常于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左侧卧位时明显;②呼吸困难:是渗出性心包炎最突出的症状。
(2)体征:①心包摩擦音:是心包炎特征性体征,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诊最清楚;②心包积液征和心脏压塞征: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并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率快,心音低而遥远。可见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收缩压下降、脉压减少、奇脉等心脏压塞征,如发生急性心脏压塞则表现为急性循环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当心包渗液达250ml或更多时,X线可见心影呈“三角烧瓶”状,在透视下心影随体位变动而变化,心脏搏动减弱或消失。
(2)心电图检查:以R波为主的导联上,ST段抬高,弓背向下。
(3)超声心动图检查:M型和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见到液性暗区。
(4)心包穿刺:抽取渗液涂片、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等有助于病因诊断。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疼痛:心前区胸痛 与心包纤维蛋白性炎症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淤血及肺组织受压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 与大量心包积液妨碍心室舒张充盈有关。
4.体温过高 与感染有关。
5.焦虑 与住院影响工作、生活及病情重有关。
(四)护理措施
①采取适宜的体位卧床休息;②给予低热量、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丰富维生素食物,心衰者给低盐饮食;③进行对症护理,增进舒适感;④给予心理安慰,指导病人做慢而深的呼吸,以放松身心;⑤加强病情的监护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⑥做好心包穿刺术的护理。
(五)健康教育
告知病人经积极病因治疗大多数可以痊愈,仅极少数会演变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因此,必须坚持足够疗程的有效药物治疗,以预防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指导病人充分休息,摄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限制钠盐摄入。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缩窄性心包炎病人的护理
(一)概要
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治疗原则是积极病因治疗和及早施行心包切除术。及早施行心包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二)护理评估
1.健康史
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病因以结核性心包炎为最常见,其次为化脓性或创伤性心包炎。
2.身心状况
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体征有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腹水、下肢水肿等,心脏听诊有心音低钝、心包叩击音及心律失常,晚期可有收缩压下降、脉压变小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心影正常弧弓消失,心缘平直僵硬,可见心包钙化影。心电图有非特异性的ST-T变化及QRS波群低电压。超声心动图示心包增厚,反光增强,下腔静脉增宽,心室腔容积变小,室间隔矛盾运动。
(三)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活动无耐力 与心排血量不足有关。
2.体液过多 与体循环淤血有关。
(四)护理措施
①病人需卧床休息至心慌、气短、水肿症状减轻后方可起床轻微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活动后不出现心慌、呼吸困难、水肿加重等为控制活动量的标准;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限制钠盐摄入;③加强皮肤护理,以免产生压疮;④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树立信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⑤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出入液量、心包压塞症状,发现病情进展尽快向医生报告;⑥做好心包切开术的护理。
(五)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应注意充分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指出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以获得持久的血流动力学恢复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