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消毒灭菌概念

消毒灭菌概念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1)对受到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以及对人体危害大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第一节 消毒灭菌概念

一、专业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抗菌(antibacterial):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抑菌(bacteriostasis):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

杀灭对数值(killing log value):当微生物数量以对数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

杀灭率(killing rate,K 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灭菌保证水平(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指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常表示为10n。如,设定SAL为10-6,即经灭菌处理后在100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有1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灭菌剂(sterilant):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高效消毒剂(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致病性芽胞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中效消毒剂(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以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低效消毒剂(low-efficacy disinfectant):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抗菌剂(antiseptics):杀灭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制剂。

抑菌剂(bacteriostats):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制剂。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中和剂(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存活时间(survival time,S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杀灭时间(killing time,KT):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min)。

D值(Dvalue):杀灭微生物数量达90%所需的时间(min)。

二、消毒因子的作用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的消毒方法。

(一)灭菌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二)高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胞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胞。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电力辐射、微波和紫外线等以及用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含氯与含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中水平消毒法

可以杀灭和去除细菌芽胞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碘类(碘伏、碘酊等)、酚类、醇类消毒剂以及醇类和氯己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的复方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四)低水平消毒法

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法和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双胍类消毒剂(如氯己定)、植物类消毒剂和用汞、银、铜等金属离子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三、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分类

医用物品对人体的危险性是指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根据其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3类。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输血与输液器材、穿刺针、注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二)中度危险性物品

这类物品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喉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体温表等。

(三)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包括生活卫生用品和病人、医护人员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物品。例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被褥、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等。

四、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

一般认为,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从高到低的顺序如下。

(1)亲脂病毒(有胞膜的病毒),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

(2)细菌繁殖体,例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包括酵母(例如白色念珠菌等)与霉菌(例如黑曲霉菌等)。

(4)亲水病毒(无包膜的病毒),例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5)分枝杆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等。

(6)细菌芽胞,例如炭疽杆菌芽胞、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等。

(7)朊毒(感染性蛋白质),例如疯牛病病原体、克雅病病原体等。

五、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消毒药品、器械,并严格按照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2)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要求并不相同,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

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

(3)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细菌芽胞、真菌孢子、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以及对人体危害大的病原体(如SARS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4)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②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③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④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六、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于使用前再按物品危险性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在做好个人防护与具备污水处理条件的前提下,可先清洗后消毒。

(沈 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