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炎症

细胞免疫反应引起炎症

时间:2022-05-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PC又称辅佐细胞,是指在免疫应答中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另外,血循环中高浓度的抗原到达胸腺后由胸腺DC提呈,参与诱导外周免疫耐受。

二、抗原提呈细胞

APC又称辅佐细胞,是指在免疫应答中能捕获、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APC分为专职和非专职两类。

(一)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均可表达MHC-Ⅱ类分子,有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主要包括:

1.树突状细胞(DC) 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许多较长的树状突起而命名,是提呈抗原功能最强的APC,也是唯一能将抗原肽提呈给初始T细胞而激发初次免疫应答的APC。成熟DC的主要特征性表面标志为CD1a、CD11c、CD83,但不表达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典型表面标志CD14、CD3、CD19以及CD20、CD16和CD56。

知识与技能拓展

树突状细胞的种类

DC是不均一的细胞群体,来源于髓样干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称为DC1,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称为DC2。根据其在组织和器官的分布不同分为若干类:存在于表皮组织和胃肠上皮层的朗格汉斯细胞(LC),为未成熟的DC;存在于淋巴组织胸腺依赖区的为并指状DC;存在于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内的为滤泡DC;此外,还有胸腺DC、血液DC以及分布于非淋巴样组织中的间质性DC和分布于输入淋巴管中的隐藏DC等。

树突状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①提呈抗原:DC可直接将抗原肽-MHC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初始T细胞,使其活化;通过其FcR结合抗体以免疫复合物的形式提呈抗原给B细胞,使B细胞活化启动体液免疫。②调节免疫应答:DC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③抗肿瘤免疫:DC与T细胞结合后,诱导CTL细胞的生成,同时通过分泌大量IL-12,介导Th1型免疫应答,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作用。④诱导自身免疫耐受:在胸腺中的DC与CD4+/CD8+T细胞通过自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使CD4+/CD8+T细胞凋亡,排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诱导中枢免疫耐受。另外,血循环中高浓度的抗原到达胸腺后由胸腺DC提呈,参与诱导外周免疫耐受。

2.单核-巨噬细胞 包括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其表面能表达数十种受体,主要有MHC-Ⅰ类分子、MHC-Ⅱ类分子及FcγR(CD64)、C3bR(CD35)。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有:①吞噬和杀伤作用:单核-巨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吞噬病原微生物及衰老、损伤、恶变的细胞等抗原,在酶的作用下消化降解抗原,同时通过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使其吞噬和杀伤抗原作用进一步增强。②处理和提呈抗原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摄取、处理抗原后,将抗原以抗原肽-MHC-Ⅱ/Ⅰ类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被相应的T细胞识别,诱导T细胞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③分泌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可合成、分泌补体、酶、细胞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产生一氧化氮,这些物质在杀伤靶细胞以及参与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毒效应和介导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3.B细胞 B细胞通过BCR与抗原结合后将其内吞处理,形成的抗原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并转移到B细胞表面提呈给CD4+Th细胞,同时B细胞的CD40受体与T细胞表面CD40L结合形成协同刺激分子,为B细胞提供协同刺激信号,促使B细胞活化、增殖。因此,B细胞的提呈抗原功能对于CD4+Th细胞的活化及自身活化、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具有极为重要作用。但因B细胞的吞噬能力很弱,所以其抗原提呈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二)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非专职APC主要是指在炎症反应的局部组织中,原本无抗原提呈功能的细胞,由于受到IFN-γ等细胞因子的刺激,其细胞表面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发挥抗原提呈功能。如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