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的科学目的和伦理学意义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的科学目的和伦理学意义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得科学家能够借助于嵌合体宿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进行人类干细胞分化转归的系统研究,避免不成熟的技术带给人体的伤害,最大限度的保证人类的安全。因此,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寄托了当代人对增进健康的更高期望,不仅是探索生命的奥秘,而且能帮助人类从基因水平认识自己,走出疑难疾病诊治的困境。

二、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的科学目的和伦理学意义

1.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是获得理解和治疗某些人类疾病必要知识的唯一途径

干细胞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干预和治疗人类的某些疑难疾病。但是干细胞移植到病人体内后怎样发挥作用?它们将如何分化、移动和形成新的组织?必须通过研究来证实。在没有得到确切可靠的数据和结论前将干细胞应用于人体,是不道德的。而直接采用人类的细胞和组织做实验也受到伦理和应用的限制。国际相关准则规定,人体试验的前提必须有充分的动物实验基础。且局部组织并不代表整个机体,这样的测试所获得的结论不能够直接推断于病人。因此,惟一的办法是建立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模型进行实验探究。

2.是避免对人体伤害的一种可行的科学研究手段

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可以最大程度的使得科学家能够借助于嵌合体宿主动物的组织和器官进行人类干细胞分化转归的系统研究,避免不成熟的技术带给人体的伤害,最大限度的保证人类的安全。

例如: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黄淑帧教授的研究组通过宫内移植的方法,将人脐血干细胞注射到妊娠45~55天的胎山羊腹腔中,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建立了人源性干细胞能在山羊体内长期存活的“人/山羊异种移植嵌合体”。他们综合应用了多学科技术,系统的研究嵌合体山羊体内人源细胞的分化和表达特征。[6]这样广泛的综合性检测是不可能在人体身上进行的。

3.为了解决人类卵细胞来源短缺及减少取卵对于女性的伤害

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首要条件是获得卵子。人类女性卵子的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卵细胞的提取难度较大。尽管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在2003年发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中,对用于研究的人胚胎干细胞的获得方式,准予使用自愿捐献的生殖细胞。但是,由于卵子要经过阴道穿刺获取,对女性身体是一种有创性伤害,研究目的取卵并不被提倡。现实中,胚胎干细胞研究所使用的人类卵子,大多数是助孕治疗周期中剩余的卵子。这样获得的卵子必须事先征得捐献者完全的知情同意,且数量严重不足,同时,存在法律和伦理争议。“核移植”方法产生嵌合体,就是用实验动物的卵子来代替人类卵子,产生从遗传学角度看具有99.9%属于人类遗传物质的混合胚胎,从中获取胚胎干细胞进行研究。这种实验有益于解决卵子短缺的问题。同时,用体细胞克隆出人的胚胎,绕过了精卵结合的生命初始阶段,可以得到伦理、宗教及社会各界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例如:2003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陈大元研究员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盛惠珍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人类皮肤细胞与新西兰兔子卵细胞融合,成功获得囊胚,并提取得到了胚胎干细胞。被美国科技媒体视为首例成功制造出来的人与非人动物“胞质杂交”胚胎[7]

4.为了建立动物模型,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理

由于嵌合体能携带适当的遗传标记并能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各个器官组织中表现出来,因而它成为研究所有动物个体(包括人)发育及疾病的基因缺陷的最为理想的实验材料和遗传研究模型。例:美国塔夫特大学Charlotte Kuperwasser教授创造了具有人类乳腺组织的小鼠,建立了研究人类乳腺癌症的动物模型[9]

因此,人与非人动物嵌合体的研究,寄托了当代人对增进健康的更高期望,不仅是探索生命的奥秘,而且能帮助人类从基因水平认识自己,走出疑难疾病诊治的困境。

5.为了解决人类器官移植供体严重不足的状况,符合“行善”的伦理原则

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体的过程中死亡。根据2008年10月20日黄洁夫等人在《柳叶刀》提到的数据: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这其中包括尿毒症肝癌和肺癌等患者,但每年能够使用的器官数量只有1万左右,供求比例达到1∶150。因此急需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的来源问题。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个人价值观的原因,人体器官捐献者非常少。异种器官移植由于组织的免疫排异反应,使得患者要承受莫大的痛苦,且成功率低。科学家们将全能胚胎干细胞注入早期动物胚胎中,期望定向培育出各种含有人体基因的组织,减少患者机体对移植器官和组织的排斥,为组织器官移植提供了思路和探索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