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细菌败血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细菌败血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可能产生耳毒性目前已不主张在新生儿期使用。

第八节 新生儿败血症

【概述】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也可为真菌、病毒或原虫等。发病率占活产婴的0.1%~1%,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病死率13%~50%。早期诊断困难。处理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本节主要阐述细菌性败血症。

1.病因

(1)新生儿的皮肤、黏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限制在局部,当细菌从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孕妇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h内发病。

(3)胎儿娩出时,由于母体羊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助产过程消毒不严等,均可增加感染机会,而致新生儿败血症。

(4)新生儿反应能力低下,当有某些局部感染时,未被及时发现,如脐炎、口腔炎、皮肤小脓疱、脓头痱子、眼睑炎等,均可成为病灶,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展为败血症。

2.临床特征

(1)根据发病时间分早发型和晚发型

1)早发型 ①生后7d内起病;②感染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时,与围生因素有关,常由母亲垂直传播引起,病原菌以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为主;③常呈暴发性多器官受累,病死率高。

2)晚发型 ①出生7d后起病;②感染发生在出生时或出生后,由水平传播引起,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机会致病菌为主;③常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病死率较早发型低。

(2)早期症状、体征常不典型 一般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发热或体温不升、不吃、不哭、体重不增等症状。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败血症:①黄疸,有时是败血症的唯一表现,表现为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②肝脾肿大,出现较晚,一般为轻至中度肿大;③出血倾向,皮肤及黏膜淤点、淤斑、针眼处渗血不止,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④休克,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症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⑤其他,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⑥可合并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

(3)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5×109/L或>20×109/L、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细胞所占比例≥0.20、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诊断价值。

2)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 ①血培养: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做,抽血时必须严格消毒;同时做L型细菌和厌氧菌培养可提高阳性率。②脑脊液、尿培养:脑脊液除培养外,还应涂片找细菌;尿培养最好从耻骨上膀胱穿刺取尿液,以免污染,尿培养阳性有助于诊断。③其他:可酌情行胃液、外耳道分泌物、咽拭子、皮肤拭子、脐残端、肺泡灌洗液(气管插管患儿)等细菌培养,阳性仅证实有细菌定植但不能确立败血症的诊断。

●病原菌抗原检测 ①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颗粒凝集(LA)等方法用于血、脑脊液和尿中致病菌抗原检测。②基因诊断方法:应用质粒分析、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用于鉴别病原菌的生物型和血清型,有利于寻找感染源。

●急性期蛋白 C-反应蛋白(CRP)、触珠蛋白(Hp)、a1-酸性糖蛋白(a1-AG)、α1-抗胰蛋白酶(α1-AT)等在急性感染早期即可增加,其中CRP反应最灵敏,在感染6~8 h内即上升,8~60h达高峰,可超过正常值的数百倍以上;感染控制迅速下降。

3)鲎血试验 用于检测血和体液中细菌内毒素,阳性提示有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防治】

1.治疗

(1)抗生素治疗 用药原则:①早用药,对于临床上怀疑患败血症的新生儿,不必等待血培养结果即应使用抗生素。②静脉联合给药,病原菌未明确前可结合当地菌种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菌株情况选择2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病原菌明确后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药敏试验不敏感但临床有效者可暂不换药。③疗程足,血培养阴性,经抗生素治疗后病情好转时应继续治疗5~7d;血培养阳性,疗程至少需10~14d;有并发症者应治疗3周以上。④注意药物毒副作用,1周以内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肾功能不成熟,给药次数宜少,每12~24h给药1次,1周后每8~12h给药1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可能产生耳毒性目前已不主张在新生儿期使用。

(2)处理严重并发症 ①休克时输新鲜血浆或全血,每次10ml/kg;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②清除感染灶;③纠正酸中毒和低氧血症;④减轻脑水肿。

(3)支持疗法 注意保温,供给足够热卡和液体,维持血糖和血电解质在正常水平。

(4)免疫疗法 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每日300~500mg/kg,3~5d。②重症患儿可行交换输血,换血量100~150ml/kg。③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者可输粒细胞1×109/kg。④血小板减低者输血小板1~2U/5kg。

2.预防

(1)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细心观察吃、睡、动等方面有无异常表现,尽可能及早发现轻微的感染病灶,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散。

(2)要注意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孕妇感染,以防胎儿在宫内感染;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产房环境、抢救设备、复苏器械等要严格消毒。

(3)对早期破水、产程太长、宫内窒息的新生儿,出生后应进行预防性治疗;做新生儿护理工作,应特别注意保护好皮肤、黏膜、脐部免受感染或损伤,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