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肯定的修复

自我肯定的修复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完美主义,强迫性人格者对人对己都缺乏肯定的态度,吝于赞誉自己和他人。完美主义者会担心这种独立于外在评价的自尊会让自己自恋,失去现实感。这种担心在实际情况下却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完美主义者尽管关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但由于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完美的过分关注,他们反倒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真正理解别人的需求。另一方面,完美主义者担心自己独立于成就的自尊会让自己不再有追求成就的动力。

自我肯定的修复

自尊的修复

自尊是一种自我肯定的态度,自卑是自我否定的态度。自尊和自卑都源自人际比较。中国人好说: “人比人,气死人”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在比较中,人们感到自己比别人优越或者比别人低劣。优越感提升了人的自尊,而低劣感诱发了人的自卑。

除了比较,他人的赞许也是自我肯定的依据,他人的否定也会成为自我否定的理由。

人能否不依据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来肯定自己呢?也就是说,不论他人是否肯定自己,或者自己是否比别人出色,我们都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相信自己是值得尊重的呢?达到这种境界肯定是不容易的,但“虽不知能至,心向往之” ,当强迫性人格者不再排斥这种不依赖他者的自我肯定态度,他们至少能够缓解持续的自我否定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在笔者的临床经验中,那些习惯于自我否定,低自我评价的强迫性人格者,在工作上大多无可指责,但他们出色的工作并不会激发他们稳定的积极自我评价,他们对待别人的工作成效也是吹毛求疵的。由于完美主义,强迫性人格者对人对己都缺乏肯定的态度,吝于赞誉自己和他人。

一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强迫性人格者在咨询中说: “如果我对自己说,‘我是值得尊重的’ ,我就会不安,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完美。 ”关于这个想法,咨询师与来访者有一段对话。

咨询师: 如果有个人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你就不尊重他了吗?

来访者: 我会表面上对他客客气气的,内心里就把这个人贬得很低。

咨询师: 是不是一个人有缺点,就不值得尊重了?

来访者: (理论上)好像不是这样,但是我尊重他,岂不是助长他的缺点?

这位来访者把自尊和尊重与完美无缺联系起来了,认为不完美就不值得尊重,就应该遭到贬低,这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成熟的人会避免依据他人或自己的优缺点,尤其是根据自己或他人是否做到完美无缺,来判断他人或自己是否值得尊重。在我们的文化里,当一个人犯了错误,人们就容易从整体人格上去否定这个人。[1]这也是文化的不成熟之处。

不依据人际比较和他人的赞许就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会导致自恋吗?其实自恋性人格者对于他人的赞美和批评是相当敏感的——虽然他们在遭遇他人的负面评价时,不是变得自卑而是把它理解成他人的嫉妒和敌意。至于强迫性人格者,他们的自恋也是建立在他人评价的基础上的。

完美主义者会担心这种独立于外在评价的自尊会让自己自恋,失去现实感。这种担心在实际情况下却显得有些自相矛盾: 完美主义者尽管关注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但由于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完美的过分关注,他们反倒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真正理解别人的需求。因而,不是自尊会让他们自恋,而是不自尊让他们变得更加自恋,甚至不自尊本身就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完美主义者担心自己独立于成就的自尊会让自己不再有追求成就的动力。而实践中却是: 因为完美主义者把成就和自尊那么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了保护自尊不至于在重大的失败后被摧毁,他们往往在追求面前止步,不去做那些真正有可能导致卓越的事情。

当一个人对自己抱有整体上的不依据他人评价的肯定态度,他就会对来自他人的意见充耳不闻吗?事实上,越是对自己抱有整体上的积极评价的人,越有可能接受来自他人的批评,而且这种接受是明智且从容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持有整体上的消极评价,或者把自尊过多地建立在来自他人的积极评价上,来自他人的微小批评,都会引起他整个人格的震动。所以一方面,他总会设法回避批评;另一方面,当遭遇批评,他就会焦虑、抑郁和愤怒。[2]

日常用语中的“自尊心强”往往意味着自恋和自卑。区分自尊和自恋是非常重要的。自尊是一个人对自我的肯定态度,自恋则是对自己的过分关注,而一个过分关注自己的人,常常是缺乏自尊的。

自卑者对别人的批评过于敏感,对于别人的中性评价也会理解为是对自己的不重视。自恋者认为自己比他人重要,特别在意自己的地位,需要别人过度的赞美。就过分关注自己而言,自卑与自恋是一样的。笔者认为,我们有理由把自恋看成阳性的自恋(即一般而言的自恋)和阴性的自恋(即自卑)两种类型。[3]

自尊者能客观冷静地认识和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尊重他人。自尊是一种成熟的心理特质,是建立在自我的较高发展水平上的,而自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4]

强迫性人格者的自恋有这样的特点: 他对自己的知觉是矛盾的,他同时把自己知觉为需要被保护的、易受伤害的、弱小的,又把自己知觉为强大的、无所不能的。他对他人的知觉也是矛盾的: 既是弱小的、卑微的甚至邪恶的,又是强大的、神秘的,因而他容易被唤起夸张的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关于强迫性人格者的自恋,笔者将在第三篇第二章进一步分析。

自信的修复

缺乏自信者,在面临能力的考验时,倾向于认为自己难以成功。强迫性人格者也存在自信缺乏的问题,但一般不会因此而放弃努力,他们倾向于“朝最坏处打算,朝最好处努力” 。[5]

但是“朝最坏处打算”的态度有时会抑制一个人能力的发挥。当我们总把事情往最坏处想,就会付出大量精力去预防一些极少发生的消极后果。

强迫性人格者不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而是波动于超能/全能和无能/低能之间;他们设定的目标和标准是极高的、完美的;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是有问题的,波动于严格的自我约束和极端放任之间,因而他们对能否把握得住自己并不抱有信心,也就对自己做出努力的持续性和可控性没有信心。他们着手做一件事之前,虽然满怀热望,但对于自己是否会成功却没有信心。对自己有极高的期望,但同时对自己又极没有把握,这种心理张力导致了强迫性人格者的疯狂努力,又导致了极端拖延。

自信是建立在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相对客观的评估之上的。为自己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并且能够坚持付出所需努力,评估—设定目标—努力这三个连续的过程有效而完整地运作,才能够培养自信。不自信有时是一种自我保护,它避免了因为自我信任受到挫败时产生的痛苦。相信自己,就意味着可能要面对因自己的失败而产生的对自己的失望,所以自信也需要勇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