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的内省觉察激活

感受的内省觉察激活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省觉察激活感受,与前面提到的感受识别有相似之处。内省觉察激活感受,是通过对内在的感受的体察,发现潜伏着的,在觉察之前未被激活的感受。感受的识别,则是通过念头追溯念头背后的感受。内省觉察激活感受,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来达到感受激活的目的。内省觉察可以成为内感体察的初始阶段和准备阶段,也可以成为感受转化的初始阶段和准备阶段。

感受的内省觉察激活

内省觉察激活感受,与前面提到的感受识别有相似之处。内省觉察激活感受,是通过对内在的感受的体察,发现潜伏着的,在觉察之前未被激活的感受。感受的识别,则是通过念头追溯念头背后的感受。

内省觉察激活感受,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来达到感受激活的目的。例如,在创伤治疗中,通过把注意力聚焦在闪回式情节或画面,就能够激活与创伤有关的情绪感受。内省觉察可以成为内感体察的初始阶段和准备阶段,也可以成为感受转化的初始阶段和准备阶段。

由闪回式意象抵达感受

闪回是电影技术的术语,在精神病学中被用来说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一组症状,它表现为对创伤性场面的强迫式回忆或者做噩梦,闪回的内容是消极的、创伤性的,且伴有强烈的情绪。即使没有达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程度,一般人的创伤经验也伴有闪回的意象,这是一些印象鲜明的情节与画面,它们往往与这个人的情绪、性格等特征密切相关。除了创伤体验,个体经历的快乐,或者奇特的生活事件,也能够留下鲜明、持久的记忆,不由自主地在个体的意识中闪现。我们不妨把精神医学中的闪回概念扩大,让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鲜明记忆。

如果来访者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这些闪回式意象上,就能够激活与其相关的感受。它们是创伤性或者快乐、奇特事件引发的情绪和动机留在躯体上的记忆。

咨询师需要了解的一个事实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论感受记忆还是闪回式意象的记忆都经历着逐步淡化的过程。闪回式意象逐渐模糊,与相应的感受的联系也逐渐淡化以致断裂。对于长期的人格障碍治疗,笔者建议来访者把那些意象和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将来的咨询与治疗中作为辅助材料。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人格逐步修复,个体的关于创伤的记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和不可靠(尽管对于人格的修复来说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来访者需要回头探讨自己人格的早期经验对于自己的影响时——这在治疗的任何阶段都可能需要——这些记录会变得很有用。

为内省设定主题

咨询师可以根据咨询要解决的问题,帮助来访者限定内省主题。

例如,一位大学生说自己假期结束后回到学校,情绪抑郁,说每次离开家都如此。咨询师就问来访者: 在与人分离这个主题上,你最早的记忆是什么?他说: “我记得我母亲把我带到幼儿园的班里,里面有老师和很多同学。母亲把我放在那儿转身就走,我突然感到很恐惧。但是过一会儿,我被屋子里的很多玩具吸引了,渐渐地没那么害怕了。 ”

设定主题的另一种方法是从一些主题词汇进入感受。例如一位来访者在一次咨询中反复说“别扭”这个词。咨询师可以问: “别扭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也可以通过设定一些情景主题来激活感受。例如: “谈谈你每次放假回家,见到母亲第一面时的感觉吧……”“当你第一次见到老板时,是什么样的感觉?”“如果让你换成是他,你会有什么感觉?”

从意象进入感受

有一个学生大学毕业去找工作。那个公司专门对他组织了一次面试。公司某个部门十几个人在会议室与他见面。这次面试是他此生第一次参加面试,他很紧张,感觉也不好,但最终他还是被录用了。公司让他下周来上班。这个大学生一方面觉得幸运,自己终于找到了工作,但是在等待上班的这一周里,他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不安。

在这个期间他见了咨询师,说自己不知为何惴惴不安。咨询师问他: 如果你不去这个公司上班,会有什么感觉?来访者说会感到松了一口气。

咨询师让他放松地躺在椅子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要去公司上班这件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印象。来访者说,其实,有一个意象即使自己没有放松,也时时出现在脑海中。那就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妇女,神情冷淡、不快地看着他。这个妇女确有其人,是他面试时在场的该部门同事之一。来访者说,想到要去那个公司上班,头脑中就时时浮现这么个冷冷的形象,觉得有点害怕,想到自己要到那个部门去上班就会感到不愉快。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我们可以假设,这个来访者对这个女士产生了移情反应,可能在他过去的生活中对此种面目的女性产生了强烈的畏惧感。但是随着咨询的进展,咨询师发现,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来访者的行为则更为切题。

咨询师让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女士的意象上,感受一下与这个形象伴随的情绪。逐渐,来访者报告说,他感到最真切的是面试时自己的紧张。来访者的紧张,导致他把一种敌意投射到这些面试的同事身上,以为这些人对自己是冷淡、不友好的。其实并非如此,否则同事们为何会选择他?那个女同事的表情与这种他以为的敌意最具有相容性,因此,这个女同事的形象可以说是来访者面试时的感受的外化和象征。

通过对感受的这番解析,来访者明白自己的紧张焦虑才是问题,而不是现实中别人的敌意。他要去的那个公司,被他的紧张投射成一个敌对的世界。

本个案中,来访者的主要的问题是面对陌生人产生的焦虑,这是社交焦虑的症状表现。虽然那个女士的形象对于来访者来说是有一定的负面感受的,但在治疗中他应该主要面对自己的焦虑情绪。女士的形象此时更像一种标签,一种象征。通过让来访者注意这个形象,以这个形象出发去发现与之相联系的内在感受,这种“顺藤摸瓜”的过程,就是从意象进入感受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