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轻视孤独

不要轻视孤独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一个人是否孤独,不在于他看上去是否“独来独往”,即孤独未必是独居的结果。美国学者在对22000个年龄超过18岁的人调查后,最孤独的不是那些独居者,而是那些与双亲住在一起的年轻人;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高中或大学毕业以后与双亲住在一起的年轻人要比那些独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孤独。

第8章 不要轻视孤独

这是某天上午出现在一个养老院大厅内的画面。明媚的阳光穿过玻璃窗直落在地毯上,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厅内三三两两的老人,或坐在沙发上,或坐在轮椅上,聚集在一起轻松地交谈着,偶尔发出阵阵笑声。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得出来,他们对多日阴雨后出现的晴朗天气显得格外满意和愉快。但是另一边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年男子却似乎与厅内的气氛格格不入,与其他的人群保持着一定距离,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嘴巴始终闭得紧紧的,眼睛一直盯着某个方向。没有人知道这个老人在想些什么,对他说来,周围那些交谈着的人群好像不存在似的,他就是一个孤独者。

孤独既没有像愤怒或敌意那样表现得“咄咄逼人”,也没有如紧张或悲伤那样“显现在外”,孤独是那样的“默默无闻”,但是我们不能小看了孤独对健康的影响。美国密歇根大学老年研究所的一个社会学家在对美国、瑞典和芬兰等国的有关研究进行评论后得出结论,孤独已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危险因子,其危险程度可与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不相上下。

孤独主要与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有关,而与接触的人多寡关系不大,一个孤独的人即使身处在众人中,仍能看到孤独的他或她的存在。甚至当众人在滔滔不绝谈论着什么时,孤独的人还是会感到与他人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语言”,成为“人群中的孤独者”。衡量一个人是否孤独,不在于他看上去是否“独来独往”,即孤独未必是独居的结果。

美国学者在对22000个年龄超过18岁的人调查后,最孤独的不是那些独居者,而是那些与双亲住在一起的年轻人;在美国社会中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高中或大学毕业以后与双亲住在一起的年轻人要比那些独居的老年人更倾向于孤独。高中或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和欲望,如果生活中没有一个男朋友或女朋友,他们将面临着一个心理上的失落感,特别是在周末,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感和孤独感。这也许与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和个性有关。

一个人是否感到孤独,主要决定于他的人际关系。当一个人自认为目前的人际关系,不管是量还是质的方面,比他的期望来得差时,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一种不愉快的心情,也就可能产生孤独感。

有些人认为与周围人的关系在量上不值得重视,重要的是人际关系的品质和是否感到自己被社会隔离;换句话说,孤独的成因不在于朋友多少,而在于是不是有几个知心的亲密朋友,所以即使他们是独居也不一定会感到孤独的。例如,有些作家或艺术家,有时喜欢独居于偏离大城市的安静乡村从事创作,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并认为精神上很充实,生活得很有意义,与整个社会还在“同呼吸”、“共命运”。如果把独居看成是一次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透过个人隐私空间,重新认识自己,确立将来努力方向,或利用独居的安静环境,在学习或研究上走上新的阶梯,或过一段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达到在身体和精神上放松的目的反而有更好的效果。

虽然独居的人并不一定是孤独的,但在独居人中确有较多的人是孤独的。在西方社会,独居的情况已成为一种趋势,另外现代社会在某些方面的发展趋势也导致人们独居和孤独。电话的普遍使用、电视进入家庭,特别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资讯传输革命,使得人们在不出门和不与他人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也能知晓天下事,也能办许多事,其后果必然是减少人们与社会的联系,削弱社会支持网。尤其在一些大城市,简直成了没有人际关系的地带,一个单身居住在城市中心大楼的套房里的人,与周围邻居常处在无形的隔离状态,会感到孤独并不难理解。

概括说来,孤独有3个基本成因:先天性的、渐变性的和突发性的。

孤独的先天性成因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性格。性格上极端羞怯的人,非常难于自我开放,也比较缺少自信,这增加了参加社会活动的困难,使他们无法形成和维持各种人际关系,便极有可能成为孤独的人。

渐变性成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文化传统。从培养人际关系和进入一个有意义的社会网来说,像时间、距离和金钱等这些赖以生存的基本因素有时具有一种强制性的消极作用,限制了个人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妨碍个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一个全日制的学生,每天的功课安排得紧紧的,他可能只有把不多的时间花在睡眠和一日三餐上,经常独来独往,没有时间交朋友。又如,生活在一幢住满了一对对年轻夫妇大楼里的一个老年人,或一个居住在天主教徒街道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与周围的人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无法发展人际关系。

一个社会的文化传统可能会对人的精神产生重大的影响。西方社会的文化传统强调一个人从小培养独立精神,宣扬个人至上和走自己的路。这对培养一个人的竞争意识固然有助益的作用,但也助长了不少人喜欢独居,不愿发展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加孤独的可能性。

出现在生活中的突发性事件,能给我们带来被遗弃感、孤立感和不协调感,从而容易产生孤独。引发孤独最常见的突发性事件是丧偶、离婚、远离家庭和朋友、失恋、离家上大学或在一个新单位工作等等。

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远离孤独,任何人都有可能要面对孤独,只是这种可能性能否适应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但是总的说来,十几岁的青少年和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是孤独高危险性的两个群体。

超过80岁的老人孤独的高危险性并不可怕,因为他们在对人生的认识上已经成熟,对于现有的人际关系比较容易满足;再说由于年龄关系,孤独给他们的潜在危险性相对说来比较小,除非密切联系的朋友、配偶等死亡,否则一般不会发展到孤独。可是对于十几岁的青少年就不同了,他们应有比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拓展人际关系,然而由于年幼无知和飘忽不定,一旦当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受到挫折,或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很容易感到孤独。况且,又由于年龄的关系,如果青少年的孤独得不到及时调整,则对他们健康造成的危害要比老年人严重得多。

尽管妇女比较乐于承认感到孤独,但相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孤独还是个比较小的问题。因为在妇女之间比较容易形成一种深层次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即使在时间和距离上不利于这一点时也能如此;另外,妇女与人交谈问题比较容易深入和亲切,她们总倾向于愿意讨论她们的感受。而男子之间总倾向于讨论具体的事情,如解决一个问题,讨论球赛,或在某件事情上相互帮助;特别是当一个男子年老时,这方面的不足变得更为突出。大部分的老年男子在交友中缺少一种社会技巧,所以缺少知心朋友;比较之下,老年妇女的处境要好一些,她们总有一两个或几个亲密朋友,或者用新的朋友代替老的朋友。

孤独及伴随孤独而来的紧张,不仅与早死有关,而且与许多身体和精神上的疾病有关,这被美国一个心理学家称为是“造成美国人早死的原因中还没有认识的一个最大因素”。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高血压或心脏病都是一种孤独病,因为这两种疾病都因一个人有被世界抛弃感及与其他人的分离感而加剧恶化。瑞典一项涉及17433人跟踪6年的大型研究结果发现:孤独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比参与该项研究中其他的人高出40%。美国的一项涉及5万名大学生的回顾性研究结果也显示,那些双亲早死、没有兄弟姐妹及不参加体能锻炼的最孤独和与社会最隔离的大学毕业生是死于心脏病危险性最高的人。孤独增加一个人得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原因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孤独能够引起神经内分泌机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动脉粥状硬化。

孤独实际上几乎可以影响到“每一种疾病”,但对心脏病的影响尤其严重,心脏病是导致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孤独也是影响一个人早死的突出原因。孤独和与社会隔离的妇女,她们早死的可能性是与社会密切联系妇女的1.5倍;对于男子,这种危险性则高一倍。

孤独的人分泌出过量的激素——氢化可的松。我们知道,氢化可的松会压抑免疫系统;当孤独和紧张同时存在时,后果特别严重。美国研究人员早在几十年前就发现,那些孤独的大学生,在考试紧张的情况下,天然杀手细胞活性在所有学生中是最低的;不管是Ⅰ型疱疹病毒(唇疱疹),还是Ⅱ型疱疹病毒(生殖器或性病疱疹),其复发次数明显地多于那些不孤独的学生。

根据孤独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这一点不难想象孤独与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系。事实也是如此,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早在1948—1964年之间收集了该校毕业的1000名男大学生的心理数据;接着追踪这些研究对象,直到1987年为止。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那些属于焦虑、容易心烦意乱和沮丧的大学生中,只有1%的人在追踪期间得癌症,而在感到孤独与以和蔼却又无情的外表为主要特征的大学生中,5个人中就有1个得癌症。

孤独对孕妇分娩的影响可能是最明显的了,为了证实这点,科学家们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研究。他们把怀第一胎的待产母亲随意分成两组,对于第一组,让每一个产妇单独分娩,当然医务人员会定期检查;对于第二组,在整个分娩过程中每一个产妇都有一个经过训练的妇女在场照顾。担任照顾的妇女与每一个产妇先前从没有见过面,在分娩过程中提供的照顾包括拉拉手,随便闲谈,或在分娩时按摩产妇的背部。两组结果的差异出乎意料的明显,对于第一组,平均分娩时间长达19.3小时;而第二组的平均分娩时间只有8.7小时,不到前者的一半。在第一组中,采用人工分娩、或死胎或剖腹产、或使婴儿受苦的占75%,而第二组中只占12%。

对抗孤独有不少方法,其中交朋友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交朋友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是帮助我们转移自己的忧虑和苦恼,朋友是你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没有朋友的人比较孤独;而精神机能方面有问题的人,他们的朋友少得可怜,一般不会超过一个。

从社会支持体系的角度来说,虽然朋友的重要性明显地小于配偶及父母,但在缓冲精神紧张中朋友的作用仍显得十分突出;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亲密朋友的支持比家庭的支持更重要。亲密朋友之间,常常无话不谈。许多人对配偶、父母或家庭人员不会说出心里话,但他们与朋友之间却能做到这一点,毫无顾虑,说明有些人对朋友的信任超过了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人员。

根据在生活中所达到的作用,朋友可以分成5类:

1.经常见面的朋友:这类朋友是指我们的邻居、同事或同学,和这类朋友之间,可以进行一般性交流,愉快地闲聊,或随便谈些趣事。

2.特殊兴趣朋友:我们与这类朋友之间,彼此可以一直分享某些兴趣或活动,如一直参加体能锻炼、玩牌、钓鱼、做手工艺品等,但一般彼此间并不分享感受。

3.历史性朋友:在人生的某段时间中,我们曾与他们有过密切交往,但由于某种原因,现在与他们有些疏远,但有时还与他们有联系,如打电话、交换生日或节日卡,甚至偶尔怀旧再见面。这类朋友的重要性,倒不是因为他们提供一种不断发展的支持,而是因为他们帮助你维持与过去年代的联系。

4.跨越代沟的朋友:这是一类存在于不同年龄段人之间的友谊,他们可能是一个协助过我们的老人或年轻人。这类友谊也可能是亲密的,但一般不会经常提供给我们强有力的支持。

5.亲密朋友:这类朋友是我们的财富。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也是一些我们能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感觉吐露给他们的人。与亲密朋友经常见面和谈话,而且他们的劝告和信任也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一种重要的保护。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友谊不仅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的困难和问题,而且也是我们一生中重要的精神支持之一,给我们的健康带来难以估计的好处。

长久以来,日本人的预计寿命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产生这样一个事实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一直对此抱有浓厚兴趣,他们努力想要解开这个谜。20世纪中叶正是日本走上工业现代化道路开始的时候,那时日本人的生存环境应是比较差的,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空气污染达到了“可怕”的程度,到处烟雾弥漫;饮食中多是腌制过的食品,大城市中的空间则是乱糟糟、闹哄哄的,街道上拥挤不堪,每周法定工作6天。

这样差的生存环境下却出现了世界上领先的预计寿命,科学家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他们首先想到基因可能是日本人在遗传上的优势,可是当他们研究了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以后这种想法很快放弃了,因为那些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在接受了美国的生活与饮食方式后,甚至在第一代的移民中死于心脏病和癌症的比例就与美国人差不多了。

于是科学家们对生活在美国和日本当地的1700名日本人进行比较研究后相信,日本人长寿的原因可能就是他们的文化传统。在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特别强调“团队”的精神,日本人十分珍视与家庭和朋友之间非常紧密的联系,对老年人普遍尊重,使老年人感到光荣和自豪,他们并把与朋友发展长期关系看得很重要。在日本人群体中存在的这种紧密的社会联系和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成了他们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保证。

科学家们还发现,移民到美国的日本人,只要他们保持这种文化传统,使用日本语言,抑制西方的某些传统文化,维持一个紧密的团体和朋友之间的良好友谊,则他们的健康状况还会与生活在日本本土上的日本人一样的好。即使这些日本移民吸烟、吃以高脂肪为特征的美国饮食,像心脏病、癌症这样一些严重威胁人生命的疾病似乎仍远离他们。

当然,日本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长预计寿命的国家之一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现在科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本民族的传统饮食。在日本传统饮食中,日本人吃比较多的鱼,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吃太多的肉类。鱼现在已被营养学家认为是一种健康食品,鱼与肉相比,除了含有较少的动物脂肪外,在靠近地球两极海洋的鱼油中还发现含有丰富的某些双键不饱和脂肪酸,能清扫血管的活性物质,有助于保护心血管

友谊保护健康是因为它为个人提供了一个向其他人吐露感情的自然途径。如果你与一个朋友公开地谈论一次心灵上的创伤事件,即使这个事件早已成为过去,它也会对改善你的健康发生作用。美国一个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通过向别人吐露那些心烦意乱的事情能够提高他的免疫系统功能,而且这种改善可持续长达6个星期。

朋友除了提供一种社会支持外,还创造一种熟悉的气氛,只要我们跟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即使朋友没有表现出语言和行动上的支持,也会得到一种安慰感和安全感,从而使我们有能力去承受更多更严重的紧张。这是因为我们对于熟悉的东西通常可以预先估计和容易对应,故产生的恐惧较少,这一点也为动物实验所证实。

在对抗孤独的方法中,重要性仅次于交朋友的是宠物。这里宠物主要是指玩赏动物,人要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并非一定来自人,通过给动物保护、打扮和宠爱,让它们像小孩一样被娇养,像玩具一样被展现,甚至通过与它们交谈,饲养宠物的主人可从宠物身上得到回馈——带来健康上的好处。

宠物有益于健康的发现纯属偶然。1959年,纽约的一个精神病患者去求诊,由于事先没有预约,在等候时患者偶然与医生的狗在一起。在看病的过程中,病人与医生和护士极不合作,对医生的要求也不作反应,表情如冰一样冷淡。当医生的狗突然奔到病人前面,并开始用舌头舔他的脸时,病人打破沉默,开始与狗一起玩,狗“融化”了精神病患“冰”一样的木然表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在1980年发现,在得突发性心脏病的病人中,那些与宠物一起生活的病人存活的时间要比那些没有宠物的病人来得长。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得过突发性心脏病的病人中,有宠物的病人死亡率只有没有宠物的病人的1/10。

传统上最容易产生健康问题的老年人也能从养宠物中得到好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追踪享受国家老年医疗计划的1000名老年人一年时间,其中有1/3的老年人拥有宠物——猫、狗、鸟或鱼。结果显示,拥有宠物的老年人有比较好的健康,看病次数比没有宠物的老年人要少;即使在追踪期间处于紧张的老人中,拥有宠物的老人看病次数还是要比没有宠物的老人少16%。在这项研究结果中,另一个令人感到有趣的是,与其他宠物相比,似乎养狗对健康有更大的好处,原因可能是因为狗比较有灵性,宠物主人比较乐于与狗接触,与狗交谈。所以说饲养宠物是一种健康“投资”,决不会言过其实。

除人之外,没有一样东西能像宠物那样有效地减轻人的孤独感,宠物提供一种陪伴关系,而且不管周围发生什么,宠物总是处惊不变,或能提供一种实际支持(如狗),它们的存在,使主人感到精神上的平静,有安全感。

由于宠物有助于人体生理与心理健康,所以在美国已发展了一种被称为宠物促进治疗法,这种全新的治疗法适用于住院病人、精神病人以及疗养中心的老人,甚至监狱中的犯人,均收到了良好的疗效。例如,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医院的研究人员,让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去饲养如鱼及鹦鹉之类的小动物,结果在这些精神病人之间的相互争吵和自杀倾向差不多完全停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