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纪的健康大敌

世纪的健康大敌

时间:2022-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有一种是基于社会环境的忧郁症病因理论。人处在连续不断的无法控制的紧张之下,如遭受到重大不幸事件的打击,脑部血清素值呈现出衰竭状态。最近的研究显示,忧郁除了与血清素有关外,还与体内其他激素或化学物质有关。在测定了大约30000个男子的血清素胆固醇值后,他们发现,长期的低胆固醇水平是男子处于精神忧郁的高危险群的一个信号。现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忧郁症极有可能是遗传和后天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5章 21世纪的健康大敌——忧郁症

忧郁,或抑郁、沮丧,即我们常说的心情低落、消沉,这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人的心情像天气一样,也总处在变化之中。人的一生中,不免总要遇到悲痛和灾难,失去父母或其他一个所爱的人、失恋、得了重病、失去一份满意的工作、学业成绩不理想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你产生一种情绪上的低潮。这是正常生活平衡受到破坏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危机,对于大多数正常人来说,忧郁只能看成是一种精神反应,就像我们会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本能地作出喜怒哀乐一样,随着事情的演变或时间的推迟,这种常有的忧郁一般会自然消失。

在这里所说的忧郁是指一种病态,可以在没有明确和清晰的理由下发生,而且比一次偶然产生的悲痛情绪要厉害得多,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得忧郁症的人,对现状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无法接受,对一切失去信心,甚至处于绝望之中,或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一个得了忧郁症的人,在连续不断地消耗他或她的生命,失去对他人的兴趣,抛弃自己的许多习惯,以及不愿做任何工作,甚至产生弃生的自杀念头。

忧郁症给人类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正以意想不到的迅猛速度增加,据科学家和有关专家估计,被称为21世纪威胁人类的20大危险中,就有精神忧郁症;预计到2020年,忧郁症将由目前的第五大伤残原因上升到第二大死因。

科学发展到现在,我们已不难对绝大多数器质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糖尿病、癌症、心脏病血压、骨质疏松症及胃病等,采用尖端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检查技术,得出诊断这些疾病的指标和数据,我们可以对所有上面这些疾病画出一条病与不病的界线,或定量描述病的严重程度。但对于忧郁症就不那么简单了。

那么,在一般的事出有因的忧郁与视为一种病的忧郁之间究竟有没有办法加以区别?过去十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心理神经免疫学,使我们对忧郁症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科学家们倾向于认为,忧郁是基于神经传导物质发生基础性变化所造成的一种临床症状;换句话说,只有伴随有神经传导物质发生变化的忧郁才够得上称为忧郁症。

(一)忧郁症的病因

今天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忧郁的病因是人脑中心部位(中脑)中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这样的一些神经传导物质缺少,导致功能上不足而造成的问题。神经传导物质刺激脑发出信号,才能使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输送到下一个神经细胞。

造成脑部神经传导物质不足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遗传,即基因上的原因,因为早在19世纪,研究人员就已经观察到忧郁症常连续发生在某些家庭中。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家族,从1880—1980年之间的100年中,4代人中就有26人因忧郁而自杀。在同一个家族中出现那么多人自杀不可能是偶然的。研究人员把这种自杀倾向遗传归结为控制脑中血清素水平的某些基因的遗传。现在已经证实,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自杀倾向反映了一种遗传上的生物化学特性。

其他研究也指出,如果父母中有一个患忧郁症,则子女得此病的概率为25%,若双亲都是精神忧郁症病人,子女得此病的可能性提高到50~75%,有家族遗传性忧郁症病史的患者,其第11对染色体发生异常。

还有一种是基于社会环境的忧郁症病因理论。持这种理论的人认为,忧郁的产生是一种不利于人生的严重事件的结果,或者是一系列不太严重但又慢慢地不断损害自尊的结果。利用条件反射效应可以解释人在遭受到重大的不幸事件之后变得忧郁的原因。人和动物都有能力把由感觉形成的生理反应贮藏在脑中,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即使不存在引起生理反应的物质基础,脑也会“反射”出同样的生理反应。

人处在连续不断的无法控制的紧张之下,如遭受到重大不幸事件的打击,脑部血清素值呈现出衰竭状态。如果这种情况重复发生,就有可能产生条件反射:在客观上不存在因重大不幸事件所造成的紧张情况下,只要联想到或“触景生情”下意识到这种紧张情况,也会压抑脑中血清素的分泌,使它的功能下降而变得忧郁。

最近的研究显示,忧郁除了与血清素有关外,还与体内其他激素或化学物质有关。在美国一项涉及119个年龄在8~14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研究中发现,与那些处于低忧郁危险性者相比,处于高忧郁危险中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他们的生长激素的分泌下降,因此低水平的生长激素可以看成是早期忧郁的一种生物标记。

荷兰研究人员则在2000年初提供了忧郁与低胆固醇水平之间有联系的证据,过去的研究似乎显示,低胆固醇水平与高自杀率有关联。在测定了大约30000个男子的血清素胆固醇值后,他们发现,长期的低胆固醇水平是男子处于精神忧郁的高危险群的一个信号。低胆固醇值可能会影响到血清素的代谢,从而影响到血清素的分泌量。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忧郁形成的机制。

除了重大的不幸事件之外,有可能诱发忧郁的外界因素还有:长期患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阿尔兹海默老年痴呆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关节炎及帕金森氏等疾病的药物;吸烟、酗酒和滥用违禁药物以及工作紧张等。

现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忧郁症极有可能是遗传和后天精神上遭受严重打击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对某些病例,主因可能是先天遗传;对另一些病例,主因可能是后天的人生不幸事件的打击;或者还有一些病例,简直难以分清病因的主次。其实像心脏病、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都是遗传和外在因素两者协同致病的结果。

至此,忧郁症的形成大致可以作这样的描述:首先假定,从基因上来说,某些人遗传到了脆弱的心灵,他们的精神容易因外界的刺激而受到创伤,也就是说,他们在这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接着当一些严重不幸事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或者在以后的生活中对失去什么产生共鸣性质的心理紧张时,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引起忧郁。这就是一些精神病学家所说的并发理论。

(二)忧郁症的症状

人的中脑中有两个中枢——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当快乐中枢受到电刺激时,人就感到无比的欣快。研究指出有些动物自我刺激快乐中枢成癖,以至于因连续刺激而过度快乐和不思饮食而饿死;科研人员在中脑的快乐中枢注射血清素和多巴胺之类的神经传导物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人感到高兴时,快乐中枢受到刺激释放出血清素和多巴胺;相反,当痛苦中枢受到刺激时,将产生一种严重的烦躁焦虑症。

脑中血清素和多巴胺不足使人对中脑中两个中枢失去调控,即快乐中枢不工作,而痛苦中枢过度工作,使人无法兴奋起来,即使面对通常情况下应是非常快乐的情境也是如此,剩下的只有忧郁,所以忧郁症可以理解为快乐缺乏症——没有能力体会到快乐。

人在忧郁时,中脑中的其他自主神经功能——食欲、性冲动、睡眠、新陈代谢、体能调节、激素和免疫功能调控等也同样受到抑制,因此对于身体的健康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很多得忧郁症的人感到个人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意义,或有一种说不清楚的罪恶感。其中一个典型的信号就是,对常人说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家庭、朋友、习惯爱好、社会活动、工作和学习等,他们都不感兴趣。

伴随忧郁而来的还有各种体质上的疾病,多数人身体上有一些不定处的疼痛。有些忧郁的人对自己的健康发疯似地担心,他们总怀疑自己的身体正在遭受到严重疾病的侵袭,或者总倾向夸大病情。

忧郁症的其他症状包括: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做事犹豫不决,反应迟钝动作慢,常有自贬自责念头。

与忧郁有关的一个典型精神状态是孤立无助和绝望。不少得忧郁症的人对未来失去信心,对生活的前景感到一片黑暗,而且即使再努力挣扎也摆脱不掉这黑暗的深渊。他们远离社会,不愿接触亲人和朋友,但却又责怪别人不给他们支持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自杀。自杀的两个最普遍原因是忧郁和恐慌症。通过测定某些与忧郁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的体内反常分泌值,现在的医学技术有可能预测一个人自杀的危险度。

(三)忧郁症流行的严重性

忧郁常被人称为精神上的一种“普通感冒”,实际上它的流行绝不亚于普通感冒。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生活节奏加快及家庭小型化,人们之间思想上沟通越来越不易,而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所遭受的挫折、困难和压力却有增无减,使得忧郁症愈见增多,成为现代文明病和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像电脑和网络资讯这样的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确实为人类带来了文明,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明病,精神疾病(忧郁症属于一种精神病)便是其中的一种。

2000年底,美国6个主要城市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忧郁症在美国的发病率有增无减,在成年人中,有12%的人达到了临床上的忧郁症诊断标准,再加上有近10%的处在经常性的情绪低落中。这两者加起来,则有近1/5的美国成年人在精神上是忧郁的。忧郁症似乎特别容易发生在社会上受压抑的族群和妇女中,在那些缺少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的人中,忧郁症的流行也比较普遍。

在过去的5年中,美国青少年人群中诊断出得忧郁症的人数激增5倍,另一项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时得忧郁症的人,成年后常易复发。在18岁以前有严重忧郁症的年轻人,在他们成年后的10~15年中,只有37%的人不会复发变成严重的忧郁症,有1/4的人有自杀念头,而在成年后才得严重忧郁症的人中,想自杀的人只占5.4%;另外,在年轻时就有严重忧郁症的人,终其一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自杀的企图,几次想自杀的也有22%。这些数据使我们认识到要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忧郁症问题。

老年人似乎是忧郁症的一个乐土,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他们于199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说,在调查过的来自内科和家庭医疗诊所的224个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10%有被科学家们评估为“亚综合症”的忧郁症,其中65%属于严重的忧郁症。

忧郁与愤怒、焦虑和烦躁一样,也与气候和季节有关。1999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忧郁症的发病率在夏天是最低的,在冬天是最高的,而春天和秋天的发病率介于这两者之间,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科学家们早就注意到,生活在靠近北极的国家,由于他们接受的阳光受到限制,在冬天特别容易感到忧郁;相反地,生活在地中海沿岸阳光地带的人,他们很少在冬天有忧郁感。

产生这种阳光效应的原因是什么?经过科学家们对冬眠动物的研究,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答案。可能主要与脑中的光敏区——松果体有关,冬天时穿过眼睛到达脑中松果体的光线减少,松果体释放出比较多的激素——褪黑激素(又名松果体激素,但与褪黑色素毫无关系),褪黑激素能诱发疲劳、忧郁、懒散和嗜睡等症状。

(四)忧郁症对健康的危害

忧郁症是一种广泛影响一个人的情绪、认知、行为和生理健康的精神疾病。只要病人没有轻生念头,一般还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严重到威胁生命,正如人体发烧一样。如果对忧郁症不重视,或处理不当,则也能对人体健康酿成重大危害。

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忧郁症是个大问题,美国的一项涉及15%美国人的抽样调查显示,初诊病人中大约1/4患有严重的忧郁症或焦虑症。在使用医疗保健最多的人中差不多一半是属于严重忧郁的人,并且只有大约1/3被当作忧郁症病人加以治疗;治疗忧郁症的处方药,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类畅销药物之一。

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医生和病人对忧郁作为一种病来治疗常常都不重视,从而延误了治疗,加重了病情,严重的甚至使病人走上轻生的道路,或并发出其他威胁生命的疾病。忧郁症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据有关专家估计,美国有多达15%的忧郁症病人最终采取自我毁灭的方式。如果这种趋势持续发展,这将成为21世纪的公众健康问题。

忧郁症对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广泛的和深远的。一个患忧郁症的人,往往肌肉变得萎缩,连起床的力气也没有,心血管系统功能变差,免疫能力下降,成为各种疾病袭击对象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遭受到肉体上的痛苦,比那些得关节炎、背痛症、肠胃道疾病或糖尿病的慢性病人还要多。忧郁的人致伤残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5倍,与严重的心脏病和肺部疾病相当。

当人忧郁时,体内激素的变化情况大致类似于紧张时的情况,这是因为忧郁的人体内,正常调节紧张的反应机制失效,尽管从表面上似乎显不出紧张,但实际上却处在精神的高兴奋状态。他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机能不全的感觉上,相当于把紧张意识和注意力转向人体内部,从生理上削弱人体。

有关的研究显示,一些长期严重忧郁的人,内分泌体系一经活化很难自行关闭,肾上腺合成氢化可的松并不减少,依然维持在一个高分泌值上。结果是,一个忧郁的人想要从紧张状态中恢复过来所要的时间必须适当地延长,或在某些情况下,只能以医疗手段来处理。

当脑中血清素和多巴胺因分泌减少而功能不足时,相对体内啡呔分泌值也下降,忧郁是一种既缺血清素又缺内啡呔的精神状态,以低分泌值的内啡呔(有时也包括血清素)为特征的病包括慢性偏头痛、经前症候群和某些类型的关节炎。内啡呔分泌值下降有利于解释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忧郁症人(大约60%)有反复发作的多种疼痛的问题,那些从临床上属忧郁症的人,诉说自己有痛感的可能性比常人高6~8倍。

经前症候群是指妇女在月经来之前出现的情绪和行为上的不适反应。有忧郁症病史的妇女,她们出现经前症候群的比例比正常妇女高得多。经前症候群反映了因雌激素变化而引起早期不太严重的忧郁状态。所以治疗经前症候群的方法与治疗忧郁症的方法一样,如服用改善血清素分泌的药物,适当锻炼、高碳水化合物和低蛋白饮食、控制紧张和使用松弛技术等。

大约有5%的妇女在怀孕20个星期或更长时会得高血压,这种病被称为子痫前期,如不加以控制,常会给孕妇和婴儿带来严重的后遗症,也有可能是致命的。2000年,芬兰的科学家在跟踪623个怀头胎的白人妇女后发现,精神忧郁的孕妇得子痫前期病的危险性比不忧郁的孕妇高出2.5倍。

忧郁引起神经系统功能不规则,当这种不规则变得足够严重时,心律、血压和冠状动脉功能出现不正常,导致心脏出问题,使得忧郁的人得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的可能性比不忧郁的人来得大。

不久前芬兰研究人员发现,对生活产生绝望和严重忧郁的男子,得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倍,这是在对616位男子追踪4年后得出的结论。在追踪研究中,那些对生活非常绝望的男子有高达37%的人得了高血压,而对生活轻度绝望的男子中也有17%得了高血压。另外,忧郁对促使年轻人高血压的情况也不容忽视。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忧郁的年轻人得高血压的几率是不忧郁对照组的2倍。

忧郁还会增加中风的危险性。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以6095个年龄在25~74岁之间的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跟踪22年。在2002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指出,与不忧郁的人相比,严重忧郁的人中风的危险性增加73%,而中度忧郁的人增加25%。但最明显的是非洲裔美国人,他们的中风危险性增加160%。研究人员强调,究竟是忧郁引起中风,还是中风前的一些与中风有关的因素增加了忧郁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忧郁增加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导致诱发中风的危险性。

中风以后病人恢复健康的快慢与病人的个性或精神状态密切有关。2001年,由美国一项会议中所发表的论文显示,中风以后恢复的状况,可用中风以后忧郁或性格缺陷程度来衡量,据研究人员的观点,中风不会改变性格,但可能会强化某种性格。中风以后病人极强的自我意识、内向、情绪上的不耐烦、不安全感或不在乎的否认等负面因素都会使中风后的恢复健康变得困难。专家们认为,用抗忧郁药物治疗病人中风以后出现的忧郁,将有助于中风病人的恢复。

忧郁对心脏病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可能是指那些已经得冠心病或有其他心脏问题的人。美国一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子。首先,他们对忧郁作如下严格的定义:一个符合“忧郁”的条件是,他或她得容忍巨大的悲痛或绝望,对大部分的社会活动失去兴趣或快乐,失眠,无力,或在最近两个星期中有自杀念头。他们对52个已被诊断出患冠心病的病人诊断出其中有忧郁症的人,在接下来的一年跟踪期间,研究人员发现,在有忧郁症的人中,有78%发生心脏病问题,有一个人还死了;而在非忧郁的病人中只有1/3的人发生心脏病问题。

加拿大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表示,在发生突发性心脏病后不久,平均说来,那些有严重忧郁的病人,不管体质条件如何,死亡的可能性都比较大。在所有其他心脏病危险因子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忧郁病人比不忧郁病人在死亡率上增加3.4倍,冠心病复发率增加5.7倍。另外的研究也指出,忧郁是心脏病手术后病人心脏病复发的最主要的一个指标。

根据科学家们的观点,忧郁对心脏病人影响如此严重的原因是,忧郁能够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而这种活性的增加可以减少血流,引起心律失常如冠状动脉粥状硬化,从而增加产生心脏问题的危险性。

基于忧郁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冠心病危险因子,以及在预测因心脏病死亡中,特别对于女性来说,忧郁要比敌意或A型性格行为更准确,故科学家们认为,在预防心脏病或治疗心脏病的同时,有必要认真治疗病人的忧郁症。

忧郁还与一连串的严重疾病有关。1990年,美国的两项最新研究揭示,忧郁与糖尿病之间有联系:具体说来,忧郁可能会增加Ⅰ型糖尿病人的危险性。Ⅰ型糖尿病,又名青少年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35岁以前,这类病人很少合成或根本无法合成调节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对于Ⅱ型糖尿病人,忧郁能使他们的血糖值变得很难降下来,此病又名老年型糖尿病,常发生在40岁以后的中老年人中,体内虽能合成胰岛素,但合成的胰岛素因缺少酶而无法发挥作用。

忧郁使病人缩短寿命,特别是得中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调、类风湿性关节炎、某些癌症、帕金森氏病、肾脏病及糖尿病的病人,忧郁使他们倾向于病得更重,病程更久,或结束生命得更快。例如,美国的一项关于哮喘儿童的研究显示,忧郁可以造成病人体内包括某些激素在内的化学物质不平衡,进而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对于哮喘病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因为靠近呼吸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将使呼吸道的平滑肌痉挛增加,从而导致哮喘儿童有比较大的死亡危险性。

有些人会突然死亡,死因不是心律不齐就是心肌梗死,或两者兼而有之。美国罗彻斯特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在对科达公司员工中突然死亡的调查研究后发现,那些突然死亡的员工,在突然死亡以前差不多都有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精神忧郁状态。之前他们一直处在慢节奏的生活,突然有一天因为增加工作量而带来紧张,要求他们加快节奏,如汽车处在第三挡(快挡)那样飞驰,则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兴奋”或“唤醒”状态。忧郁的人突然转变到这种状态,势必产生一些不协调的反应,这就犹如一辆惯于慢速行驶的汽车,猛地加大油门变到快速挡行驶,汽车容易损坏,特别是它的“心脏”——引擎更容易出问题一样。

(五)怎样对抗忧郁

忧郁是一种慢性的精神疾病,除非有自杀念头,否则短期内一般不会有生命危险。从目前医疗技术来说,只要对症下药,几周之内病情就可有明显好转,或有根本上好转,现有多种对抗忧郁的药物,且大多数与提高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有关。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有极负面的评价,因此不少忧郁病人怕被视为“精神病”而不愿看医生,反而得不到及时的治疗。

对抗忧郁有4个最主要的方法。

一是切记不要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我们应该走进社会,融入社会,认同自己与亲人、朋友,甚至与不熟悉的人之间的联系,建立和巩固亲情和友情,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文化娱乐等社会活动,串门谈心,旅游,甚至逛街采购等都是融入社会、开阔心胸、保持心情开朗和愉快的好形式。有些人消除忧郁、沮丧、苦闷及烦躁心情的最简单方法是开车在高速公路上兜风,这表示只要简单的活动,领略一下自然风光,就会产生一种心情上“高亢”的感觉。

二是热爱生活,且在生活上有所追求,除了在工作学习上有所追求外,在休闲时间中也可有所学习。例如,培养各种兴趣和爱好。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充实我们的内心世界,陶冶我们的情操,有助于我们对抗负面精神因素,培育出一种欣欣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这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克服精神上的空虚感。空虚感就是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及没有精神支持的反映,容易使人陷入忧郁中。

三是积极参加体能锻炼。体能锻炼可像药物治疗一样有效地对抗忧郁,战胜忧郁。这可以从美国杜克大学在2000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得到证实。该项研究人员把156个50岁以上的患严重忧郁症的病人分成3组治疗:第一组每星期体能锻炼3次,每次45分钟;第二组只使用药物治疗;第三组既采用体能锻炼又使用药物治疗。4个月以后研究人员发现,3组的症状都有明显下降,治疗效果都在60%~70%之间,彼此没有差异。跟踪6个月以后发现,参加体能锻炼组的病人在病症好转方面优于药物组的病人,而且复发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因此体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四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处事方式。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应付那些出现在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曲折、挫折或困难这样的“大事”已常感力不从心,如果还对那些生活“小事”斤斤计较、喋喋不休,那么接连不断的、更多的烦恼和忧愁会接踵而来,积久便可能成忧郁。再说,弃“小”保“大”也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处理好那些“大事”,与人相处时建立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