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治史分期

政治史分期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认为拔除牙齿和用黑曜石片长期打磨形成的分岔。这一历史时期的日本文化,明显是以模仿为主。在政治方面,直至7世纪初,日本仍处于以部民制为特征的奴隶社会阶段。奴隶主贵族和平民还组成称作“氏”的社会集团。在主君尸骨未寒之际,即消灭其寡妻弱子,夺取丰臣秀吉武力统一日本成果的德川家康,随后公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规定“天子以才艺和学问为第一”,迫使天皇完全脱离政治。

1.政治史分期

日本社会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下述六个历史时期:

(1)原始社会

如果按照通常将“国家”产生之前称为原始社会的看法,在公元3世纪出现最古老的邪马台国之前,日本列岛一直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前期(旧石器时代),以使用打制石器为特征,生活手段是狩猎、捕鱼;至称之为“绳纹时代”[1]的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制石器和带有绳文图案的黑褐色陶土器,基本生活手段转变为狩猎、采集经济。在称之为“弥生时代”或“弥生文化”(约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的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朝鲜半岛大量移民的到来和被称为“弥生时代人”之混血后裔的出现,逐渐形成了原始农业,并出现了金属器具。

img9

图5 见有拔牙与叉状研齿的颅骨

爱知县伊川津贝塚出土。为戴有耳饰、头饰、腕饰、腰饰、足轮的男性,当属部落首领。可见认为拔除牙齿和用黑曜石片长期打磨形成的分岔。这种现象在当时的部落民中占2%~3%。([2-1],18)

img10

图6 留有纵横切痕的胫骨

神奈川县大浦山洞窟出土。下肢胫骨被锐利的刃器纵横切割,目的是为了获取骨髓。众多同类遗骸的发现,被认为是在食物匮乏的时代,普遍存在食人之风的见证。([2-1],21)

(2)古代

img11

图7 “汉委奴国王”金印

边长2.3厘米,重109克。天明四年(1784)福冈县志贺岛出土。一般认为是东汉光武帝所授。([28],16)

《后汉书》与《三国志》皆载,当时的东夷之地,有女王卑弥呼统领的“邪马台国”辖管着众多小国,并与中国有使臣往来、赐封之事(图7)[2]。由于没有关于此前日本列岛上社会体制演进的确切记载,而见于记载的邪马台国在3世纪时已有相当规模,所以某些日本史书采取不对“原始”与“古代”进行断代的做法。但无论是否将3世纪作为“古代”的起始,其下限均为12世纪末。其间首先经历了国家渐成统一的“大和时代”(4世纪~6世纪末),此期因修建壮观的高冢式古坟而有“古坟时代”、“古坟文化”之称(图8)[3],在政治方面出现了以初称“王”,后称“大王”者为中心的各豪族的联合政权;在生产中已开始使用铁器。其后则是律令政治确立并发展的“飞鸟时代”[4](593~710)、“奈良时代”[5](710~794)和“平安时代”[6](794~1192)这样几个依宫廷所在地命名与划分的历史时期。

img12

图8 仁德陵古坟

位于大阪府堺市百舌鸟古坟群中。宏大的规模,显示了其主人的强大。([28],19)

这一历史时期的日本文化,明显是以模仿为主。奈良时期的建筑与艺术的诸多方面均呈现出“唐风”及印度文化的影响。在政治方面,直至7世纪初,日本仍处于以部民制为特征的奴隶社会阶段。“部”是皇室或贵族占有的人民集团。奴隶主贵族和平民还组成称作“氏”的社会集团。“氏”由族长的血缘家族和非血缘家族组成。“氏”的首领“氏上”是奴隶主贵族,“氏”的一般成员“氏人”则是平民。天皇授予“氏上”以“姓”(如中央豪族为臣、连,地方豪族为君、直;移民为忌寸、史、村主等)。著名的圣德太子在603~604年间推行了所谓“推古朝改革”,603年依德、仁、礼、信、义、智之大小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官职不能世袭,依能力选拔);次年又公布了《十七条宪法》。但实事求是地讲,尽管“日本从唐朝引进了一套官僚制度,却没有采用中国的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而始终是以权力的世袭制为基础的,人们的地位和职务都由家庭出身来决定”[7];所谓《宪法》,实际上也并非法律,只是道德训诫而已。例如其第一条的内容是“以和为贵”。所以满怀政治理想、锐意改革的圣德太子最终却是在“世间虚假,唯佛是真”中度过余生的。这些理想在40余年后的“大化革新”中得到部分实现,成为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通过引入中国儒学的“天命”观——皇权天授,使得天皇的权力有了两个来源解释:其一来自传统的皇祖神“天照大神”;另一是“天”。这样,“天皇”之所以为“天皇”,便有了两个“奇理斯玛”(chrisma)——“神圣的天赋”作为依据[8]

img13

图9 平等院凤凰堂

建于平安时代后期的平等院原为宇治关白家的别庄,1052年改建成寺院,次年所建凤凰堂是遗存至今的唯一原始建筑(国宝)。宇治川的清流注入堂前的“阿字池”,远近山峦尽收眼底,构成了典型的借景庭园。

至平安后期,日本文化逐渐出现了从一味模仿转向“独立”与“庶民化”的重要变化。

(3)中世

img14

图10 源赖朝

京都神护寺藏。镰仓时代肖像画中的杰作。([28],59)

img15

图11 武士与随从

京都欢喜光寺藏。主人身后可见两名随从。镰仓时代武士与随从间具有极好的关系。([28],60)

12世纪末,关东武士首领源赖朝在今东京附近的镰仓建立了武士的中央政权——幕府,日本封建社会进入新阶段。在日本史家称之为“中世”的这一时期,包括“镰仓时代”(1192~1333)和“室町时代”(1336~1573)。室町时代中又有各立朝廷的“南北朝时代”[9],以及大名割据的“战国时代”[10]之分。

武士兴起,导致天皇、贵族式微,儒学影响变弱;宋学虽已兴起,但未及日本,故缺乏外来思想、材料的刺激。博士们世袭家业,固守汉唐旧注,气息奄奄。这一时期影响最大的仍然是佛教,镰仓建有建长、圆觉、寿福、净智、净妙等五大寺院,谓之镰仓“五山”;京都建有南禅、天龙、相国、建仁、东福等五大寺院,谓之京都“五山”。因而史书中又常能见到将这一历史时期称为“五山时代”。佛教禅宗的兴起与流行,一方面使得“生死如一,纵情声色”成为武士的理念;一方面成为宋学得以在日本传播的媒介。例如,江户儒学的开创者藤原惺窝(1561~1619)即出身相国寺,建仁寺的古涧慈稽(1581~1670)也专攻儒典,惺窝的弟子林罗山(1583~1657)后来成江户朱子学派的开创者。

(4)近世

自1568年织田信长(1534~1582)进入京都,至其家臣丰臣秀吉(1537~1598)兵败朝鲜、因病身亡的30年间,织丰政权平息了延绵百年的战国之乱,完成了统一大业。其后,德川家康(1542~1616)于1603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至明治维新之前的这二百余年,是日本史家称为“近世”的封建社会晚期,包括“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和“江户时代”(1603~1868)。

img16

图12 江户城

([28],106)

在主君尸骨未寒之际,即消灭其寡妻弱子,夺取丰臣秀吉武力统一日本成果的德川家康,随后公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规定“天子以才艺和学问为第一”,迫使天皇完全脱离政治。正如宋太祖黄袍加身后,为防止“下克上”故伎重演,而强调现世的秩序、尊奉朱子学一样,江户幕府奉朱子学为官学正统,从而使得儒学脱离了对于佛教禅宗的依附,独立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在发挥其强调封建伦理学功能的同时,一些注重朱子学合理内容的学者,表现出对自然科学和“经世致用”学问的兴趣。社会中既非禅僧,又非博士公卿家,而以儒学为业之儒者的出现,促进了教育的兴旺、知识的普及、学术思想的活跃和文化水准的总体提升(图13、图14)。尽管江户时代曾有锁国之令,但西方科学技术还是有所传入。诸多因素的总和,使得文化空前繁荣,并脱离开单纯模仿的窠臼,在许多方面开始体现出创造性。据载,“18世纪后期,江户有一百万人口,恐怕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同时在“德川幕府后期,男性人口的45%、女性的15%有文化,这个比率为当时其他亚洲国家所不及。”[11]这些不仅仅是江户时代文化、经济繁荣的表现,而且也是日本向近代化转变的良好基础。

img17

图13 昌平阪学问所

“昌平黌”原为传授朱子学之大儒林罗山家的私塾,宽政九年(1797)幕府将其扩建成直属的学问所,并制定学规与职制。([28],114)

img18

图14 寺子屋

洋人所著《幕末之日本》中的插图。“寺子屋”为10岁左右的孩子开始读书受教之处,规模约为20人。([28],136)

德川政权的265年,国内无战事,是日本历史上唯一的安定期。尽管在五代将军纲吉时,因农村阶级的分化、商业资本的扩张,已露出财政问题的破绽,但通过8代德川吉宗时的一系列政治与经济改革,使得中央财政得以稳定。

img19

图15 米 业

各地大名所收租米,除支付自身所需外,皆进入市场。大阪等主要港口多设有大名的米仓,并经营其买卖与运输。([28],119)

img20

图16 织 屋

19世纪初,机织业快速发展。其生产规模,以及由劳资双方构成的生产关系,呈现出近代工业的萌芽。([28],134)

(5)近代

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中叶前向日本扩大远东贸易的几次尝试都失败了。其后,美国采取强硬手段,于1853年将舰队驶进东京湾,迫使幕府于次年他们再次造访时接受了其种种要求,锁国政策由此崩溃。这为早就觊觎德川家族统治地位的西部诸大藩提供了机缘。在“尊王攘夷”的口号声中,倒幕战争于1868年获得胜利,德川家族被贬为平民,持续七百年之久的幕府统治终被废除。天皇迁至江户,故称东京。日本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一阶段包括废除幕藩体制[12]与等级制度,取消佛教的国教地位,减轻农民赋税,制定宪法,全面维新的“明治时代”(1868~1912),以及其后的“大正时代”(1912~1926)和二战结束之前的“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img21

图17 东京第一国立银行

明治五年(1872)所建5层高的西洋馆是当时东京的著名场馆,并成为翌年开业之第一国立银行的本店。([28],158)

img22

图18 东京日本桥的铁道马车

开通于明治十五年(1882)。([28],160)

(6)现代

自二战结束至今,谓之“现代”。包括“昭和时代”中后期(1945~1989)和“平成时代”(1989至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