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储存策略

产品储存策略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仓库是指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一般是指库房、货运及其他设施装置,对产品、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仓库是产品储存最主要的操作环节,是储存策略最主要的发生地,在此可以将仓库的基本服务功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以产品储存为主要功能的仓库。营业仓库是很多企业选择的产品储存工具,这是因为营业性仓库具有自身的优势。
产品储存策略_市场营销学理论与实务

一、产品储存的职能

对于整个企业经营流程来讲,货物在储存阶段占用较多的时间和资金所形成的储存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因素。产品储存是物流系统最主要的改进部分,储存成本的降低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加经营利润。企业在储存产品时不仅要节省物流成本,而且要加强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提高产品储存效率,更要及时准确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在获取利润的过程中实现顾客满意最大化。

仓库作为物流服务的据点,在物流作业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具有储存、保管等传统功能,而且包括拣选、配货、检验和分类等功能,还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小批量等配送功能及其附加标签、重新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那什么是仓库呢?仓库是指保管、存储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一般是指库房、货运及其他设施装置,对产品、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工作的场所。仓库是产品储存最主要的操作环节,是储存策略最主要的发生地,在此可以将仓库的基本服务功能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品储备

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通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不仅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的特点有关,一些商品的自然属性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行为。例如对一些限量销售的产品、具有高度季节性消费特点的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常常具有阶段性集中的特点。所以企业的销售行为大都具有前瞻性,为在销售旺季到来时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科学的市场调查,预测出未来市场需求量之后,企业可以将产品提前从生产企业运送至仓库储存。这些存放于仓库的货物可以满足顾客特殊营销时期的大量订货要求,提高企业在销售高峰期的市场服务能力。

(二)整合运输与分散运输

运输整合主要体现在企业有时会遇到运输不足整车情形,一般长距离零担及拼箱货物的运输费率比满载的运输费率要高很多。通过将这些货物运至距离相对较近的仓库,就可以将较小的货载整合为较大的货载,以规模运输减少单位产品的费用。对于原材料物流系统来说,仓库能将不同供货商的散货整合为整车及整箱货物,然后将其送到企业的工厂去。对产成品物流系统来说,仓库也可以接收来自各分厂的整装货物,再将其分装为零担及拼箱货物运到不同的市场中去。

(三)组合产品

一个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项目会有上千个,而顾客在下达订单时的要求往往是生产线上各种产品的组合。各企业生产的地点又常常是分散的,在企业没有存货的情况下,订单的完成也必然是分散的,就会造成货物到达时间及进行产品组合机会的不一致。因此,就需要利用能为多种产品服务的仓库来高效地完成订单要求的产品组合。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在靠近人口稠密区的地方建造组合仓库,用较快的运输工具运送货物并安排恰当的时间送货。这一策略不仅因货物整合而降低了运输成本,还使企业避免了将工厂当作仓库使用。

(四)交叉收货

交叉收货是一项使产品组合顺利进行的作业,在交叉收货作业中,来自不同供货商的产品聚集到流通仓库,但这些货物并不是储存起来供以后进行分拣,而是直接穿过仓库,载入正在等待的货车,然后驶向特定的顾客。为了完成某一定单,运入的货物在运货卡车上或临时存放点就被分拣装车,直接运到商店里去。整个作业流程在几小时内就完成了,多出的货物及一些小件被临时存放起来,等待商店送货班车运送。

(五)生产支持

仓库向企业的生产过程提供稳定的零部件和材料供给,以经济又适时的形式满足企业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一切加工材料、原材料、零部件和装配件等,避免了因为采购部门临时向供应商采购而造成对生产的延误和停工待料所带来的损失。

二、储存工具

(一)仓库

1.按货物的摆放形式划分

(1)地面平放式仓库。是指将需要保管的货物直接堆放在地面上,这种存放方式适合不能高层堆放怕受到挤压的货物,这样能方便货物的移动,但是由于货物直接摆放,所以仓库的使用率下降,使库存成本上升。

(2)托盘平放式仓库。是指将需要保管的货物直接放在托盘上,再将托盘平放于地面,这种存放方式适用于怕受潮湿的货物,可以方便货物的直接搬运,但是需要大量的储存工具,仓库的利用率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造成库存成本的上升。

(3)直接堆放式仓库。是指将货物在地面上直接码放堆积,这是最常见的货物摆放形式。大多数仓库在摆放货物时,只要货物属性许可都会采用这种形式。这样既可以节省空间,提高仓库的利用率,也可以节省其他的储存工具,节约成本。这种摆放方式适合于不怕挤压的产品,但由于货物直接堆放所以不方便搬运。对于那些需要分类摆放的货物,这样做也可以方便清点库存。

(4)托盘堆码式仓库。是指将货物直接堆码在托盘上,再将托盘放在地上。这种摆放形式可以节省仓库空间,提高利用率,货物不直接接触地面,所以可以得到更好的保管效果,方便搬运,但同样也需要占用大量的托盘,使库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5)货架存放式仓库。是指将货物直接码放在货架上,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摆放形式。货物可以在货架上分类摆放,既节省了仓库空间,又满足了货物的存放要求,但这种形式也存在着需要大量存储工具的弊端,会使库存成本上升。

2.按仓库保管目的划分

(1)配送仓库。具有发货、配送和流通加工功能的仓库。

(2)储运仓库。以产品储存为主要功能的仓库。

(3)周转仓库。具有储存产品、发送货物、配送服务和流通加工功能的仓库。

3.按仓库的用途划分

(1)自用仓库。是指企业主要从事内部物流业务的仓库,因而仓库的建设、物品的管理以及进出库业务均属于本企业的管理范畴。在采用自用仓库时成本是企业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存储量来分摊固定成本,才能使采用自用仓库的平均成本低于采用公共仓库的平均成本。在采用自用仓库时,企业要掌握对仓库良好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保证存储产品的质量和降低库存成本。

(2)营业仓库。是指按照相关规定取得营业许可,向其他企业提供保管服务的仓库,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化的仓库。营业仓库是很多企业选择的产品储存工具,这是因为营业性仓库具有自身的优势。一方面营业仓库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要,只有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利润。这就使得营业仓库的经营者必须深入探寻专业化仓库的经营之道,所以营业仓库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在选用营业仓库时不形成固定成本,所以较为灵活。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市场供求状况,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产品储存策略,增加或减少仓库的数量。

4.按货物储存的不同保管条件划分

(1)普通仓库。用于存放一般性对仓库设施无特殊要求的产品。

(2)恒温恒湿仓库。库房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适应高级精密仪器以及设备的存放。

(3)高级精密仪器仓库。库房有防尘、防振、防潮设备,并有恒温装置,用以存放高级精密仪器、仪表等物品。

(4)冷藏仓库。库房内能保持低温,用于保管怕热、保鲜的货物,冷藏仓库多用于食品、医疗等行业。

(5)特殊仓库,一般是指危险品存放仓库,用以存放具有易燃性、易爆性、腐蚀性、有毒性和放射性等对人体或建筑有一定危险的物资的仓库,在库房建筑结构及仓库内布局等方面有特殊要求,还必须远离工厂和居民区。

5.按库房结构特点划分

(1)地面仓库。库房建筑在地面以上的仓库,是目前最普遍的仓库。地面仓库又可以分为平房仓库、多层仓库、立体仓库、散装仓库和罐式仓库等多种形式。

(2)地下仓库。仓库建筑在地面以下,多数为坑道油库。

(二)保管器具与设施

为了更有效地储存产品,就离不开必要的保管器具与设施,这些设施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1)托盘。是指可以把货物按一定的数量单位整理好,便于搬运、保管和运输的货垫或板架,托盘在设计时需要设计有叉车的插口,以方便搬运。

(2)货架。是指带有支柱和护栏的台架,根据货架的样式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形式:移动式货架,在货架下部安装滚轮并放在轨道上,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带有托盘的货架或台架,连同托盘可以一起旋转;驶入式货架,叉车可以从货架正面进入到未旋转托盘的地方;滚动式货架,由向前倾斜的辊式输送机、滚轮式输送机构成;回转式货架,拣货一侧可以固定,其他方位可以转动;枝型货架,保管较一般货物长的物品的货架,例如铁棍、铁条建材、柱子等。

(3)计量设备。是指用于计量货物单位的设施,主要包括各种磅秤、电子秤、流量计、价尺器、自动长度计量仪和自动计数器等。

(4)检验设备。是指用于检查货物性质的设施,主要包括测湿仪、红外线装置、空气测试器以及化验使用的部分仪器和工具。

(5)其他设备及工具。安全设备,通风、照明、保暖设备,小型打包机、标号打印机等。

三、产品的储存策略

(一)产品储存的策略

1.仓库的选择策略

企业的仓储业务到底是选择哪一种方式,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品储存业务所占用的经营资金的多少;企业的仓储功能是否是支撑企业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仓储环节是否已成为对企业经营成本的负担;企业自身是否缺乏对仓储业务的管理能力等。

(1)自营还是外包

在制订产品储存计划时,仓库的选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是企业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经营,还是外包给专业的仓储服务企业。因为仓库不仅占用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面积,而且也需要耗费管理成本,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它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成本的主要组成之一,甚至已经成为额外的负担。如果选择自营仓库,可以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得更紧密,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产品的库存。但同时也要求企业的实力比较强大,并且能够有效管理控制好仓库的经营成本。

另一种选择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和资金实力,将仓储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仓储物流公司或物流中心来承担,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实现规模经济,这样每月只需负担一定的管理费和租金,就可以拥有专业化的仓储物流服务。在选择产品储存策略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都选择由供货商来负责相关商品的库存和物流管理,供货商通过零售商的销售信息,能十分有效地排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和送货计划,这样双方都能降低库存成本。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从零售商店反推到供货商整个物流环节中可能发生的费用,降低商品的价格。

(2)公共仓库还是合同仓库

公共仓库是指由仓库提供单位提供专业的仓库,具有更完备的仓库作业和管理知识,能提供更好的仓储服务,可以使企业库存风险降到最低。公共仓库目前被广泛的用于物流系统中,因为公共仓库的大规模和容积使高流量的经营活动可以分摊产品库存的固定成本,同时由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使产品库存的变动成本也在降低。企业自身的仓库相对固定难以改变,而公共仓库则比较灵活,企业可以根据目标顾客所在地点及其变化选择靠近主要市场的公共仓库来提供仓储服务,或根据企业产品销售的状况来变动企业租用的仓库规模与容积,从而使得企业根据市场经营状况能够自主地控制仓储的成本。公共仓库可以向同一地区的不同顾客提供服务,这样可以更好的平衡运输货流,减少空载现象,消除多余的配送环节,提供更大的服务范围。公共仓库向其用户收取搬运费和储存费,其中搬运费是按照实际搬运的货物数量和重量来计算,而储存费也是按一定时间内所储存的货物实际数量来确定。虽然比企业自营仓库的费用略高,但是省去了固定资产投入,其总成本还是相对较低的。企业在选用公共仓库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没有仓库的自主权,所以产品的存放更多的受限于经营方。

合同仓库可以同时把私有仓库与公共仓库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尽管在合同仓库起用的情况下,仓库仍需要企业用最低限度的固定资产进行维持,但由于企业与合同方存在长期的关系和共担风险,可以使合同仓库的成本低于公共仓库的仓储成本。企业还能获得合同仓库经营方的专业知识意见与其他客户分享合同经营方管理、劳动、设备和信息资源设备等所产生的规模经营效益和扩大化的服务范围。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金能力和实际情况,考虑选择公共仓库还是合同仓库,以获得最大的规模经营效益和资金回报率,增强企业财务上的灵活性,同时避免仓库经营中存在的内在风险,更有效的实现企业产品储存的战略目标。

2.仓库的规模及地址的选择策略

仓库规模的大小与仓库数量同企业所作的集中仓储还是分散仓储决策密切相关,如果企业采用的是公共仓库,企业则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内的需求来扩大或减少所需的存货空间,仓库的规模问题便不是很重要。如果企业选择自营仓库,则仓库数量越多规模应越小;如果企业选择集中储存产品,则每个仓库的规模都应相对较大。企业必须以最少的物流总成本,达到对顾客服务的预期水平,所以仓库地址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企业在最终选择时要综合考虑运输、市场及地域特征等因素。一旦付诸实施耗费巨大将很难再改变计划,所以企业在选择地址时一定要谨慎,以期最终确定的仓库的位置能带来最佳的服务功能。

3.仓库的数量决策

仓库数量的选择同样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仓库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物流系统的成本,尤其是对配送成本的影响,因此企业可以选择增加或减少仓库的数量。仓库数量增加,使得仓库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由此运输成本降低,但存货成本也会增加。仓库数量增加的初期,总成本通常会下降,当存货量和仓储成本的增长抵消了运输成本和丧失销售的成本的降低时,总成本开始增长。企业减少仓库的数量是实现有效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最有效的办法。原因在于建造和管理仓库的费用是巨大的,当企业减少仓库数量时,就能降低这些非生产性设施带来的成本。仓库数量的减少使更多的产品需要流动,企业必须提高吞吐率和库存周转率,这样也可以降低存货成本。

(二)产品储存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全局出发看待产品储存在物流体系中的功能

企业的物流体系涉及众多部门,例如计划、采购、运输以及销售部门,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战略目标,相互之间的工作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企业的经营需要各部门的能力协作才能完成,各部门所制定的工作目标必须是在服从于企业的总体战略方向的前提下开展的。为了克服物流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意识到个体对企业总体经营的影响。所以各部门要有一种同舟共济的思想,在做相关决策时互相协调,在核算预算和成本时也能从整个物流链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对于仓储部门也是一样,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仓储的有效程度和操作效率。

2.从全程优化的角度对产品储存策略进行规划

当部门间的相互协作问题顺利解决后物流流程的局部优化往往会造成整个物流环节的劣化,其中最难以调节的是单纯强调配送中心的成本优化。以零售商店的库存为例,对于大多数零售商而言,配送中心的运作与工厂类似,体现了规模效应、自动化操作和工作效率。零售商店相对而言是一个高成本运作的场所,但公司往往会不加考虑,就将商品从配送中心向零售商店转移,结果使零售商店库存居高不下,成本上升。事实上,公司可以将库存从零售商店向配送中心转移,尽量减少在零售商店中发生的商品处理费用。所以一定要以全程优化的角度来对库存进行规划,热销商品应该在配送中心保持库存,并根据零售商店的销售情况整箱补货。对一些价格昂贵、销售较慢的商品,则应该拆箱后分件向零售商店补货;对于另外一些占用空间较多的货品或搬运费力的货品,则应当尽量减少中间的处理环节,甚至可以直接从供货商向零售商店送货。这样可以比较轻易地做到从供货商到零售商整个环节的物流成本最优化。不可以将物流链分解,只在局部环节实行优化,尤其是商品的库存和销售环节。

3.提高企业对库存品种、数量的预测能力

对相关信息有效利用,会大大改进零售环节中的计划职能,从而使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高效率地在适当时间向目标市场运送所需的商品。绝大部分企业的库存管理与分销场所和具体商品密不可分。但是在特定的分销场所,具体到某一样商品的销量,前后波动很大,难以预测。除少数畅销品和促销品外,消费者对大部分商品表现出的购买行为是难以捉摸的。如果将一个配送中心区域内所覆盖的销售网点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则商品的销量要容易预测得多。所以在预测销量时,应将注意力集中到配送中心或整个公司的相关销量上,由此得来的预测要可靠得多,但企业也应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四、库存管理策略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库存水平和库存周转速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物流成本的高低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库存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对风险的分散。在物流管理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库存,在满足生产经营活动前提下,将库存数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上,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一)库存管理的概念

1.库存管理的概念

库存管理是产品储存策略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是企业对产品储存管理内容的具体化。库存是指处在储存状态的物资,包括处在仓库中的物资,无论是长期的储存还是临时性的储存,即使是没有处在仓库中的物资,只要它是处在储存状态,都可以称为库存。库存管理就是指对库存物资的管理,主要包括对库存物资数量的管理、库存成本的管理和库存量的控制管理。企业在对库存物资进行管理时应本着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的原则进行。仓库的根本任务是保障供应,无论是在生产企业,还是在流通企业甚至在目标顾客那里都要保证库存供应量的充足,否则就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生产企业的仓库就是为生产服务的,这就要求物资的供应要保持连续性,生产的连续性一旦中断,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短期利润,而且会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良好形象。在流通企业中,无论是批发还是零售都要求企业要有一定的库存,如果库存不足则会给企业带来销售利润下降的损失。但库存量的增加往往又会形成大量的库存成本——占用库存资金的上升、保管费用的增加,因此企业在进行库存管理一方面要保证库存供应的充足,另一方面又要对库存物资的数量、订货量等方面科学管理,尽量降低库存成本。

2.库存管理的意义

库存量的不适当增加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增加成本,延缓资金周围速度,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据统计一些生产企业库存资金已占总资金的30%以上,而批发、零售企业的库存比例则达到50%以上。此外超量的库存会加大物流管理的难度,库存量越大给仓储设施、运输管理带来的压力也越大。因此物流企业有效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做好科学的库存管理,可以保持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尤其是对一些季节性较强的产品,由于供求之间时间上的差异,导致企业必须要拥有足量的库存物资储备,以调整集中生产和分散消费之间的矛盾。科学的库存管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批量采购、批量生产和批量运输形成的规模经济,大大降低经营成本。科学适量的库存管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现货供应比例,满足客户即时服务的要求,提高目标顾客的满意度。

(二)库存管理策略

1.库存数量管理策略——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一种明确重点项目的方法。ABC分类法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库存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及其他许多管理问题。如果在企业所经营的产品中,有10%的品种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5%时,则这类产品为A类品种——基础产品;有25%的品种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20%时,则为B类品种——中间产品;有65%的品种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15%时,则为C类品种——多品种少批量产品。A类产品是社会需求量大的商品,应放在离消费地点近、配送服务方便的配送中心。B类产品的性质位于A类和C类之间,应放在中间性质的存储据点存放。C类产品是品种多、管理费用高获利少的产品,应尽量放在工厂仓库,或存储中心集中保管。而在库存量的分配上应大体上遵循以下的标准,价值占库存总值70%~80%的相对少数的A类产品,其库存量约为总库存量的15%~20%;价值占库存总值的15%~20%的B类产品,其库存量约为总库存量的30%~40%;价值占库存总值5%~10%的C类产品,其库存总量约为总库存量的60%~70%。

A类产品要满足的目标顾客是少数高消费能力的人群,是企业80%销售利润的来源,所以企业对此类商品应尽可能地严加控制,包括最完备、准确的记录。B类产品的管理要做好正常控制,良好的记录和常规的关注。C类商品的目标顾客是低消费能力的大众人群,虽然不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却是企业经营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对于这类商品企业也要高度重视。尽可能地使用最简便的控制,定期目视检查库存实物、简化记录或用最简单的标志法表明补充存货已经订货了,采用大库存量与订货量以避免缺货,在安排车间日程计划时给予优先考虑。

2.库存控制策略——经济订货批量

经济订货批量是指库存总成本最小时的订货量,是通过采购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量。订货量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两种,定量订货法和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是根据现有库存量与订货点比较,当库存量小于订货点时,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由物流系统自动生成订单。这种订货方法适用于物资资源供应充足的自由流通市场,即企业随机订货都有产品可供选择。此时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为Q=2C0RC1其中:C0为单次订货费用,C1为单位物资时间的保管费用,R为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

定期订货法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T和一个最高库存量Q,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定期订货法在运用时,要每隔一个订货周期就检查库存发出订货,每次订货量的大小要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量Q。此时经济订货批量的计算公式为Q=2C0C1R其中:C0为单次订货费用,C1为单位物资时间的保管费用,R为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

(三)存货的监控

存储和保持产品存货的成本是物流系统尤其是配送系统设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存货在任何一个企业资本投资中都占很大比例,保持存货的成本是很大的,它不但包括利率成本,还包括产品老化、损坏和保险等成本。从功能上讲,对物流配送监控系统的要求是容易获得有关存货的数据,因此必须精确地知道有多少库存单位存在和目前存放在何处。存货信息是以实时开工或根据批量每小时或每天更新。现在大多数企业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条码和扫描系统准确地记录存货的产品和位置。为了尽量减少错误,最好的方法是定期盘点。监控时需要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对产品及位置进行盘点,然后把结果输入电脑终端,电脑系统可以显示被盘点到的货物。在另外的系统中,存货盘点人员可以周期地对所有地点的货物进行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