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腓骨长肌腱滑脱

腓骨长肌腱滑脱

时间:2022-05-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腓骨长肌腱滑脱又称“弹响踝”,常见于篮球、足球及滑雪等运动项目。这时,腓骨长肌突然保护性的收缩,导致腓骨长肌腱在外踝部滑脱。另外,当足位于轻度外翻位时,腓骨长肌突然收缩,肌腱撞击于外踝的支持带可造成支持带破裂,而引发腓骨长肌腱脱位。即足背伸时腓骨肌腱滑脱移出踝沟而移至外踝前外方,跖屈时又回至踝沟,如此滑动时在腓骨肌腱滑脱部出现“弹响”。对于腓骨长肌腱脱位者,应先行手法复位。

第六节 腓骨长肌腱滑脱

腓骨长、短肌是足外翻的原动肌,并有屈踝的作用。两肌均起于腓骨外侧,两肌腱从外踝后缘、沿着踝沟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止于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腓短肌腱止于第5跖骨底。外踝后缘的踝沟处有坚硬的韧带组织,形成外踝支持带保护腓骨肌腱于踝沟内。腓骨肌腱沿踝沟下行途中,外踝作为滑车在外踝尖部急转向前下方。外踝部是该肌腱成角最大处,因此容易在该部位发生肌腱滑脱。腓骨长肌腱滑脱又称“弹响踝”,常见于篮球足球及滑雪等运动项目。

【损伤机制】

最常见的损伤机制是在足内翻位时,踝关节突然被动背伸。这时,腓骨长肌突然保护性的收缩,导致腓骨长肌腱在外踝部滑脱。另外,当足位于轻度外翻位时,腓骨长肌突然收缩,肌腱撞击于外踝的支持带可造成支持带破裂,而引发腓骨长肌腱脱位。

另外,先天性因素也是该肌腱产生滑脱的重要原因,即先天性踝沟发育不良、沟浅或缺如,或腓骨上支持带薄弱,当足内翻位或背伸时而造成腓骨肌腱滑脱。

【临床症状及诊断】

有明显的急性损伤史,外踝后方软组织肿胀、皮下瘀血,外踝后缘和踝沟部有明显压痛。

足部主动外翻或外翻阻抗运动时,外踝部疼痛加重。

行走时常感到踝部不稳,足外翻抗阻力量明显减弱。但踝关节功能障碍并不显著。

足踝部有“弹响”。即足背伸时腓骨肌腱滑脱移出踝沟而移至外踝前外方,跖屈时又回至踝沟,如此滑动时在腓骨肌腱滑脱部出现“弹响”。

患侧足关节背伸时,可见腓骨肌腱脱位及其腱隆起,并可摸到移动腱条(条索状物)。

【鉴别诊断】

1.外踝扭伤

外踝部肿胀、压痛以外踝前下明显,皮下淤斑,压痛点位于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无腓骨肌腱滑移。

2.腓骨腱鞘炎

多有足部劳损史或踝部轻度扭伤史。外踝后下方肿胀、疼痛,沿腓骨肌腱走行压痛明显,足外翻外展阻抗阳性。足背伸外翻活动无肌腱滑脱现象。

【治疗】

1.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多采用保守治疗。对于踝部韧带部分损伤者,按一般踝关节扭伤处理即可。对于腓骨长肌腱脱位者,应先行手法复位。具体方法如下:

先置患足背伸外翻位以使腓骨肌腱放松,术者一手握持其前足,另一手握其足跟部并将拇指置于移位肌腱之前方;握其前足的手使之由内向外摇踝,并由背伸外翻位转为跖屈内翻位;摇踝的同时,推按腓骨肌腱使其复位回到踝沟内;最后,沿肌腱推理按揉。用活血止痛散外敷,并用条形纸压垫放在踝沟处,外用绷带缠缚或用石膏托将踝固定于功能位3~4周。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避免外伤。4~5周后可以逐渐进行负重运动。

2.习惯性脱位

习惯性脱位或陈旧性损伤而影响踝部运动者,应进行手术治疗。

(1)滑动截骨术将腓骨下端外侧部截断向下滑动移植,用螺丝钉固定。

(2)跟腱移植术由跟腱的外侧部切取5cm长、1cm宽的代蒂腱条,将腓骨长肌向后牵拉复位,使代蒂腱条自外侧绕过腓骨长肌腱,在其前部通过外踝上1cm之钻孔而后反折缝合。

术后用石膏管形固定足踝部于微跖屈位4~6周,然后进行功能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