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伤员空运后送的因素和空运禁忌证

影响伤员空运后送的因素和空运禁忌证

时间:2023-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轻伤员的发病率高于重伤员。关于空运后送的禁忌证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和著作。并指出了用非密封舱飞机后送伤员的24条禁忌证及用密封舱飞机后送伤员的12条禁忌证。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空运后送伤员的经验,提出空运后送原则上没有绝对禁忌证的观点。对颌面部损伤,伤员神志清醒,无明显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平稳,可积极空运后送。脊柱损伤伤员应行妥善固定后方可空运后送。胸部伤需要尽快空运后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一)影响因素

根据试验资料和实际空运后送伤员的经验,可将影响伤员健康的空运不良因素分为三类:

1.与飞行高度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飞机升降时大气压绝对值的变化及其变化速度,即低气压的影响和周围空气中氧分压下降,即缺氧的影响。根据波义耳-马略特定律,大气压下降会改变密闭体腔和半密闭体腔的气体压强,导致体腔内气体膨胀、压力增高,出现中耳、鼻窦、胸腹腔、胃肠道等器官发生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改变,引起疼痛,甚至鼓膜出血或破裂、伤口裂开、再出血、腹膜炎、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已行石膏固定的骨折伤员,可因骨折处的气体膨胀产生压迫导致肢体疼痛,甚至末梢循环障碍。另外,随着飞行高度的上升,氧分压下降,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伤员的病情危重,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严重不良,或伤员登机前就有缺氧症状,则飞行中的缺氧会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2.飞行因素 包括加速度、高低温、振动、发动机噪声等均可使伤员病情加重。特别是由于飞机在上升和下降的气流中飞行时,极易发生晕机病。晕机病是因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飞行疾病。据文献报道,晕机病的发病率为4.1%~10.3%,其中坐位伤员较卧位伤员更易发病。轻伤员的发病率高于重伤员。晕机病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恐惧、头晕和虚脱、脉搏徐缓、呼吸困难、出冷汗和乏力等症状。当伤员存在有吞咽困难时可因呕吐物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晕机病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各种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对伤员原发病的影响。据我军空运后送经验,登机前和发病后,注射或口服抗组胺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晕机病。

3.其他因素 是机场条件差、滑行时间长、安置不适和飞行时情绪紧张等。

(二)空运后送禁忌证

关于空运后送的禁忌证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和著作。但目前仍无统一认识。前苏联学者AA古里亚诺夫在1978年出版的《伤病员的空运脱险和后送》一书中认为,飞机空运后送伤员是有禁忌证的。并指出了用非密封舱飞机后送伤员的24条禁忌证及用密封舱飞机后送伤员的12条禁忌证。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卫生飞机装备的完善,美国学者认为,空运后送的禁忌证已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器械的改良而越来越少了。我国学者根据我国空运后送伤员的经验,提出空运后送原则上没有绝对禁忌证的观点。认为远距离空运后送重危伤员,其危险性比在当地得不到及时和优良的医疗救护的危险性要小得多。总之,空运禁忌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考虑禁忌证时,必须将伤员的伤情严重程度、飞行环境因素、空运后送地区、空中救护能力、地面运输条件及使用的飞机性能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遵循综合考虑,个别评定,强调后送的及时性和尽量减少机上死亡率的原则。以下几条可供确定空运后送禁忌证时参考:

1.战术地区 使用直升机进行的初次伤员空运后送,原则上没有空运后送禁忌证。

2.战役地区和战略地区 空运后送具有相对禁忌证,所谓相对禁忌证是指飞行因素本身可能导致伤员的原发病加重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对这类伤员实施空运后送中应取谨慎态度,空运前要给伤员以及时正确的医疗处置,做好空运前的各种准备,可根据伤情或缓运或在严密医学监护下空运后送。以下各条可供选择时参考:①伤员全身状况极差,生命垂危,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都有发生机上死亡可能的。如颅脑伤伴有昏迷或呼吸节律不整者;颌面损伤,上下颌用金属丝固定并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者;外伤性出血、气胸伴明显呼吸功能障碍者;外伤性大出血,血红蛋白在60g/L以下,缺氧症状明显者;破伤风及气性坏疽者。②各系统严重疾病或患者处于抢救状态,若立即空运后送肯定会使病情加重、恶化者。如濒死状态;烈性传染病;狂躁型精神病;新近发生的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状态;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危象;处于抢救状态的休克、昏迷、癫、颅内压增高等。③其他可因飞行引起机体严重功能障碍或衰竭,空运非但不能使其得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反而具有极大危险性者。如颅脑、腹部、眼球伤伴有积气的伤员;腹部穿透伤未经处理或腹部手术后不足48h又无有效的胃肠减压者;四肢骨折而石膏管型固定者。另外,在飞机数量少的情况下,应优先后送重伤员。根据生命指征,优先后送急需获得优良救护的伤员,以及预防出现严重并发症和残废的伤员。胸腹腔穿透伤、内出血、外伤性截肢和重度烧伤伤员都属于这类伤员。可待1~3h再实施优良医疗救护的伤员作为第2批后送,可待4~8h再实施医疗救护的伤员作为第3批后送。

(三)空运后送适应证

空运后送的适应证各国差异较大,我国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应考虑如下几条:

1.休克 轻、中度休克,上机前经抗休克治疗后病情好转,即使休克尚未完全纠正,也可在严密的医学观察下后送。

2.失血性贫血 对失血性贫血伤员的空运后送适应证应掌握在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特别指出的是,对失血性贫血的伤员空运后送时不但要考虑到伤员贫血的程度,更应注意受伤器官功能恢复情况。

3.战伤与外伤 对颅脑伤伤员只要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颅高压症即可立即后送。对有颅高压者应行有效地减压处理使颅高压症状消失,生命体征稳定1h后方可空运后送,但在登机前应给予脱水治疗。对颌面部损伤,伤员神志清醒,无明显呼吸困难,生命体征平稳,可积极空运后送。伴有神志不清,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分泌物过多者,应行气管切开后方可空运后送。脊柱损伤伤员应行妥善固定后方可空运后送。眼球损伤,应紧急空运后送,以减少失明率。颈部血管损伤,经手术结扎止血后如无活动性出血,观察24h后可空运后送。伴有呼吸困难的颈部损伤,经气管切开后,呼吸困难仍无缓解,加之伤口渗血不止者,应待伤情稳定后方可空运后送。颌骨骨折,经上下颌固定后,会影响呕吐物排出,如要空运后送,登机前应给予预防晕机药,并准备好拆除固定的工具,以便发生呕吐时可以进行紧急处理。胸部伤需要尽快空运后送到后方医院进行治疗。但气胸在没做胸腔闭式引流前禁止空运后送。腹部伤在伤口愈合或基本愈合的情况下,空运后送是安全可靠的。胃肠道手术后,一般在术后第5天可以空运后送。如需提前后送,也应在胃肠道排气后进行。膀胱造口后应通过留置的导尿管排除气体,结肠造口后,应使用较大造口袋,腹部手术后可在术后48h空运后送。对置有引流管者应待伤员排气后,且无并发症,生命体征平稳,在束腹带包扎腹部后后送;对四肢及骨盆伤,只要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良好,无活动性出血时即可空运后送。骨盆骨折伴尿道损伤者应优先后送。周围大血管损伤,在行血管吻合后1~2d,无活动性出血,血红蛋白在60g/L以上者,即可空运后送,登机前应用棉垫行伤口加压包扎。烧伤伤员,抗休克后,一般情况良好,应抓紧空运后送。登机前,对伴有呼吸困难者,应行气管切开,包扎创面。

4.疾病 心血管疾病、阻塞性肺病,只要能保证供氧,均可空运后送。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成年患者,机上应有专科呼吸重症护理。只要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机上医疗救护组在飞机上进行医疗护理,这类患者空运后送不成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