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皮肤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

皮肤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底细胞癌与阳光照射直接相关,致病因子为紫外线。基底细胞癌最常发生于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由原先存在的成熟的上皮结构的恶性转化形成,它需要有基膜才能成活。鳞癌的发病率因环境和种族而异,西方白色人种的基底细胞癌与鳞癌的发生比例为2∶1~5∶1,但在我国,鳞癌明显多于基底细胞癌,比例为5∶1~10∶1。

(一)基底细胞癌

【发病特点】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癌,基底细胞癌是白种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或者毛囊外层根鞘。基底细胞癌与阳光照射直接相关,致病因子为紫外线。基底细胞癌最常发生于毛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基底细胞癌与鳞状细胞癌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由原先存在的成熟的上皮结构的恶性转化形成,它需要有基膜才能成活。基底细胞癌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所伴有的细胞间变,且几乎不转移。基底细胞癌最常发生于北欧血统的人群中。

【分类及临床表现】

1.结节溃疡型基底细胞癌 为基底细胞癌最常见的类型。病变通常单发,最常见于面部,初起表现为小的半透明的丘疹,质地较硬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病变生长缓慢,有破溃倾向,最终导致组织破坏。

2.表浅型基底细胞癌 常多发,多位于躯干,外观轻微色素沉着、红斑以及补片样,类似于湿疹或银屑病。

3.硬化型基底细胞癌 病变黄白色,边界不清,类似于硬皮病病变的斑块。此类型最易复发,特征表现为外周生长,中央硬化及瘢痕。

4.色素型基底细胞癌 病变有结节溃疡型的特征,同时伴有深棕黑色的色素沉着。

5.基底细胞痣综合征 亦称Gorlin综合征。为遗传病,幼时发病。多发的基底细胞癌常伴有其他畸形,包括手掌、足底的皮肤凹陷,颌骨上皮性囊肿,肋骨畸形如展开肋、叉状肋,硬脑膜异位钙化和智力低下。

【治疗原则】 根据基底细胞癌的大小、部位等情况,可选择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光疗、电疗、冷冻及激光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以扩大范围切除为原则,切除的周边扩大到正常组织的1cm以上,深度达深筋膜,局部缺损用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切除的标本应做病理检查。对于无条件或不愿接受手术的老年人,或一些不易手术的部位,以及具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二)鳞状细胞癌

【发病特点】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通常称为鳞癌,又称表皮样癌或棘细胞癌。起源于上皮的角质细胞或棘细胞层。鳞癌的发病率因环境和种族而异,西方白色人种的基底细胞癌与鳞癌的发生比例为2∶1~5∶1,但在我国,鳞癌明显多于基底细胞癌,比例为5∶1~10∶1。在我国,鳞癌的男女发生比例为1.5∶1~2.2∶1,好发年龄为50~60岁,40岁以下的患者较少见。主要的致病因素是阳光照射,除此之外,还有化学制剂及药物的使用、日光性角化病等癌前期病变,以及其他皮肤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 鳞癌可发生于皮肤或黏膜,以头皮、面、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但其他部位也均可能发生。鳞癌往往是在慢性溃疡、反射性皮炎、红斑狼疮等皮肤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早期表现为浸润性的硬块,以后可发展为斑块、结节或疣状病灶,表面或形成溃疡,或呈菜花状,触之有坚实感,基底部有浸润,边界不清。肿瘤组织往往充血明显,边缘为污秽的暗黄红色。分化较好的肿瘤组织呈乳头瘤状,早期表面往往有结痂,以后可脱落而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脓性渗出物,易于出血。发生在活动部位的鳞癌,如口唇或生殖器等,则往往表现为小溃疡,不易治愈,可反复出血。根据上述的临床状态,也可把鳞癌分为两型,即菜花型与深在型。其中深在型易于向深部浸润,可深达肌肉和骨骼,以后易于引起区域性淋巴结转移,但很少伴随血源转移。

【治疗原则】 鳞癌的治疗应结合部位、体积、浸润范围、深度、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有无区域性转移,及病程的长短和年龄、全身情况等,综合选择。手术切除是鳞癌的首选治疗,切除的范围应局限在病灶周围0.5~2.0cm的正常组织内,深度以能广泛切除为度,切除的标本应做病理检查。对于年老体弱及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或发生于手术有困难的特殊部位的患者,以及已出现软骨或骨骼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做放射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