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印度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5-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印度医学会制定了《医生行为法典》,与1948年的《日内瓦宣言》类似,说明了印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已与西方国家渐渐接轨。近年来,印度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些也发生了变化,对器官移植、优生优育、基因疗法与安乐死等的研究与讨论,促使印度生命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且由于印度特殊的医学体系和伦理观,使印度的生命伦理学也独具特色。

(一)古代印度的医德学

古印度,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就有了具有明显医德思想的著作——《梨俱吠陀》。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妙闻集》和《阇罗迦集》两部医学著作更加丰富了古印度的医德思想。《妙闻集》的医德思想可归纳为:①医生应有四德,即正确的知识、广博的经验、灵敏的知觉及对病人的同情;②医生要尽一切力量为病人服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③医生要有好的仪表、习惯和作风;④医生要全面掌握医学知识和技术;⑤在外科治疗中,医生要和助手密切配合,挑选助手要选那些聪明能干、乐于助人、能够忍让的人;⑥医生除了应学识高深外,还应具有高尚的医德。《阇罗迦集》则要求医学生在接受医学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该学习医德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医生要全心全意为病人,不能伤害病人;医生“应该仪容端庄,一不酗酒,二不害人,三不教唆别人犯罪”;行医的目的是为人类谋福利;医生拒诊是不道德的;医院要有优良的治疗环境。从公元8世纪开始,由于阿拉伯军队的不断入侵印度,也带来了阿拉伯人的医德思想,并与印度的传统医德共存,他们基于对宗教的信仰为穷人免费治病。

(二)近现代印度社会的医学伦理学

印度在公元14世纪开始受到英国的入侵,到19世纪时最终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伴随着英国的入侵,也传来了欧洲社会的医学和医德,促使印度的医德学向医学伦理学转化。1947年印度独立后,全国的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改善,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发生了改变,逐步废除了以前把不卫生看做礼节的观念。1956年印度医学会制定了《医生行为法典》,与1948年的《日内瓦宣言》类似,说明了印度近现代医学伦理学已与西方国家渐渐接轨。近年来,印度医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的观念有些也发生了变化,对器官移植、优生优育、基因疗法与安乐死等的研究与讨论,促使印度生命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而且由于印度特殊的医学体系和伦理观,使印度的生命伦理学也独具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