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肠的运动

小肠的运动

时间:2022-05-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以小肠壁环行肌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分节运动的生理意义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吸收。蠕动的作用是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段。上述效果还与肠肌当时的状态有关。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意义

1.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小肠的紧张性可使小肠保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维持肠腔内一定的压力,并作为分节运动和蠕动的基础。当小肠紧张性升高时,食糜在肠腔内的混合与推进加速;相反则减慢。

(2)分节运动:是小肠运动的特有形式。是以小肠壁环行肌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表现为每相隔一段距离的环行肌同时收缩,把肠腔内的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原收缩点的肌肉舒张,而原舒张点的肌肉收缩,使肠腔内的食糜重新组合成新的节段,如此反复交替进行(图6-5)。分节运动的生理意义是: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有利于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有利于吸收。

图6-5 小肠的分节运动

(3)蠕动:是一种纵形肌和环形肌共同参与的运动,表现为向小肠远端传播的环状收缩波。蠕动速度为0.5~2.0cm/s。蠕动的作用是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段。小肠还有一种推进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称为蠕动冲。蠕动冲可以一次就把食糜从小肠始段推送到末端,有时可一直推送到大肠。这种运动多由小肠黏膜在受到强烈刺激(如肠道感染、泻药等)作用下产生。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还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向相反的运动,称为逆蠕动,食糜可在这两段肠中往返运行,使食糜的消化和吸收更为充分。

2.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形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括约肌在平时保持轻微的收缩状态,可阻止回肠内容物向结肠排放;食物入胃可引起胃-回肠反射,使回肠蠕动增强。当蠕动波到达回肠末端时,括约肌舒张,有3~4ml食糜由回肠进入结肠。回盲括约肌的作用是使回肠内容物不至于过快进入大肠,有利于食糜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此外,回盲括约肌还有活瓣样作用,可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入回肠。

(二)小肠运动的调节

1.内在神经丛的作用 肌间神经丛对小肠运动起主要调节作用。当机械和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时,通过局部反射可引起平滑肌的蠕动。

2.外来神经的作用 一般来说,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加强肠运动,而交感神经兴奋则产生抑制作用。上述效果还与肠肌当时的状态有关。如肠肌的紧张性高,则无论副交感或交感神经兴奋,都使之抑制;相反,如肠肌的紧张性低,则这两种神经兴奋都有增强其活动的作用。

3.体液因素的作用 除ACh和去甲肾上腺素外,还有一些肽类激素和胺,如P物质、脑啡肽和5-羟色胺,都有促进肠运动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