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工气道行气囊放气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人工气道行气囊放气时应注意哪些环节

时间:2022-05-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机体供氧需求与CO2排出的重要措施,其中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过低出现呼吸道漏气,有效通气量不足,导致患者缺氧。目前尽可能使用高容低压型人工气道气囊,气囊定期充气和放气,可以有效预防气道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气囊放气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刺激性咳嗽,严重者伴有面色发红甚至发绀;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答:应注意气囊放气的时机、放气前清理患者气道分泌物,以及收放气前后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

【操作要点】

(1)气囊放气的时间应选择在患者胃排空后。

(2)气囊放气前吸净气道内、口腔、后鼻道内的分泌物。

(3)气囊放气前吸氧,使用呼吸机患者可给予吸纯氧,使用鼻导管者加大氧流量,提高血氧饱和度

(4)用10ml一次性注射器将气囊中的气体匀速缓慢抽出,抽吸过程中出现呛咳等症状时应暂停,稳定后再缓慢抽出剩余的气体。

(5)放气囊后应立即给予气道内吸痰。

(6)放气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病情,有自主呼吸者给予吸氧,气囊放气时间20~30min,摇高床头30°~45°。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减弱的患者,当血氧饱和度下降90%以下或患者心率加快,高于气囊放气前的20%,立即给予气囊充气,连接呼吸机,并给予吸纯氧1~3min。

(7)观察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或呼吸机运转情况,恢复正常方可离开。

【知识点介绍】

人工气道是保障危重患者呼吸道通畅、机体供氧需求与CO2排出的重要措施,其中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过高,轻者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重者溃疡、出血和坏死,而导致瘘或狭窄。气囊压力过低出现呼吸道漏气,有效通气量不足,导致患者缺氧。目前尽可能使用高容低压型人工气道气囊,气囊定期充气和放气(3~4h一次),可以有效预防气道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放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灵活掌握。气囊内的充气量控制在呼吸时不漏气的最小气量为宜。一般为5~7ml。注意每次放气时应完全抽出气囊内的气体,防止气囊破裂。

有研究报道,气道黏膜上皮损伤不仅与气囊压力大小有关,而且还与压力持续时间有关。气囊压力为1.96kPa或2.94kPa,持续时间超过4h以上气管腔内均有纤维素样渗出物,黏膜坏死脱落,黏膜下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浸润显著。而气囊压力为1.96kPa,持续2h后放气20min以上,气道黏膜上皮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均完全正常。

有研究显示,行机械通气的老年人的气管套管气囊实际压力高于理想压力。目前我国临床上测量气囊压力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手指捏感法;②专用气囊压力监测表(图4-3),其准确、可靠,但价格较高,未普及应用;③普通血压计测量气囊压力。现临床普遍使用手指捏感法,与仪器测量相比容易造成测量值偏低,充气压力过大,若不进行气囊放气,势必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造成局部损伤。

图4-3 气囊压力监测表

气囊放气引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刺激性咳嗽,严重者伴有面色发红甚至发绀;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等。主要原因包括:①呼吸道黏膜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对各种刺激反应敏感;②呼吸道适应气囊长期处于饱和状态;③抽气时气囊因压力改变逐渐变形对呼吸道产生机械刺激;④气囊内气体逐渐抽出其固定作用消失,导致气管套管轻度移位,对呼吸道产生机械刺激。

气囊放气时应选择在患者空腹时,防止放气囊时呛咳造成食物反流、呕吐、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若为脑血管病患者,存在高颅压,在急性期3~7d是水肿高峰期,放气囊应选择在使用脱水药物以后进行,以预防咳嗽等因素诱发脑疝。

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易发生食物、唾液反流误吸,即使不使用呼吸机,也应该将气囊充气,定时放气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