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除组织因子及Ca2+外,其他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合成,多种抗凝因子、纤溶酶原及其抑制药也在肝合成,同时肝还是上述多种因子活化后的主要灭活器官。严重肝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原发病症状及体征为主,出血表现为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手术时可出现手术部位不易止血;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或脑出血而危及生命。出血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肝病引起的出血原因十分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合成减少 当肝细胞受损或坏死时,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的能力下降,导致生成减少;同时,合成凝血因子的原料吸收不足(蛋白质、维生素K减少等)也可导致合成减少;另外,肝解毒能力下降,毒素也影响凝血因子及抗凝蛋白的合成。
2.凝血因子和抗凝蛋白的消耗增多 肝病患者可并发DIC和纤溶亢进,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纤溶酶被激活,水解大量的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抗凝蛋白,进一步导致凝血因子及抗凝蛋白的减低。
3.异常抗凝物质增多 肝病时肝合成肝素酶的能力下降,使血浆中肝素及类肝素样物质不能被及时灭活,导致抗凝物质增多。另外,由于纤维蛋白(原)降解,FDP增多,FDP具有一定抗凝作用。
4.血小板减少及其功能缺陷 肝病患者常引起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在脾中被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肝炎病毒及体内累积的毒素可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并引起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和释放功能降低,导致血小板功能缺陷,从而加重出血。
【实验室检查】有关肝病的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主要结果见表17-7。
表17-7 主要肝病血栓与止血检验的结果*
* 大致的结果;**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增高或延长;↑↑.明显增高或延长;↓.减低或缩短;↓↓.明显减低或缩短; N.正常
【诊断】肝病的凝血功能障碍可涉及凝血功能的各个方面,可观察下列指标作为肝病预后判断的指标:①因子Ⅶ:C减低,可作为肝病早期的诊断指标之一;②Fg和因子Ⅴ:C减低,反映肝病严重或进入肝硬化;③因子Ⅷ:C和vWF水平增高程度反映肝病严重程度,因子Ⅷ:C降低表示可能并发DIC;④因子Ⅻa:Ag、AT的水平低于35%或PLG的水平低于20%时提示预后不佳;⑤异常凝血酶原增高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参考指标之一。肝病时常有多种凝血因子异常,应综合判断,但指标异常患者不一定发生临床出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