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毛细胞白血病
【概述】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B淋巴细胞系恶性增生的少见的慢性白血病,其特点在血液、骨髓及肝、脾中出现多毛细胞。以中老年男性多见,起病缓慢,多有脾大(甚至巨脾)、贫血伴发热;淋巴结常不肿大。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大多数患者呈全血细胞减少,也可表现一系或二系减少。贫血一般为轻度到中度,血小板减少或正常,白细胞大部分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出现具有特征性的多毛细胞。多毛细胞特点:胞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多角形,直径为10~15μm,形似大淋巴细胞;胞质中等量,天蓝色,周边不规则,呈锯齿状或伪足样突起,有时为细长卷发状,这种毛发样突起是多毛细胞的特点;胞核圆形或肾形,染色质细致,偶见核仁。相差显微镜下,新鲜活体血标本中的多毛细胞有细长毛状的胞质突起;扫描电镜更加清晰,有诊断价值。
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减低、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粒系及巨核细胞系均受抑制,但以粒细胞系抑制更显著。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浆细胞增多,可见到较多的典型多毛细胞(图11-24)。有1/2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这与其他浸润骨髓的恶性细胞不同,也是诊断特点之一。
3.细胞化学染色 ACP阳性且不被L-酒石酸抑制,这是毛细胞特征之一。另外,PAS阳性;α-NAE阳性,不被NaF抑制。
4.免疫学检查 具有B细胞免疫标志,如SmIg、CD19、CD20、CD22、CD25、CD11c、 CD103为阳性,但CD21、CD5、CD10为阴性。
图11-24 多毛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5.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 缺乏特征性染色体异常。可见14q+、6q-、del(14q)和IgH基因重排。
6.其他
(1)骨髓病理活检:骨髓增生活跃或低下,多毛细胞多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胞质丰富、透明,胞核间距离宽,成“蜂窝”状;核染色质细,呈毛玻璃样,网状纤维轻度增多或增多。
(2)脾穿刺涂片或脾组织印片:毛细胞阳性率80%~100%。
(3)扫描电镜观察:多毛细胞表面有较多细长的毛发样突起,长短粗细不一。对多毛细胞白血病有诊断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①临床表现脾大、贫血,可伴发热;②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和骨髓中找到多毛细胞,并且ACP染色阳性,不被L-酒石酸抑制;④具有B细胞免疫标志,必要时经电镜或骨髓活检证实。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概述】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rolymphocytic leukemia,PLL)是一种以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少见特殊类型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分为B-PLL和T-PLL,前者占80%,后者占20%。本病以50岁以上男性多见,起病缓慢,呈亚急性临床经过,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可出现消瘦、盗汗、乏力及上腹部不适症状;脾大明显,甚至出现“巨脾”是本病特点,肝可肿大,一般无淋巴结肿大,但T-PLL可有淋巴结肿大。本病欧美国家多见,我国少见。预后差,中位生存期B-PLL为1~2年,T-PLL为7个月左右。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多数明显增高,常>100×109/L,幼淋巴细胞比例>50%,其特点为:胞体较大,胞质较多,呈蓝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质比例稍低,核染色质浓集呈块状或粗细不等,排列不匀,沿核膜周边较密集,核仁大而明显,多为单个,呈核染色质与核仁发育不同步。几乎所有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1/2患者血小板减少。
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以淋巴细胞为主,幼淋巴细胞占50%以上,形态特点与外周血一致,红、粒、巨核三系受抑制(图11-25)。骨髓“干抽”现象少见。
图11-25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3.细胞化学染色 80%的患者PAS呈不同程度阳性,非特异酯酶在T-PLL患者呈阳性。POX、SB均阴性。
4.免疫学检查 B-PLL表达smgM、slgD、CD19、CD20、CD22、CD79a、FMC;CD5-/+,CD25和CD23阴性。T-PLL表达CD2+、CD3+、CD5+/-、CD7+,少数CD4、CD8可阳性;CDla和TdT阴性。
5.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 B-PLL:t(11;14)(q13;q32),t(6;12)(q15;q13),del(3)(p13),del(12)(q12~13)。T-PLL:inv(14)(q11;q32)是常见的核型,+8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①年龄在50岁以上,脾中、重度肿大,肝常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出现大量幼淋巴细胞(2/3患者>50%);③幼淋巴细胞特征为胞体较大,胞质呈嗜碱性,核染色质浓密成块或粗细不等,核仁大而清晰;④PAS染色80%为阳性;⑤免疫表型:B-PLL:SmIg高表达,CD19、CD79b、CD7、CD22阳性,CD5、CD23阴性。T-PLL:CD2、CD3、CD4、CD5、CD7为阳性。
2.鉴别诊断
(1)与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发病年龄都以中老年男性多见,起病缓慢,肝、脾都可肿大,B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等;但又有所不同,具体鉴别见表11-17。
表11-17 幼淋巴细胞白血病与多毛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
(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鉴别:①ALL以儿童及青少年多见,PLL则主要见于老年人;②ALL常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而PLL少见,仅见于部分T-PLL;③形态学上ALL的原始、幼稚淋巴细胞的染色质较PLL细致,但核仁不如PLL清晰;④免疫表型B-ALL表达较早期抗原,如CD20、CD19、CD10,而B-PLL则表达较成熟抗原如SmIg等。
(三)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
【概述】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adult T-cell leukemia,ATL)是由Ⅰ型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 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Ⅰ,HTLV-Ⅰ)感染引起T细胞异常增生的特殊类型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发生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也可侵犯骨髓。本病多发于成年人,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2/3患者有皮肤浸润,有的间质性肺浸润及高钙血症。本病在日本西南部首例发现后,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及其他国家也陆续报道,我国也有发现。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一般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若有减少者,程度也较轻。白细胞数常增高,出现多形核淋巴细胞,这是本病特点,该细胞占10%~90%,其胞体大小不等;核多形性,呈分叶状、花瓣状、折叠、凹陷、脑回状等,染色质粗糙,核仁不见;胞质量少,有时可见空泡。
2.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淋巴细胞增多,见到多形核淋巴细胞是该病特征之一,占10%以上。当淋巴细胞比例不高时,红、粒、巨核三系增生良好,比例基本正常(图11-26)。
3.细胞化学染色 多形核淋巴细胞:PAS和ACP染色阳性,POX和SB染色阴性。
4.免疫学检查 表达成熟T细胞标志 CD2、CD3、CD4、CD5、CD25等。
5.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 无特异性染色体易位,但可累及14号染色体上q11~32,+7、+18、6q-、13q-、14q+、3p+等。
6.其他 血清中检测抗HTLV-Ⅰ抗体和用RT-PCR方法可检测肿瘤细胞HTLV-Ⅰ病毒RNA表达,尤其HTLV-Ⅰ病毒DNA阳性对本病有诊断意义。其次,肿大淋巴结和侵犯的皮肤活检可见多形核淋巴细胞。另外,血清中钙浓度、ALP 、乳酸脱氢酶、ALT等可增高。
【诊断】①发病年龄多为成年人;②有浅表淋巴结肿大;③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多形核淋巴细胞>10%,有成熟T细胞免疫标志;④血清抗HTLV-Ⅰ抗体阳性或HTLV-Ⅰ病毒DNA阳性。
图11-26 成年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