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诊脉察舌,高见迭出

诊脉察舌,高见迭出

时间:2022-04-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师在脾胃病的诊治中,非常重视对舌象和脉象的观察,经过近70年临证,探索脾胃病舌象、脉象发病规律,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证”的独特方法。认为系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其他疾患则少见此特征。乃脾胃衰败,阳气欲竭,阴液将涸,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之舌象。

李师在脾胃病的诊治中,非常重视对舌象和脉象的观察,经过近70年临证,探索脾胃病舌象、脉象发病规律,总结出一套“观舌识病”及“以脉测证”的独特方法。

(一)观舌识病

在多年实践过程中,他发现舌象能准确地反映萎缩性胃炎发展的不同阶段、轻重险恶及恢复程度等情况,经过细心辨识和不断总结,已能从舌象上初步诊断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黏膜脱垂、十二指肠球炎和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前期病变等疾病,并能判断出本病的轻重险恶及恢复程度,经胃镜、活体组织检测得到病理证实,符合率达到95%。他从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对舌象进行了数以万计的总结,并对不同疾病、不同病情及其程度等方面,予以了明晰的归纳分类。

1.观舌体别四型

(1)板状舌:此种舌体平直宛若木板,伸缩自如,尖椭圆,为脾胃虚弱。多见于浅表性胃炎及轻度萎缩性胃炎。

(2)香蕉舌:舌体圆细而长,尖细根粗,体窄而厚,舌体伸出向下微弯,形若香蕉,舌体表面不平,附着颗粒状物,如粟米撒于舌面。多见于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乃脾气大伤、胃阴耗损之象。

(3)胖鱼舌:舌体宽大肥厚,膨胀满口,其状愚笨。多为湿浊内蕴,日久化热,湿热郁蒸而成。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萎缩性胃炎进展期尤为易见。

(4)锯齿舌:舌体偏薄偏长,边有齿痕,齿形清晰。多为气阴两虚,内有虚火。糜烂性胃炎、溃疡病、疣状胃炎、胃黏膜脱垂等疾患常见此舌体。

2.察舌质分五种

(1)红绛亮带舌:舌红绛兼紫,舌体两边颜色稍浅,表面有津液敷布,望之反光,形成周边约0.5cm的亮带圈,李师将此亮带圈命名为“舌周边瘀血带”。认为系重度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舌象,胃腑其他疾患则少见此特征。

(2)猪腰舌:舌色深紫,无苔,舌面有津液敷布,光滑如镜,状若猪肾切面。舌之根神俱无,常有舌痛或灼热感,此为瘀血征象。常见于萎缩性胃炎进展期,或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

(3)裂纹舌:舌面中间有纵断裂,形成小沟,舌色紫绛,或淡紫,为胃深部溃疡之象。

(4)粟粒红舌:舌尖呈椎体状,红赤无苔,表面铺有细沙样粟粒。常为十二指肠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之外候。

(5)龟背舌:舌面纵横断裂,形成近方块样突起,状若龟背之纹,其色赤红,有的上敷薄白苔。此舌虽临床少见,但却是病势深重之候,多为中晚期肿瘤;另亦可见于先天遗传,查体无病证,为遗传性舌质。

3.视舌苔辨两态

(1)晚秋老云苔:苔厚白腻,状如晚秋老云,从深层之中透出黄褐之色,层次不清,舌偏瘦,尖紫红。乃脾胃衰败,阳气欲竭,阴液将涸,为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之舌象。

(2)斑块剥脱苔:苔白或微黄,成块剥脱,界限清晰,若胃病日久见此,为病重或将癌变。李师认为若病人舌质愈红愈无苔,病势发展则愈快愈险恶,这在判断萎胃进展期为一极为关键的指征。而病势好转,则舌质随之变淡,舌苔渐生,呈现有神有根之象。

(二)以脉测证

脾胃病多缠绵难愈,按久病多虚之理论,脉亦理应现弦细、沉细无力等虚象,方为脉证相符之顺证。而对于洪大、弦实有力之脉,他认为并不意味着元气未损,而为脉证不符,强弩之末之征兆,往往病起猝然,多见于胃病加速进展期,或癌前期病变,或早期胃癌之病理反应,乃为逆证。其病机为体内存在异乎寻常的病态因子,导致阴不内守,孤阳外越之格阳脉象。

对于萎缩性胃炎见到脉洪大或弦数,李师提出可见3种病象:即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早期胃癌或体内隐藏其他肿瘤。并指出:肿瘤患者术前体内危险因子的存在,致脉象洪大有力,术后随着危险因子的解除,脉遂转为缓弱无力;若一旦肿瘤复发、扩散,脉象则又复现弦实有力,此为脉象回应的自然反应。他将这种病势左右于脉,而脉又应之于病,病在则脉大,病去则脉弱,病与脉相互感应的现象称为“李氏排斥脉象”之现象,认为属医学脉象学说的特有反应,令人耳目一新。

据此,李师对一些医家认为久病之人弦实有力之脉乃疾病“向愈”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这无疑为临床诊断脾胃疾病的顺逆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贤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切而知之谓之巧”,李师可谓具“神”“巧”双秀之功,其所创望诊与脉诊之合参新见,不仅极大地充实了中医学望诊、切诊之内涵,且无可批驳地证实了中医学的科学性

(王晓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